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3月学习计划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23年1~3月学习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23年1~3月学习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c206260c9092bdfbd9dafeb7326b4ef
2023年1~3月学习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童话
《雨滴项链》【英】琼·艾肯;舒杭丽
《雨滴项链》项链不能取下来不然会遭遇不幸,这个情节别扭
《坐在垫子上的猫》住到天上去,在云彩上散步非常有意思
《馅饼里包了一块天》天掉下来一块小角、一块小天,馅饼里包进一块天,馅饼会飞,反复结构带上很多人飞来飞去,最后成为一座小岛,小岛上人们自给自足,乌托邦理想。
《矮人坐在书架上》孤独孩子没有爸妈陪伴的一个夜晚书里的人跑出来陪伴她
《三个旅行者》去远方,但不要忘记身边也有好风景
《面包房的猫》猫吃了酵母变得很大很大
《过夜的床》独脚房子是一只单脚站立的母鸡,房子会下蛋,也就是说会生下房子,这座房子可以独脚蹦跶随处安家。但写的时候并不明确指出房子是一只鸡,只是去描述外表,书中插图把房子画成了一只鸡。
《缀花被子》会飞的魔毯
《绿野仙踪》【美】弗兰克·鲍姆
成长故事
《小妇人》【美】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经典句摘:1、真正的才能和美德不怕长期埋没,哪怕真的没人发现,只要自己知道拥有它,并能恰到好处加以利用,就一定会感到满足。一切才华的巨大魅力,就在于此。
子主题 2
《五号屠宰场》(美)库尔特·冯内古特
特色:1、在特拉法玛多人的世界,时间可以被看见:所有片刻,过去,现在,将来,总是一直存在着,能够观看所有不同片刻,就像观看山脉中的某一段,时间永远消失,其实只是幻觉 2、某个人死了,只不过看上去似乎死了,她依然活蹦乱跳地活在过去 3、比利说他首次从时间链上脱开是在1944年4、时间旅行5、同时置身两地,既站在1944年德国的土地上,又在1967年驾驶着他的凯迪拉克车 6、特拉玛法多有五种不同性别 7、把一面镜子放在地板上,让一条狗站在上面,狗朝下看时,以为站在天空中
经典句摘:1、上帝赐予我接受我无法改变之事物的平静,改变可改变之事物的勇气,以及区分这两者之不同的永恒智慧。2、身子卷得像汤匙一样 3、是时候了,该你们回到老婆孩子身边,改我死一会儿——然后继续活着 4、
成人文学写作素材
童话
时间可以被看见
一个人可以切换大人和小孩的身份
大人镇和小孩镇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诗歌
《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王昆建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
一些思考:1、是不是写了儿童,并不是区别儿童文学与非儿童文学的标志 2、儿童本位论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忽视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必然关系
儿童文学主要美学特质:纯真(《青蛙和蛤蟆是朋友》)、稚拙(《虎助的尾巴》)、欢愉(《长腿七和短腿八》)、变幻(《长袜子皮皮》)、质朴(《进城怎么走法》)
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
故事性
“故事元”,即作品中的的基本故事,故事发生的中心,故事元相同,但因为具体情节、细节等其他内容和表达形式不同就演绎出完全不同的故事
传奇性和意外性《奇异的巧克力工厂》《木偶奇遇记》
完整性、曲折性《小鹅》意大利童话
悬念与气氛控制 苏格兰史蒂文森冒险小说《宝岛》
叙事语言的口语化和生活化
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
三迭式结构 表现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前后三次的重叠变化 “三打白骨精”
连环式结构 其情节反复的次数至少有四次,直到故事情节结束为止《尾巴》
对立式结构 从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来组织情节
语言特点
一些思考:科学语言的精确性指其有着严格的质与量的规定性,文学语言的精确性指其背后有较大的延展性和创造性,即赋予读者深广的感知、想象空间
形象性
运用丰富想象和联想 聂鲁达《如果白昼落进》
突出语言的动作感 严文井《小溪流的歌》
鲜明色彩感
简洁性
音乐性
很强的叙述性
无论叙述话语还是人物对话都有很强的叙述性
插图
特征
直观性
延伸性
依附性
艺术性
功能
助读功能
再创造功能
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和接受对象
