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经济/金融读书笔记《西方微观经济学》 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西方微观经济学》 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U217001655 浏览量:22022-11-09 17:49:59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读书笔记《西方微观经济学》 思维导图

《西方微观经济学》 的概括及其论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读书笔记《西方微观经济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读书笔记《西方微观经济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23694f4d8d06882dc78b61d27aa2bbb

思维导图大纲

读书笔记《西方微观经济学》 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1 需求、供给和均衡分析

需求

需求的含义: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能购买的数量,反映消费者购买量(即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

【-】商品的自身价格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

【+】替代品

【-】互补品

【+】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消费者的人数

需求函数:假如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商品本身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关系,则需求函数为:

需求定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需求曲线:一条表明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将购买商品数量的曲线

需求量的变动:A→B

需求的移动:D→D'

使需求增加——线向上移动

使需求减少——线向下移动

供给

供给的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即生产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反映企业出售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

供给量的影响因素

【+】商品的自身价格

【-】生产成本

【+】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

【+】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生产者人数

供给函数:假如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商品本身的价格与该商品的供给量的关系,则供给函数为:

供给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同向变动关系

供给曲线:一条表明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供给者将出售的商品数量的曲线

供给量的变动:A→B

供给的变动:S→S'

使供给增加——右下方移动

使供给减少——右上方移动

均衡价格

均衡的含义:在经济学中,均衡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价格

均衡数量

供求均衡图

均衡的变动

当供给曲线不变时,需求的变动

D₁→D₂,P↑Q↑

D₂→D₁,P↓Q↓

当需求曲线不变时,供给的变动

S₁→S₂,P↓Q↑

S₂→S₁,P↑Q↓

需求和供给同方向变动

D₁→D₂,S₁→S₂,Q↑P不确定(D↑P↓,S↑P↓)

D₂→D₁,S₂→S₁,Q↓P不确定(D↓P↑,S↓P↑)

需求和供给反方向变动

D₁→D₂,S₂→S₁,Q不一定(D↑Q↑,S↓Q↓)P↑

D₂→D₁,S₁→S₂,Q不一定(D↓Q↓,S↑Q↑)P↓

1.2 弹性理论及其应用

需求的价格弹性

弹性含义:弹性被用来表示,当一个经济变量变动1%,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一般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

含义: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公式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当价格变化较大时,计算需求函数在某一区间的平均弹性

计算公式

五种情况

富有弹性:>1

缺乏弹性:<1

单位弹性:=1

完全弹性:∞

完全无弹性:0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

计算公式

五种情况

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商品的可替代性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含义: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公式

分类

替代品

互补品

需求的收入弹性

含义: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计算公式

分类

供给的价格弹性

含义:当其他影响因素不变,价格变动1%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它用来测定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计算公式

分类:弧弹性和点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

供给者类别大小

时间长短

生产产量大小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运用

价格管制

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限价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最低限价: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限价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解释: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种现象在我国民间被形象地概括为“谷贱伤农”

2. 消费者选择

2.1 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

效用的概念(U):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总效用(TU):消费者 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公式为:

边际效用(MU)

含义: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公式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消费者均衡的调整【谁大买谁】

推导需求曲线:基数效用论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购买价格与商品的边际效用成正比关系,公式为: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其公式为:

序数效用论

关于偏好的假定

偏好的完全性:准确表达对偏好的评价

偏好的可传递性:如果偏好A>B,B>C,则A>C

偏好的非饱和性:越多越好原则

无差异曲线

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即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无差异曲线所对应的函数为:

无差异曲线的三个基本特征

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公式

内容: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完全替代品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相应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向下倾斜所对应的函数为:

完全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两种商品相应的效用函数为:

厌恶品是指消费者不喜欢的商品。假设消费者消费的两种商品,一个是喜欢的,一个是厌恶的,当消费者要增加对厌恶品的消费时,若要保持偏好不变,必须要增加对喜欢品的消费,即对消费者进行补偿

中性商品是消费者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不在乎的商品。如下如所示,中性商品的无差异曲线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消费者关心的是正常商品的数量,正常商品越多越好,对中性商品的数量不在乎

预算线

含义: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预算线方程为

预算线的变动

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公式为: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价格—消费曲线和需求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表示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2.2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定义

替代效应:由于一种水平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商品分类

正常商品:正常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

劣等品:劣等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在大多数的时候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所以,总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

