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医学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近代哲学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近代哲学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217001655 浏览量:32022-11-09 18:16:32
已被使用1次
查看详情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近代哲学思维导图

《西方哲学史》近代哲学的概括及其论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近代哲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近代哲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8be7748e52a92d4ba3fa1376af08254

思维导图大纲

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近代哲学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近代自然科学与理性主义的哲学

近代自然科学的哲学精神

探索自然奥秘的求知精神,为改造自然而认识自然

重视观察和实验的求实精神,以使用连接感性和理性

通过精确的量化而达到知识的确定性

世界是机械论图示,只服从因果律

近代哲学的科学精神

建立新型的科学观

认识论既有经验论,也有唯理论

机械论存在于唯物论、唯心论、经验论和唯理论

近代哲学以自然科学为范式而建立

近代哲学的思辨与实践精神

以思辨或科学的方式求解未知

以哲学改造世界

英国经验论

培根

对传统科学观的批评

知识应当具有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实用性

四假相说

种族假相

人类中心主义,混淆了主观与客观

洞穴假相

唯我主义,由于条件不同,因而认识是片面的

市场假相

语义混淆致使理解偏颇

剧场假相

非科学的哲学体系迷乱科学,错把理论当现实

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科学的目的是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支配自然

人的认识是对自然的因果律的了解

实验是发现和支配形式的唯一途径

实验需要感觉观察,但不依赖感觉,应该以理性指导感觉

科学的归纳方法

以规律为中心,同时用实验和理性来揭示

收集材料,整理材料(正反例证,相关例证),推导结论

霍布斯

认识论:感觉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是对物体性质的主观感受

方法论: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理性通过推理(分析和综合)得到知识

机械论自然哲学

物体是有广延的东西即是有形体的东西,它是一切性质、一切变化的主体。物体即是物质实体。既然宇宙的全体和各个部分都是物体,而宇宙包括了一切,因而不存在无形体的实体

偶性是物体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一种能力,物体除大小和形状以外的性质都是偶性

(机械)运动是一切事物的偶性所以产生和变化的一般原因

社会契约论

人为保全生命而建立有法度的国家

法无禁止即可为

动作者的能力是动力因,被动者的能力是质料因

因果相互依赖

因果作用是连续的,互相影响的

因果作用是相邻的,两物体距离过远或中间有静止物体则无法影响

因果是恒常的,相同的原因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公民哲学

自然本性:人首先是一种"自然物体",因而人的"自然本性"支配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着社会生活

自然法:理性就指导人们,只有接受那些大家都必须遵守的共同的生活规则(约束自然权利)即"自然法“,所谓"自然法"就是理性建立起来的道德法则,它是衡量善恶的一般标准,例如正义、公道、谦让、慈悲等

社会契约论:作为权利的第二次转让即第二次订约,每个人都放弃了管理自己的权利,把它授予—个人或一些人所组成的会议,于是便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公共权力,这样联合在一个人格里的人群就叫做"国家"。

国家:国家的产生是通过人们相互之间订立契约,把全部权利交付给一个人或一些人组成的会议而实现的。国家的实质就在于,它是担当起大家的人格的一个人格、集中了大家意志的一个意志,掌握了大家所交付的所有权利和力量的一个公共权力;它可以使用大家的力量和工具来谋求他们的和平和公共防御

