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旁证》读书笔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桃花源记>旁证》读书笔记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桃花源记>旁证》读书笔记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32891c16b87e5b9250eb92c4b74609d
《<桃花源记>旁证》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脍炙人口的名篇,亦是中学阶段必修的古文
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然而这个理想化的世界毕竟也要所凭依
不少人认为桃花源就在原文所提到的武陵地区,也有许多人对此颇有争论
上世纪三十年代,陈寅恪大师经过细致的考察和大胆的推断,别拟新解
提出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即桃花源其实在北方的弘农或者上洛
史学大家唐长孺先生对陈寅恪先生的《<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产生了质疑,不认同桃花源在北方的弘农或者上洛
陈先生
强调原文历史叙述下的战乱背景
桃花源的原型,其实是中原流民不能远迁者为躲避战乱所建立的坞堡,而且桃花源记则取材于义熙十三年刘裕率师入关时戴延之等人的见闻
真实之桃花源居人先世所避之秦乃苻秦,而非嬴秦
《桃花源记》取材于戴延之等人随刘裕入关时的见闻,恰好途中就有“桃原”、“桃林”等地名
推断“桃花源”的说法实为讹误或者修改所致,而武陵郡则是武宁郡的混同
“真实之桃花源在北方之弘农或上洛”
唐先生
《桃花源记》附诗开头所云“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认为陶渊明就是承用汉代以来“过秦”的议论,非实指所谓符秦
桃花源的故事原本就是民间传说,无涉战乱,只是百姓希望逃避沉重赋役的一种精神寄托
《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种没有剥削的生活,和历史上避兵集团的坞堡生活是很不相同的
桃花源的故事本是晋、宋之间流行于荆湘的一种蛮族人民的传说,陶渊明根据所闻加以理想化,写成了《桃花源记》
“若故事发生在武陵,假使作者不是完全出于虚构,我们没有理由把它移到北方
那么东西南北任何一地都可由作者自由指定,没有必要加以考证。
我们的认知
桃花源中居民的来历乃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总结
陈先生认为桃花源的原型是北方坞堡,而唐先生认为桃花源的故事源于南方传说
《桃花源记》固然是寓意之文,同时也是纪实之文
传统学术中人们将经史子集分门别类,各自考察。陈寅恪作为学贯文史哲的国学大师,自然更加注重综合的思维和全面的视角
陈寅恪
一代国学大师,在《桃花源记》的研究中充分显示了其高超的学术水平
考据之学,旁征博引,在史料梳理和分析的过程中精密细致、实事求是。正所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陈先生的新考据学方法,大大增强了史学研究的科学性,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献研究方法
跳脱出了传统学术研究的桎梏,大胆提出新观点、新见解,颇有不落俗套、剑走偏锋之意味
开创性的思考方向与角度,无疑有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创新
唐长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细密的考证再现了武陵蛮族曾经逃入山林川泽而被湮没的历史,又在一般化的坞堡世界里分辨出了“避兵集团”和“避赋役集团”的差异
阶级分析法,研究了“避兵集团”内的阶级状况,揭示了“避兵集团”从存在公社残余到最终封建化的发展过程。唐先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另一个侧面深刻解读了《桃花源记》
文学作品固然有丰富的艺术加工和虚构创造,然而其创意与素材毕竟要取自现实生活
文学作品中的大量细节都可以反映出特定时代的社会面貌与现实图景
通过抛开寓意、专论纪实的视角,《桃花源记》这样一篇文学作品也可以被陈、唐两位先生拿来做史学研究
陈、唐两位大师的结论未必完善,他们的分歧之处我们也还不能断言孰是孰非
真理越辩越明”,真正的学术研究就是需要不同观点的碰撞
抛开具体的研究内容,两位大师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高尚的学术品格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宝贵财富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阅读《学习型管理》一书读后感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阅读《学习型管理》一书读后感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8ecfaff84a00177a72b536538178565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红岩》读后感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红岩》读后感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ae9dee624385bf678f78c8507b43d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