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医学读书笔记《中国史》古代史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中国史》古代史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217001655 浏览量:42022-11-10 21:54:46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读书笔记《中国史》古代史思维导图

《中国史》古代史的概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读书笔记《中国史》古代史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读书笔记《中国史》古代史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aed0e64689d6cf7bcafe3f2d9db9fee

思维导图大纲

读书笔记《中国史》古代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

元谋人

云南元谋县

距今约170万年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天然火)

北京人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已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约前2000年)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7000年

长河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种植作物

水稻

房屋:干栏式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6000年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

种植作物

农业工具

骨耜

房屋:半地穴式圆形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能制造彩陶,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部落联盟(传说)

黄帝

姓公孙,名轩辕

建造宫室以避寒暑

制作衣裳

挖掘水井

制造船只

会炼铜

并发明了指南车和弓箭

传说仓颉造字

伶伦制作音律

隶首发明算盘

嫘祖缫丝

炎帝—神农氏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生产工具

种植五谷和蔬菜

还制作陶器

发明纺织

会煮盐

教人们通商交换

制作乐器琴瑟

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蚩尤

造十八般武艺

阪泉之战

双方:黄帝、炎帝

结果:炎帝失败,归顺皇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涿鹿之战

双方:炎黄部落、蚩尤部落

结果:蚩尤战败

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

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尧舜禹

舜的父亲—鲧

禅让制

奴隶社会

基本信息与发展

建立者:禹

王都:阳城

时间:B.C.约2070年~B.C.约1600年

灭亡

亡国之君——桀

B.C.约1600年,商汤灭夏

政治

最高公权力

夏王是最高统治者

中央机构

设主管政治、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和官职

地方管理

直接+间接

禅让制→世袭制

标志

禹死后,启继位

世袭制

兄终弟及

父死子继

商和西周

基本信息与发展

建立时间:前1600年~1046年

建立者:汤

王都:亳(bó)、殷

主要事件

B.C.约1300年,盘庚迁都

灭亡

亡国之君:纣(残暴)

B.C.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伐纣

政治

特点

神权与王权结合

最高公权力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

中央机构

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地方管理

内外服制

内服

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幾地区

外服

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经济

农业

手工业

纺织业

青铜器

商业

商人

贝币

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文化

甲骨文

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我国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夏小历》、殷历

干支纪年法

西周

基本信息与发展

建立时间:1046年~771

建立者:周武王

王都:镐京

灭亡

前841年,国人暴动

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前771年,犬戎入侵,周幽王死,西周亡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政治

分封制

含义

目的

对象

内容

主要封国

诸侯

义务

权利

特点

影响

后世

宗法制

含义

内容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

作用

礼乐制

文化

经济

农业

生产工具

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工具

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土地经营基本方式

公田

私田

手工业

青铜铸造

商业

春秋(东周前期)

时间:公元前770年

经济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实行井田制

时代特征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根本原因:王室衰微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名义:“尊王攘夷”

评价

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促进民族交融

促进国家统一

封建社会

战国

战国时期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三家分晋—赵魏韩

田氏代齐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魏→赵,魏败

马陵之战—魏→齐,魏败

长平之战—秦→赵,赵败。白起坑杀二十万降兵。

商鞅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统一全国

时间:公元前356年

人物:秦孝公、商鞅

内容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作用

增强了秦国的国力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成为了最强诸侯国

奠定了秦国统一全国的基础

百家争鸣

儒家

孔子(春秋)

核心思想:“仁”

政治思想:以德治国,体察民意f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养和文化知识教育;传承中国文化经典,学术思想。

孟子(战国)

“仁政”—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荀子(战国)

道家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主要思想:顺其自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墨家

墨子

核心思想:兼爱 、非攻、节俭

法家

韩非子

核心思想:以法治国、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兵家

孙武(孙子)、孙膑

作用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灭六国

重要原因:商鞅变法

时间:前230~前221年

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影响

结束了春秋战国征战混乱的局面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巩固统一

政治

确立中央集权制

(郡县制)地位: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经济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轨(便利陆路交通)

修筑灵渠(沟通湘江、漓江)

作用: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军事:

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北击匈奴(蒙恬)

文化

统一文字

疆域四至

东—东海

北—长城

西—陇西

南—南海

灭亡

原因:暴政

赋税、兵役、徭役重

法律严苛

秦二世更加残暴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时间: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人物:陈胜、吴广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政权:“张楚”政权

结果:失败

巨鹿之战

时间:前207年

人物:项羽

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秦军大败,秦国名存实亡

结果:公元前207年,子婴降于刘邦,秦国灭亡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楚汉之争

时间:前206年~前202年

双方:项羽、刘邦

经过:鸿门宴、垓下之战

结果: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建立汉朝

西汉

建立时间:前202年

人物:刘邦

都城:长安

休养生息政策(汉初)

