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专升本消费经济学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消费经济学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漂流瓶 浏览量:762024-03-30 16:10:59
已被使用6次
查看详情消费经济学思维导图

自考消费经济学笔记,知识分类,记录疑难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消费经济学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消费经济学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617cdf7878fe388ee1ab98ef569e225

思维导图大纲

消费经济学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

主要问题

1.社会消费活动 2.总消费支出的增减3.社会消费结构4.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具体

1.消费需求与总需求2.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3.消费与经济增长

微观经济学

主要问题

1.消费者动机2.消费心理3.消费者行为模式

具体

1.消费者的消费决策2.消费者的储蓄决策3.消费者的投资决策4.消费信贷

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的目的

2.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历史演变

古典经济学(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

英.威廉配第 主张:节制、赋税

法。魁奈 主张:重农学派、消费品分奢侈品和生活必须品

法。蒙第 主张:生产面向市场

庸俗经济学(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

庞巴维克 “边际效用价值理论”

马歇尔 “需求理论”

1.效用递减规律

2.需求规律

3.需求的价格弹性

4.消费习惯的作用

5.消费者剩余

凡勃仑 “社会阶层消费学说”

凯恩斯经济理论(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凯恩斯经济学 “有效需求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根源于人们的心理因素作用

三大心理规律

1.消费倾向递减:人们的消费支出不会随收入增长而同比例增长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人们预期的利润率将随投资的增长而递减

3.流动偏好:人们乐意在手头保持现钱,没有一定的利率不愿存银行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19世纪中期-现在)

1.生产首先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对象;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生产的发展速度决定消费的提高速度;生产决定着消费的方式和结构;生产创造者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对消费对象的需要

2.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消费不仅为生产提供生产者主体,还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创造出新的需要,并且消费作为生产的目的和归宿,关系到社会产品的最终实现

经济循环逻辑: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消费者及其行为

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具体 个人、家庭、团体

消费者行为3层次

1.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消费|储蓄的分配比例)

2.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衣食住行的分配比例)

3.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选择商品、服务参数,时间地点等)

消费者5大特征

1.效用最大化原则

2.习惯性

3.不可逆性

4.示范性

5.复杂性

第二章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

1.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

消费决策2个基本要素

1.限制性条件(收入)

2.最大化目标(通过商品、服务获取的利益最大化)

预算约束: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预算约束线:指消费这用完其所以收入能够买到的价格已定的两种商品的各种可能得组合



2.收入与消费

收入是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根本因素

弹性是相对变化而言的,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收入变化的百分比

>1奢侈品

0<生活必须品<1

<0低档商品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和某一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曲线

3.价格与消费

收入效应:指消费者收入上升后,购买商品的需求不会同比例增加(工资变多,购买力下降)

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满足其需求(价格上升,货比三家)

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公式同需求收入弹性)

>1弹性充足

=0 等零弹性

<1弹性不足



4.效用

效用:指商品和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边际效用: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效用增量趋于递减(欲望被满足,满足感降低)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指消费者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5.影响消费决策的其他因素

1.社会阶层:指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进行等级划分的多组相对永久的同类人群

1.同阶层的人行为相近

2.人会以所处阶层判断自己的地位

3.人所处的阶层是多变量造成的(父母、职业、收入)

4.人能够改变自己所处的阶层

2.社会文化: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社会,造就不同的价值观、信仰、生活态度、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1.文化影响消费观念

2.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消费习惯

3.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消费方式各不相同

4.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消费禁忌或偏好

3.心理因素 美.马斯洛 的五大需要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会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4.市场发育程度

1.劳动力市场

1.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着消费者的收入状况(收入随市场经济波动)

2.失业与就业是共生现象,无法被消灭(本质是劳动者参与劳动的意愿)

2.金融市场

3.消费品市场

从众行为的产生和影响

1.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一个人对群体越信任,他对自己的信仰就越动摇,越易从众

2.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群体意见越一致越容易影响个体

3.群体的人数:从众人数越多,从众现象会有很大增长

第三章 消费者的储蓄决策

1.预算约束与储蓄

1.替代效应:指当一种价格的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2.收入效应: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替代效应:C点-->A点 收入效应:C点-->B点

