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辅证法之举例论证思维导图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辅证法之举例论证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旧街悲巷 浏览量:02023-03-04 01:10:01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辅证法之举例论证思维导图

行测中言语部分的题干通常较长,不太好分析具体语境,但是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之后,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时快速准确的把握文段含义,选择正确的选项。因此,掌握辅助论证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辅证法之举例论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辅证法之举例论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76560f0d03adb2be7d7a18601ced4ea

思维导图大纲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辅证法之举例论证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行测中言语部分的题干通常较长,不太好分析具体语境,但是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之后,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时快速准确的把握文段含义,选择正确的选项。因此,掌握辅助论证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举例论证就是辅助论证的一种,一般不是主旨句,当主旨句通俗易懂的时候,举例论证可以略读;当主旨句晦涩难懂时,可以通过举例论证理解主旨句。

【例】公元1616年,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同年逝世。二人都可算作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临近结尾,一双恋人殉情身亡,惨烈的悲剧以双方家族的和解收尾。和解的意愿的确美妙,只可惜,莎翁用于和解的笔墨太过不经意,仿佛仅仅为了"和解"的概念草草应付收场。《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因梦中的相遇而思,而哀,而死,又因此而还生,而圆满。汤显祖将笔墨挥洒于爱而不耗损于恨,推敲于柔美而不沉醉于暴力,他笔下的爱,期待、给予、容纳、无嗔。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 阐述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伟大之处

B. 分析《牡丹亭》独特的写作手法

C. 比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艺术风格

D. 总结中外古典戏曲的共同点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时代的伟大剧作家,指出二人的剧本写法不一样。之后以莎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为例,具体比较了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文段为"总鈥敺�"结构,主旨句为"二人都爱写剧本,不过写法却不大一样"。主要说明了莎翁和汤显祖剧本写作的艺术风格不同。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表述错误,文段只提到二人是16、17世纪之交的伟大剧作家,具体"伟大之处"无从体现。B项:举例部分,非重点,且只提到《牡丹亭》,表述片面。D项:"中外古典戏曲"扩大主体,文段只对比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且"共同点"表述片面,文段重点分析二者的不同。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阅读能力学情分析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阅读能力学情分析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阅读能力学情分析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0b436bff45d9c8bbf7ecd155ed70632

认识并测量身上的“尺子”:活动1:阅读绘本,认识身上的“尺子”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认识并测量身上的“尺子”:活动1:阅读绘本,认识身上的“尺子”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认识并测量身上的“尺子”:活动1:阅读绘本,认识身上的“尺子”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7dc29f21553bb6e7b039fb5cb0fb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