创作主体
成人
独特的精神气质:以儿童文学作为表达自我的最佳形式
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自觉型(有着明确的“为儿童创作”的目标);自发型(一开始无意识将读者对象预设为儿童)
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想象力、幽默感(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丛书)、诗意、故事叙述等多种艺术气质、多种文学手段
少年儿童
儿童作者可以无所顾忌地进行自我的想象和描画,而不是刻意地讲求艺术内容与形式,“一切都不重要,我写我所写的”是他们的写作姿态
接受对象
儿童读者
文学能力结构
生理层面
心理层面
文化层面
多样性
性别差异
智力因素
文化差异
成人读者
家长、老师、编辑评论家,尤其在幼儿文学领域,成人倒是先于幼儿成了文学作品的“第一读者”
意义:1、成人读者是儿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引导人和帮助者 2、成人读者参与儿童文学阅读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儿童文学体裁
儿歌和儿童诗
儿歌
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在古代,一般被称为“童谣”。
儿童诗
儿童诗必须保证隽永丰茂的诗的情韵情致,有诗的意象,在韵律表现上强调诗性诗味。
艺术特征
高度凝练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
体现儿童特有的趣味与情调
以鲜明生动诗歌形象抒发感情
富于音乐性的语言
类型
生活诗
自然诗
童话诗
科学诗
童话和寓言
童话
指符合儿童想象方式的、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
起源:发生于民间,追溯到历史久远的神话和传说
发展
传统童话:民间童话
现代童话:巧妙将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融为一体,表现出时代主题、现代意识和艺术意蕴。
文学特征
传统童话
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 :“从前……”“从此以后……”;三段式的重复(与期待心理相对应,又在重复中变化获得新鲜阅读体验)
鲜明的主题:极端对立方式呈现善与恶的斗争,建立一定道德判断。如好心姑娘一说话就会吐出花朵和钻石,坏心肠姑娘只会吐出蛤蟆。
现代童话
呈现儿童的纯真世界
表达成人的童年梦想 《彼得·潘》里面的“永无岛”本质上违背了儿童想要快快长大的自然心理
创建个性化、多样化的文本形式
地点 神奇境遇化
时间 变成一种有弹性的东西,可扩张可压缩
人物 超自然超现实人物与现实的人联系
表现手法
拟人
夸张
颠倒:如人被关进笼子,动物观赏人
象征
形象类型
超人体形象:神仙、妖怪、精灵、巫师
《宝葫芦的秘密》《木偶奇遇记》
拟人体形象:各种事物人格化
《柳林风声》《夏洛的网》
常人体形象:寻常人面貌,但可以沟通幻想世界和真实世界,或表现出荒诞心理和行为
《爱丽丝漫游仙境》《皇帝的新装》
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一种深刻道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文学样式。
起源:民间,产生时间晚于神话和传说。人们开始有意识运用联想和想象反映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和哲学,体现严谨逻辑里,标志人类理性思维的逐渐觉醒
特征
教训性《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比喻性《滥竽充数》
讽刺性 《天鹅、梭子鱼和虾》
概括性:精炼简洁
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
儿童故事
内容单纯、篇幅短小、情节完整生动,与儿童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相适应的,供儿童阅读或聆听的叙事性文学样式
特征
完整性、生动性、趣味性
类型
民间故事、改编故事、生活故事、历史故事、谜语故事、动物故事
儿童小说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说的,二是儿童的
构成要素:故事、人物、主题
分类
形式分
短篇:6000~7000
中篇:10000~70000
长篇:70000以上
内容分
生活小说 《校舍上的车轮》
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斯》
惊险小说 史蒂文森《宝岛》,林格伦《大侦探小卡莱》
动物小说
武侠小说 《冰碗小店》
儿童散文和儿童报告文学
儿童散文
特征
趣
美:情感、意境、语言美
类型:叙事型、状物写景型、抒情型、议论型
儿童报告文学
