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我国乳品企业专利申请量分析(上)思维导图

我国乳品企业专利申请量分析(上)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女痞 浏览量:02023-02-24 12:55:16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我国乳品企业专利申请量分析(上)思维导图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我国乳品企业专利申请量分析(上)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我国乳品企业专利申请量分析(上)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17a2b5effe54360bc8bfa7ccfc00482

思维导图大纲

我国乳品企业专利申请量分析(上)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目前,我国乳品行业正处于由单纯的数量扩张向优化整体结构、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及产业竞争力转变的关键时期。最近几年中国乳制品消费快速增长,尤其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液态奶的年消费增长率高达20%至30%。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乳品消费习惯日趋成熟,二是乳制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乳制品,城市营销配送系统逐步完善,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我国奶源基地主要分为5个优势区:大城市郊区、东北内蒙古地区、中原地区,西部和南部的奶源产地。其中东北内蒙古地区最大,占全国牛奶总产量的45%。其次是河北、山东、新疆、陕西和河南5省区,牛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4.7%。随着乳品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及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乳制品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正实现由政府为主体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转变。最近几年大企业逐步增强了研发投入,以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光明乳业为代表的乳品行业上市公司纷纷建立了研发中心,其研发投入强度为2%至5%(研发经费/销售收入),并实现了从产品小改进(1年以内)向新产品开发(2年至5年)的转变。

随着国内乳品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和研发重心的转移,大量科研成果应运而生。如何有效地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并在适当时机将其成功转化为经济效益成为各大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加之国外企业纷纷看好国内巨大的市场和消费潜力,携其先进的科研手段进军中国市场,更加剧了国内乳品市场的竞争。国内乳品企业如何在内外夹攻的形式下异军突起,必然需要在加大科研力度的同时对知识产权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乳品企业在华的专利申请进行统计,试图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乳品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热点技术、国内外申请侧重点的差异,并对未来乳品行业的发展提出建议。本文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专利数据库,使用专利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截至2010年1月31日。

2001年后专利申请高速增长

乳品行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乳品行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了研究乳品行业专利技术的发展情况,笔者对所采集的数据按时间顺序进行了统计分析。截至2010年1月,涉及乳品的在华专利申请共计3340件。其中,中国申请为2995件,占总申请量的89.7%,国外申请为345件,占总申请量的10.3%。从总的趋势上来看,乳品行业的专利申请一直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这与乳品行业的发展相吻合。从下图可以看出:乳品行业专利申请总共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85年至1991年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每年的专利申请量维持在10件以内。这一方面是由于乳制品在国内普及率和需求程度不高、乳品企业规模小、起点低、相关技术还处于基础研究的水平;国外申请人并未看好中国市场,对于在华申请专利热情不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处于初始阶段,国内申请人专利意识淡薄,相关技术多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发表。

第二阶段:自1991年至2001年的初步快速发展阶段。专利申请稳步增加,截止至2001年底,每年大概有100件左右的专利申请。这段时期,随着奶源的增加和乳品行业外延生产的扩大,乳制品的品种也逐渐多样化,出现了奶粉,麦乳精,酸奶,黄油,干酪,冰淇淋等一系列新产品。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的高速增长阶段,其中2008年的申请量达到了历年高峰。目前乳品行业的研发仍处于相对活跃的时期。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乳品行业的市场份额被品牌知名度高、实力雄厚、规模效益显著的大企业占据,涌现出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进入21世纪的前5年,随着国家对乳品行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奶源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乳品行业迎来了高速增长阶段。2005年以后,奶类生产逐步回归理性,增长速度开始回落。总体上,目前我国奶类生产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属于比较正常的理性增速。

此外,由于多种原因导致2007年后的专利申请公布时间有所滞后。例如,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可能自申请日起30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之后才进入国家阶段,从而导致与之相对应的国家公布时间更晚;发明专利申请通常自申请日(有优先权的,自优先权日)起18个月(要求提前公布的申请除外)才能被公布;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在授权后才能获得公布,其公布日的滞后程度取决于审查周期的长短等。因此2007年以后提出的专利申请的统计数量小于实际的申请量。

