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法学刑法第九章思维导图

刑法第九章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67362080 浏览量:02022-10-30 10:55:14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刑法第九章思维导图

刑法中有关第九章的思维导图,包括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界限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刑法第九章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刑法第九章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7fedc9f55aecf5aaeae343b3d117b85

思维导图大纲

刑法第九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挪用资金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1)犯罪客体不尽相同

两种犯罪虽然都侵犯了财物的所有权,但挪用资金罪侵犯了所有权的一部分

即侵犯了资金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但未侵犯处置权

职务侵占罪则侵犯了财物所有权的全部权能

(2)犯罪行为对象不尽相同

挪用资金罪的对象是本单位资金

职务侵占罪的对象则是本单位财物,外延广于资金

(3)犯罪故意内容不同

挪用资金罪的故意内容只是暂时挪用资金,准备日后归还

而职务侵占罪的故意内容则是将财物非法占有,完全不打算归还

(4)入罪标准不同

挪用资金罪中将资金用于非法活动不要求数额较大

职务侵占罪中侵占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抢劫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实施威胁

①多次强行索取公私财物

②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区别

(1)侵犯的客体不同

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敲诈勒索罪侵犯的是简单客体

(2)采用的手段不同

抢劫罪可以采用威胁手段,还可以采用暴力手段以及其他手段

敲诈勒索罪通常只能采用威胁手段

(3)威胁内容不同

抢劫罪的威胁只能针对被害人的人身权利进行

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则较为广泛,没有限制,除了对被害人的身体健康进行威胁之外,还有毁坏财产、揭发隐私等等

(4)威胁方式不同

抢劫罪只能是面对面的直接进行

而敲诈勒索罪则既可以当面进行,也可以间接进行

(5)实现威胁的时间不同

抢劫罪只能是当场

而敲诈勒索罪可能是在将来

(6)取得财物的时间不同

抢劫罪只能是当场取得

而敲诈勒索罪,则既可以是当场,也可以是非当场

(7)构成犯罪的数量标准不同

抢劫罪没有数量标准的要求,敲诈勒索罪有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要求

(8)主体不同

抢劫罪可以由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构成

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界限

(1)威胁实施的对象不同

敲诈勒索罪行为人实施威胁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是同一个

而绑架罪行为人实施威胁绑架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是分别不同的人

(2)客观行为方式不同

前罪仅限于威胁、胁迫

后者可以暴力或非暴力手段

(3)主观目的不尽相同

前者要求以勒索财物为目的

后者则要求以勒索财物为目的

或者要求除勒索财物与出卖为目的以外,以获取其他利益为目的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两者概念

敲诈勒索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两者区分

(1)犯罪客体不同

敲诈勒索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诈骗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行为方式敲诈勒索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

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敲诈勒索罪与招摇撞骗罪的界限

(1)犯罪客体不同

敲诈勒索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招摇撞骗罪也是复杂客体,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公共利益或公民合法利益

(2)犯罪对象不同

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对象仅限于公私财物

招摇撞骗罪的犯罪对象不限于物质利益,还包括各种非物质利益

(3)客观行为不同

敲诈勒索罪的行为人通过对被害人或其亲属以恶害相通告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使其陷入恐惧,并基于恐惧心理处分财产,行为人由此获得财产

照耀撞骗罪的行为人利用人们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信任,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并到处炫耀,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寻找机会骗取非法利益

如骗取金钱、待遇、地位、荣誉或者玩弄女性等

(4)入罪标准不同

敲诈勒索罪要求满足多次敲诈勒索或勒索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

招摇撞骗罪只要求行为人实行了招摇撞骗的行为就构成犯罪

(5)行为人主观方面不同

敲诈勒索罪的行为人只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招摇撞骗罪的行为人主观目的是骗取某种非法利益,包括财物和非财产性利益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第九章《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九章《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九章《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489968d8db8c4188aba1f6f7b50e1dd

刑罚概述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刑罚概述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刑罚概述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ac9ba0f70eee7eae316c015fc5693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