特征:对当代少年儿童生活的热切关注;对现实报告的冷静思考;适应读者接受的儿童化特征
类型:以报告事件和现象为主;以报告人物为主
儿童科学文艺
用艺术手法来描写科学、表现科学、普及科学的文艺作品的总称。适合儿童的那部分就叫做儿童科学文艺
特征:科学性和文学性的统一、客观性和幻想性相结合、教育性和趣味性相交融、
类别:科学童话、科学幻想小说《八十天环绕地球》、儿童科学诗、科学小品、儿童科学相声、儿童科学故事、科学寓言
图画文字
单纯用图画、或以图画和文字相互映衬的形式来表现相应内容的文学作品
特征:可视性、跳跃性、夸饰性、明朗性
基本形式:纯粹用图画显示故事、图文结合显示故事、连环画
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
儿童戏剧文学
儿童戏剧演出的脚本,也是供少年儿童直接阅读的文学作品
特点:主题、结构、人物形象、语言
类别:儿童话剧、戏曲、歌舞剧、木偶剧、皮影剧、课本剧
儿童影视文学
为拍摄儿童影视片所创作的文学剧本《小鞋子》
特点:视像性、趣味性、情节性、形象性
儿童故事片、儿童电视剧、儿童纪录片、儿童科教片、美术片(色彩鲜明、造型夸张、机智有趣、节奏快动感强《猫和老鼠》)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王泉根
第二十四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成人文学 突出以真为美
注重艺术与社会、人生、人心的联系;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的一致性;艺术在多大层度上穿透现实的本质
儿童文学 突出以善为美
珍视儿童精神生命中的本性之美
远离暴力、成人社会的恶俗游戏与刺激,成人社会的政治权力斗争,成年人的性与两性关系
但并不瞒与骗儿童,要告诉孩子“真的人、世界、道理”。苦难与恶俗、诈作、暴力虽然都是尘世的真实,但苦难是人生的无奈、不幸,需要同情和拯救;恶俗、诈作、暴力是污秽,要彻底抛弃和割除。
表现成长(十二至十八岁,集中在少年文学);张扬幻想(集中在童年文学、幼年文学,具体为童话、寓言、科幻、动物小说);爱的总主题
艺术真实更注重于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思维特征所理解的那个幻想世界的一致性
生命性。万事万物都有人的七情六欲
同一性。以完全“信以为真”的阅读期待和接受心理进入作品
游戏性。儿童自己的游戏规则和语言
第二十五章 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分类
幼儿文学(未接受社会教育)
心理特征:游戏是主导活动;语言水平低;以直观表象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
创作特征:注重娱乐和趣味;丰富幼儿语言;浪漫主义为主;人物形象多系类型;主要文体:儿歌、短小童话和故事
童年文学(小学阶段)
心理特征:学习成为主导活动;充满幻想;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有意识参加集体生活。
创作特征:注重想象与认知;浪漫现实主义相结合;人物形象多系类型也注重塑造典型形象;主要文体:想象力童话、科学文艺、儿童诗、小说
少年文学(初中阶段)
心理特征:情绪不稳定;对外界敏感,渴求独立;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心理性断乳(“主我”和“他人”的分化,“主我”变得爱与“他人”抬杠;“主我”和“客我”的分化,试图观察自己)
创作特征:注意描写生活的真实,帮助少年正确把握和评价社会生活;以现实主义为主,引入各种手法;允许有成人化因素;努力塑造典型形象;主要文体:小说,散文,诗歌(和幼儿、童年文学相比,突出教育性、成人化、适度书写阴暗、努力塑造多层次、多侧面的典型形象、圆形人物。)
第二十六章 三个层次与两大门类
三个层次
幼年、童年、少年
两大门类
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
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
第二十七章 儿童原始思维和儿童文学审美创造
原始思维
泛灵论
人造论(万物皆备于我、自我中心思维);外国:《吹牛大王历险记》,中国:《西游记》
任意结合的逻辑思维
前因果观念(不反映事物之间真实因果关系)
儿童式的好奇心
审美创造how:真正认识和把握儿童思维和审美意识特点,但不要滑入对“童心”的盲目崇拜,心紧贴儿童又必须引导儿童、提升儿童
第二十八章 儿童文学的艺术形象、艺术视角
艺术形象(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培养阅读兴趣是首要之义)
幼年、童年文学:类型化人物、扁平人物
少年文学:典型形象、圆形人物
叙事视角
儿童视角
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叙事策略、语言句式。重新诠释和表现所在的对象世界
“儿童视角”并非儿童文学专利,成人文学中也存在。萧红《呼兰河传》、林海音《城南旧事》、汪曾祺《黄油烙饼》、余华《在细雨中呼喊》、迟子建《北极村童话》
