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学习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533402270 浏览量:232023-05-03 11:40:35
已被使用3次
查看详情学习思维导图

学习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学习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学习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972c882a988de73a06677ebf6d783cf

思维导图大纲

学习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哲学的思考

柏拉图问:我们在学的是什么?(WAHT)

是已经知道的东西吗?

当然不是,已经知道的东西犯不着再学。

那是完全不知道的东西吗?

也不是。不知道的东西,你根本都想不到要去学。

那是什么?

是那些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只有这些内容才是能够被学习的。

所谓的“知道你的不知道”,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要去练跑步,为此特意买了一块智能手表,教练说我现在的能力比较差,首先要关注的是心率,而不是速度。 跑步时心跳会加快,等到停下来心跳就会自动减缓。这个能力是我天生的,但我不知道这个能力是怎么来的,这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知道你不知道”。

这些东西是哪儿来的?是什么?你怎么会拥有它们?

结论

当我知道了我的不知道

我便开始了学习

但是

我如何才能知道:“我的不知道呢”?(HOW)

“教育”的单词educate(动词)和education(名词)上有明显的体现。这两个单词都来自拉丁语,由前缀e-(向外、出来)加词根duc-(引导)及动词后缀-ate或动名词后缀-ation构成,字面意思就是“将学生的天资引导出来”。

教育,就是启发、引导、培养新一代。学校的教师是最主要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就是把学生内在的天资,能力引导出来。启发出来,而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教育”。英语 educate 一词的原始含义恰也是如此。这个词是从拉丁语来的 e- 即“ out ”; duco- “ lead ”,合起来就是 lead out (引导出来,启发)。

毕少:教师通过“e-(向外、出来)加词根duc-(引导)”“将学生的天资引导出来”

毕少:引子学习法

引子学习法

毕少:研创笔记法

脑图笔记法

引子

面对我们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WHAT

WHY?

溯源:实事求是

“从后思索”作为方法论是由黑格尔首先提出并论证的。黑格尔将其表述为“密涅瓦的猫头鹰在傍晚才起飞”。猫头鹰被称为智慧之鸟,它有两只复眼,只在傍晚才起飞。傍晚是一天结束的时候,这时一天的过程都呈现出来了,其中的规律性需要有能排除各种偶然性的智慧———理性,才能整理出其内在的规律性,也就是能得出事物内在的历史的和逻辑相统一的关系。

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即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毕少范式

子主题 1

针对WHAT的朔源WHY:

是谁?

学习经历(第一专业)

学术经历

论文

专著

工作经历

家庭/家族。。。

在什么宇宙?

荡荡宇宙

四方上下曰宇

往古今来曰宙

时代背景

针对WHAT

依据什么理论/原理

运用什么方法/工具/模型

得出什么“结论”

研: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溯源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意思是,刘德是在汉景帝前元二年被封为“河间献王”的,他钻研学习,爱好古风,从实际出发,从而求得正确的结论。

经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很多先秦古书已经失传,再加上汉初文帝、景帝偏好“黄帝、老子”之学,此时的儒学已经有些混乱不清了。刘德虽然没有僭位称帝的念头,但一心想复兴儒学,教化万民,以礼乐安定天下。在刘德眼里,“儒学”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是要回到孔孟理论的思想原点,深挖圣王时代的治理之道,找到儒学的本来面目。

于是,刘德才会以重金征集先秦古书,藏书数量与汉代中央朝廷不相上下,以致于北方中原一带的儒生纷至沓来,跟随刘德研究儒学,使《毛诗》《左传》等一批经典从献县走向全国。

在班固看来,刘德的这种思想、行为,只能用“实事求是”来形容。通俗而言,一件事物的是与非,不能凭个人爱恶,而应当是什么就说什么,以实证来求索真相。对于“实事求是”,班固的视角虽然与当今有别,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唐初,经学家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指出“实事求是”的本意,是说刘德“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在南宋朱熹看来,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意思是穷尽事物的道理,深究至每个角落,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的“格物致知”。

明代王阳明则针对当时的崇尚空谈之风,提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知行合一”学说,与“实事求是”思想一脉相成。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考据学派”兴起,学者们高度推崇“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力求通过严谨考证来恢复四书五经的原始含义。有一位学者凌廷堪提出,“昔河间(古河间今河北献县)献王实事求是。夫实事在前,吾所谓是者,人不能强辞而非之;吾所谓非者,人不能强辞而是之也。”意思是,客观事实明摆在那里,不会因为个人的强辞多理而改变。及至清末,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中兴名臣,力图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兴洋务以自强,形成了以湖南为发端的“湖湘文化”。