洛克

批判天赋观念论

无必要的理论假设,人有能力获得知识

不可能的理论假设,没有普遍同意

词义本身矛盾,天赋观念即潜在观念,心灵具有某些观念,就是说它们为心灵所理解,或是说这个观念"在理解中"。如果说在理解中的观念而不被理解,那是自相矛盾的

易被人所利用

经验观

心灵原是一块白板,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

经验分为感觉(外界物质)和反省(心灵),可以共同起作用

外感觉:外物的性质,如形状、运动、色等

内感觉:心理活动,如知觉、思想、怀疑、信仰等

莱布尼茨的反批判

天赋观念是细微但又确实存在的

经验不是知识的唯一基础,单有经验不可行

经验只是知识的机缘

观念论

观念定义

思想的一切意识活动

经验在心灵上留下的痕迹

可以用词来表达

简单观念

简单观念是构成知识的直接对象、材料和基本要素

简单观念是外感觉和内感觉形成的直接观念

被动性

单纯性,不可分

产生途径

单一感官形成,如色、音、味

多种感官形成,如形象、运动等

反省,如知觉、意欲

感觉和反省共同形成,如快乐和痛苦、力量、存在、统一

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性质的定义:在外物之中,能使我们产生某些观念的能力

客观性质,如体积、形象、数目等

由客观性质造成的主观性质,如色、声、味等

复杂观念

心灵对观念的作用

组合:简单观念相加复合于所需要的实体,得到复杂观念

比较:将观念并列进行比较,得出观念之间的关系观念

抽象:减去复合观念中的特殊成分,得到抽象观念

复杂观念的分类

实体

有广延的实体,物体

能思的实体,心灵

完满的实体,上帝

以上实体均为主观产物

关系

样式

知识论

知识是对观念的认识,观念是知识的对象

知识的分类

按内容分

同异

关联

并存

同一性/实在性

按明白程度

直觉知识

证明知识

感性知识

按方法

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而成的词语知识

由个别到一般的经验归纳而成的实在知识

知识的实在性

知识仅限于观念的范围之内,我们需要确定观念与事物相合

一切简单观念都是与事物符合一致的,上帝使其一致

除了实体观念之外,一切复杂观念都是与自身相契合的,它们自己就是"原型“

实体观念是复杂观念,与外部事物相关,但来源于心灵的组合,不可能完全符合外部事物,因此惟其不具有实在性

人类知识的范围

同异

关联

并存

同一性/实在性

观念>知识>词语知识>实在知识

社会契约论

社会和平,人人自由发展

财产权利发生冲突,需要公共权力裁决

民选出公权持有者,可选亦可换

三权分立,宗教宽容,自由主义

贝克莱

感觉主义理论

存在即被感知

人类知识的对象是观念

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

可感事物是观念的集合

存在就是被感知/无法感知即不存在

精神实体的存在

只存在于感知者心中的观念

有限的心灵

感觉的主体

对观念进行作用的主体

众人的共同感觉是真理性的标准

无限的上帝

永恒感知事物

产生万物观念

造就秩序和规律

非物质论

批判洛克关于两种性质的观念的学说

观念只能与观念相似,观念不能摹仿物质

第二性的质与第一性的质不可分离,因而它们共存心中

第一性的质都是一些量的规定,而量的规定统统与感官相关

物是观念的集合

心灵自己产生的观念,亦即想象的观念

感觉的观念

这些观念十分清晰、明确、固定,不能由我们的意志任意加以改变

这些观念往往形成了某种固定的集合,它们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这些观念是稳定的和有秩序的

现象客观化,消解事物的客观实在性而维护观念的客观实在性,把观念变成事物

对“物质”实体的批判

物质实体,即存在,不可感知因此不存在

外物作为观念来源的原因是未知和多余的

观念既不是来源于客观的物质,也不是心灵主观的创造,它们是由人心之外的精神实体所引起的

视觉理论

视觉的对象是光和颜色,对象是图象

触觉的对象是广延,对象是印迹

图象提示印迹的途径

习惯性的联想

比例关系的 想象

相似关系的比较

能引发另一观念的观念叫做符号

人工符号

自然符号

休谟

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知觉

印象

感觉印象

物质性质

直接情感

反省印象(由感觉印象而来)

情感

情绪

态度

观念

简单观念直接摹写简单印象

复合观念或是来自对复合印象的摹写,或是来自对简单观念的排列组合

"人性科学"的两条基本原则

印象在先原则

想象自由原则

怀疑论

由于没有关于实体的知觉,因此有关实体的断言均不为知识

“自我”是一束流动的知觉

上帝不能通过片面的经验、武断的必然和被恶证伪的道德来证实

因果观

知识由观念构成

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必然真理)

由观念自身决定的

相同性质的不同程度之间的相似、数量关系和相反关系

如数学和逻辑

关于事实的知识(偶然真理)

