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哲学背景与发展概况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读书笔记《西方文论》哲学背景与发展概况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读书笔记《西方文论》哲学背景与发展概况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c3cef7238f0009fd2be8df73553a5a2
读书笔记《西方文论》哲学背景与发展概况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回到实事本身”(知识确定性基础)的思维态度和方法
现象学标志:典型哲学的思维态度和方法
针对“自然态度”:适当的哲学思维态度是暂时放弃自然态度,对客体的独立自在性问题存而不论,即“存在的悬置”
针对“历史态度”:为防止自以为是的盲视,必须把既有观念思想放在一边,暂时对它们的正确与否存而不论,即“历史的悬置”
两种悬置之后,就可能直接面对实事本身,即“纯粹意识”
现象学还原的方法
现象的还原
自然态度中看作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还原为感知意识中的现象
本质的还原
从个别事物的直观意识过渡到本质观念的直观意识
先验的还原
回答对象的客体性问题,把客体彻底还原为纯粹先验意识的构造,消除心理主义潜在的主客体二元对立
剩下“纯粹的先验意识”或“纯粹的先验自我”,是知识得以可能的最终确定性基础
胡塞尔现象学影响
以严密的科学精神从事文学理论研究,以便研究成为科学
以现象学的思维态度和方法确定文学研究对象
将意识作为文学研究和批评的主要对象
波兰哲学美学家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
法国哲学美学家杜夫海纳的现象学文论
文学艺术经验就是典型的审美经验,审美经验包含现象学的全部秘密
文学理论
有关艺术作品和审美对象区分及其描述
审美对象(显现)是在感知中审美地显现的艺术作品本身(隐蔽)
有关审美知觉的分析及其描述
审美知觉阶段
呈现:对象在知觉中呈现,审美感知的真正基础
表象与想象:把初步感知的对象客观化为表象,有想象的介入
反思与感受:抑制理性反思而进入感受性的内省或感性反思
批评家职能
说明:现象学批评方式,指引其他两种
解释:引入作品之外的因素
判断:取决于作品之外的价值标准
日内瓦学派的理论和批评
第一代
马赛尔•雷蒙,阿尔贝•贝京:非严格意义的现象学批评家,批评旨趣和立足点仍是传统的
乔治•布莱:严格意义上现象学批评的起始,“意识批评”,区分认识论
第二代(意识批评家)
皮埃尔•理查德,让•罗赛特,让•斯塔罗塞,希里斯•米勒
以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为基础建立作品论
作品是独立自足的整体
作者“经验模式”(作者意识和对象发生关系的个性方式)使整体统一
借助现象学方法论原则从事实际批评,确立严密的批评方法论,批评目光集中于作品内部意识
将作品内部意识,尤其是作品中作家的深度经验模式作为批评的主要对象
存在主义
广义:以“存在”为哲学基本问题并集中思考的哲学思潮—海德格尔
狭义:法国哲学家萨特为代表的哲学思潮
荒诞派
存在主义哲学的一部分
荒诞
意义本源解体后人面临的虚无
现代人的生存处境
意义本源在现代被还原为虚构而解体,指述一切时代人的本真处境
荒诞派文论
专注荒诞展开文学理论
强调以荒诞手法表达荒诞的戏剧原则,探讨荒诞表达的可能性和操作方案,以非理性的戏剧手法将非理性的荒诞展示为舞台直观
涉及广泛具体的戏剧经验问题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战斗的基督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战斗的基督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3d168acd0cd9f767f809c7a5df86e3a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_副本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_副本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672f555831e7d9a3bb2cf2fb792cb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