3.同理,代入进储蓄中:利率上升,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储蓄减少

4.生命周期储蓄:退休是储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关键思想是:消费计划的制定通过在搞收入时期储蓄在低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平滑的或者均匀的消费跨时期配置(平衡人的一生消费)

1.年均消费=工作年数÷生活年数×年收入

2.年均储蓄=(生活年数-工作年数)÷生活年数×年收入

2.储蓄的其他动机

1.目标储蓄: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如购买住宅、支付教育费用进行的储蓄

1.有特定的目的

2.存贷一体

3.存款时间短

2.遗产动机

3.谨慎动机

3.影响储蓄的其他因素

1.社会保障制度: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对面收到损失或生活处境的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的一种制度

1.社会救济

2.社会福利

3.社会保险

2.我国社会保障制改革及对储蓄的影响

1.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从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入手,1993年完善了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2.社会保障制度使消费者的消费和储蓄行为表现出短期化特征:人们将更多的现钱用于消费,储蓄动机变为中短期的延期消费(如买耐用消费品、供养子女)

3.消费观念

1.及时行乐消费观:使人减少储蓄,增加现期消费,满足当下欲望

2.克勤克俭消费观:使人增加储蓄,减少现期消费,以备不适之需

3.消费观念是一种内在的方式发挥作用

4.高储蓄的原因

1.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

1.促进储蓄的增加

2.投资渠道单一

3.过高的价格使消费者增强储蓄倾向

4.居民储蓄余额的变化证实收入对储蓄的促进作用

2.实际正利率影响

3.风险预期增加的影响(风险变大或变小)

4.东亚文化背景的影响

第四章 消费者的投资决策

1.消费者的投资决策及其主要类型和方式

1.投资:指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的收益而放弃现在的消费,并将其转换为资产的过程

1.金融投资

1.让渡货币的使用权

2.流动性最强

3.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

2.实物投资

1.流动性低

2.基本不受通货膨胀影响(保值)

3.教育投资

1.具有投资与消费双重性

2.收益具有时间上的间接性

2.投资主要6大方式

1.银行存款

2.债券:指政府、企业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对其借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的凭证,用以表明彼此之间的债务和债权关系

1.债务发行人与持有人之间是债权和债务关系

2.债券有面值和利息率

3.债券有一定的期限

4.债券可以买卖流通

5.债券最早在12世纪末威尼斯共和国发行

3.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分红的一种有价证券。可作为商品也可作为抵押物

1.风险较大

2.流动性偏好

3.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4.基金: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通过发行收益凭证或入股凭证,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交由各种专家进行经营和管理

1.规模经济

2.投资分散,降低风险

3.具有专业管理效果

5.住宅投资

6.教育投资

2.投资收益

1.当前收益:指持有该资产在一定时间内 利息(股息或租金)收入

当前收益=利息÷购买价格

2.持有期收益:指购买某特定资产一段时间后所获得的资本增值,即购买价格与出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持有期收益率=(出售价格-购买价格)÷购买价格

3.到期收益:指当期收益和持有期收益之和

到期收益率=(当期收+持有期收益)÷购买价格

到期收益率=(利息+出售价格-购买价格)÷购买价格

4.货币的时间价值: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1. PV =现值:指某个时间段的资金的起始价值

2. FV=终值:指未来某一时间所获得的货币总额

3. n=期数:指计算利息的次数

4. i=利率 :一期的利息与资金的起始价格之比,如果利息以年计就是年利率,以月就是月利率 ,常以百分比显示

复利函数 FV=PV×(1+i)ⁿ

3.投资风险

1.系统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指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者都将面临的风险,是无法避免分散的风险

1.经济方面:利率、现行汇率、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能源危机、人口趋势、经济周期循环

2.政治方面 : 政权更迭、战争冲突

3.社会方面:体制变革、所有制改造

2.非系统风险:又称特定风险或可分散风险,指影响某一投资对象收益的某些独特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风险,本质是随机的,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来分散和消除