上图显示,乳品行业申请人数量的增长与申请量呈现正相关。由此说明,乳品行业的持续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申请人致力于技术革新。

从上图可以看出,乳品行业在华申请量前十位的申请人中,国内申请人占了7位,并且在申请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摒弃专利申请技术内容及专利权保护范围大小的考虑,从客观原因而言,首先中国乳业是一个对外资较为开放的体系,但是由于外资企业没有掌握本地奶源,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成本控制大幅落后,这对于讲求投资回报率的外资品牌来说是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资企业在华申请专利的积极性。

过去的10年可以说是中国乳品行业的“黄金时代”,生产量和消费量的持续稳定增长,不断激励乳品行业技术的推陈出新,从而涌现出大批专利申请。从上图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专利申请都主要集中在以企业为主体的申请人手中,国内形成了以蒙牛、伊利、光明等为代表的乳业巨头,而国外企业如雀巢等也跃跃欲试,力图在乳品行业分一杯羹。

上图列出了国内申请量前十名的申请人分布,从中可以看出国内申请人以蒙牛和伊利为主,两家企业的申请量总量达到1815件,占乳品行业申请总量的54.8%。此外,三鹿、光明、夏进和三元也有系列申请。国内前十名申请人中仍以企业为主,占据前六名。值得关注的是,国内一些科研院所也开始关注乳品领域的发展,而这些研发力量的介入,无疑会进一步推动乳品企业从低成本、低品质向高科技、高产出方向迈进。

国外企业申请专利较多

从上图可以看出,雀巢制品公司、荷兰联合利华有限公司、明治乳业株式会社等国外公司也开始在中国进行乳品行业的布局。

从总体统计数据上看,乳品行业相关专利申请各类型申请人的申请量所占的比例依次是公司与企业80%、个人13%、大专院校5.4%、科研机构1.6%。但是,国内申请和国外申请中,不同类型申请人的申请量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国外申请人中,公司企业占绝大多数,多达92.5%,而包括个人、大学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构等所有其他类型申请人的申请量仅占7.5%,而国内申请人分布则不同,个人、大学院校、研究机构等所有其他类型申请人占据了更大的比例。通过比较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得出,乳品行业相关专利申请中,国内申请中个人申请所占比例大大高于国外申请中个人申请的比例,进而说明国内申请在内容上相对分散,科学研究缺乏持续性、系统性、针对性,相当部分的个人申请对国内乳品行业整体科研水平和技术手段的促进推动作用较小,不可避免地造成科研资源浪费,科研效率相对较低。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总体上来看,乳品行业相关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1628件,占总申请量的49%;实用新型99件,占总申请量的3%;外观设计1613件,占总申请量的48%。但国内申请和国外申请的专利申请类型差异巨大。国内申请总量为2995件,其中发明1285件,占国内总申请量的43%,实用新型99件,占国内总申请量的3.3%,外观设计1611件,占国内总申请量的53.7%;国外申请总量为345件,除2件外观设计外,其它343件均为发明。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虽然乳品行业相关专利申请中国内申请量较大,但其中外观设计所占比例极高,发明高度和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也占一定比例,而承载一个行业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却仅占43%。上述统计数据一方面体现了国内乳品行业的自身特点,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生产商在寻求技术突破的同时经常对产品的外包装进行更新,以适应产品的升级换代并有效预防他人的恶意仿冒;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相对于国外竞争者,国内乳品企业的整体科研能力和对核心技术的占有率有待提高。

由上图和表格可以看出,乳品行业相关专利申请不仅涵盖了A23C这个乳制品领域的主要分类号,还涉及了A23L,A23G等饮料,甜食产品的分类号。这说明乳品行业的发展与食品行业其他子行业的发展密切关联。因为乳制品不仅可作为一种独立的产品类别,还可作为例如甜食,饮料等其他食品的主要原料。同时也可从图表中看出,乳制品的相关专利申请还涉及了A61K,A61P等与美容和保健相关的分类号。这体现出乳制品向功能型食品方向发展的一个趋势。