吉芬品:吉芬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吉芬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的变动

2.3 不确定性和选择

不确定性与风险含义

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风险:在消费者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同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

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

期望效用函数:从不确定性出发,考虑消费者的偏好与效用函数就得引进概率。含概率的效用函数表达式称之为期望效用函数。期望效用函数的形式为:

期望值的效用

对于一张彩票L=[p;W₁,W₂]来说,

期望值为:pW₁+(1-p)W₂

彩票期望值的效用为:U[pW₁+(1-p)W₂]

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

风险回避者:U(pW₁+(1-p)W₂)>pU(W₁)+(1-p)U(W₂)

风险爱好者:U(pW₁+(1-p)W₂)<pU(W₁)+(1-p)U(W₂)

风险中立者:U(pW₁+(1-p)W₂)=pU(W₁)+(1-p)U(W₂)

风险与保险

假设π为发生事故的概率,γ为保险费率,K是投保的资产量,L是发生事故的损失量

一个简单的保险决策模型——保险公司的决策

一个简单的保险决策模型——消费者的决策

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3. 生产者行为

3.1 短期生产函数

厂商和生产的基本概念

企业:生产者称为厂商或企业,指能够做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分为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厂商的目标:假设: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是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在厂商理论中的体现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函数可写成:

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在微观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划分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标准

短期生产函数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劳动的总产量(TP)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即:

劳动的平均产量(AP)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即:

劳动的边际产量(MP)表示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其公式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技术进步和边际产量曲线: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以技术不变为前提的。如技术水平提高了,边际报酬可以是递增的,对应的总产量曲线向上移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相互关系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Ⅰ阶段,是平均产量递增阶段

第Ⅱ阶段,是平均产量递减阶段

第Ⅲ阶段,是边际产量为负阶段

3.2 长期生产函数

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

含义: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以常数Q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为:

等产量曲线特点:可以画无数条等产量曲线,并且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等产量曲线一般都凸向原点

边际技术替代率

含义: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边际报酬递减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和边际报酬递减有密切关系。由于要素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减,要维持产出不变,以一种要素来替代另一种要素,则第一种要素的必要投入会越来越多,即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等产量曲线的具体形状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线性生产函数):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aL+bK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Q=min{L/u,K/v}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是最常见的一种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

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的三种类型:

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用数学公式表示为:对于λ>1,有f(λL,λK)>λf(L,K)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用数学公式表示为:λ>1,有f(λL,λK)=λf(L,K)

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用数学公式表示为:对于λ>1,有f(λL,λK)<λf(L,K)

3.3 短期成本

成本和利润的概念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资源是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显成本和隐成本

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利润

利润的概念:经济学上的利润指的是经济利润或称超额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含显成本和隐成本)

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包含在隐成本中

会计利润是指厂商的总收益减去显成本以后的余额

各利润概念之间的关系

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成本

正常利润=隐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也成为沉淀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是支出。沉没成本通常是可见的,但一旦发生以后,在做出经济决策之时经常被人们忽视。由于它是无法收回的,因而不会影响企业的决策

固定成本影响厂商的未来决策,而沉没成本并不影响厂商的未来决策

成本最小化

等成本线: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等成本方程为:

等成本线的斜率是两种要素价格之比的负值,为-w/r,表明在不改变成本支出的情况下,两种要素互相替代的比率

等成本曲线的移动

最优要素比例的决定——生产理论对偶性

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满足的条件为

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的满足条件为

扩展性和生产总成本

扩展线:扩展线表示在要素价格不变,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厂商在长期中,为扩大规模,所可能使用的最佳要素组合所形成的轨迹

扩展性与长期总成本:长期总成本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最小的生产成本

扩展性与短期总成本:利用扩展性可以推导得出短期生产总成本

短期成本函数

(a)总不变成本(TFC):总不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b)总可变成本(TVC):总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

(c)总成本(TC):TC=TFC+TVC

(d)平均不变成本(AFC):平均不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e)平均可变成本(AVC)

含义: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短期可变成本是短期产量之间的关系:

(f)平均总成本(AC):平均总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平均总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g)边际成本(MC)

含义: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MC值就是相应的总成本TC曲线的斜率。公式为

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成本和边际报酬之间的关系

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_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曲线MC表现出来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TC和AC、TVC和AVC之间的关系

