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部分《教育知识与能力》相关知识点总结。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八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八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ebfe9da0abdc461676aa3d0e1ae5c50
教育知识与能力⑧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4. 差异性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过渡性
2.闭锁性
3.社会性
4.动荡性
5.独立性
6.不平衡性
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
1. 疏远期:
一般发生在性生理发育初期,持续时间为半年至一年,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关注异性,但表现为男女之间的对抗、排斥,进入青春期,
少男少女的性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对两性特别敏感,开始产生性不安与羞涩心理。
2. 爱慕期:
这是性意识表现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青少年在整个中学时代性意识表现和发展时间
最长的一个阶段,主要特点为相互显示、感情隐蔽、对象广泛。
3. 恋爱期:
一般始于性生理发育成熟的后期,这是性意识表现和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 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 对直观形象材料的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的记忆;
3. 中学生能主动地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4. 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
5.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 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2. 思维的独立性和判断性显著发展;
3. 形式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4. 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①儿童通过感知觉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个体在这些活动中形成; 一些低级的图示,如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
②这一阶段的一个显示标志是儿童在 9-12 个月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及当某一客体从儿童的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客体并非不存在。
前运算阶段(2-7 岁):
①泛灵论(万物有灵论);
②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③自我中心;
④思维不具有守恒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小学生处于此阶段
①在可逆性形成的基础上,借助传递性,能够按照事物的某种性质,如长短,大小出现的时间先后进行顺序排列;
②自我中心观进一步削弱;
③形成了守恒概念;
④能进行具体逻辑推理;
⑤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噶变;
⑥具有多维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 中学生处于此阶段
①认识命题间的关系;
②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③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儿童已逃脱具象思维的束缚,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决问题,其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
④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1.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 内化学说
3. 心理发展观
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③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④各种心理技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情绪的基本分类:
恐惧、
愤怒、
悲哀、
快乐(恐怒哀乐)
情绪状态分类:
心境: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机情况的情绪状态。
激情:爆发性、冲动性
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情绪理论
1. 詹姆士-兰格理论
2. 坎农—巴德学说
3.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4.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5.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6.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1. 爆发性和冲动性
中学生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中学生的情绪就容易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
2.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这是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显著特征,两极性指情绪在性质、紧张度、强度、激动程度等方面的对立状态
3。 外露性和内隐性
外露性指中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对外界事物的喜、怒、哀、乐均形于色,抒发自己的感受;内隐性指中学生逐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和行为反应,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
4. 心境化和持久性
积极良好的心境或消极不良的心境的时间被延长。
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忧郁、恐惧、孤独、愤怒
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1. 敏锐察觉情绪;
2. 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3. 正确调整情绪;
4. 有效表达情绪;
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意志品质:
1. 意志的自觉性—相反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
2. 意志的果断性—相反是优柔寡断和武断;
3. 意志的坚持性—相反是动摇性和执拗性;
4.意志的自制性—相反是任性和怯懦;
. 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1. 采取觉得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不断提高,执行决定的毅力明显增强;
2. 意志行动由易受暗示性向自觉性发展;
3. 意志行动的持续时间逐渐增长,坚持性品质逐渐形成;
4. 意志行动由草率向果断性发展;
5.意志行动对行为的调节能力增强,自制力逐渐成熟。
. 中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 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2. 组织时间活动,加强意识锻炼;
3. 发挥教师 和班集体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4. 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5.针对学生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