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颁布推恩令—主父偃

刺史制度

削爵夺地除国

经济

统一铸币

盐铁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在长安兴办太学

作用: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张骞通西域

时间:公元前138年(第1次)、前119年(第2次)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作用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了解与往来

丝绸之路

路线

陆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即古罗马)

海路:山东沿岸→黄海→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锡兰(斯里兰卡)

作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地位: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西域都护

时间:公元前60年

作用: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灭亡

时间:公元9年

事件:王莽篡权,建立新朝

后续:绿林赤眉起义

东汉

背景:西汉灭亡

时间:25年

人物: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首都:洛阳

光武中兴

措施

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刑法。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节省开支,惩处贪官。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作用: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明章之治:进入全盛时期

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灭亡

黄巾起义

原因

东汉中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政治腐败。

自然灾害

时间:184年

人物:张角

特点: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结果:失败

作用: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190年,董卓之乱,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东汉政府名存实亡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

官渡之战

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袁绍、曹操

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曹操胜

影响: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赤壁之战

时间:208年

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曹操败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

曹魏—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洛阳。

注重农业,大力兴修水利

蜀汉—公元221年,刘备建汉,定都成都

丝织业发达,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孙吴—公元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只到达夷洲,证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西晋

时间:266年~316年

人物:司马炎

都城:洛阳

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八王之乱

原因

晋武帝大封同姓王

晋惠帝昏庸无能

实行民族压迫

影响

社会造成巨大灾害

西晋衰落

北方人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1次大规模迁徙高潮

北方

五胡十六国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十六国: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

前秦

苻坚统一北方

淝水之战

时间:383年

双方:前秦苻坚、东晋谢安

影响: 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分裂混乱。

北朝

北魏

时间:439年统一北方

都城:平成(今山西大同)

人物:鲜卑族拓跋部拓跋珪

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实行汉化措施;494年迁都洛阳

影响

促进民族交融

作用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丰富了中华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奠定了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础。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南方

东晋

时间:317年—420年(刘裕灭)

人物:司马睿

都城:建康

祖逖北伐

南朝

宋(刘宋)

建立者:刘裕

前废帝刘子业

宋明帝刘彧

义嘉之乱

后废帝刘昱

被杀后立为苍梧王

宋顺帝

齐(南齐)

建立者:齐高帝萧道成

时间:479年~502年(23年)

永明之治

皇帝:齐武帝萧赜

时间:483年~493年

齐明帝萧鸾

齐和帝萧宝荣

建立者:梁武帝萧衍

定都建康

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西晋末年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南迁

南迁的北方人输送了劳动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比较安定

北方人和南方人共同努力

表现

农业

实行多种经营

种植双季稻

种植水稻、小麦

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业

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时间:581年建立、589年统一

人物: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巩固大一统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

统一度量衡、币制

编订户籍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统治

时间:605年

开凿者:隋炀帝

构造

三点:北至涿郡、南至余杭、中心洛阳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作用:促进南北地区经济、文化、政治交流

开创科举制度

前期发展:隋文帝时期,初步创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时间:隋炀帝时期

标志: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作用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维持了约1300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1905年废除)

隋的灭亡

原因

暴政

三征高丽

徭役重

隋末农民起义:首先在山东地区

时间:618年

时间:618年(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

人物: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盛世

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

原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重用贤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治国措施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

经济—减轻劳役,注重农业生产

文化—完善科举制(增设考试科目—明经科)

作用: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生活安定、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出现了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制度

重视农业生产

重用人才—狄仁杰

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唐玄宗时期)

重用人才:姚崇、宋璟

影响:是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民族关系

开明的民族政策—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各民族

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渤海国—渤海郡主

回纥—怀仁可汗

南诏—云南王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吐蕃

松赞干布统一西藏,从以逻些为都

太宗时,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建布达拉宫

中宗时,赤德祖赞与金城公主和亲,立唐蕃会盟碑

作用: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外交

外交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遣唐使:最频繁的国家—日本,13批,最多一次500人

鉴真东渡日本

754年,修建唐招提寺

贡献: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玄奘西游天竺

历时四年,在那烂陀寺取得真经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西域各国(100多个)社会习俗

新罗: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衰亡

安史之乱

时间:755年—763年

人物:安禄山(范阳等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史思明

经过: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即位,号唐肃宗

影响

破坏了经济的发展

是唐朝由盛转衰

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

原因

统治腐败、宦官专权

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人物:黄巢

时间:875年—884年

经过

起兵反唐

转战江南

拥兵北伐

称帝长安

时间:881年

建大齐政权

即位于含光殿

年号:金统

败亡齐鲁

起义后续

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907年,朱温建后梁,唐朝灭亡。

朝代更迭与民族政权并立

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出现)

后周灭亡:陈桥兵变(赵匡胤)

十国:前后蜀,南北汉,南唐南平曾相伴,吴越和吴加闽、楚(并存)

时间:916年

人物:耶律阿保机(契丹族)

都城:上京临潢府

1125年,金灭辽

北宋

时间:960年(979年,局部统一)

