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爱农》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全文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范爱农》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范爱农》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0a0b2358ab7fe54861b4c040291382b
范爱农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鲁迅
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
曾字豫山,后改豫才
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
主要成就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中国翻译文学开拓者
中国现代思想解放先驱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范爱农与作者鲁迅是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
1912年,范爱农溺水而亡,作者鲁迅作此文予以悼念
1、同乡会争执,表现他的冷静、深刻
2、酒楼叙旧,表现爱农找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
3、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爱农陷入凄苦
4、爱农之死
此文通过描述范爱农的悲剧遭遇,揭露封建社会对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摧残;同时针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展现出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病态,对之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通过描述范爱农的悲剧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摧残
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病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突出范爱农热爱祖国,倔强耿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通篇运用白描手法,用朴实的语言对人物进行具体刻画
运用简练朴实的对话,突出人物性格
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增强了鲜明的表达效果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朝花夕拾之阿长与山海经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朝花夕拾之阿长与山海经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e6cf756f80a44d29b50d09b1d3af840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朝花夕拾《琐记》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朝花夕拾《琐记》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99cbbb4d11b7334cd4c2ca7b91cfe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