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田藨根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别名】茅莓根、托盘根、米花托盘根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茅莓的根。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茅莓 小灌木,高约1-2m.枝有短柔毛及倒生皮刺。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薅田藨根的用法用量|性味|功能主治|性状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薅田藨根的用法用量|性味|功能主治|性状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075d90506de1c0d812e21c0575996d1
薅田藨根的用法用量|性味|功能主治|性状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茅莓的根。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600m的山坡杂木林下、向阳山谷、路旁或荒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耐热,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于冬季落叶后或早春萌芽前,在老树的株丛旁边挖取带有侧根的枝条,分成单株,剪去顶端部分枝条,用黄泥浆水浆根,按行株距40cm×30cm开穴定植,每穴栽1-2株,栽后覆土及压实,淋透水。
田间管理 栽后1-2年,每年中耕除草2-3次,追施人畜粪水1次。
性状鉴别 根长短不等,多扭曲,直径0.4-1.2cm.上端较粗,呈不规则块状,常附残留茎基。表面灰褐色,有纵皱纹,栓皮有时剥落,露出红棕色内皮。质坚硬,断面淡微涩。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栓内层少数细胞含黄色物质。韧皮部宽广,有韧皮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方晶,老根偶见单个石细胞散在。木质部导管多数单个,少数2-3个相连。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