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其他学科政治经济学重点思维导图

政治经济学重点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230139910 浏览量:122023-03-28 17:38:20
已被使用1次
查看详情政治经济学重点思维导图

政治经济学重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政治经济学重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政治经济学重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419497848195279d428fe7bc4a1757e

思维导图大纲

政治经济学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导论

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科学

首次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

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蒙克莱田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17世纪中叶产生的。最初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代表人物:威廉 配第 大卫李嘉图 亚当斯密

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代表人物:马尔萨斯 萨伊

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只限于描述经济现象表面所看到的似是而非的外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理论品质

创立者:马克思 恩格斯

产生时间:19世纪40-60年代

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理论来源: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空想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社会生产关系。

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

三要素: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人的劳动:劳动力的支出

生产资料

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即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生产:决定作用

分配和交换:桥梁和纽带

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经济基础: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研究任务:揭示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经济运动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能创造、消灭、废除、改造,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3.利用经济规律:使人们的主观行动和措施符合它的要求,根据它的运动趋势,安排人们的经济活动,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实现经济活动的目的。

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

经济规律的特点:

1.变化:自然规律一般长久不变,经济规律一般来说不是长久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依存: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独立存在并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3.阶段:在阶级社会中,自然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是没有阶级性的,而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则总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要受到阶级利益的限制。

经济规律类型的划分的依据:经济规律赖以产生的经济条件的不同。

1.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或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规律。

原始公社制度

奴隶制度

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2.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是在商品经济中发生作用的,而商品经济就跨越了几个社会形态。

奴隶制度

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3.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制度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资本主义制度:剩余价值规律

社会主义制度:按劳分配规律

经济规律体系和基本经济规律

在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规律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1.决定该社会的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

2.决定该社会的实质。

3.决定该社会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唯物辩证法

①:地位:根本方法。

②: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理论联系实际。

2.科学抽象法

3.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特征及其学习意义:

政治经济学的特征: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制度性、社会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意义:

1.是学习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

2.是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3.是进行我过经济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一章

第一节: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及规律

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的。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经济制度变革的过程:

原始公社制度→奴隶社会(阶级对立,青铜器)→封建社会(铁)→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社会主义制度

注:19世纪后期,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生产和资本的迅速集中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也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社会主义全面战胜资本主义,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较量,期间必然要经历许多的曲折,甚至走一些弯路,然而,不管这一过程多么艰难复杂,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不可逆转的。

第二节:自然经济与商业经济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它形成于原始社会,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等多个社会形态。

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它是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才发展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形式。

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①前提:社会分工(企业内部分工)(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

②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

1.是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

2.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性经济。

3.是直接的劳动交换和经济联系形式。

商品经济:

1.是以社会化生产为物质基础的经济形式。

2.是以等价交换原则为基础的交换经济。

3.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简单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初始形式

简单始于原始社会后期

发达商品经济:

始于资本主义社会

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合理配置社会经济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

1.原因:社会经济资源总是具有稀缺性,投入到某种产品审查的资源增加,就意味着投入其他生产资源的减少。

2.资源配置: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经济资源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保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地发展,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

3.实现途径:

①借助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来实现。

②运用政府的力量,通过人们预先制定计划直接分配社会经济资源来实现。

市场配置方式和计划配置方式:

社会经济资源:

市场:通过价格、供求机制等实现。

市场经济

计划:通过指标计划、经济杠杆、经济政策等实现。

计划经济

两种方式相结合

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主要区别在与:前者是通过市场机制间接地分配社会经济资源,后者是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或规划直接分配社会经济资源。

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他们本身都不具有特定社会经济制度属性。

第三节: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价值如何决定和实现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还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价值规律的作用:

1.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

注:供不应求,物价上涨;供过于求,物价下跌。

2.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有利于优胜劣汰。

第三章:货币与作用

货币的产生

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货币的产生过程就是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四阶段”

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只绵羊=两把石斧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

1.使用价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只绵羊=

2把石斧

40千克小麦

20尺布

1克黄金

一定量其他商品

③一般价值形式

2把石斧

=1只绵羊

40千克小麦

=1只绵羊

20尺布

=1只绵羊

1克黄金

=1只绵羊

一定量其他商品

=1只绵羊

④货币形式

2把石斧

=1克黄金

40千克小麦

=1克黄金

20尺布

=1克黄金

1只绵羊

=1克黄金

一定量其他商品

=1克黄金

货币的本质

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金银的特点:

1.质地均匀,便于分割。

2.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

3.不易变质,便于永久保存。

货币的职能

1.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2.在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观念上的货币

含义:指货币充当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工具,

特征:观念上的货币

例如:今天,我特别想要一个iPhone X,去商场一看标价800元。

注:在做题的时候只要是看到“标价、价格标签”字样就可以判断是价值尺度职能,

流通手段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现实的货币

含义: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特征:

1.现实的货币。

2.纸 币是流通手段产生的。

例如:假如我狠狠心买了这个i phone X,而且还是全额付款,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注:在做题的时候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一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支付手段

以货币偿还债款

含义:指在以延期付款的形式买卖商品时,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特征:

1.现实的货币。

2.价值单方面转移。

例如:如果我打算买i phone x,但是我选择赊购。

注:在做题的时候交易是有时间差的,并不是瞬时间完成的。

贮藏手段

含义:货币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况,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只有金银铸币和金银条块能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纸 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

例如:如果我最后还是没有买下i phone x,而是把8000元买了黄金存起来了。

世界货币

美金或白银等贵金属

含义: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例如:如果我用美元买这个i phone x。

货币形式的发展

发展过程: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 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纸 币代替货币执行部分货币职能,由国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影响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

1.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

2.商品价格水平。

3.货币流通速度。

公式:

1.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彼些抵消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纸 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纸 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流通中全部纸 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属货币的需求 流通中全部纸 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属货币的需求 (通货膨胀) 流通中全部纸 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属货币的需求 (通货紧缩)

第三节 信用

信用的产生及形式

概念:信用又称信贷,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的范畴,指的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延期支付→信用贸易

实物借贷→货币借贷

信用按主体不同划分:

商业信用: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方式,互相赊购商品形式成的借贷关系。

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

特点:

1.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

2.职能资本提供信用。

3.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影响发展。

由于商业信用只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的信用关系,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

1.规模受单个职能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的限制。

2.规模还要受到资本周转快慢的限制。

3.范围还要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银行信用: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1.债权人是货币资本所有者,债务人是职能资本,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信用关系。

2.对象是货币资本,对企业来说属于间接投资。

3.可以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规模和范围。

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基本的信用形式。

国家信用:国家借助于举债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基本形式是国债。

企业信用: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消费信用: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主要形式:赊账、分期付款等。

信用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二重性:

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

积极作用:

1.资源配置:

增加投资机会,促进资本的自由转移,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先配置。

2.资本集聚:

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3.节省流通费用:

加快商品流转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

4.投资渠道:

给居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和金融资产的持有方式。

5.调节经济运行:

有效地调节着国民经济运行。

消极作用:

1.生产过剩:

加深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触发生产过剩的危机。

2.信用危机:

引发货币信用危机。

3.刺激投机。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一般商品流通(W-G-W)商品-货币-商品 商品流通开始于销售

商品流通符合价值规律(等价交换)

流通媒介:货币(G)

流通目的:为买而卖,为了使用价值。

流通的限度:有限

流通的内容:不同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

资本流通(G-W-G’)货币-商品-货币 资本流通开始于购买原材料

经过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殖

流通媒介:商品(W)

子主题 1

流通目的:为卖而买,为了更大的价值。

流通的限度:无限

流通的内容:价值的增殖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中的价值增殖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

因为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流通过程中,无论是G-W,还是W-G,商品的价值量都不发生变化。

但是,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殖。

原因:

1.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2.某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能够创造自身价格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是人们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们的身体中的,进行劳动时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自配自己的劳动力。

2.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价值具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3.劳动者接收教育和训练的费用,用于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此外,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它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2.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资本家的母的就是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的价值形式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的增殖是在价值形成的基础上实现的,

工人的劳动时间:

1.必要劳动时间: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2.剩余劳动时间:

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剩余价值:

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原因:

资本家利用它剥削了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资本在本质上反映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划分依据:

生产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不变资本:

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物

价值量不变

可变资本:

劳动力--人

价值量改变

价值增殖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2.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3.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

商品价值: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即C+V+M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即M/V=M'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多少的重要因素,其表示方法有两种:

1.物化劳动表示法:

M'=M/V=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2.活劳动表示法: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

工作日的最高限取于两个因素:生理因素,社会道德的因素。(了解即可)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 增加的是劳动时间和强度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不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升的是劳动效率,科技水平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资产家由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现象)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主义企业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则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

1.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任何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把工作日绝对地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之上,否则就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区别:

1.它们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

2.它们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资本主义工资

劳动不能成为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却可以成为成为商品。

工资的本质:

就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表示方法:

1.名义工资:

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

2.实际工资:

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第五章 产业资本的循环

第一节 差异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资本的价值增殖在于运动,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得到增殖。

产业资本(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的循环必须依次经过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购买阶段(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钱 G—商品 W—原材料 Pm 和工人 A

货币的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作用是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

第二阶段:

生产阶段

商品 W—原材料 Pm和工人 A--劳动 P--新商品W'

1.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实质性和决定意义的阶段。

2.产业资本发生了价值增殖。

3.资本的职能形式是生产资本,作用是生产剩余价值。

第三阶段:

销售阶段(卖出产品,实现价值增殖)

新商品 W'—更多钱G’

资本的职能形式是商品资本,作用是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循环的完整公式:

钱 G—W—Pm A--P--W'--G' 更多钱

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有三种循环形式:

1.货币资本循环

G—W--P--W'—G'

就货币资本的循环而言,其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

2.生产资本循环

P--W'—G'·G—W--P

就生产资本的循环而言,其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资本。

3.商品资本循环

W'—G'·G—W—P--W'

就商品资本的循环而言,其起点和终点都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的周转次数为正比。

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有重大影响,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和年剩余价值率。

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重有关,即受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

生产时间

劳动时间

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正常停工时间(检修设备)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

1.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2.周转时间不同。

3.资本回收方式和期限不同。

4.物质更新方式不同。

助记口诀:物资回收有时方

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平均,它只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发展趋势。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资本家所获得的利润与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梁上有了差异。

剩余价值采取的具体形式:

1.产业利润

2.商业利润

3.利息

4.银行利润

5.资本主义地租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即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

=(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资本总量

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来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如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

内涵扩大再生产

条件:生产要素数量不变

实现: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外延扩大再生产

条件:生产技术不变,生产资料效率不变

实现: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

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

分支主题 6

简答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辨析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简答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辨析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特殊等价物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简答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只绵羊是一般等价物 价值形式发展中的质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当黄金和白银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产生了货币形式,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 辨析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 辨析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简答题 论述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简答题 论述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 简答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简答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简答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 辨析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简答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选择题 简答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抓住重点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抓住重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抓住重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c49e4799ddf94a339c56e46eb96a826

——重点行业机构业务客户生态图谱(锦州地区)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重点行业机构业务客户生态图谱(锦州地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重点行业机构业务客户生态图谱(锦州地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930058a554a09639a5c5c0e168c45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