从乳制品专利申请的国家及地区分布状况可以看出:申请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国、日本、美国、瑞士、荷兰、丹麦、法国、韩国、瑞典,其中中国的申请量为2995件,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日本的申请量92件,几乎占到了总申请量的90%。

从乳制品行业相关专利申请的国内省份分布状况可以看出:国内申请主要来自于内蒙古、河北、北京、上海,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申请量即占总申请量的73%,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河北省,充分体现了内蒙古作为乳品大省的科研实力和区域优势。

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对乳制品的需求量显著增大,各乳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促使生产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产量的同时寻求新的突破,为传统的乳制品注入更高的科技含量,以满足消费者从营养到保健功能的需求。

同时,处于乳制品传统消费区域的河北和北京也力图在技术上寻求突破。随着人们对乳制品的接受度逐渐提高,乳制品的地域性被逐渐打破。以前并不习惯于食用乳制品的南方各省也加入激烈的市场竞争。

蒙牛、伊利双巨头申请量最多

蒙牛、伊利、光明、三元、夏进是乳品行业专利申请量前几名的企业申请人。蒙牛、伊利是国内乳业的巨头,三元和光明分别是北京和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公司。

上述几家国内企业的总体情况体现出2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外观设计专利占总专利申请量的比重高达75%。这与乳品行业的自身特点和目前中国市场环境密切相关。乳品行业中特有的外观设计是消费者识别品牌的重要标识。其次,蒙牛和伊利的专利申请量远超其他乳品企业。这源于蒙牛和伊利强大的市场地位和丰富的产品结构。

蒙牛和伊利同是崛起于内蒙古的乳品企业,经多年发展已成长为国内乳品行业巨头,形成目前国内市场的双寡头格局。在专利申请方面,两者的申请状况和知识产权战略模式比较类似。

从专利申请数量而言,蒙牛和伊利的申请总量均是900件左右,其中发明和实用新型约占24%,从2005年以来蒙牛和伊利的发明和实用新型申请量增长率在50%以上,并且占总申请量的比重还在继续上升。专利侧重点从外观设计向发明和实用新型转移,是蒙牛和伊利的专利策略日渐成熟的标志之一。

再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力状态来看,伊利仅有3项专利处于无权状态,蒙牛有13项无权,无权专利占整个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比重低于三鹿和光明。

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布状况来看,蒙牛和伊利所涉及的IPC小组众多,从分类号分布上难以准确判断各自技术趋势。而且乳制品大多为配制品组合物,其发明点往往在于各成分的组合配伍关系。IPC分类统计较难反映这种关系。

就技术内容而言,蒙牛和伊利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添加功能性成分的乳产品。所涉及的功能性成分包括:益生菌类、初乳和多糖类、不饱和脂肪酸类如DHA和ARA、酪蛋白磷酸肽、胶原蛋白、植物甾醇、泛酸、牛磺酸、γ-氨基丁酸、左旋肉碱、膳食纤维类、乳铁蛋白、乳糖酶。上述功能因子主要功效涉及:增强免疫力,改善肠胃功能,抗衰老,抗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二,添加水果、蔬菜、谷物以及其他植物成分的乳制品组合物。主要涉及将乳成分与水果、蔬菜,以及其他植物成分进行组合以形成营养更均衡、口味更丰富的乳制品。可添加的物质涉及芦荟、草莓、黄桃、柑橘等水果,麦粒、薏米、燕麦等谷物,枸杞、银耳、花粉、大豆分离蛋白等植物成分;其三,乳品生产工艺的节能减排。例如热交换器的简化、整体工艺参数的优化、超滤纳滤等过滤工艺的改善。(知识产权报作者李广峰石军王丹蕊赵世华邓爱科)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强化全面监督——《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的三大亮点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强化全面监督——《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的三大亮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加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强化全面监督——《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的三大亮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1e3bf5c3fa59a07108e928c0533daca

向上社交结识贵人的核心法则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向上社交结识贵人的核心法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向上社交结识贵人的核心法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81b92a7db4220450dc4c1e2a58348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