成人视角
作家向少年儿童传达作为人的人生经验和生命感受 叶圣陶《稻草人》
童年记忆和情绪内化为儿童文学叙事的重要资源和途径 鲁迅《朝花夕拾》
张扬对儿童的教化作用
一是以科学和未来双重进人现实为特征的科学幻想,这有《最后三颗核弹》 《未来拯救》等;二是将幻想直接瞄准社会百态与现实情绪的人文幻想,这有 《七色幸运骰子》、《我爸我妈的外星儿子》等;三是以原始/儿童思维为幻 想基准的童话幻想,这有《点点虫虫飞》、《现在是雪人时间》等;四是以远 古神衹、始祖、文化英雄或神圣动物及其活动为叙事的神话幻想,荣获特等奖 的王晋康的长篇神话小说《古蜀》正是当今神话幻想的重要收获。作品以超凡 的想象、精湛的文字,将一段朦胧的神话,真实地艺术地构建、还原为远古时 期蜀国的历史传奇与世间百态,塑造了杜宇、鳌灵、娥灵、凤鸟、朱雀、羲和、西王母等天界与凡间的艺术形象。以实写虚,幻极而真,大气磅礴,深具艺术魅力与思想力度。《古蜀》将幻想文学深植于中国文化的民族之根,是新世纪幻想文学创作新的艺术突破与重要收获。这些获奖作品虽然幻想思维的模式不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题材内容不同,但它们的创作目标都是一致的:为儿童,服务儿童,优秀的幻想儿童文学作品自然也能直达成年人的精神领域。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发展主潮:现实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整体上是一种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的文化;中国儿童文学缺乏神话(没有人物谱系,不成系统;重“神性”;缺少人物性格的发展历史,故事情节简单)、古典童话(有民间童话,但古代传统童话大量夹杂在志怪小说里面,如魏晋志怪、唐宋传奇、明清笔记小说等。但我们的祖先并没有把它们作为一种文学,更没有作为适合儿童的“文学资源”来加以利用)的传统资源;与民族危亡、革命启蒙、社会变革密切联系;与我们中国儿童文学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相联系
叶圣陶《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鸟言兽语》;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宝葫芦的秘密》《金鸭帝国》;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金波《花瓣儿鱼》《影子人》《雨人》《乌丢丢奇遇记》“小绿人三部曲”;曹文轩《草房子》《火印》《大王书》;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狼王梦》;张之路《千雯之舞》;周锐《勇敢理发店》《我被枪毙三个月》《星期天火山》《扣子老三》《关节炎气象站》《霉气公司》;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郑春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汤素兰《小巫婆真美丽——住在好玩街》;张继楼《小小种子旅行记》
《儿童文学的本质》朱自强
当下五个理论话题:通俗儿童文学理论、儿童文学的文化产业研究、儿童文学的儿童阅读理论、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研究、图画书理论 几个分化:幻想小说从童话;图画书从一般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分化出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通俗儿童文学从整个儿童文学 相关拓展 :《小说童话: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人类幻想精神的家园——论童话的本质》《论幻想小说与童话的文体区别》《日本的大众儿童文学》《从动物问题到人生问题——论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艺术模式与思想》《<疯狂绿刺猬>的文体意味》《一部作品与一种文体》《“成长故事”与儿童小说艺术》《新世纪以来中国新原创图画书的萌动》《亲近图画书》
推荐作家:常新港《独船》、彭学军
儿童文学的人性观
性善论:孟子、卢梭;性恶论:荀子、原罪说、叔本华、黑格尔;性有善有恶论:恩格斯;里尔克“假如我的魔鬼离开了我,恐怕我的天使也会飞走”
戈尔丁的儿童人性恶的哲学思想本身可以引起我的兴趣,但表现这一哲学思想的《蝇王》却不能在情感上给我以文学的感动。
苦难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人们只知道这生活的半个真实时,他才绝望。了解人生的全部真实的安徒生深信爱是比痛苦、忧伤更强大的力量。“人生是所有故事中最美的一个故事”
儿童文学的使命:给这个世界再一次带来信仰和希望
儿童观与儿童文学
