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广东应为天下先思维导图

时政热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广东应为天下先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无人在意 浏览量:12023-03-08 19:01:00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时政热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广东应为天下先思维导图

时政热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广东应为天下先,一直以来广东都是中国改革的排头兵,经济的火车头,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发展质量的大势之下,广东也需应时而变。过去30年,广东是中国发展最快、相对最富强的地方,未来几十年乃至更久,广东应是中国发展质量最好的地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时政热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广东应为天下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时政热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广东应为天下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e001e30e7077fb23ee16aa5b00157e7

思维导图大纲

时政热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广东应为天下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广东“两会”看经济之1发展质量篇

上周四(1月16日)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广州开幕,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作政府工作报告。根据报告,预计广东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6.23万亿元、突破1万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8.5%。据此数据,广东将成为中国第一个突破1万亿美元的省,连续25年位居全国第一,其经济总量将超越韩国。

关于广东与韩国的比较时下开始流行,笔者认为,比较的内容不应仅限于经济总量,还应该考量发展质量方面。事实上,不仅是广东,整个国家都亟须提升发展质量。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不能一味以GDP排名论英雄”,三中全会《决定》亦强调“有质量的增长”。笔者认为,关于“发展质量”可以以五项指标加以衡量,分别为发展速度、内生发展能力(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成反比)、民营经济占比、第三产业占比、人均GDP。本文分别从这五个方面来剖析广东经济的现状、问题和突围之路所在。

就目前而言,中国正从改革开放后的高速期向平稳期过渡,要在强国竞争中胜出,必须另辟蹊径。提高发展质量,成为中国未来国家战略的重要根基。在笔者研发的“中国省市发展质量排名”中,广东名列中国省级单位发展质量第一位。目前,广东以及全国各地2013年年报尚未完全公布,但采用最近的2012年数据亦有相当说服力。

在发展速度方面,广东2012年增速略高于全国7.8%的水平,2013年也将略高于全国。笔者认为,广东完全不必过于在意增速,虽然江苏和山东一直以来被认为即将赶超广东,不过未来广东潜力仍然巨大,8.5%的增速放眼全国并不高,但如果放眼全球,在大于或等于广东的经济体中,仍然算是高速。事实上,广东近年被江苏追赶,某种意义上非不能,而是不为———广东近年所走的提高发展质量、适当降低速度的路,未来的江苏和山东也会遇到。预计随着投资效率的逐步降低,江苏和山东的追赶势头将减弱,就长跑而言,广东冠军无忧。

广东之所以能领先全国,核心之处,在于内生发展能力。很明显,那些消耗投资少的地方发展更有质量,更具备自我造血功能。而广东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在全国所有省级单位中最低,故大大拉开了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差距,仅浙江勉强可比。

201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达到了惊人的72.1%,广东仅为33.8%,不到全国的一半水平。最近几年,依靠大额投资拉动经济的势头在全国蔓延,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正是以此为背景,地方债的抬头,铁工基经济模式的泛滥,严重戕害了中国经济。广东这种依靠实体经济为支撑的地方,反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能够逆市增长,依靠自我造血功能止跌,可谓疾风中的劲草。尤其是佛山,是典型的内生式增长城市,在外贸与内需方面,佛山更多依靠国内市场,更注重发展实业。

不过,随着广东加大对于粤中东西的基础设施投资,今年广东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应该会有所上升。笔者认为,在进行适当投资补课的同时,广东需要坚持这种自我造血的发展模式。未来粤东中西的发展模式,必须坚持实业为主,不可搞造城大跃进。就投资消耗而言,按产业划分,从大到小依次是:基础设施和路桥投资最大,重工业其次,轻工业再次,服务业消耗投资最少。由此,发展粤东中西,如在产业选择上坚持制造业为主,兼顾高新产业和服务业,广东整体投资率仍可相对全国保持低位。

一个地方经济是否富有活力,民营经济是非常重要的晴雨表。预计广东近年民营经济占比将略有提升。在民营经济活跃程度方面,广东近年有所萎缩,这是个值得警惕的地方。2012年广东民营经济从总量上说已居主导地位,但主要是东莞、佛山等地的带动,其他区域,甚至广州的民营经济都需提升。过去十年,权力对市场的干预抬头,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有所停滞,好在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大本营的广东,未来应逐步回暖。

广东民营经济的重新振兴有两大途径。一是进一步开放民营准入,壮大民营经济,另一个被忽略的因素,即是重启国企改革。广东曾是中国国有经济及集体经济改革的先锋,最近十年被中断,未来国企在竞争性领域退出的风潮,将给予广东民营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产业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区域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广东在三产占比方面领先于全国。2012年全国三产占比为44.6%,而广东为46.2%。在香港这样一个较强势的三产城市旁边,广东和深圳仍然崛起为全国性的综合经济重镇以及服务业重镇,相当不易。其中,广州三产占比突破60%,深圳三产占比突破50%,与长三角经济区中上海服务业一城独大不同,广东的服务业双巨头模式,使其在严峻的形势下,保持多元的产业结构,具有更强的抗震能力。

不过,广东的服务业相对其在全国的地位与定位,仍显严重不足。正如各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有其定位与分工一样,在国内,随着中国广阔内陆产业转移的完成,将形成一个U形曲线产业结构,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研发和高端产业核心区,以及全国服务业中心,U形曲线的底端集中于中西部。

但目前中国诸侯经济的特点,令广东无法形成相对中西部彻底的产业落差,制约了这种理想产业布局的形成。广东服务业的飞跃,最大条件就是全国市场统一,形成相对自由的产业转移,则广东在全国的产业分工中,可以高新产业、高端制造和服务业为主,实现服务业的全国率先崛起。具体到广东各个城市,广深可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服务业中心;佛山和东莞等经济重镇,可实行强二优三策略,二产与三产并举。

在人均GDP方面,广东2012年略超50000元,为全国水平的约1.5倍,虽仍处于领先地位,但相对广东的经济总量,人均GDP与中国第一强省的地位不符。广东的粤东中西部欠发达,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均,影响了广东经济的质量与成色。而浙江的发展相对比较均衡,江苏近年来苏北崛起迅速。

加大粤东中西振兴步伐,是广东未来的重要战略。非珠三角的崛起,乃是广东未来战略关键所系。深圳的人均GDP竟然可达到梅州的7倍。如非珠三角能够似苏北崛起那样,基本做到与珠三角的经济总量并驾齐驱,则等于是再造两个广东。由此,粤东西北急需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而珠三角城市亦面临战略腹地饱和的困境,两者正好互补。

一直以来广东都是中国改革的排头兵,经济的火车头,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发展质量的大势之下,广东也需应时而变。过去30年,广东是中国发展最快、相对最富强的地方,未来几十年乃至更久,广东应是中国发展质量最好的地方。

罗天昊(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提升生活动力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提升生活动力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提升生活动力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5f84a73e86594ca391d7d782dac4d9f

空气质量检测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空气质量检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空气质量检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5e588ecf55f074719a887ab1ebd0f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