曾国藩认为,做学问要“献王实事求是之旨”,所谓“事”就是“物”,“是”就是“理”,“实事求是”就是朱熹所说的“即物穷理”。

湖南著名的岳麓书院曾改为“求实书院”,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高等专门学校迁入岳麓书院,时任校长宾步程题写“实事求是”匾额,以做校训。毛泽东同志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老师杨昌济曾以曾国藩为例子,勉励他“农家多出异材”,以至于毛泽东非常钦佩曾国藩,提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1941年延安整风,毛泽东同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提到“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宾步程先生在其以后所作关于教育问题的文章中,也多次谈及“实事求是”。如1932年3月31日发表在湖南《霹雳报》的《再来谈谈职业教育》一文中,谈及职业教育修业年限时,他指出:“视所学科目之难易为标准,并不一定规定三年。如德国各处所设之职业学校,有三年或数月毕业者。若不论“大屦小屦”,一律三年,则难者不得效用,易者虚耗光阴,非善办职业教育之道也。以上主张,系实事求是。”再如,1938年5月23日发表在湖南《国民日报》的《补充“缩短教育期间之商权”意见》一文中:“在初等教育以普及为主,在初级中学,视地方需要及国民经济状况为设立标准;在高级中学,以改进充实为主,不汲汲于数量之增加。高等教育,先从设置专修科入手,授以应用科学,养成专门人才。而社会教育,则注重民众教育,至于职业教育,则注重农业及改进本省原有之工业,而其优点,则在能以实事求是为教育施设目的。”

1914年,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宾步程出任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将学校迁到岳麓书院。他以“实事求是”为校训,激励学生立足客观实际,矢志追求真理,踏实做人做事。”

综上可以看出,宾步程先生只要言教育必讲“实事求是”,学制要实事求是,教育施设目的仍为实事求是,与其所手订的湖南工专“实事求是”校训一脉相承,成为其教育主张的核心理念和精髓。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 毛泽东认为,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1961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讲话,提到“河北省有个献县,汉朝封了一个王叫河间献王(今河北献县)。班固在《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中说他‘实事求是’,这句话一直流传到现在”,“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233-237页)。据统计,毛泽东同志一生共讲过128次“实事求是”,并亲自为中共中央党校手书校训“实事求是”。

毛主席:走出韶山冲的第一站

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为母校湖南湘乡东山学校亲笔题写了两份校名,并回信说:“东山学校各同志:现遵嘱写了校名二纸,请选用,未知适当否?”

子主题 1

书院初建时曰东山精舍,1900年改称东山书院,1905年建产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940年改办中学,名曰湖南省私立东山初级中学,直至全国解放。1951年,私立东山初级中学与湘乡市一女子职业学校合并为湘乡市一初级中学。1952年,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在书院旧址恢复东山学校,定名为"湖南省立东山小学"。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给师生写信并题写校名后称东山学校。现在东山书院已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在东山书院正厅左廊壁嵌刻的石碑上刻着《东山书院记》,字里行间鲜明地昭告着“教之以实事,程之以实功”的教育理念和“实事求是”“变通求新”的办学思想,其中“用能实事求是,以称雄于五大洲”一句尤为引人注目。据著名党史专家夏远生考证,毛泽东最早看到“实事求是”的题词就是在东山书院。

毛泽东这里最早受到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务实精神和实事求是学风的熏陶。人们都知道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学习与阐述,可一般人认为,这个“源”是毛泽东两次在长沙岳麓书院寄读时,讲堂正门上“实事求是”匾额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据著名党史专家夏远生考证,其实早在“东山”读书时,毛泽东就看到了“实事求是”的题词。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岳麓书院考察时指出:“我相信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就是来自这里,岳麓书院是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策源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地方。”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从中国哲学认识论转化为党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同志实现的。毛泽东自幼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湖湘大地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风气塑造了毛泽东求真务实的品格。他就读的东山学校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都注重实事求是。此外,毛泽东两次寓居于岳麓书院半学斋,受到了“实事求是”牌匾的直接启发,对实事求是产生了深入思考。受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青年毛泽东确立了“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人生目标,为救国救民作了许多尝试。他筹划岳麓新村计划、创办文化书社、开展湖南自治运动等等,都充分体现了青年毛泽东实事求是、学以致用、造福民众的探索精神。

HOW?

拓展:敢为人先

今天的“我”

对此“结论”有何感悟?

如何与时俱进地运用此结论?HOW

创:敢为人先

知识管理(自我考核)

我”真的“听(看)了吗?