多样性的同一、时空连贯以及因果关系

要与知觉相判断

知识是由判断组成的

对因果关系的怀疑

两种知识均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推理因果关系的前提是人的自然本性——习惯

习惯因果递次出现

习惯因果反复重现

因果关系只能相对解释,不能绝对证明

情感主义的道德观

趋利避害,追求幸福快乐,避免痛苦

同情原则,即天生的共情能力

比较原则,通过观念比较判断善恶

苏格兰常识哲学

对观念理论的批判

混淆了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

心灵的首要活动是对简单观念的理解

常识原则

逻辑律

数学公理

道德原则

主体必然存在

因果关系

因果推理原则

大陆唯理论

笛卡尔

普遍数学

哲学统一科学,用形而上学指导具体科学

量化比较

确定第一原则,运用正反推理,推导确定结论

方法论和认识

方法论原则

只接受确定为真的东西,一切想“自我”那样自明的观念都是真观念

把命题分解为许多可以完满解决的部分

由简单推导至复杂

彻底分析,全面综合

理性演绎法

理智直观是无可置疑的概念

演绎:从基本原理出发进行带有必然性的推理

天赋观念

天生具有的观念

潜在的,需要学习和训练才能展现的观念

一种潜存的产生观念的能力,需要经验诱发

形而上学

我思故我在

普遍怀疑

关于是周围世界的观念是可疑的

关于是自身的观念是可疑的

关于是数学的观念是可疑的

我思考,同时意识到我在思考

一切思想活动都是对这些活动的自我反思

思想的主体和反思的主体是同一个主体

“我思”是本质,“我在”是存在

“我思”是没有内容的纯粹活动,是一切意识活动(思维形式)

关于上帝存在性的证明

“自我”的有限性不可能产生关于“上帝”的无限性的观念

是无限完满的上帝将自身的观念赋予人类

关于外部事物存在的证明

由于确信上帝的实在性和完满性,他绝不可能欺骗我们

因为我们的确对于物质世界有一些确定自明的观念

所以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念和世界本身的存在都是真实的

心物二元论

上帝是严格意义上的唯一实体

心灵和物质是只依赖于上帝的实体

心灵和物质互不依赖,互不干涉。人的存在是悖论

松果体是心灵与身体运动的交换台

物理学

广延的观念

广延的观念是上帝在我们的心灵中造成的

以广延为本质属性的实体即为物质

虚空是指在一个场所中没有我们假设为应有的东西。但还存在别的东西

物质的广延可通过想象进行分割和包含,因此微观世界无限可分,宏观世界无限延伸

运动及其规律

运动是物体的相对位移,是实体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普遍原因是上帝,运动的特殊原因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上帝使世界保持动量守恒

错误的根源

真理来自于心灵以外

人的心灵介于上帝和虚无之间,因此只有有限的认识能力

自由意志的活动干扰了理性

非理性的欲望干扰了理性,造成伦理上的恶

斯宾诺莎

实体学说

实体的概念

实体是自因,它的本质包含存在

实体是无限的,因为它不受任何东西限制

实体是永恒的,因为它必然存在,不可能不存在,也因为是自因

实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切存在和认识都包含在实体之中

实体是唯一的,因为它是无限的

以上五条规定可相互论证

实体、神和自然是同一的。神是唯一的实体,是绝对无限的存在,也具有无限多属性的实体,其中每一属性各表述永恒无限的本质;神包含一切,是万物的内因。自然既是自己的原因,也是自己的结果。

属性

定义:从理智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

思想和广延是同一的,都是实体的属性,都可以通过其认识同一个实体

心物同时发生论:思想和广延各自独立,不能相互限制,身心互不影响

样式

实体的特殊状态,即在别的事物内并通过别的事物而被认识的有限事物

无限作用于无限,有限作用于有限,有限的事物只能通过外因进行运动

关系:属性是实体的内在本质,样式是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

认识论

思想和广延是同一的,都是实体的属性,都可以通过其认识同一个实体,认识了观念的次序也就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次序,如此在思想与广延之间建立了同一性,从而保证了认识的客观有效性

