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测科目考试中,判断推理是一个比较有区分度的模块,不会的人毫无办法,会的人就能熟练解题,有些甚至可以秒杀。尤其是逻辑判断部分更有区分度,有些题型技巧性更强。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22国考分析推理解题技巧之拆分选项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22国考分析推理解题技巧之拆分选项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94c7f15a376c38aadc75cc4f79d0327
2022国考分析推理解题技巧之拆分选项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在行测科目考试中,判断推理是一个比较有区分度的模块,不会的人毫无办法,会的人就能熟练解题,有些甚至可以秒杀。尤其是逻辑判断部分更有区分度,有些题型技巧性更强。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种巧解分析推理问题的方法鈥斺�敳鸱盅∠罘ǎM芨蠹掖匆恍┢舴ⅰ�
拆分选项法:分析推理题中,若题干信息不确定且每个人说两句话,设问提及每个人猜对一半,符合这个前提下,如果有一个半句对象和信息分别拆分成另一个半句的前后两部分,就可以直接选用拆分选项法,可以直接得到结论一分为二的半句一定为假。
口诀为:猜对一半做假设,一分为二必为假。
【例1】去年,某镇把甲、乙、丙三个大学生村官分别分配到和丰村,团结村,杨梅村。人们开始并不知道他们当中究竟谁分配到哪个村工作,只是作了如下三种猜测:
①甲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
②甲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
③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
后来证实,三种猜测都是只猜中了一半。由此可以推出:
A. 甲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杨梅村工作
B. 甲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丙分配到杨梅村工作
C. 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
D. 甲分配到杨梅村工作,乙分配到团结村工作,丙分配到和丰村工作
【答案】D
【解析】
方法一:选项代入法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信息真假不确定,可采用选项代入法。已知三种猜测都是只猜中了一半,代入各选项后,只要符合每种猜测只猜对一半,即为正确答案。
代入A项:条件(1)全部猜对,排除;
代入B项:条件(1)全部猜错,排除;
代入C项:条件(3)全部猜对,排除;
代入D项:条件(1)(2)(3)全部猜对一半,符合已知条件。
因此,选择D选项。
方法二:拆分选项法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题干信息不确定且每个人说两句话,设问提及每个人猜对一半,符合技巧使用前提。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猜测①前半句对象为甲,信息为和丰村,拆分成猜测③前半句对象为甲,后半句信息为和丰村,符合一分为二,因此猜测①前半句必为假,又因题干设问要求每个人都猜中一半,因此猜测①后半句为真,结合选项甲不是分配到和丰村,排除A选项,乙分配到团结村,排除B、C选项。
因此,选择D选项。
【例2】甲、乙、丙三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从事各不相同的职业:教师、律师、工程师。其他同学做了如下猜测:
小李:甲是工程师,乙是教师。
小王:甲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小方: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
后来证实,小李、小王和小方都只猜对了一半。那么,甲、乙、丙分别从事何种职业?
A.甲是教师,乙是律师,丙是工程师
B.甲是工程师,乙是律师,丙是教师
C.甲是律师,乙是工程师,丙是教师
D.甲是律师,乙是教师,丙是工程师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题干信息不确定且每个人说两句话,设问提及每个人猜对一半,符合技巧使用前提。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小李说的话前半句对象为甲,信息为工程师,拆分成小方说的话前半句对象为甲,后半句信息为工程师,符合一分为二,因此小李说的话前半句必为假,又因题干设问要求每个人都猜中一半,因此小李说的话后半句为真,即:乙是教师,只有D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通过上面两道题目的示范,相信各位考生对于拆分选项法求解分析推理特殊题型的思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后期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碰到类似的题目,可以直接用这个方法巧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辊压断带分析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辊压断带分析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5fdf0827fa2a220b0b4047d75df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