建议:笔记,领导力训练(别人能看懂)

我”真的“懂了吗?(引子学习法)

建议:举一反三,知识转化,建构知识体系

WHAT

WHY

溯源【研】学科思维导图(左脑图)

谁提出

什么背景下

针对什么问题

依据什么理论/原理

运用什么方法/工具/模型

得出什么结论

HOW

拓展【创】博赞思维导图(右脑图)

思与悟

如何回避,如何更好

新的观点、新的认知、新的断句

我”真的“用了吗?(研创学习法)

建议:研创报告

理论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3

运用原理

举例

数据:是原始的、未经处理的事实,不经分析的数据。

比如:广州的温度是 39 ℃,如果缺乏相关的背景信息,就不知道这个数据想要说明什么。

信息:是带有逻辑的数据组合,帮助我们「知其然」。

比如:广州的温度是 39 ℃,比前一天上升了 6 ℃,天气很热。

知识:是基于信息的理解,帮助我们「知其所以然」,知道信息背后的原因,从而建立起对世界的正确认知。

比如,广州的温度是 39 ℃,比前一天上升了 6 ℃,天气很热,主要是因为夏天的阳光直射到地面。

智慧:是预见事物发展的规律,帮助我们见微知著,预测未来,知道哪种选择是更好的,并且知道怎么把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比如,通过天气预报,预测明天的天气状况,就能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下雨要带伞,高温天气要预防中暑等。

数据就像一些零散的点,看不出有什么用;信息就像连点成线,找到数据之间的联系或线索;知识就像把线条组成平面或网络,发现信息背后的东西。智慧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包括理解、分析、判断、创造、思考等能力,体现为能够更好地化解难题。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研:溯源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1934年所写的《岩石》(The Rock):他写道:“我们在哪里丢失了知识中的智慧?又在哪里丢失了信息中的知识?”(Where is the wisdom we have lost in knowledge? / Where is the knowledge we have lost in information?)。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我们要用这个模型来衡量我们软件产品做到了哪个层级,以往,我们的很多信息化系统,往往都停留在数据展示和信息基本展示层面,而没有进入到知识、智慧层面,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系统,只有专家才会用,因为只有专家,才有该产品领域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的使用好这个系统。

那么,这个模型和我们今天要谈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先理解一下“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区别

数字化的数据来自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实时数据采集;而信息化的数据往往来自于人工输入或者表单的导入

为什么这么说了,用一个很简单例子就可以说明

仓库管理系统WMS,对于商品的出入库管理,在信息化时代,往往是一个仓管员拿着出入库单,录入到仓库管理(WMS)系统内,来完成数据采集;

而数字化时代,应该是商品在出入库的时候,借助于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RFID标签,通过扫码来进行识别,完成对出入库数据的采集;

这两者带来的差异,一是数据的实时性,二是数据的准确性;很明显,数字化依托于各种传感设备来实现实时的数据采集,摒弃了以往的很多数据不及时,不同步,以及人工录入的数据偏差,大大提升了效率

那么,为什么今天数字化转型变得热门,且变得这么急迫了呢?

1)以往的信息化系统,基于人工效率,基于采集难度,我们无法获取到更多的数据,我们只能采集关键数据;

2)传感器技术,造价也限制以往的数字化发展;

3)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我们不仅仅可以关注关键节点数据,而是可以关注全程数据,继而从大数据中最大限度的挖掘数据价值;

4)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5G到来,让物联网,让万物互联不再成为难事,而且成本可控;

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产品过剩、消费升级的时代,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异常的残酷;

以往,我们企业的一个产品推出,市场活动的开展,可能还可以依据经验,依据企业主的智慧来展开,

但今天,我们必须要用数据说话,要用数据来进行决策,而这比如推动着数字化转型到来;

而同时,企业的决策要依托数据来展开,也必须构建起自己的DIKW体系,并将这套体系模型变成软件里面的知识、算法、从而更好支撑企业做好预测,做好市场分析;

概要

创:拓展

一道数学题中出现了:勾3CM,股4CM,求弦是多少?

data:3、4、?

Information: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

knowledge:

子主题 1

wisdom:

若三个正整数a,b,c满足a²+b²=c²,则称a,b,c是勾股数。 设n为正整数,由a=2n+1,b=2n(n+1),c=b+1,可得许多组互质的勾股数:

子主题 1

设n为不小于4的偶数,由a=2n,b=n²-1,c=b+2,可得许多组互质的勾股数:

子主题 1

wisdom:测试

较早的应用案例有《九章算术》中的一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用现代语言表述如下:有一个正方形的池塘,池塘的边长为一丈,有一棵芦苇生长在池塘的正中央,并且芦苇高出水面部分有一尺,如果把芦苇拉向岸边则恰好碰到岸沿,问水深和芦苇的高度各多少?(1丈=10尺。)

解:设葭长x丈。依题意,由勾股定理得(10÷2)²+(x-1)²=x²,解得x=13,则x-1=12。

子主题 3

答:水深12尺,葭长13尺。

毕少范式

建构主义学习

布鲁姆初级认知阶段

记忆:线上我“真的看了”/线下我“真的听了”

呈现方式

笔记(5R笔记法、BSF笔记法)

思维导图、脑图

自问

识别和回溯事实性知识?