四种知识

来自于传闻和符号

表面经验

推理知识

直观观念,即纯粹从一件事物的本质来考察一件事物

真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真理性认识

真观念是简单的或由简单观念构成

真观念能表示一物怎样和为什么存在或产生

真观念的客观效果在心灵中,与其对象的形式本身相符合

真观念的几何学的方法

方法论的反思开始于天赋观念

正确的方法是从真观念出发,并且不断地增加真观念的推理过程

伦理学

三种知识

意见或想象

理性知识,即推论而来的知识

直观知识,对事物本质的正确知识

情感与理性

情感是趋乐避苦的,本能的,追求的是相对的善

理性能认识万物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追求绝对的善,即神

用理性理解和控制情感,克制放纵的欲望,去认识神、理解神,求至善

至善

定义:认识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

方法:认识神,理解神

特点

至善不同于相对的善,与主客观无关,且永恒不变

普遍的,凡是具有这种品格的其他人也可以共同享受的东西

"至善"就是从实体的高度认识万物的本质,按照神圣的自然法则而生活

自由

因自身而存在,由自身决定行为,可称为自由,因此,自由就是认识并顺应必然

依照理性指导,认识了自己的本性之必然性,从而主动地生活的时候,这样的人的是自由的

自然决定着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是自我保存和自我完满

寻求拯救与幸福的哲学

哲学的目的在于获取最高的幸福

顺应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莱布尼茨

二迷宫

意志自由和恶的起源是什么

连续和间断的统一问题

单子论

单子论的理论背景

实体是组成世界的最小单元,无穷多,每一个实体都是单子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意识

个别的事物的差别是质的差别

单子的特征

单纯的,没有广延,不可分,精神实体

无限多的

不能以自然的方式产生和消灭,永恒的

相互独立,不受外部影响

每一个单子都具有固定的质的规定性,各不相同

单子是自因,是能动的精神(植动人)

单子的等级

单子作为单纯的精神实体具有"知觉"和"表象"的能力,由于单子"知觉”的清晰程度有所不同,在单子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

单子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象宇宙,因而就构成了相互之间的质的区别

无机物和植物的微知觉,动物的感性灵魂,人的理性灵魂,天使,上帝

间断性与连续性

不同单子的不同表象只有清晰程度的不同,没有质的不同

自然绝不做飞跃,遵从着连续律

每个单子不可分,而全部单子又构成一个连续性的整体

单子的连续性决定着运动、时空的连续性

由高级单子构成的心灵可以支配由低一级单子构成的身体

单子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预定的和谐”,是上帝的安排

上帝是一切必然理由的依据

现实世界是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善超过了恶

物理的恶是自然运动

伦理的恶是为了衬托善的存在

自由是一种自我发展,是以理性遵从自己的自因

生机论:生死只是形体的数量增减

认识论

对经验论的批判

经验论依赖于经验,亦即依赖归纳与例证

同样的例子反复发生,不代表必然性

感觉对认识是必要但不充分的

天赋观念潜存说

我们由单子构成,因此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是由感觉给予它的

观念和真理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天赋在个人心中的

凭感觉所供给的机缘,集中注意力,就足可以在我们心中发现这些法则

逻辑与事实

矛盾律规定推理的真理,具有必然性

充足理由律规定事实的真理,具有偶然性

法国启蒙哲学

贝尔的怀疑论

理性和信仰之间充满了矛盾

理性和信仰是双重真理,互不干扰

道德和宗教也并不完全重合,非基督徒亦可行善

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

自然法是由万物本性派生出来的必然关系

地理环境决定论:由于各种具体原因,各民族发展出了各有特色的成文法和社会政治制度

政体性质:全民/贵族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独裁专制

自由

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政治自由

法律裁定一切

人们是安全的

权利分立

立法权:制定、修正和废除法律,人民自己来统治自己。人民通过他们的代表来参与立法

行政权:由国王一个人来执掌行政权,便于迅速处理国家事务

司法权:选举独立法官,依据判例裁决

伏尔泰的理神论

理神论认为存在无人格的理性神

上帝是所有的原因

宇宙被严格的规律所决定,因此可以被人的理性所把握

人的自由是观念的结果

上帝赏善罚恶

反对利用上帝制造迷信、狂热和专制,推崇宗教宽容

卢梭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人类历史分为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