传统基督教儿童观:原罪说,教训主义——17世纪英国洛克:白板说——18世纪法国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孩子探索自己的天性和周围的环境;教训主义仍然不结束:排斥想象力,力求现实——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浪漫派儿童观:华兹华斯认为幼儿具有与神相似的创造性和内宇宙,儿童是人类的原型,成人是儿童的变化,这与洛克的观点 截然相反——二十世纪初:童心主义观,即幼年成了大人们作心里逃避的对象,《彼得·潘》《小熊温尼·菩》都可以被称为童心主义的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不是把儿童看作未完成的作品,然后按照成人自己的人生预设去教训儿童,也不是从成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去利用儿童,而是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这解放和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
儿童文学的本质研究得以儿童哲学为根本立足点,不是柏拉图、笛卡尔、黑格尔式的形而上学哲学,而是叔本华、尼采、狄尔泰式的重视主体感性的诗化哲学。
成人文学本质论研究的是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儿童文学要揭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本质区别
真理不是一个“实体”,真理只能存在于“对世界的描述”之中,也正是“对世界的描述”存在着真理和谬误之分。文学也只是作为一种建构的观念存在,在社会历史条件下,在文化制约中,研究者与文本进行“对话”、碰撞、交流,共同建构某种本质。
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并不会导致作家主体性的丧失和“自我表现”的消解。它承认儿童生命具有很强的自然属性,成人作家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两者并非完全等同,但是,两者在儿童文学中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两个大小有别的同心圆,成人作家的生命观大于儿童的生命观,作家以儿童的生命为内核为根基,向外扩展。他站在儿童利益的根本立场上,引领着儿童的健全成长和发展。
维系长幼的不应该是“孝道”,而是“亲子之爱”。
童年人生的珍贵价值
“浪费时间”是童年期里正当合理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儿童不是像罗文应(出自《罗文应的故事》)匆匆走向成人目标的赶路者,而是像阿毅(出自《阿信坐在云彩上》)那样,如此童年便不仅仅是为“将来”而存在,而且也是为童年自身而存在的一段有价值的人生了。 要给儿童以拥有自己人生的权力,鼓励儿童从容不迫地享受童年的幸福,满足并发展儿童的生命欲求和愿望。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是给儿童以快乐的。
在作家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观照下,在作家想象力的驱动下,科学、知识都成了文学中熠熠发光的部分。反之,如果是出自教育的选择,作品就会缺少对人情人性的关切,而出于功利目的被作者特写放大的科学和知识很轻易就把文学的想象力挤到不显眼的角落,有时甚至令其出局了事。
儿童·成人:人生的两极
应该重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密切联系,更应该重视两者的区别:1、强调两者密切联系儿童文学便失去了存在的根据;2、儿童创造者是成人,过于强调两者的联系,很容易强化成人世界的既成价值观和审美意识,而忽视儿童的;3、建立相对独立的儿童王国,有助于认识成人世界对儿童的成长产生着深刻影响,同样的,儿童世界也会对成人社会的发展施加影响。这样才有理由说明:儿童文学不是“小儿科”,而是有关人类命运和前途的文学。
儿童的独特之处
儿童独特的时间空间存在感受:儿童打破时间的相对性概念,完成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把握;儿童对空间变化十分敏感,常常主动去创造出空间的变化,以使自己拥有崭新的一片天地(儿童丰富感受力和想象力扩大了物理空间,颠倒着看世界,躲到桌子底下看世界)
儿童独特的价值观:如成人觉得“鸡养大就是给人吃,儿童却因为鸡死而伤心”
儿童独特人生态度:游戏、宽容(甚至几怜悯一块石头)
儿童文学立足于儿童的生命空间:必须进入儿童独特的生命空间,然后才有儿童需要的文学产生,这是儿童文学最根本的特殊性
感性的儿童与感性的儿童文学
艺术在本质上是感性的,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是感性的文学。感性的儿童文学是推崇情感和想象力,抗拒理性主义、教训主义对儿童心灵进行异化的文学。