1.一般指企业方面 :上市公司管理能力的降低、产品产量、质量的下滑、市场份额的减少、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的老化、原材料价格的提高以及个别上市公司发生了不可测的天灾人祸

4.流动性与税赋

完全流动资产:指在变现时没有销售费用,发现合适的购买者所需要的时间很短,基本是即时完成的。

i 税后=i 税前(1-T)

5.投资策略

1.市场的有效性:指价格能够反映资产特性的程度

2.投资中的组合:人们投资前会考虑这些投资的特性,根据自己所希望的收益和所能承受的风险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把风险降低,不一定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而是为了避免投资错误

1.主动投资策略:认为市场不是充分有效的,需要投资者通过准确的预估,就能发现高估或低估的资产,在正确的时机买进或卖出

1.水平分析法

2.收益曲线顺势法

2.被动投资策略:以有效市场理论为基础。由于市场价格变化类似随机变量,取得成功的并不是有超人的判断力,而是运气好。

1.持续时间分析法

2.避免风险分析法

第五章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

1.劳动供给决策

1.马克斯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将成为人内在的第一需要。劳动是一种正常商品。,工资变化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相反的

2.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显著特点:向后弯曲



3.劳动供给弹性:指某一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对工资变化的反应程度。

1. 劳动供给弹性=劳动供给量变化百分比÷工资变化百分比

2. W =工资

3. L=消费者愿意提供的劳动供给量

4. ηw =表示劳动供给弹性系数

5. ηw= (dL÷L) ÷(dw÷W) = (△L÷L)÷(△w÷W)

2.劳动供给决策的扩展

1.等效用曲线斜率反映了一个人在家务时间和有酬劳动时间之间的权衡,曲线越陡峭,用收入替代减少家务劳动时间相对困难 ,特点是向右上方倾斜



2.消费者不参与劳动的原因

1.消费者对非劳动时间的偏好较强

2.对收入的弱偏好

3.工资低

3.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及其影响

1.社会学家:社会态度改变

2.经济学家:妇女的工资水平提高

3.家庭生产技术的巨大变化

3.人力资本与教育

1.人力资本:指通过教育或培训转化在人身上的各种技能,通过对人的投资,可以增加人的劳动供给的质量,从而影响到未来的货币或收入

2.教育:最常见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投资是为个人在将来带来一系列的收益。首先是货币收益,其次是福利收益。是否愿意接受教育关键在于个人对教育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分析(收益>成本、成本>收益)

经济成本、心理成本、机会成本

4.家庭规模决策与长期劳动供给

1.妇女收入越高,家庭规模越小的原因

1.高工资导致小家庭规模

2.家庭规模大的妇女工作精力少

3.教育高导致做决策时衡量要孩子的机会成本

第六章 消费信贷

1.消费信贷及其主要种类

1.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业务的一种形式,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用居民未来收入做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以特定消费目的为对象的贷款

1.直接贷款

1.住宅抵押贷款

2.间接贷款:销售商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银行向销售商购买分期付款合同。消费者分期付款归还银行贷款

1.汽车贷款

2.信用卡贷款

2.消费信贷特点

1.利率水平高

2.规模呈周期性

3.贷款的利率弹性较低

3.可调整利率的抵押贷款:指整个贷款期间根据基准利率的变化定期调整贷款利率

4.累进付款抵押贷款:指根据事先安排的日程表按月增加还款数额,从而在整个贷款期间使借款人的实际负担大体均衡

2.消费信贷的作用

1.消费信贷实质是消费者将未来的预期收入提前使用

2.发展消费信贷对个人的影响

1.提高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水平

2.消费信贷会降低储蓄

3.发展消费信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社会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出口需求组成

2.消费信贷规模增加会使消费需求的规模增加,从而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3.消费需求的增加会进一步拉动投资需求,间接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4.发展消费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工商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

2.满足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消费占比重不断提高,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提高