人在自然状态既善良又自由

生产力的发展和个体因素的不同产生了私有制,自此不平等

社会不平等的发展阶段

私有制的产生

拥有土地的少数富人希望保持和增殖财产,产生了统治和奴役的关系

没有土地的多数穷人希望被雇佣或掠夺富人,产生了暴力和掠夺的关系

法律的设置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信条以法的形式被固定和接受

所有人有同样的义务和权利

专制

为高效行使权力,人们将公共权力托付给私人或团体,长此以往,模糊了权力的真实来源

腐败使统治者建立了主奴关系

社会契约论

人不能回归自然,所以只能通过社会契约来作为权力基础

社会契约的核心是权利的转让

一切人把一切权利交给一切人,即公意

公意既抽象又具体,既一般又个别,既自由又服从

以道德和法律的平等代替了自然所造成的生理上的不平等,从而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的平等

良心论

良心是天赋的自然情感,是正义和道德

良心能感觉到真理的存在

良心是意志的能动力量,对象是客观的意志

上帝是物质运动的原因

良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

百科全书派

孔狄亚克的感觉主义

外物是观念的唯一来源

心灵的能力是对外物进行反映

触觉的感觉是事物的原形

其他感觉感知的是对外物的主观观念

其他感觉可以附着于触觉

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说

万物的基质是一样的

心灵活动依赖生理基础

狄德罗的生机论的唯物主义

生物和非生物的基质是不同的

生物的本领是逐渐发展的

万事万物是主动进行相互作用的,只是有迟钝与活跃之分

人与自然,与自己,与他人都可以产生作用,称为交感

作用于分子的力是会消耗的,分子内部的力是不会消耗的

力的总量守恒,激动和移动成反比

事物的感受性和人的感觉和思想的交感,都属于激动

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伦理观

肉体感觉性→记忆→精神活动

快乐痛苦是支配人行动的肉体感觉性,因此道德科学的基础是快乐主义

自然界服从运动规律,精神世界服从利益规律

公众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合,是道德的准绳

创造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相一致的社会,以消除两种利益的冲突

政治制度

法律

教育

教育万能论

霍尔巴赫的机械决定论

人完全受自然因果律支配

真观念是向自然学习的来的

假观念是对自然的无知,如宗教

社会环境造就人的精神世界

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

哥白尼式的革命

形而上学关于知识的传统观念,亦即知识必须符合对象才能成为真实可靠的知识

让对象符合知识亦即主体固有的认识形式

事物被划分为了显象和物自体

我们只能认识事物对我们的显象而不可能认识事物本身

形而上学把握宇宙本质的理想宣告破产

通过对认识能力的限制为自由开辟道路

理论理性

理论哲学概述

术语

先天:逻辑在先和必然的、与事实有关的

先验:先于经验的必然,先天的,与人相关

综合:观念之间无交集,是观念对观念的形容,产生新知识

分析:分析观念,观念之间的关系的包含与被包含

先天综合判断

知识可以分为质料与形式两个方面。质料是通过后天的经验所获得的知识内容,使这些经验质料构成知识则是主体认识能力的工作,因而主体的认识能力就构成了知识的形式。如果科学知识具有普遍必然性,这种普遍必然性就只能有一个来源,那就是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