动态成长的儿童与儿童文学
“儿童状态”是动态成长的生命形式,儿童内心世界充满了渴望成长的强烈欲求,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应该鼓励儿童向前发展,帮助儿童向上成长,与儿童一起直面成长道路上的各种各样困难的文学。
把儿童向成人的成长仅仅看作是丢弃未成熟的东西的过程,是一种肤浅的观点。人类早年生命是天赋的存在根基,所谓成长,不是“抛弃”这个生命存在根基,而是在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等成长的各个阶段上,不断地把新的具有价值的东西充实进这个生命根基里面。真正的健康的成长,“放弃”的只是作为生命形态的表面的东西,保存的则是对人性来说不可或缺的本质的东西。成长在表面形式上是儿童成长为大人,但是在深层上是大人继承了自己童年时代的人性的可贵品质。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把儿童的生命看作是人生丰饶的资源。
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内心的痛苦是一个隐秘的世界,儿童自身很难理清自己情感的来龙去脉,即使明白自己的痛苦和不满源于何处,他们也往往不想与成人进行对话,而大人也经常无法感受儿童内心情绪的波动。然而,表现成长的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倾听者发自儿童心底的呼声,洞悉儿童成长的本质的儿童文学作家一方面帮助儿童体验、认识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方面以自己在生活中磨练出的智慧之眼,帮助儿童寻找着虽然充满荆棘但却使儿童坚强成长的人生道路。
“渴望冲破束缚张扬自由的天性”与“渴望母爱与家庭的温暖”是儿童共存的倾向,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中的这两种心态作辩证的艺术处理。儿童文学知道,没有适应,生命不会成长,只会走向死亡;而没有反抗,生活不会变革,也会走向死亡。(儿童在现实洪水冲击下以离家出走的方式,暂时躲进“诺亚方舟”,但是,富于意味的是,躲在“诺亚方舟”的儿童往往是自己走出方舟,回到现实。)
纯粹的审美能力和纯粹的艺术
儿童成为日后的艺术家,还需要具有控制感、有力的技巧、对文化和记号的微妙领悟。但不能创作完整的艺术品不等于不能欣赏完整的艺术品。人类在幼儿期已经具备了一种完全的审美能力,他们缺乏的是经验和知识,而并不是审美的能力。审美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情感和想象力。
儿童的审美和成人的审美各有各的形式和特点,绝对地说谁优谁劣,这个纯粹了那个就不纯粹,是不实事求是的、是不科学的。儿童审美与成人审美最显著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超越理念的审美。很多时候,孩子们能透过知性的划分,以审美的方式穿透到这些形象的内部,从中攫取合于自己心性的、积极而有趣的部分。儿童的自然选择总是有着合理性,总是迎向未来的。
有人认为审美需要心理距离。五岁左右的幼儿已经可以调解自己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由于审美能力并非呈现一种线性的进化规律,所以将某些理论套用到儿童审美能力评价中来是存在危险的。
有人认为幼儿的审美更多与快感想联系。也许是出自幼儿文学的一些表面现象的误解。如《克茜拉的奇迹》一个智能、言语、情感等方面有着先天性障碍的孩子,在图画故事书的激励下,渐渐获得用语言来表达情感的能力,图画书的审美召唤力量是巨大的。
不仅儿童文学的语言、文字不是“浅近”的,而且儿童文学的思想和情感也绝对不是浅近的。事实上,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一样,要求作家对人生有真正的迷惘和清醒,有洞悉人生的真知灼见。儿童文学绝不是知道一些心理学上讲的儿童年龄特征,知道一些教育的观念,对生命本质一知半解的人。
儿童文学的优秀作品与平庸作品之间比例的差更大,这种情况不能说明儿童文学本身的艺术纯度不足,而是相反,它证明儿童文学的创作之艰难和儿童读者对作品的要求之高。儿童和时间是最为公正的裁判者。
儿童文学具有自然朴素的品格,儿童文学生来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从儿童文学的源头看,一方面有赖于近代新型儿童观出现,另一方面有赖于从前的文学基础。儿童文学主要发源于民间文学,真正的民间文学生存于火炉旁被讲述的那一刻,重要特征就是自然和朴素。(中国儿童文学产生较晚,一方面是因为封建儿童观的的扼制,一方面是中国独尊文言表现,阻碍了口语的民间文学转化为儿童文学的进程。)成功地儿童文学不仅在语言表现上,而且在故事讲述和人物的刻画方面也具有自然、朴素的品格。但其思想不简单。
主张消解故事、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性格的观点,翻弄结构、雕琢语言之风气等,都偏离了儿童文学的自然、朴素、率真的艺术品格之嫌。儿童文学是敢于进行无伴奏歌唱的艺术之大者。