回想起相关信息?

从长期记忆中回忆相关知识?

要求

别人看得懂

具有传播力度

具有视觉效果

理解:我“真的”懂了

引子学习法

针对所学“知识”WHAT产生“引子”(引发思考的problem非question)

WHY:溯源--实事求是

HOW:拓展--敢为人先

question 是需要“解答”的问题,而problem 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Question 是往往是“疑问”,但problem 所指的问题,往往需要思考。

建构主义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建构范式一

引子(HOW):如何“战略学派体系”+“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形成对具体企业的战略知道?

算法

第一步:运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进行分析并评判出该公司目前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

第二步:将企业战略学派的内容特征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应

第三步:形成该公司的企业战略学派的解释与指导框架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SCQA

S: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C:每天都有新生的公司,也有倒闭的企业

Q:是什么左右了企业的发展命运?

A: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做出了相关解释

“企业的生命周期”

是指企业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甚至死亡的过程

企业生命周期波动的原因

外因决定理论,其隐含的理论前提假设是企业生命周期应该是稳定的,只有在受到外力冲击时才会发生波动。

内因决定理论认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经营周期,而经营周期的变化方向基本上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

企业经营周期反映的是企业的经济行为在扩张与收缩、繁荣与萧条之间的循环或替代选择,当循环圈越大或增长繁荣期越长时,企业生命周期也就越长。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萌芽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在1960年以前,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论述几乎是凤毛麟角,对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刚刚起步。

在这一阶段,马森·海尔瑞(MasonHaire,1959)首先提出了可以用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观点来看待企业,认为企业的发展也符合生物学中的成长曲线。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停滞、消亡等现象,并指出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企业在管理上的不足,即一个企业在管理上的局限性可能成为其发展的障碍。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系统研究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者们对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比前一阶段更为深入,对企业生命周期的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哥德纳和斯坦梅茨。

哥德纳(J.W.Gardner,1965)指出,企业和人及其他生物一样,也有一个生命周期。但与生物学中的生命周期相比,企业的生命周期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预期性。一个企业由年轻迈向年老可能会经历20—30年时间,也可能会经历好几个世纪的时间。

第二,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个既不明显上升也不明显下降的停滞阶段,这是生物生命周期所没有的。

第三,企业的消亡也并非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变革实现再生,从而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斯坦梅茨(Steinmetz L.L,1969)系统地研究了企业成长过程,发现企业成长过程呈S形曲线,一般可划分为直接控制、指挥管理、间接控制及部门化组织等四个阶段。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模型描述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学者们在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纷纷提出了一些企业成长模型,开始注重用模型来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主要代表人物有:邱吉尔、刘易斯、葛雷纳以及伊查克·爱迪思。  

邱吉尔和刘易斯(Churchill N.C和Lewis V.L,1983)从企业规模和管理因素两个维度描述了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提出了一个五阶段成长模型,即企业生命周期包括创立阶段、生存阶段、发展阶段、起飞阶段和成熟阶段。根据这个模型,企业整体发展一般会呈现“暂时或永久维持现状”、“持续增长”、‘“战略性转变”和“出售或破产歇业”等典型特征。 

葛雷纳(L.E.Greiner,1985)认为企业通过演变和变革而不断交替向前发展,企业的历史比外界力量更能决定企业的未来。他以销售收入和雇员人数为指标,根据它们在组织规模和年龄两方面的不同表现组合成一个五阶段成长模型:创立阶段、指导阶段、分权阶段、协调阶段和合作阶段。该模型突出了创立者或经营者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决策方式和管理机制构建的变化过程,认为企业的每个成长阶段都由前期的演进和后期的变革或危机组成,而这些变革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持续成长问题。 

伊查克·爱迪思(Adizes,1989)可以算是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把企业成长过程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贵族期、官僚初期、官僚期以及死亡期共十个阶段(见下图),认为企业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可以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两个指标来体现:当企业初建或年轻时,充满灵活性,做出变革相对容易,但可控性较差,行为难以预测;当企业进入老化期,企业对行为的控制力较强,但缺乏灵活性,直到最终走向死亡。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2