人的直观能力先于直观对象,并决定了直观内容的形式

人具有的概念对直观内容做出进一步的判断,形成经验知识

先天的直观能力决定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先天综合判断的三类何以能

数学

自然科学

形而上学

(传统)形而上学作为人类禀赋

(未来)形而上学作为科学

先验感性论

感性直观形成过程

质料:物自体刺激感官

感性直观形式:感性对物自体给予的刺激做出反应

感性直观:感性接受的表象,即知觉

感觉:宽泛的、杂乱的、模糊的、未经感性综合的

知觉:经由感性进行了综合判断,即感性直观

感性纯直观,即感性直观的先验形式

空间

形而上学的阐明

先天性

空间不是由外部经验得来的经验的概念

空间是一切外部直观中必然的先天表象,经验必须以空间为先天的条件

直观性

空间不是经验的概念而是纯粹的直观,概念是多到一的抽象,而空间只有一个,因此无法抽象

一切概念都有外延与内涵两个方面而不可能包含无限的表象,但是空间却能够包含无限的表象于自身之中

先验的阐明

人类认识的主观条件同时也是在人类的经验现象的客观形式

人以时空去认识万物,万物的皆以时空为前提被认识

时间

先验分析论

知性的定义

质料:感性直观

形式:范畴

逻辑形式:判断

形而上学演绎

因为判断是概念的连接,同时知性是逻辑思维的能力,所以有多少逻辑判断形式就有多少范畴

由判断表推导出范畴表

先验演绎

A版/主观演绎

知性将感性直观的材料加以比较、归类、连接和整理,综合为先验对象

先验对象:关于事实的经验对象的最初原型,没有内容和特征

B版/客观演绎

统觉/自我意识:将各种直观材料统一为一个概念的能力

对于各种直观材料,意识到都是属于“我的”,归于自我意识的统摄之下,然后将它们综合成一个概念

统觉的统一性是人类知识的最高原则,所有我的表象都属于自我意识

先有综合,形成概念,然后才有分析。因此,综合先于并高于分析

范畴通过综合统一杂多表象的活动,一方面把先验自我的同一性带给每一个杂多表象,另一方面又把杂多表象带到先验自我之中

想象力的先验综合:想象力是即便对象不在场也在直观中表象对象的能力。由于想象力盲目地形成经验对象,所以我们会把对象看做是存在于我们之外的客观实在

作为"先验图型"的"时间”

"时间"既是内直观的先天形式,同时亦与知性相关,无论感性经验还是知性概念都以"时间"为存在的条件,因而"时间"就成了沟通直观与范畴的桥梁

范畴借助于先验想象力通过一定的时间图型而作用于直观杂多

人为自然界立法

纯粹形而下的自然科学普遍原理

直观的公理

知觉的预测

经验的类比

一般经验思维的准则

先验范畴先于经验而存在,使人能获得经验。先验分析使经验是可靠的

康德的自然是现象界。本体界是不可知的,属于实践理性的领域

先验辩证论

先验理念

灵魂:直言三段式

世界:假言三段式

上帝:选言三段式

先验幻相

把范畴用于理念,有两个错误

超验的,没有客观有效性

误以为是知识的

理性心理学的悖谬

大前提:其表象是我们判断的绝对主语而不能用做其他事物的宾语的东西,就是实体

小前提:现在,我,作为一个能思维的存在者,乃是我的一切判断的绝对主语,而我自己不能用做任何事物的宾语

结论:我作为能思维的存在着(灵魂),是实体

因为中词“主语”在大小前提的意义不同,大前提所说的"主语"指的是判断中的实际主语,而小前提中的"主语"说的却是下判断的逻辑主语。所以结论是悖谬的

理性宇宙论的二律背反

四组相反判断

世界的时空是有限的或无限的

世界的构成是单一的或复合的

世界是自由的或被决定的

世界的因果是必然的或偶然的

正题具有实践意义,利于道德和宗教

反题具有思辨意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人在理智世界是完全自由的,但在经验世界被严格的决定

