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解决劳动争议时效放宽思维导图

解决劳动争议时效放宽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久别情深 浏览量:02023-03-04 11:03:36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解决劳动争议时效放宽思维导图

本报讯(记者姜艳秋实习生王莹)从市劳动局获悉,从10月起,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开始实施。据了解,该《解释(二)》针对当前劳动争议纠纷类型增加,而《劳动合同法》尚未颁布的现状,就劳动争议审判工作中一些问题作出了新规定,在审判实践上加大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解决劳动争议时效放宽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解决劳动争议时效放宽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f02d858fa074b1ffed2e420658505a2

思维导图大纲

解决劳动争议时效放宽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诉讼程序更加细化

据了解,《解释(二)》的主要内容是对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程序进一步加以明确和细化,确定了一系列方便劳动者维权的措施,扩大了司法实践对劳动者权益维护的范围,特别强调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解释(二)》对劳动权益的保护突出体现在关于劳动争议的诉权保护期间上。根据《劳动法》第82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期限是60天,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算,如何理解“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就成了劳动者的诉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的关键,也是一个争论很久的司法实践难点。《解释(二)》则规定为劳动者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为争议发生之日,而不是按照法律上推定其知道之日计算。终止劳动关系事宜

另外,《解释(二)》还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或者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移转手续等产生的争议的解释,将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范围延伸至劳动合同解除和解除合同后产生的附随义务。合理选择维权途径

因此,劳动部门的专家特别提醒劳动者,对于《解释(二)》劳动者应当全面理解和准确掌握。如对于劳动合同履行争议的申诉和起诉时效,劳动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对于当事人实体权利的保护期,则应当参照《民法通则》的规定,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两年,最长不能超过20年。对于新增加的维权途径,劳动者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当选择,选择对自己最为方便、最为经济和最为迅捷的一种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权利。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八十二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十五部分 争端的解决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十五部分 争端的解决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十五部分 争端的解决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6bb33386060c20c00d805177b179cf6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80536fe494193604ad514ce7d7354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