MC和AC、AVC之间的关系

AC和AVC之间的关系

3.4 长期成本

长期成本

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最有生产规模的选择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含义: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它是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可以实现的最小的平均成本。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的原因: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也被称作为内在经济,即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经济。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有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

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是属于实物方面的分析,而不涉及货币方面的探讨;至于规模经济则是货币方面的分析,故此二者的着重点不同。若在要素价格不变及技术水平不变时,规模报酬递增会产生规模经济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规模报酬递增只是造成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而已,除此之外,管理成本的降低及大量采购原材料打折等,都是导致出现规模经济的原因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移动: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长期成本曲线LAC的位置的变化原因可以用企业的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的概念来解释

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长期边际成本LM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它可以写为

长期成本曲线可以由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出来

长期边际成本图形分析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U形,它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干中学:降低长期成本

学习曲线:学习曲线反映了工人经验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描绘了企业积累产出与企业生产单位产出所需投入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效应与规模效应:当存在着规模经济时(LAC₁曲线上由A到B的移动),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因销售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或者平均生产成本由于学习曲线的存在而下降(由LAC₁曲线上的B点移至LAC₂上的C点)

4. 市场理论

4.1 完全竞争市场

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信息是完全的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总收益(TR)

平均收益(AR)

边际收益(MR)

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构造利润函数:π(Q)=TR(Q)-TC(Q)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利润最大化满足条件:MR(Q)=MC(Q),还必须满足:MR'(Q)<MC'(Q)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条件

根据厂商在利润最大化时的均衡条件,可以推导出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为:MR(Q)=MC(Q)=P

对于完全竞争厂商来说,市场价格水平P是给定的,单个厂商只能通过调整自身产量Q,使自身实现利润最大化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几种情况

经济利润大于零的短期均衡

经济利润等于零(即仅获得正常利润)的短期均衡

亏损但继续生产经验的短期均衡

亏损并停止生产经验的短期均衡(停止营业点)

停止生产经验的短期均衡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P=SMC,用SMC曲线≥停止营业点的部分来表示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一个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由该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而得到。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短期生产者剩余

在短期,厂商的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SMC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完全竞争厂商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其均衡条件为:MR=LMC

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在长期,厂商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从而获得了比在短期内所能获得的更大的利润

厂商进出一个行业: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即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LAC=SAC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其原因在于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不变的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其原因在于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增的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原因在于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减的

长期生产者剩余:市场的长期生产者剩余可以用市场价格线以下、行业长期供给曲线以上的部分来表示

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

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最大化:市场的总剩余为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实现了福利最大化

价格管制

最高限价:假设政府规定最高限价为P₀,会出现无谓损失

最低限价:假定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政策,将价格由均衡价格P*水平提高到P₀。因此市场总剩余的变化等于(-A-B)+(A-C)=-B-C,此即为无谓损失

销售税:假设政府对生产者征收t元的从量税,在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生产者的供给曲线之间打进了一个垂直的“楔子”,其高度为单位商品的从量税额t

销售税导致商品价格上升

销售税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的

销售税导致无谓损失,导致市场福利减少

销售税的承担:当需求相对富有弹性,供给相对缺乏弹性,税收负担则主要归于卖方,反之,由买方主要承担

4.2 不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的定义: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形成垄断的原因

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政府的特许

自然垄断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由于完全垄断市场内只有垄断厂商一家,因此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同时也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它向右下方倾斜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总收益曲线

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价格弹性

假定反需求函数为P=P(Q),则有:TR(Q)=P(Q)·Q,边际收益函数为:

当e_d>1时,MR>0,垄断企业才会生产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短期利润最大化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的原则。从而有:

短期均衡时利润可能的五种情况

当P>AC时,利润>0

当P=AC时,利润=0

当AVC<P<AC时,利润<0,但是会继续生产

当P=AVC时,利润<0,停业点

当P<AVC时,停止生产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不同于完全竞争厂商,垄断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SMC

垄断厂商之所以能在长期内获得更大的利润,其原因在于长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调整的,而且市场对新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垄断厂商可以通过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垄断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的

价格歧视

同一种商品以不同价格销售,被称为价格歧视。价格歧视不只存在于垄断厂商,凡是厂商对其产品市场具有价格影响力或控制力皆可采取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要可行,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也称为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厂商在确定产量时满足P=MC的条件