人物:赵匡胤

都城:东京(开封)

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政治: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

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设置转运使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

文化

增加进士名额

重文轻武

作用

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北宋与辽

关系:时战时和

宋太祖—友好

宋太宗—防御

宋真宗—澶渊之战(宰相:寇准)

背景: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

结果:签订澶渊之盟

辽军退兵

宋给辽岁币

北宋与西夏

议和

元昊向宋称臣

宋给西夏岁币

北宋与西夏、辽

利:保持和平,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弊:财政损失,百姓负担加重。

靖康之乱

时间:1126年—1127年

地点:东京(开封)

双方:北宋、金

人物:完颜宗望、完颜宗翰

结果:1127年,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掳

西夏

时间:1038年

人物:元昊(党项族)

都城:兴庆府

1227年,蒙古灭西夏

时间:1115年

人物:完颜阿骨打(女真族)

都城:会宁(后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1234年,蒙古灭金

蒙古

时间:1206年

人物:铁木真,尊称“成吉思汗”

都城:和林

南宋

时间:1127年

人物:赵构

都城:临安(杭州)

岳飞抗金

岳家军纪律严明

郾城大捷

宋高宗和权臣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死了岳飞

宋金议和

南宋向金称臣

给金岁币

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作用:形成宋金对峙的局面

灭亡

1276年,元灭南宋

崖山海战

时间:1279年

双方:元、南宋

结果:南宋战败,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至此,南宋灭亡。

元——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也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

时间:1271年

人物:元世祖忽必烈

都城:大都(北京)

大一统

1279年,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

作用: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疆域

北至阴山、西至流沙、东至辽东、南至海表

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

民族大融合—出现了一个新民族一回族

行省制度

中央

中书省—行政,下设六部

枢密院—军事

御史台—监察事物

地方

设10个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山东、山西、河北等八“腹里”直属中书省管辖

边疆管辖

东南

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澎湖

地位: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西藏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归属宣政院)

地址: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新疆—设立北庭都元帅府

灭亡

1368年,朱元璋灭元

时间:1368年

人物:明太祖朱元璋

都城:应天府(南京) 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

加强皇权

政治

中央

废除丞相

提升六部职权

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设锦衣卫(明太祖)、东厂(明成祖)

地方

设立“三司”: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

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文化思想

考“四书”“五经”

按照朱熹的《四书集注》批注

“八股”取士

弊端: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

条件:经理繁荣、国力强盛

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用中国货物换取国外的奇珍—促进经济交流

时间:1405—1433(7次)

皇帝:明成祖(朱棣)

规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意义

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戚继光抗倭

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

评价:这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戚继光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租借广东澳门

灭亡

李自成起义

原因

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根本原因)

明神宗在位48年,20年不上朝

土地兼并严重,陕北连年大旱(直接原因)

口号:“均田免赋”

1644年,李自成建大顺,定都西安

1644年,明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满洲兴起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时间:1636年(1683年,完成大一统)

人物:清太宗文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

都城:盛京(沈阳) 吴三桂降清后迁都北京

巩固统治

加强皇权

政治

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太极设,乾隆撤)

南书房(康熙设立)

设立军机房→军机处(雍正设)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文化:文化专制

大力提倡尊孔读经

查禁、销毁书籍

思想:大型“文字狱”(康雍乾)

目的

直接目的:控制思想

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影响

造成了社会恐怖

摧残了许多人才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经济

农业

实行垦荒政策(顺治、康雍乾)

恢复和发展农业是“国之大计”

表现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兴修水利

改进种植技术、品种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作用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推动了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

边疆管辖与统治

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背景: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

时间:1661年—1662年

意义

是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清朝统治台湾

1683年,攻台湾,台湾正式归属清朝版图

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意义

标志着台湾正式成为我国领土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西藏

1653年,顺治帝正式赐予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称号

1713年,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在位)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金瓶掣签”制选举

乾隆时,为六世达赖修建须弥福寿庙

西北

康熙帝(三次)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乾隆),管辖新疆地区

设置哨所,清军驻扎新疆

土尔扈特部:1771年,渥巴锡带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东北(沙皇)

雅克萨之战

时间:1685年—1686年

人物:康熙帝

地点:雅克萨

结果:两次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

时间:1689年

双方:中、俄

地位:第1个平等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边疆

北至西伯利亚,南至南海诸岛,西至葱岭,东至太平洋

东北—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南—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 西北—巴勒喀什池 西南—喜马拉雅山脉

灭亡

社会矛盾

乾隆时期,官吏开始腐败

军队腐败

土地兼并

闭关锁国

原因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大国物产分布,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

1757年,设立“广州十三行”

顺治帝下“禁海令”

只允许广州对外开放

影响

利: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曾起到过一定自卫作用。

弊:①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②是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红楼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红楼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红楼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9e59466418bfed12465cd36fee0ac9b

读书笔记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读书笔记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读书笔记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f92678b46a8913af5200044b39e2b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