3.银行间竞争加剧,银行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3.消费信贷的风险与收益分析

1.消费信贷的风险

1.资产流动性风险

银行控制的3种方式

1.控制长期信贷比例

2.大力吸收长期存款

3.通过二级市场发现抵押贷款证券

2.利率风险

银行控制的3种方式

1.加强利率的风险管理

2.利用金融创新产品消除利率风险

3.开发新产品

3.借款人信用风险:指借款人违约,不能及时、足额归还贷款而造成银行的损失

4.其他风险

1.抵押物市场价值波动的风险

2.抵押物产权风险

2.消费信贷的收益

1.利息收入 最大的收入来源

2.贷款手续费收入

3.其他收入

4.消费信贷在中国的发展

1.消费信贷产生的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中国消费信贷产生的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个人贷款业务,原因是4个方面

1.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带来清偿能力提高

2.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产生的个人融资需求的增长

3.商业银行资产调整促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

4.政府刺激内需支持消费信贷的发展

2.中国消费信贷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1998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介入消费信贷业务,贷款品种单一

2.1993年《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消费信贷有了更快的发展

3.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是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

4.消费信贷业务刚刚起步,品种少,规模小,在银行资产比重很低,和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差距

5.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人们预期收入提高,消费信贷将会以更快速度发展

3.制约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

1.收入水平

2.个人信用制度

3.社会保障制度

4.金融机构控制

5.管理风险水平

第七章 消费函数

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消费函数揭示了收入与消费两者之间的互相关系,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被称为“绝对收入假定”,其中心是消费倾向递减论

1.消费函数 C =a+bY

1. C=消费

2. Y=收入

3. a=已知的常数 代表各种主观因素

4. b= 消费倾向(即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为小于1的正数

2.这个函数的意义

1.实际消费支出是世纪收入的稳定函数

2.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3.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上升而下降

3.影响消费倾向的8大主观因素

1.建立准备金,防止预料不到的变化

2.预料到未来个人和家庭的需要做准备

3.牺牲目前较少的消费,赚取利息和投资收益,以增加未来的收入

4.出于本能的存钱留做将来享受

5.存钱保持独立感

6.存钱作为投机或企业经营之用

7.把钱作为遗产留给后人

8.纯粹的吝啬,以致节省到不合理的程度

4.影响消费倾向的6大客观因素

1.工资单位的变化(最主要的)

2.收入和净收益之间差额的变化

3.财产的货币价值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增值或损失)

4.利息率的变化

5.财政政策的变化

6.个人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变化

5.长期来看,影响消费倾向变化的因素

1.利息率的长期变动趋势对消费倾向的影响,资本数量增多时,资本的边际效率将会下降,利息率将呈现下降趋势

2.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改变财富和收入分配格局将使富人储蓄变少,资本积累变少。如果采取消除社会不公方式重新分配财富和收入,消费倾向的提高将通过对投资的引诱,促进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与马克斯的社会主义理想相似)

2.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由美.杜生贝提出,有2层含义:1.消费者会同周围人的收入进行对比;2.消费者的现期收入和现期消费会和自己过去的收入和消费进行对比

1.消费函数 C=KY 基本含义是现期收入与以前最高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的函数

1.C =消费者的现期消费

2. K =消费与收入之比,接近于常数

3. Y=消费者的相对收入

2.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的4大主要内容

1.消费者受周围人消费行为及其收入与消费相互关系的影响(示范作用)

2.消费者受自己过去高峰时期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不可逆性)

3.消费支出的变化落后于收入变化的情况(掣轮作用)

4.消费者的收入逐渐回升,会先恢复储蓄而不是增加消费

3.持久收入假定:由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核心是用人们的长期收入来分析人们现期消费支出的变化

1.消费函数 Cρ=KYρ 基本含义是消费者的持久消费与收入是固定的比例关系

1. Cρ =持久消费

2. Yρ= 持久收入

3. K =持久消费和持久收入的比例,接近于常数

2.持久收入的5大要点

1.收入和消费,分一时收入和持久收入,一时消费和持久消费

2.平均收入等于持久收入的平均数

3.预计持久收入是一个常数,可以算出

4.一时收入与一时消费之间不存在固定 的比例关系

5.人们的消费支出不是同他现期的收入有关,而是与他可以预计得到的未来收入,即持久收入有关

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说明: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持久收入来代表的总财富。持久收入具有高度稳定性,则货币需求也具有高度稳定性。经济的稳定与否主要取决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凯恩斯的相机调节税收政策,对于现期消费影响很小