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也成为非线性定价,是指厂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购买相同数量的消费者支付相同的价格,不同消费数量之间存在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MR₁=MR₂=MC

三级价格歧视的均衡条件的数学证明

假设

A、B两个市场的需求函数为

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因此,厂商的利润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可得

根据

结论:在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市场索取较高的价格,在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索取较低的价格

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垄断竞争市场是这一的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

产品有差别且非常接近替代品

行业中企业数量非常多

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进入和退出容易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的形状: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并且比较平坦

需求曲线的种类

d需求曲线,也称之为主观需求曲线,假设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

D需求曲线,也称之为客观需求曲线,假设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一定存在着一个d曲线和D曲线的交点,这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是相等的。同样在短期均衡时,垄断竞争性厂商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损失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MR=LMC=SMC

AR=LAC=SAC

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这一条件表明: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定为零,即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d需求曲线必定与LAC曲线相切

垄断竞争的效率损失:多余生产能力: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作理想的产量,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作多余的生产能力

非价格竞争: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就是非价格竞争

寡头市场

寡头市场的特征: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由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这一一种市场组织。与其他市场组织形式相比,寡头市场具有如下特征:

市场上只有少数的销售厂商,他们从事同质产品或差别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寡头厂商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由于寡头厂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寡头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就难以确定。因此,寡头行为的研究远远超出了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不得不借助一些其他工具,比如博弈论等

进出市场不易

除价格竞争外,更经常的是非价格竞争

古诺模型

经典的古诺模型

假定:

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它们的生产成本为零;

它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

A、B两个厂商都是在一直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厂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

结论:当生产成本为零,寡头厂商数量为m,厂商均衡和行业均衡为

单个厂商的均衡产量:Q=1/(1+m)·Q'

行业均衡时的产量:Q=m/(1+m)·Q'

古诺模型求解方法

step1:分别构建两个厂商的利润函数

step2:求导得出厂商对其他厂商的反应函数,即

step3:联立两个厂商的反应函数可得古诺均衡解,从而得出市场价格P、两个厂商的利润水平等

斯塔克伯格模型

斯塔克伯格模型通常用于描述这样一个产业:在该产业中存在着一个支配企业,除此之外,该产业中还有若干小企业,那些小企业经常是等待支配企业宣布其产量计划,然后再相应调整自己的产量

斯塔克伯格模型求解方法

step1:构建追随者的利润函数,求追随者的反应函数:

step2:构建领导者的利润函数,并把厂商2的反应函数代入得:π₁=p[q₁+f₂(q₁)]q₁-c₁(q₁)

step3:对厂商1的利润函数求导,可得到两个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市场价格p*(q₁*+q₂*)

价格领导者

价格领导者均衡原理:领导者确定的价格P,追随者把P作为既定价格接受,然后选择它的利润最大化产量,领导者根据追随者的选择再做出产量选择(在均衡状态,追随者一定总是确定与领导者相同的价格,这是两家厂商销售同一产品的假设的必然结论)

价格领导者计算方法

step1:构建追随者利润函数,求出追随者的供给函数

step2:构建领导所对应的需求函数:R(p)=D(p)-S(p)

step3:构建领导者的利润函数,并求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价格和追随者的价格

斯威齐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

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

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

4.3 不同市场的比较

市场结构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结构厂商的长期均衡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较低,完全垄断市场最低

5.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5.1 要素需求原则和供给原则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原则

要素市场在研究中有四种情况

双方竞争

双方垄断

买方垄断

卖方垄断

在考虑完全竞争市场要素需求原则时,假设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满足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竞争性厂商要素需求原则的数学推导

构建完全竞争厂商利润函数为:π(L)=P·Q(L)-W·L

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为:

整理得:P·MP_L-W=0,即:VMP=W

要素的边际产品(MP):要素的边际产品表示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产品价值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VMP=MP×P

要素的边际成本:C=C(L)=W×L,MC(L)=W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满足条件为:VMP=W

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行业的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是单个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水平加总。但是会比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更加陡峭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供给原则

要素供给原则

效用最大化条件:在一定时期,要素的所有者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是一定的,要素供给可以看成是“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想要效用最大化,就是使供给要素的边际效用和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相等。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消费者供给生产要素是为了获得收入,正是这种收入才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因此,生产要素对消费者的效用属于“间接效用”,它是通过收入而与效用相联系。用数学语言来表示为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为了使分析简单化,假定自用资源的效用都是直接的。若用l表示自用资源数量,则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为它表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公式为:

要素供给原则

借助于要素供给的间接效用和自用资源的直接效用概念以及所谓“收入的价格”W_y,效用最大化条件表示为:

整理得:

无差异曲线分析

预算约束条件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分析:最优组合就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U₁的切点G*,满足条件为:dY/dl=W

要素供给问题: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动,可得价格扩展线PEP

要素供给曲线:一般情况下,要素供给曲线具有向右上方倾斜的正斜率性质

5.2 要素供给理论

劳动的供给曲线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是消费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在既定的时间内消费者选择一部分时间作为闲暇来享受,选择其余时间作为劳动供给。所以研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实质是研究消费者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假定工资上涨)

由于工资上涨,闲暇变得更加“昂贵”,消费者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从而提供的劳动数量增加

由于工资上涨,意味着实际收入上升。随着实际收入上升,消费者会增加对闲暇需求,从而提供的劳动数量减少、

当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则会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增加,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曲线斜率为正值。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量则可能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即曲线斜率为负值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需求曲线和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决定均衡工资水平

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租金(Rent):供给数量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其服务价格称之为租金。换句话说,地租是当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而租金则是一般化的地租

准租金(Quasi-rent):准租金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因此,准租金属于短期分析

准租金=TR-TVC=TFC+经济利润

或=TFC-经济损失

经济租金(Economic Rent):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超出为获得该要素而必须支付的最低报酬部分。经济租金=要素收入-机会成本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队,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就是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基尼系数

在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

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0,即有0≤G≤1

6.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6.1 一般均衡和经济效率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含义

局部均衡:指在假设其他市场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产品或要素的市场均衡。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研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

一般均衡: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般均衡论所考察的问题是:在社会上各种产品的交易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背景下,最后各种自发的经济活动是否趋于供求均衡

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研究证明,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全部得到满足时,一般均衡体系就有均衡解存在

实现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关于论证一般均衡的实现,瓦尔拉斯假设采用的是“试错法”,即在市场中存在一个自由拍卖人,其任务就是寻找并确定能与市场供求一致的均衡价格

经济效率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会如何”的问题,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

规范经济学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

帕累托最优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帕累托改进:如果对既定资源配置的状态予以改变,而这种改变使得至少有有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因此变坏,则认为这种变化增加了社会福利

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含义:交换的一般均衡是指在社会生产产量状况和收入分配状况既定条件下,通过产品的交换使得交换者达到效用之和和最大化的均衡状态,此时实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图形分析—埃奇沃斯盒子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换的契约线:把代表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点连接起来,就成了交换的契约曲线,在图中用VV'表示,当然,VV'曲线上任一点,比如b点和c点,无法按照帕累托标准予以比较,只能根据社会分配的偏好选择其中的某些状态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含义:生产的一般均衡是指在技术与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社会对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产品产量达到最大的均衡状况,即实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图形分析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的契约线: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的点组成的轨迹,称为“生产的契约曲线(或效率曲线)”。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的点都是生产最优的均衡点,也是生产有效率的点

从生产契约曲线到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了一定量投入要素在最优配置时所能生产的一对最优的产出,从而代表了两种产品的产量。因而,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点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每一点对应

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之为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情况下,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

第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为负,向右下方倾斜

第二,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凸向右上方,即边际转换率递增的,这是由于边际报酬递减造成的

第三,边际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图形分析:交换和生产的一般均衡是指社会生产和交换同时达到均衡的状况,即实现了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况。生产达到均衡并不能保证交换同时达到均衡;交换达到均衡也不能保证生产同时达到均衡。要使交换和生产同时达到均衡必须具备的条件: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它们的边际转换率

总结

可以发现,当(公式)达到了交换和生产的一般均衡

如图中的VV'上有一点,比如e点,其边际替代率刚好等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B的边际转换率,则e点满足生产和交换的最优

6.2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福利经济学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给定性状良好(连续的、凸的、严格单调的)的消费者偏好,在一个充分竞争市场中(生产或消费都不存在外部效应),则所有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位于契约曲线上)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给定性状良好(连续的、凸的、严格单调的)的消费者偏好,任何一个帕累托最优配置都可以从适当的初始配置出发,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即效率与均衡问题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交换的最优条件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消费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每个消费者都会调整对商品的需求以满足以下条件:

因此,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相等

生产的最优条件

从生产的最优条件来看,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单个生产者都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每个生产者都会调整要素的需求以满足条件:

因此,任何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都相等

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X产品对Y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就是:

在完全竞争中,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

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

6.3 社会福利函数

效用可能性曲线

含义:效用可能性曲线代表消费者所有最有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说明了在一个消费者的效用水平给定之后,另一个消费者所可能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双方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代表所能得到的最高效用水平

图形分析:如果把这些点在横轴表示消费者A的效用水平,纵轴表示消费者B的效用水平的坐标系中表现出来,就可以得到如下图中的效用可能性曲线

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函数

假定存在某种社会福利函数,该社会福利函数是所有个人效用水平的函数,即:

假设社会就两个人,A和B的情况下,社会福利函数写为:

不同的社会福利函数

加法型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如果一个社会强调的是所有成员的效用总和(而非其分配),则它的社会福利函数就可以写成如下的加法形式:

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如果一个社会比功利主义更加重视收入的分配和平等问题,则它的社会福利函数就可能具有如下的乘法形式:

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罗尔斯强调,在一个所有成员并不知道他们自己“命运”的社会里,个人将会选择某个社会安排,这个安排至少能够让境况最差的人得到恰当的关怀。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更加重视提高社会上状况最差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它可以写成:

最大的社会福利和公平均衡点:最大的社会福利只会出现在总效用可能线UU'和社会无差异曲线W₂的切点上,这一点称为“限制社会下的最大满足点”。这是能导致最大社会福利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唯一一点

阿罗不可能定理

经济学家阿罗分析市场一般均衡时得出的一个定理。其结论为:试图找出一套规则(或程序),以从一定的社会状况下的个人选择顺序中推导出符合某种理性条件的社会选择顺序,一般是办不到的

阿罗不可能定理包含两项重要的假设

每个人的偏好是可以排列的

每个人的偏好次序是传递的

【导致非传递性投票的偏好】

7. 博弈论初步

7.1 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

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博弈论: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

博弈论的要素

参与人:至少2个人

参与人的策略:至少2个策略

参与人的支付:可正可负

分类

根据参与人的数量

二人博弈

多人博弈

根据参与人拥有的策略的数量

有限博弈

无限博弈

根据参与人的支付情况

零和博弈

非零和博弈

根据参与人在策略上是否具有同时性

静态博弈

动态博弈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纯策略均衡

支付矩阵

条件策略和条件策略组合

条件策略:把甲厂商在乙厂商选择策略条件下的最优策略称为甲厂商的条件策略

条件策略组合:把与甲厂商的条件策略相联系的策略组合称为甲厂商的条件策略组合。条件策略可能是唯一的,也可能不是

纳什均衡:指在一个策略组合中,当所有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则该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在纳什均衡的定义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单独改变策略”是指任何一个参与人在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策略

“不会得到好处”是指任何一个参与人在单独改变策略之后自己的支付不会增加

寻找纳什均衡的方法—条件策略下划线法

把整个博弈的支付矩阵分解为两个参与人的支付矩阵

在第一个参与人的支付矩阵中,找出每一列的最大者,并在其下划线

在第二规参与人的支付矩阵中,找出每一行的最大者,并在其下划线

将已经划好线的两个参与人的支付矩阵再合并起来,得到带有下划线的整个博弈的支付矩阵

在带有下划线的整个的支付矩阵中,找到两个数字之下均划有线的支付组合

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和最优性

存在性:在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中,(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既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唯一性:在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中,如果纳什均衡存在,既可能是唯一的,也可能是不唯一的

稳定性:在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中,如果纳什均衡存在,既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不稳定的

最优性:在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中,如果纳什均衡存在,既可能是最优的,也可能不是最优的

纳什均衡和社会福利

囚徒困境模型

广告大战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混合策略均衡

混合策略

纯策略:如果一个策略规定参与人在一个给定的信息情况下只选择一种特定的行动

混合策略:如果一个策略规定参与人在给定的信息情况下,以某种概率分布随机地选择不同的行动

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甲厂商的期望支付为:

可得甲厂商混合策略为:

乙厂商的期望支付为:

乙厂商条件混合策略为:

借用条件混合策略可确定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0.7,0.3),(0.5,0.5))

