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法律考点:名誉权思维导图

行测常识判断法律考点:名誉权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Sure 浏览量:12022-07-26 20:17:43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行测常识判断法律考点:名誉权思维导图

在行测常识判断法律考点中,民法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名誉权作为人格权部分的亮点内容,中公教育今天将结合考点进行讲解,方便同学们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点,现将其考点梳理如下。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行测常识判断法律考点:名誉权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行测常识判断法律考点:名誉权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192b1ea178c2af50a3126eb76b35f9a

思维导图大纲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法律考点:名誉权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名誉权的概念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名誉权,是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对其名誉享有的不受他人不法侵害的权利

考点1

民法典对名誉权和名誉都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这里就概念本身而言,是可以进行判断题考察的,将其他权利的定义与名誉权进行词语替换

例如: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这一说法就属于错误说法,这也是常见考点

考点2

名誉权的享有主体不仅仅是自然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都是名誉权的享有主体,这里可以进行选择题的考察

法人也能和自然人一样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名称权

名誉权中的信用权

信用

是对民事主体在经济上的一种客观评价

《民法典》没有单独规定信用权,但是对于信用提供了名誉权的保护,如因加害行为导致民事主体信用评价降低,则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

考点1

结合个人信息权进行区分考察,《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条 :民事主体与征信机构等信用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关系,适用本编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例如个人的财产状况、消费信息、负债信息、个人存款都属于个人信息的

如在处理个人信息的过程中导致了民事主体信用评价降低,则侵犯名誉权,如处理不当但是没有导致信用评价降低,则只构成对于个人信息权的侵犯

例如:信用征信机构将个人信用记录错误登记或者非法的披露,法院在强制执行过程中错误将被执行人拉入黑名单,限制高消费等行为,就属于在处理个人信息的过程中,使得被侵害人的信用评价降低,属于对名誉权的侵犯

考点2

案例的形式考察对于名誉权中信用的侵犯

例如:甲非法使用乙的信用报告,并由此造成乙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甲的行为导致了乙的信用评价降低,构成对乙的名誉权侵犯

名誉权的侵害构成要件

考点1

行为实施了侮辱、诽谤、减损他人信用的损毁名誉的加害行为,该行为必须是特定的一人或者数人,如果对象是一类人则不构成名誉权的侵犯

例如:甲是A省人,乙对甲有私人恩怨,在与朋友聚会时公开表示A省人都是没脸没皮的人,这不属于侵犯名誉权

考点2

加害行为要为第三人知晓,如不知晓,不属于侵犯名誉权

例如:甲乙是夫妻,一日甲在家中掌掴乙,并要求乙跪下认错,这一行为并非为第三人知晓,因此没有侵犯乙的名誉权

考点3

加害行为造成客观的社会评价降低,如果最终客观评价没有降低,不属于对名誉权的侵犯

例如:甲乙是夫妻,一日甲在大家上,要求乙跪下认错,众人议论纷纷,都觉得这是爱的表现,给乙点赞,乙的社会评价没有降低,因此没有侵犯名誉权

名誉权新规

考点1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例如

甲是政治家,因为包养情妇和受贿接受调查,被媒体披露甲大量的受贿以及包养情妇的事实,媒体的报道虽然导致了甲的客观评价降低

但是正当的对于公众人物的监督,不属于侵犯名誉权

如果媒体捏造甲包养情妇或者受贿事实,导致甲的社会评价降低,仍然属于对甲的名誉权侵犯

考点2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七条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例如

甲是一位事业有成的艺术家,乙将甲生平编撰成小说,甲在书中被刻画成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卑鄙小人,甲由此被大家议论纷纷,乙属于对甲名誉权的侵犯

考点3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例如

甲是一位著名的明星,一日在看乙的小说时,其中某个情节为主人公为了自己的事业,抛弃自己的子女,甲认为乙是在影射自己,侵犯自己的名誉权

这里乙的小说并不以甲为描述对象,仅某个情节与甲的个人情况相似,因此不承担对甲名誉权的侵犯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微环境检测与文物保护App的类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微环境检测与文物保护App的类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微环境检测与文物保护App的类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f9c0d5c416a59c0ed5fd8bbadfbde19

基本权利私人间效力法理基础的澄清与重构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基本权利私人间效力法理基础的澄清与重构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基本权利私人间效力法理基础的澄清与重构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ad63fc1dad98e3c2c77c9f2ae803a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