子主题 1

针对所处周期选择适当战略

针对不同的周期应采取不同的战略,从而使企业的总体战略更具前瞻性、目标性和可操作性。依照企业偏离战略起点的程度,可将企业的总体战略划分为如下三种:发展型、稳定型和紧缩型。

(一)发展型战略,又称进攻型战略。使企业在现有的战略基础水平上向更高一级的目标发展,该战略宜选择在企业生命周期变化阶段的上升期和高峰期,时间为6年。

(二)稳定型战略,又称防御型战略。使企业在战略期内所期望达到的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战略起点的范围和水平。宜选择在企业生命周期变化阶段的平稳期实施该战略,时间为3年。

(三)紧缩型战略,又称退却型战略。它是指企业从现有的战略基础水平往后收缩和撤退,且偏离战略起点较大的战略。采取紧缩型战略宜选择在企业生命周期变化阶段的低潮期,时间为3年。

拓展

生命周期理论(life-cycle approach)

生命周期理论由卡曼(A.K.Karman)于1966年首先提出,后来赫塞(Hersey)与布兰查德(B1anchard)于1976年发展了这一理论。它以四分图理论为基础,同时吸取了阿吉里斯的不成熟一成熟理论。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二维构面理论(Two Dimension Theory)

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Theory of Immaturity-maturity )

生命周期理论有两种主要的生命周期方法——

一种是传统的、相当机械的看待市场发展的观点(产品生命周期/行业生命周期)

产品/行业生命周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能够帮助企业根据行业是否处于成长、成熟、衰退或其他状态来制定适当的战略。

这种方法假定,企业在生命周期中(发展、成长、成熟、衰退)每一阶段中的竞争状况是不同的。例如:发展——产品/服务由那些“早期采纳者“购买。他们对于价格不敏感,因此利润会很高。而另一方面,需要大量投资用于开发具有更好质量和大众化价格的产品,这又会侵蚀利润。  

在这种方法中,由于假定事情必然会遵循一种即定的生命周期模式,这种方法可能导致可预测的而不是有创意的、革新的战略。

另外一种更富有挑战性,观察顾客需求是怎样随着时间演变而由不同的产品和技术来满足的(需求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概念更有建设性的应用是需求生命周期理论。这个理论假定,顾客(个人、私有或公有企业)有某种特定的需求(娱乐、教育、运输、社交、交流信息等)希望能够得到满足。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产品来满足这些需求。

技术在不断发展,人口的统计特征随着时间而演变,政治环境则在不同的权力集团之间摇摆不定,消费者偏好也会改变。与其为了保卫特定的产品而战,倒不如为了确保你能够继续满足顾客需求而战。

许多电视机生产商看到了他们处于成熟的电视机市场上,却没有看到自己还处在一个正在不断成长中的家庭娱乐市场上。于是他们放弃了这个市场,眼睁睁地看着它同录像机、家庭电脑以及未来的HDTV(高清晰度电视)一道进入了爆炸式的成长中。

需求生命周期理论

格拉斯(Neil.M.Glass)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确阐述了需求生命周期理论

需求生命周期理论假定,顾客(个人、私有或公有企业)有某种特定的需求(娱乐、教育、运输、社交、交流信息等)希望能够得到满足。

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产品来满足这些需求。需求生命周期是更具有建设性的生命周期应用理论。

需求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

需求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分为:首先是出现期(E),然后是加速成长期(G1),缓慢增长期(G2),成熟期(M)和衰退期(D)

当今人们的每种需要都会借助于某种技术而得到满足。每种新技术都有一个需求/技术生命周期,见上图(A)需求曲线(T1和T2)。每个需求/技术生命周期都包括:出现期、迅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成熟期 和衰退期。

在给定的需求/技术生命周期内,将会出现一系列的产品形式来满足某个时期某种特定的需求。见图(B)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需求生命周期是产品生命周期的一面镜子。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

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导入期:指新产品刚进入市场的时期。往往表现为销售量增长缓慢,利润为负。 成长期:指产品已经开始为大批购买者所接受的时期。往往表现为销售量的急剧上升,销售利润不断增加。 成熟期:指产品所处市场已趋于饱和,或已出现强有力的替代产品的竞争,销售量增速开始趋缓,利润也开始随之下降的阶段。 衰退期:由于消费者的兴趣转移,或竞品已逐步开始占领市场,产品的销售量开始迅速下降,直至最终退出市场。

产品生命周期的特征

子主题 1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与策略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行业生命周期理论(Industry Life Cycle)

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子主题 1

识别行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主要指标有: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产品品种、竞争者数量、进入壁垒及退出壁垒、技术变革、用户购买行为等