儿童文学作家“自我表现”的特异性
只是为了教育儿童才从事儿童文学创作,这种单向的情感流动,难以使作品获得充盈的 ;而不给儿童以文学教益,而且自己也借此宣泄、体味着生命的跃动,得到高尚的满足,这种双向的情感流动所生成的儿童文学才更具有作为生命表现形式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儿童文学是作家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其寻求人生终极意义的一条途径。这些作家用儿童文学创作来表达他对人生所作出的哲学评价。
恐怕没有任何时代像今天的成人这样在努力地想从儿童文学中获得精神的需求:寻回对失去的乐园的向往;重新体验魔法和幻想世界;证实正义终究会取得最后胜利的生活逻辑;让自己的灵魂重放光辉……儿童文学仅仅是给儿童的文学的时代已经逐渐成为过去,儿童文学成为全人类共同财富的时代正在到来。
儿童观是成人儿童文学作家与儿童这两个生命世界撞击和融合的产物。建立在儿童观基础之上的儿童文学则是成人作家与儿童两者间生命形态和审美意识相撞击和融合的结晶。(同心圆)
如果能够到达最为深层、最为根本的地方,重新成为从前的那个孩子,就会经由潜意识,与具有普遍性的儿童相逢。这时,只有在这时,才可以开始为儿童书写。为儿童创作时,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自己内在的儿童时代为本,而不是以成人的记忆为本,这是单纯而又明快的逻辑。 成熟的“儿童”——儿童文学作家的目光,是一种经过奇妙融合的双重目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这种审美目光已经无法分解成纯粹儿童的目光和纯粹成人的目光。
儿童文学作家与儿童是秘密结盟的“团伙”。林格伦“关于皮皮的故事,我的理解是作为一种解放。世界竟有这么一个大人,她知道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孩子,并且,情感总是在那个小家伙身上”
《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朱自强
《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刘绪源
《儿童文学的美学研究》【瑞典】玛利亚·尼古拉耶娃
成人文学理论专著
教师:常立 窦全霞 胡丽娜 马圣恩 倪玲颖 钱淑英 汤汤 吴翔宇 朱利民 彭懿 卫栋 方卫平 周晓波
儿歌和儿童诗的区别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儿歌是歌,儿童诗是诗,前者用于念唱,后者用于吟诵。
儿歌多口语,儿童诗注重炼字,追求意象选择和意境营造
儿歌音乐性非常鲜明,儿童诗注重音乐美与诗意美相互交融
儿歌适宜于歌唱嬉戏,儿童诗更适合于欣赏
传统童话向现代童话过渡的完成以安徒生童话为标志。突破原有结构、主题、叙事的固定套路;主人公一般变为孩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些思考:某些作品有时候缺乏儿童视角,但并不能说作品不好,只能说对于儿童并不是好作品,但对于成人来说却不小心成了好作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两者不同:主题设置重心不同;虚构、幻想思维方式不同;文本构造的不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不同:儿童小说读者多为少年儿童,反映的生活更为复杂,艺术表现上更注重人物形象塑造,使用小说笔法;儿童故事一般供学龄前儿童阅读或讲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子主题 1
儿童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现实与非现实共存的世界(洗手时候明白自己在洗手,但又会倾听水流的哗哗声响,会把水流打得四处乱飞,并从而感受到水流想变成水花向四处飞溅的愿望。)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一、研究内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一、研究内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f21797dd3e8b08f1951dfc24e7be94f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如何从大历史观学习中国历史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如何从大历史观学习中国历史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a22832470b2860422e8670dd76372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