理性神学的理想

自然神学

物理学神学证明:根本原因

伦理学神学证明

先验神学

宇宙论证明:必然存在

本体论证明:概念分析

本体论的错误

“be”本身不是谓词,不表示“存在”,不能形容“上帝”这一概念

系词仅有连接作用,不能混淆判断的逻辑必然性与事物的现实必然性之间的区别

“存在”范畴属于综合判断,需要经验

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感性提供对象,知性进行判断,理性加以最高的综合

理性是寻求知识的最高的统一的综合能力

理性对于自然科学的作用

超验的使用

导向的使用

假定一些知识体系的指导性原则,并随着经验知识的变化而变化

实践理性

自由的概念:人是理性存在者,不受经验的因素所决定,因此是自由的

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

人首先是自然界中的一员,所以终其一生都始终在自然法则的限制之下

理性法则只对人的理性发生作用,只有当人遵从理性法则而行动的时候,才算得上是有理性的存在,是人应该遵从但却不一定遵从的法则

一个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意义只能以动机作为评判的标准

自由即自律

因为有自由,所以道德法则是存在的;因为道德法则是存在的,所以自由是实在的

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实践原则只是个人的幸福原则,没有普遍必然性;所以一个有理性的存在必须把他的准则思想为不是根据经验质料而是根据形式而决定其意志的原理;这样一个完全以理性自身的纯粹形式作为自己法则的意志是一个自由意志,因为它意味着理性所遵守的是自己为自己确立的法则。

你意志的准则始终能够同时用做普遍立法的原则

善良意志

自由就是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

以善良自身为目的的意志即为善良意志

服从自身的力量、为了自身目的而制定的规则,即自律

善良意志的自律为道德自律

绝对命令

假言命令

“如果······,那么······”

分为目的和手段,是具有经验性的

受到感性条件的约束,具有目的性

绝对命令

“(不)应该如此如此做”

无条件,只以自身为目的之合理要求

合理性、普遍性、自律性

推论

始终把人当作目的,而不能把人当作工具

每一个理性存在者的意志都是颁布普遍规律的意志

道德公设

意志自由:自由的意志才会向往至善

灵魂不朽:不朽的灵魂使至善成为可能

上帝存在:上帝的创造使两个世界协调一致

道德公设以道德律为基础,兼顾欲望和情感

理性宗教

意欲

意志主导,自觉地趋善避恶

感觉倾向,自发地趋乐避害

原罪:人多堕落就是自觉力量不如自发力量的后果

皈依

认识到道德律又无法自律,因而设定上帝执法,产生宗教信仰

更软弱的人求助于“救赎”和“恩典”这样的消极手段

教会:在神圣道德律的指引下,依靠集体力量实现自律

判断力

机能

认识能力

规定判断力:将特殊归摄于普遍法则之下

反思判断力:从特殊中寻找普遍目的

审美判断力:按照一定的规则,用愉快和不快的情感评判事物

质:自由的、非功利

量:无概念的普遍性,源于人人共通的"心意状态"

关系:内容上无目的,形式上合目的

样式:美是没有概念的必然性,来自某种"共通感"的形式上的必然性

合目的判断力:按逻辑,借助知性和理性的概念来评判自然界事物的整体和目的

因为人既是自然物,又不完全受自然限制,所以人是目的本身和自然的目的

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

欲求能力

自然和自由的关系:美的东西是善的东西的象征

费希特

定义:事实的依据和知识的合法性

意识和对象的关系

唯心论:从意识到对象

先验论:对象是意识中的表象,从意识到对象的过程是意识内容的自我展现

独断论:从对象到意识

经验论:以表象为对象

唯心论:表象来自于意识

唯物论:表象来自于客体

唯物论:以意识之外的客体为对象

本原行动:是指在自我意识中出现的自我,使意识及其对象得以可能的东西,是造成意识事实的行动

关于自我的第一原则

自我设定自身(同一律 A=A):纯粹的自我是行动,一切都因自我意识的活动而发生

自我设定非我(矛盾律 A≠~A):自我为了完全地设定自身,就必须设定非我

自我与非我的统一(排中律A或~A):自我设定自我,也设定非我,由此,自我=非我,非我=自我

实践知识学

实践自我的努力

实践自我的“冲动”产生“渴望”的内驱力

实践自我对于没有对象的单纯冲动的“厌恶”

实践自我的“渴望”在自身包含着实在的“满足”

实践自我不断创造冲动与行动的和谐过程中,把一切实在包含于自身

谢林

自然哲学

自然整体是能动的“世界精神”

