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球兴起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而在世界经济总量中位居第三大经济力量的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区域性合作却发展十分缓慢。有专家指出,未来10年里,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韩之间的经济合作。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自由贸易区下实现共赢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自由贸易区下实现共赢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f36070818cffee36b9e342be42394e2
自由贸易区下实现共赢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日前,三国官方研究机构的联合调查结果显示,有近90%的企业希望能在3到4年内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那么,中日韩三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将会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吗?11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日韩商务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向记者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FTA成为全球地区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张小济说,各国间通过自由贸易协议加速经济融合,往往出于多种动机。例如,依靠经济融合来防止可能产生的政治或军事冲突,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扩大内部市场,吸引外来投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
更多的原因来自外部的压力。目前,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个最大贸易集团的区域内贸易已经占到全球贸易的1/3,而且,欧盟还不断通过接纳新成员继续扩大区域内市场,同时美国的经济一体化也开始扩大到整个美洲。各国为了避免受到两大贸易集团贸易转移的损害,纷纷寻求区域合作伙伴,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地区主义的多米诺骨牌。
张小济认为,现在RTA虽有多种形式,但以自由贸易区(FTA)为核心的制度安排越来越多地被各国采用。这是因为,这种新的自由贸易协议大多超出了货物贸易的范围,服务贸易、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技术合作等内容适应了各国扩大合作领域的需要。众所周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不仅表现在相互贸易的扩大,而且跨境投资(FDI)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建立生产网络,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成为扩大国家之间相互贸易的新动力。因此,通过实行区域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成为许多国家的首选。
中日韩应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加强互通
近年来,中日韩开始重视并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但是,这却表现为三国分别在谋求同各自的贸易伙伴建立自由贸易关系,而三国之间的制度性合作发展却十分缓慢。正因如此,中日韩三国现在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东亚区域内,都还没有形成基于共同利益的协调和讨价还价力量。
对此,张小济评价说,中日韩分别与东盟或其某个成员建立双边贸易关系,而三国之间不加强合作和协调,不仅每个国家自身获益有限,而且无法在东亚形成可以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抗衡的区域经济组织。同时,这也与中日韩在全球和区域中的地位极不相称。
因为从经济总量看,中日韩目前是全球第三大经济力量。2002年日、中、韩三国总人口为15亿,三国GDP分别居全球第二、第六和第十二位,据世界银行统计,三国GDP总量达57000亿美元,占全球的20%。此外,中日韩是全球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占全球外汇储备总和的40%。然而,中、日、韩三国间贸易比重虽然已从1990年的11%上升至2001年的21%,但同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南方共同市场、东盟等区域贸易集团相比,中日韩区域内贸易均处于较低水平。
张小济说,根据经济模型测算,三国间任何双边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果都小于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而且任何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区,都会使得被排除一方因贸易转移效应而蒙受巨大损失。
建立FTA符合三国的长远利益
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在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时所采取的模式多种多样。而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比较理想的模式是中日韩共同组成自由贸易区,这已得到广泛认同。
张小济说,这首先是扩大区域内市场规模的需要。因为实行贸易自由化,消除三国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无疑可以扩大相互之间的贸易规模,一个更大的、相对稳定的区域内市场对于三国经济发展都十分重要。
目前,中国市场规模已居世界前列。2002年,中国消耗钢材相当于全球产量的1/4;消费水泥占全球产量的40%以上;高速公路居世界第二位;电话用户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上网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确立的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得工业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将继续扩大内部市场的需求,可为其贸易伙伴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无论内部需求增加还是出口扩大都会拉动日本和韩国的出口。
根据测算,由于三国贸易自由化因素的影响,中国GDP增长率提升效果将是1·1—2·9个百分点,日本为0·1—0·5个百分点,韩国最为明显,大约为2·5—3·1个百分点。
其次是促进三国结构性调整和降低调整成本的需要。张小济指出,目前中日韩的经济发展都面临包括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和企业制度等方面的结构调整问题。但是结构调整需要付出代价,在一国内部进行结构调整成本往往很高,如果在三国之间建立FTA,将促进贸易和相互投资的发展,促进产业的重新布局,经济效率的提高可以部分抵消结构调整的成本,进而推动三国内的结构调整。
而且,在三国之间按照比较优势配置资源,既可以是产业间的,也可以是产业内的。从产业间的分工来看,日本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领域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和制造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从产业内的分工来看,在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和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产业内,三国间将会在产业链的不同生产环节和差异化的产品间开展分工合作。
最后,是出于增强在多边贸易体系中讨价还价的能力。欧盟、北美、东亚是全球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地区,既相互依存、也相互竞争。然而,由于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加上东亚国家遭受金融危机影响,在多边贸易体系中欧盟和北美的影响力增强,而东亚国家由于出口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相互之间缺乏协调一致的立场,在多边贸易体系讨价还价的地位不断下降。通过中日韩建立FTA,进而实现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恢复全球地区间的力量平衡。
建立三国间FTA
有章可循
对此,张小济认为,加强中日韩合作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三国合作机制。比如,可考虑在中韩之间建立“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将原有的三边磋商机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一揽子合作机制,以便加强各领域合作之间的关联性,使整个合作机制更加有效。
其次,应充分联合官、产、学三方的力量,在更多层面上开展对话合作。因为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中,企业、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日韩经济合作长期根植于民间交流,有着良好的基础。所以,应该发挥民间交流的作用,采取官民并举的方式开展对话。
张小济特别强调,虽然三国贸易制度安排需要通过政府间谈判,但如果把产业部门利益协调的所有问题都留给政治家,谈判可能会成为马拉松式的讨价还价。他建议,在三国建立FTA谈判之前,应先由三国学者和产业界代表就贸易自由化条件下三国分工和重组的一些敏感问题进行对话。虽然对话不一定能马上达成共识,但信息交流和建设性方案无论对参与者还是三方政府都是非常有益的,至少可以让人知道,在通往三国FTA的道路上,还存在哪些障碍,以及克服这些障碍的难易程度和可供选择的方案。无疑,这对于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