子主题 1

行业生命周期重构

子主题 1

影响行业生命周期的因素:

1、技术进步。比如电动车和汽车的研发普及,促使自行车产业的衰落;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了互联网经济的兴起。

2、政策。比如国家发布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相关产业链随之暴涨,这类事件也是A股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影响行业发展的事件。

3、产业组织创新。比如家电行业从一开始的标准化生产,做大规模,到90年代的渠道为王,到现在的智能硬件与健康管理等。

4、社会习惯。比如宠物产业,医美行业,婴童产业中的胎教、月子中心等。

行业生命周期与股票投资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2

客户生命周期理论

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客户具有价值和生命周期

客户生命周期理论也称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从企业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到完全终止关系的全过程,是客户关系水平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轨迹,它动态地描述了客户关系在不同阶段的总体特征。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2

子主题 3

子主题 1

《企业生命周期》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企业战略学派

子主题 1

各学派对企业发展阶段的适应性判断

概要

知识体系建构范式二

引子(HOW):如何将波士顿矩阵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形成对“金牛、明星、成长、瘦狗”类业务的认定?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

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为了便于区分,费农把这些国家依次分成创新国(一般为最发达国家)、一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导入期:指新产品刚进入市场的时期。往往表现为销售量增长缓慢,利润为负。 成长期:指产品已经开始为大批购买者所接受的时期。往往表现为销售量的急剧上升,销售利润不断增加。 成熟期:指产品所处市场已趋于饱和,或已出现强有力的替代产品的竞争,销售量增速开始趋缓,利润也开始随之下降的阶段。 衰退期:由于消费者的兴趣转移,或竞品已逐步开始占领市场,产品的销售量开始迅速下降,直至最终退出市场。

产品生命周期的特征

子主题 1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与策略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

制定公司层战略最流行的方法之一就是BCG矩阵

BCG矩阵的发明者、波士顿公司的创立者布鲁斯认为“公司若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拥有增长率和市场份额各不相同的产品组合。组合的构成取决于现金流量的平衡。”如此看来,BCG的实质是为了通过业务的优化组合实现企业的现金流量平衡。

子主题 1

该方法是由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在上世纪70年代初开发的。BCG矩阵将组织的每一个战略事业单位(SBUs)标在一种2维的矩阵图上,从而显示出哪个SBUs提供高额的潜在收益,以及哪个SBUs是组织资源的漏斗。

子主题 1

(1)评价各项业务的前景。BCG是用“市场增长率”这一指标来表示发展前景的。这一步的数据可以从企业的经营分析系统中提取。

(2)评价各项业务的竞争地位。BCG是用“相对市场份额”这个指标来表示竞争力的。这一步需要做市场调查才能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计算公式是把一单位的收益除以其最大竞争对手的收益。

(3)表明各项业务在BCG矩阵图上的位置。具体方法是以业务在二维坐标上的坐标点为圆心画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来表示企业每项业务的销售额。

到了这一步公司就可以诊断自己的业务组合是否健康了。一个失衡的业务组合就是有太多的劣狗类或问题类业务,或太少的明星类和现金牛类业务。例如有三项的问题业务,不可能全部投资发展,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两项,集中投资发展;只有一个现金牛业务,说明财务状况是很脆弱的,有两项瘦狗业务,这是沉重的负担。

(4)确定纵坐标“市场增长率”的一个标准线,从而将“市场增长率”划分为高、低两个区域。

比较科学的方法有两种:   A. 把该行业市场的平均增长率作为界分点   B. 把多种产品的市场增长率(加权)平均值作为界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高市场增长定义为销售额至少达到10%的年增长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

(5)确定横坐标“相对市场份额”的一个标准线,从而将“相对市场份额”划分为高、低两个区域。

BCG的布鲁斯认为,这个界分值应当取为2,他认为“任何两个竞争者之间,2比1的市场份额似乎是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无论哪个竞争者要增加或减少市场份额,都显得不切实际,而且得不偿失。这是一个通过观察得出的经验性结论。”在同年的另一篇文章中,布鲁斯说的更为明确:“明星的市场份额必须是仅次于它的竞争者的两倍,否则其表面业绩只是一种假象。”按照布鲁斯的观点,市场份额之比小于2,竞争地位就不稳定,企业就不能回收现金,否则地位难保。但在实际的业务市场上,市场领先者市场份额是跟随其后的竞争者的2倍的情况极为少见。所以和上面的市场增长率的标准线确定一样,由于评分等级过于宽泛,可能会造成两项或多项不同的业务位于一个象限中或位于矩阵的中间区域,难以确定使用何种战略。所以在划分标准线的时候要尽量占有更多资料,审慎分析,这些数字范围在运用中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修改。而且不能仅仅注意业务在BCG矩阵图中现有的位置,还要注意随着时间推移历史的移动轨迹。每项业务都应该回顾它去年、前年甚至更前的时候是处在哪里,用以参考标准线的确定。   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高市场份额意味着该项业务是所在行业的领导者的市场份额;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企业是市场领导者时,这里的“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行业内排行老二的企业。

