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读书笔记名著文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维导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浏览量:162022-07-14 10:49:30
已被使用1次
查看详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维导图

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要知识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7223aff56f86417f3b94a3be19f2174

思维导图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联系:静止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

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离开了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同样是不存在的。(人的时间观念既有相对性又有可变性)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实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谓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又是客观具体的,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速度的不同而不同,因而是相对的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时空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的持续性是无限的,物质世界具有永恒性。时空的有限性是指物质存在的各种具体形态在时间和空间上又都是有限的

②意识观: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1.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3.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认识论

真理观

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

③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④真理的价值性与客观性的原理:

第一,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

第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象的成分

第三,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

第四,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⑤价值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原理:

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能实现价值的满足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另外,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满足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⑥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认识论

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③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唯物史观

因素:

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规律: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特点:

① 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原理

②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

③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原理

动力: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②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⑥社会革命和改革推动着社会发展

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

要尊重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要尊重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要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要尊重社会存在的第一性,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法

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的含义和特征)

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③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

发展:

①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②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③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发展是有限的,世界的无限发展是由无数个事物有限的发展过程的集合而成的

四对范畴:

原因与结果

现实与可能

必然与偶然

现象与本质

三大规律

(1)质量互变规律:

①度的原理:度是质和量的统一

②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③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2)否定之否定规律:

①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辩证的否定观的原理

(3)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

把握矛盾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分析方法)

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

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①现象和本质;②必然与偶然;③原因与结果;④现实与可能。⑤形式与内容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常依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常依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常依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c229bb0d1ab348e8e4214ede920f48e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cbcd51bf32bb195d1a34f1c7700d2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