7.2 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

博弈树

竞争者—垄断者博弈

描述序贯博弈的工具是“博弈树”,由“点”(包括“起点”、“终点”、“中间点”、“终点”)、连接点的“线段”以及标在这些点和线段旁边的文字和数字组成

以博弈树来描述的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称为扩展型博弈

纳什均衡

竞争者—垄断者博弈中,纳什均衡为(进入,容忍)

图中的博弈中,两个纳什均衡:(足球,足球)、(芭蕾、芭蕾)

纳什均衡的精炼:逆向归纳法

对纳什均衡的“精炼”,即从众多的纳什均衡中进一步确定“更好”的纳什均衡。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精炼的纳什均衡与效率

对参与人来说,由逆向归纳法“精炼”出来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纳什均衡也不一定是有效率的

8. 市场失灵

8.1 不完全竞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即市场机制造成资源的配置失当。不完全竞争、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以及不完全信息都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

不完全竞争

垄断与低效率: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状况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存在低效率

搭便车:在实际中,均衡产量不会发生在帕累托最优状态上,其原因是垄断厂商和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难以达成相互满意的一致意见,无法防止某些消费者不负担一揽子支付而享受低价格的好处,即搭便车者的存在

寻租理论

所谓的“寻租”活动: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垄断租金)而进行的活动

垄断厂商的寻租活动会导致的福利损失远大于纯损三角形,因为为了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享受垄断的好处,厂商常常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向政府官员行贿,或者,雇用律师向政府官员游说,这种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损失要远远超过传统垄断理论中的“纯损”三角形

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对垄断的管制:递增成本

如垄断的管制图所示

把价格定位Pc,实现帕累托最优,垄断厂商仍可以得到一部分经济利润;

把价格定为Pz(零经济利润价格),此时边际成本MC>价格Pz

对垄断的管制:递减成本

如图所示,在自然垄断,帕累托最优时,垄断厂商亏损,政府必须补贴

8.2 外部影响

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外部影响:外部影响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造成了影响,但却并没有为此而承担后果。外部性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分类

根据影响分类

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

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

根据研究对象分类

生产的外部经济

消费的外部经济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影响和资源配置失当

外部经济

令Vs、Vp和Cp、Cs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获得的社会利益、私人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Vs>Vp,如果又有Vp<Cp<Vs,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

一般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有水平

存在外部不经济

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Cp<Cs,如果存在Cs>Vp>Cp,则此人一定会进行这项活动

如果存在(Cs-Cp)>(Vp-Cp),这个不等式说明,进行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得不偿失

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

资源配置适当: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纠正外部影响的政策

课税与补贴:解决外部性可以通过政府征税或发放补贴的办法来解决。基本思想是: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

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可以采取补贴的办法,使得企业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等

企业合并:合并企业的目的在于使得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如果生产的厂商对生产的厂商施加了外在性,那么这一现象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的原因是第二家厂商不考虑其行为对第一家厂商所产生的成本或收益,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将这两家企业合并在一起,合并后的企业会继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将导致资源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

科斯最早在1960年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了采用产权纠正外部性的方法

科斯定理的内容: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资产的财产权是否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

已经明确地财产权是否总是能够转让?

明确的财产权的转让是否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分配产权可能会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不利于解决外部影响

8.3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物品的性质和分类

排他性和竞用性

排他性,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使用该商品,其他人则不能

竞用性,如果某人已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

物品的性质和分类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如果个人对公共物品需求的垂直相加与生产它的边际成本相等,该公共物品就是有效提供的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就是虚假的:需求价格、搭便车现象

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低于市场最优数量:消费者的机会成本为零,支付成本小于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

公共物品和成本—收益分析:一般情况下,必须由政府来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政府在确定某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以及应该生产多少时,采用成本—收益分析,它的目标是估算该项目对于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的社会的总成本和总收益

公共资源与市场失灵

公地的悲剧:公共资源是指所有全是大家的、公共的、使用权、收益权归属却比较模糊的那类资源。当使用者人数足够多时,公共资源的竞用性很大。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和禁用性会使得资源被过度消耗、破坏,即造成“公地的悲剧”

案例分析:有一块适宜放养奶牛的农村牧地,这块牧地由村民共同所有。购买一头奶牛的成本为常量c,每头奶牛每天可产一公斤牛奶。如果这块墓地的净产出达到最大,放养的奶牛数应达到什么水平?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实现这个结构?如果对这个村子实行自由放牧,结果会怎样?