新的知识建构

产品生命周期+波士顿矩阵

子主题 1

子主题 2

子主题 3

子主题 1

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的灵感源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运用费曼技巧,你只需花上20分钟就能深入理解知识点,而且记忆深刻,难以遗忘。

 费曼学习法可以简化为四个单词:Concept (概念)、Teach (教给别人)、Review (评价)、Simplify (简化)。

WHY: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2

HOW: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教学相长

WHAT: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无对象:制作“视频”----哔哩哔哩UP主

出一道选择题:写出题干解析

“凝练” 问题法

SCQA范式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变形记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A(答案)的表述结构:《金字塔原理》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2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是最有效的表达方法:先提出总的概念,再列出具体项目,即要自上而下地表达思想。

呈金字塔结构的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清楚,主次分明,可以帮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以金字塔原理为模型写作文章,可以帮助写作者检查思想的有效性、一致性和完整性,还能让你发现遗漏的思想,并帮助你创造性地拓展自己的思路。

什么是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即自上而下地表达思想。条理清晰的文章总是从金字塔的顶端开始,自上而下地沿着各个分支将中心思想一层一层呈现给读者。金字塔顶端是中心思想,第二层是重要主题,第三层是次重要主题,第四层是小点或论据

金字塔结构的横向关系

在横向关系中,每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同时既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易使读者混乱)。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在演绎性的思想中,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出该组思想的逻辑顺序:即演绎推理的顺序。但在归纳性的思想组中,为了清晰地将你的想法表达给读者,你必须选择一种逻辑顺序。大脑的归纳分组分析活动只有以下3组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步骤)、结构顺序(空间)、程度顺序(重要性)

金字塔结构的纵向关系

在纵向关系中,位于金字塔结构每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 纵向联系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概括各组思想,就是为了确保思想能够起到承上启下、总结概括的作用,是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正如演绎法和归纳法在横向关系中适用一样,在金字塔的纵向关系中也同样适用。

【归纳法】即通过类似概括性思想的不同组合,归纳出答案作为提炼和概括的内容。

【演绎法】即通过类似三段论的论证模式推断出答案,作为提炼和概括的内容。

概要

如何构建金字塔?

构建金字塔有两种方法,分别适合两种不同类型的写者。一种是自上而下法,适用于有很清楚的中心思想和逻辑顺序的写者;另一种是自下而上法,适用于拥有很多信息、知识,但缺少中心思想和逻辑思维的写者。

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法,即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受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一旦告之内容框架,就可以很容易用希望采取的方式理解表达的思想。

切斯特顿:猪应被当做宠物养。(提出主题思想) 读者:为什么猪应被当做宠物养?(问) 切斯特顿:因为猪很漂亮。(答) 读者:猪为什么漂亮?(问) 切斯特顿:因为猪很肥。(答) 读者:为什么猪很肥就漂亮?(问) 切斯特顿:因为它使其他人显得苗条,使肥胖者谦虚。(答)

子主题 3

子主题 1

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法,即思维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而代表整篇文章的则是金字塔最顶端的一个思想(中心思想、核心观点)。 无法准确确定讨论主题,不清楚读者头脑中的提问时,可按照“三步走”步骤自下而上组织思想。

子主题 4

金字塔原理四项基本原则

子主题 4

子主题 5

《金字塔原理》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2

子主题 1

子主题 1

子主题 3

子主题 1

子主题 4

子主题 5

子主题 6

子主题 1

子主题 3

子主题 2

子主题 7

应用:

案例/专题研创

进入布鲁姆高级认知阶段

用学到的“知识体系”knowledge

分析:所接触到的客观世界data

评价:所得到或加工的information

创造:得出自己的见解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运用到哪些方面

学习

工作

教育子女

尊重宝宝的不同观点,鼓励他形成自己的理论。

怎样运用好此理论

探究式学习

多与小组成员交流

多和老师互动

发散性思考

工作中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不耻提出自己的观点

目的

就是要寻求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其中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途径之一就是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学习方法

探究学习

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与理解的学习方式。

支架式教学

辅助学习

情境教学

真实任务情境中,尝试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

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改,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两种构建主义

个人构建主义

社会构建主义

基本观点

知识观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深化,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学习观

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是自己的理解。

教学观

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观2-01王子佳

引子

结合建构主义价值观谈谈对翻转课堂的体会与感悟?