分化为对立面则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力

引力和斥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光明和黑暗

自然表现

最低层次:运动着的物体

较高层次:光、磁、电、化学等现象

最高层次:有机体整体,即自然本身

先验哲学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感觉

感性直观

反思

意志

居于实践领域

实践领域的终极目的是自由

理性直观

主客观、意识内容和无意识的事物、自由与必然等等都区别都消融了

具体的表现为艺术直观

既是自由、有意识的,也是不自由、无意识的

无限者的有限表象

艺术以哲学的主观反思作为客观现实

黑格尔

特点

真理是全体,是历史的逐渐发展的过程

哲学无前提

哲学自己创造自己的对象

哲学前提的直观性

哲学自己最终论证自己的对象

在回归论证的过程中,真理变得丰富

否定辩证法

矛盾是普遍的

矛盾的各个方面的否定是普遍的

辩证法的核心是不断地“扬弃”

实体就是主体

实体是辩证运动的主体

意识和世界都是实体的自我展开

“上帝存在”是辩证推理的过程,没有具体含义

辩证法、历史和认识论的统一

辩证法是贯穿于所有领域的原则、规律和过程

意识、辩证法和历史发展是相一致的

精神现象学

意识

感性认识/感性确定性

自我对个别感觉对象的意谓,如“这个”“这时”“这里”等

无具体概念

知觉

用概念来把握个别事物

事物是可感性质的集合

事物本质的归结

实体:分为现象和物自体

力:力的交互作用构成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不可感知的物自体的世界是现象世界的本原,是无限生命力和运动的原因

自我意识

类意识:自我承认欲望对象也是与自身相等同的自我,即相互承认的欲望

自由意识:自我意识通过实践,发展了自己的自由意识

苦恼意识:达不到的理想的自由意识的境界

理性

理性

观察理性

行动理性

追求快乐和官能满足

按个人兴趣工作

立法理性:普遍承认的理性

精神

伦理:真实的精神

希腊:因犯错和冲突解体

罗马:因皇帝独立于伦理之外而被否定

教化:自身异化了的精神

教化王国:基督教世俗化

信仰王国

道德:对自身具有确定性的精神

宗教

自然宗教

艺术宗教

天启宗教

绝对知识

逻辑学体系

存在论

推演过程:用一个亦此亦彼的过渡来统一两个对立的范畴

纯存在/纯有,非存在/无,通过“变易”而相互转化

“定在”是上述过程的运动体现

定在

质:内在规定性,是什么

量:外在规定性,怎么样

中介是尺度,量变超过尺度即发生质变

本质论

本质

同一:包含着差异的、矛盾双方的具体的统一

差异:外在的、杂多的与内在“同一”相互反思的

对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扬弃

根据:运动的原因

现象

本质表现于外

而本质在现象之中

现实

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具备了存在的必然性,因此也叫做“绝对”

概念论

概念是自在与自为的统一,范畴的推演是“发展”,即从潜在到现实

主观性

真实的概念是具体概念

具体概念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

概念自身是能动的,通过判断和推理将“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的区别和统一都实现出来

客观性: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

理念

生命是直接形式的理念

认识

包括理论理念和实践理念

目的是扬弃,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真理

绝对理念

真理的完全展开

绝对理念的意义在于全体的运动

绝对理念是纯思想的最后阶段,继续发展则转化为同自身相反的自然界

应用逻辑学

自然哲学

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

绝对精神经过自然界的发展过程才能最终成为真正自由的精神

自然界是有机的,经历着从低级到高级的辩证发展

精神哲学

特点是自由:能够在否定中肯定地保住自己并成为自身同一

主观精神

灵魂

意识

自我规定着的精神

客观精神

以自由意志为前提的普遍精神

社会、国家、法制、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

绝对精神

艺术:在直接性中把握

宗教:以表象的方式把握

哲学:以概念的方式把握真理

法哲学

任何定在,在央视自由意志的定在,就叫做法

抽象法

自由意志的直接体现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西方的圣经翻译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西方的圣经翻译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西方的圣经翻译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104fe3824be64e52b77d4076c31fce8

证据制度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证据制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证据制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41adb91a140a676ad424a0ea6a620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