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高二语文下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高二语文下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91080a550d5fd99648e9757920d819b
高二语文下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等。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
狼狈
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穿林打叶声
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一蓑(suō)烟雨任平生
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向来
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也无风雨也无晴
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苏轼(1037—1101)
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第一部分
上阕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第二部分
下阕由雨中情怀的抒发转入对雨后放晴的描述。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表达了诗人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创作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程序化广告路径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程序化广告路径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5aa79d25b2060bb014ca7bfc15fae43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随机森林回归工作原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随机森林回归工作原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98e4f3d9d374a7681e0ca8c59dc8e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