净产出最大时放养牛奶的数量水平

设牛奶的需求函数为:P=a-bx,利润函数为:π=px-cx=-bx²+(a-c)x

解得:x*=(a-c)/2b,此即为公地的最优放牧量

实现最优放养数量的条件

该乡村做出集体决策来规定在公地上放牧的奶牛数量。任何个人不得超过所规定的数量进行放牧

乡村的公地由某个个人所有

如果这个村子实行自由放牧,会造成“公地的悲剧”。即实际的奶牛放牧量将会大大超过其最优的水平。结果,公地的草场将由于超载放牧而不断地被破坏,日益凋零和衰落下去。分析如下:

用x₁表示某个典型村民用有的奶牛数量,x₂表示其余村民拥有的奶牛数量。此时,牛奶的需求函数变为:p=a-bx=a-b(x₁+x₂)

用TR_P和MR_P表示典型村民的总私人利益和边际私人利益,则:

由于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成本一样,即MC_p=MC_s=c,故典型村民的私人利润最大化满足条件:a-bx-bx₁=c

令x₁=kx(0≤k≤1)。这里,k表示典型村民拥有的奶牛数量x₁在整个乡村奶牛总量x的比例。特别是当k趋近于零时,表明村民拥有的奶牛数量所占比例可以忽略不计,将x₁=kx代入上式,即可解出实际放牧量x**=(a-c)/(1+k)b

比较x*=(a-c)/2b和x**=(a-c)/(1+k)b,可以得以下结论:

当k=1,这表明,当公共地完全为某个村民所有时,实际放牧量等于最优放牧量

当0<k<1,这表明,当公共地不归任何人所有且不存在任何对放牧数量的限制时,实际放牧量就会超过最优放牧量

当k=0,有x**=2x*。这表明,在极端情况下,实际放牧量就会大大超过最优放牧量,为后者的2倍

公共选择理论

含义:集体选择就是所有的参加者都是依据一定的规则通过相互协商来确定记体行动方案的过程。公共选择理论则特别注重那些与政府行为有关的集体选择问题

规则

一致同意原则

多数原则

加劝原则

否决原则

8.4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信息的价值

信息的质:信息不具有竞用性和排他性

信息的量:可以用预期收益的变化来确定这一新增信息的价值

假定:某鲜鱼零售商,每次进货最多800kg,进货价格为6元/kg,行情好可以卖8元/kg,不好时只卖4元/kg,有50%行情比较好,50%行情不好,问在信息完全和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该零售商将如何决定自己的进货计划?相应的预期利润又是多少?

信息完全:π=50%×1600+50%×0=800

信息不完全:π=50%×(2x)+50%×(-2x)=0

零售商愿意以不超过800元的代价去购买信息

信息与商品市场

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

信息不完全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在决策时面临信息不充分的约束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

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

价格—质量曲线:价格—质量曲线描述了商品的价格和平均质量的关系,其特点是向上凸出,与横轴交点大于零

不完全信息与市场失灵:根据价格—质量曲线可得需求曲线,如图D曲线所示。消费者在产品质量上的信息不完全导致了生产过低的产量

信息与保险市场

保险市场的价格扭曲:保险价格和投保人的结构存在正方向关系

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一种情形

信息与劳动力市场

平均效率随工资水平的下降而下降,当工资提高时,应聘队伍的平均效率会提高,能招聘到效率较高的员工

工资效率,即每单位工资水平上的效率,招聘者追求的就是最大的工资效率

信息不完全和激励机制: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问题: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委托—代理问题

股东—经理:股票期权计划:股票期权计划就是公司给予它的经营者在一定时间期限内按照某个既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的权利

报酬激励:在经营者购买股票之前发挥作用

所有权激励:在经营者购买股票之后发挥作用

雇主—雇员:工资报酬计划:雇主追求的利润最大化,雇员追求的是工资减去劳动成本后的差额最大化

固定工资:效率低

奖勤罚懒:效率高,不会选择偷懒

利润分享制:效率高,不会选择偷懒

信誉和信息调控

市场机制本身: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信誉:信誉好,产量卖的好

信息调控:政府出台政策促使信息对称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西方的文官制度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西方的文官制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西方的文官制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c91b03642da5608749b4656edcfa8dc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cff5986906ac12873605d4678e6e6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