引子之思:如何·从《论语》看孔子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思之果

从《论语》看孔子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论语》之建构特征

思之悟

《论语》在“志于学”、“好学”的基础上,将学习的主动建 构性进一步上升为“乐学”的高度,这是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所不能及的。

更加指向内心,从内到外地将学习奉为一生追求。

孔子这种主情的学习观揭露了情感与认知的关系,情感态度要比思维认知更需引起人们重视并加以关注,学习的情感浓度将会催生出认知强度。

思之悟

与现代教育知识灌输不同,孔子教学常常以问题 为导向,并随着学生思维的精进而不断改变形式,学生所进行的是一种境遇式的学习。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 书”的时代已然过去,知行合一,注重实践情景性才能让所学更加牢固。

思之悟

教师在进行启发引导时从侧面也体现着学生的矛盾心理在进行 思维内部的互动,这种内外部的思维互动推动着学生“觉”的实现。

学生学习在主体思维内部、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之 间的对话互动中得到充分自由地达成。

思之悟

这种接受学习是有意义的,并不是机械的,孔子所传授的也并不是机械的知识,如在《论语》中有些地方用到“喻”来教导弟子。

学之主动建构性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志乎!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 为学者,立志之 事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六言皆美德,然徒好之而不 学以明其理,则各有所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学之情境性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 亦奚以为?”

“学而时习之”

“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学之社会互动性

“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学之建构独特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当代教育之启示

思之悟

《论语》中的学习动机多为内部动机,是个人内部从心出发真正对求知的渴望

而现代教育过程中学习动机带有功利性和复杂性,学生和教师对主动学习都呈现出惰性化。

思之悟

虽然当下学习也倡导知行合一,但更多地指向生存技能和经济功能

孔子将学习、实践、做人结合起来,将知识教育 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将学习与修身相结合,带有内外兼修的 诗意色彩。

思之悟

“反求诸己”是孔子学习建构思想的内部支撑,任何事物的发展在己不在人,在内部不在外。

自主学习

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生应勇于跳出 “舒适圈”,自觉主动地“学而时习”

教师也应勇于承担思维 的风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知行合一

知”、“行”是学习的非线性过程

现代教育应深入到学 习内部

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的基础上加强对学会做人的重视

反求诸己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而言,学习是以自身为立足点出 发,最终指向的是自身发展

引子之思:结合建构主义价值观谈谈对翻转课堂的体会与感悟?

思之果

基于建构主义价值观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涵义及特征

传统课堂模式

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备课,课堂上把老师吃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过程

翻转课堂模式

教师课前制作好教学微视频或者相关视频,学生课前自学,自我进行知识构建,找出疑问

课堂通过师生汇课和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构建知识框架、解疑答惑,最终实现知识内化的过程

影响翻转课堂的因素

教师因素

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以及整堂课设计能力的考验

学生因素

学生必须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模式

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主动构建所学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内化

线上资源及多媒体应用

丰富的在线资源得到越来越广泛而迅速地传播

教学条件因素

高校应该提升多媒体硬件设施

思之悟

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翻转课堂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知识灌输模式,适应大学教学改革方向和互联网应用的时代要求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知识探求和学习能力,有利于更好实现知识构建和内化。

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结合影响翻转课堂教学的因素,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模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取得更好成果。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现实意义

对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建构主义教学所追求的“学力”不是背诵现成知识的 “应试型学力”,而是活生生的“生存能力”——“应变 型学习”。

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提供了理论依据

只有学习主体发挥其学习的 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学习型社 会。

推动 教育革命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 情境性,对学习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大大地发展了网络教学

打破了交 际的时空限制,为学习开辟了更为宽广的社会交际 环境提供了展示所学新知识、新能力的空间场所。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景”、“协 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引子

如何·从《论语》看孔子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思想前提

学习是在一 定情景中进行的

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 过程

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学习条件

以学生为中心

信息加工的主体

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注重情境的作用

创建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境

强调交互式学习

小组讨论、协商

注重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提供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主要观点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能动 的知识建构活动

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效果和效率具 有重要的影响

注重让学习者参与探究学习活动

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合作学习

注重学习者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和技能是通过不断接受刺激(即强化练习)而获得的

认识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学习者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加 工处理、内化吸收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学习者的内部动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起源

认知发展理论

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

社会心理学理论

学习是 一种“社会建构”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8be5ab8a99d2de892152a3274eff403

机器学习模型应用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机器学习模型应用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机器学习模型应用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352eb5b9d3a7b5f25c0443976095f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