4.生命周期理论

1.个人的现期消费和个人储蓄额的大小都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开始时的资产和个人年龄大小

2.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从少年到老年的整个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因而总想把自己一生的全部收入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消费支出中进行最优的分配

1.赚取收入或收入大于消费支出时期(壮年时期)

2.不赚取收入或收入小于消费支出时期(少年时期和老年时期)

3.生命周期理论推论:人口不断增长或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社会中,个人净储蓄总额将是正值,并且人口增长率越高,储蓄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越大

第八章 消费需求

1.社会总需求的构成

1.对消费品的需求

1.消费率:指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2.消费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3.消费对社会总需求起着拉动作用

2.对投资品的需求

1.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初始注入资金的比例

2.投资乘数的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决定

3.投资乘数的作用是通过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实现的

3.政府支出

4.出口需求

2.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1.经济增长理论由美. 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提出 著作《经济增长的阶段》将各国的经济分5个阶段

1.传统社会

2.为起飞作创造条件阶段

3.起飞阶段

4.向成熟推进阶段

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3.消费模式的选择

1.同步型消费:指消费睡哦、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消费的提高与国内。大体是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采用

2.早熟型消费:指消费早熟或消费超前,由罗斯托提出。指消费方式超越了本国经济增长所处的阶段

3.滞后型消费:指消费水平的提高长期落后于生产发展。具体表现为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1.我国现阶段的消费模式选择 ---适度滞后型消费模式:指在工业化加速阶段,消费水平的增长适度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目的是保证工业化时期经济高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通过提高储蓄,增加投资,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1.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2.消费率保持在合理的区间

第九章 消费需求与宏观经济政策

1.消费政策的含义及内容

1.消费政策: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有关消费发展的各种方针、制度及相关措施的总和,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有关消费水平提高的政策

1.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同步增长还是快于或慢于经济的增长

2.消费与储蓄(积累)的关系。是鼓励高消费率还是高储蓄率

3.收入分配政策,其中涉及收入分配的社会目标。追求社会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允许一定的收入差距存在),追求全体人们的福利增长(共同富裕)等

1.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

2.按资分配

2.分配机制

1.市场分配(市场机制)

2.计划分配(计划机制或行政机制)

4.福利政策及社会保障政策,与收入分配政策相配合如

2.有关消费结构变化的政策。指消费者的收入减去储蓄后,经消费者的支出选择,形成的消费结构。很大程度上受产业结构影响

1.消费品产业结构,是鼓励消费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

2.消费品市场,生产通过市场对消费产生制约,消费则通过市场对生产进行引导

2.税收调节对消费政策的作用

1.通过税收调整产业结构,包括促进某些产业的发展,以及通过惩罚性税率抑制某些产业的发展

2.通过对进出口的产品的税收调节限制或促进某些产品的进出口目的

3.对消费者收入及消费的调节,防止出现收入差距的过大

4.通过开征某些税种鼓励消费的作用

3.利率调节对消费的影响

1.利率对消费者的收入在储蓄和消费之间的分配发挥作用

2.利率对产业结构会产生影响

4.国债对消费政策的影响

1.国债: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银行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的总称

1.国债的发行和偿还对消费者的当前收入产生影响

2.政府通过国债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对国内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

5.政府支出对消费政策的影响

1.政府的转移性支付直接体现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特别以税收为主的财政收入与社会收入分配目标很明显

2.政府通过其投资性支出直接增加对某个产业的投资,并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的投资对社会投资起引导作用,从而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2.经济周期与宏观消费政策

1.通货膨胀:指社会物价总水平的普遍上涨,通常可以用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市场零售物价价格指数(RPI)等指标表示

1.抑制消费需求、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政策

1.紧缩性货币政策,目的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

1.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

2.提高金融机构的再贴现率、再贷款率,提高商业银行借款成本

3.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准备率,缩小货币扩张乘数来紧缩信贷规模

2.紧缩性财政政策

1.削减财政支出

2.增加对企业和消费者的税收

3.紧缩性收入政策,目的控制工资的过快增长

1.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2.冻结工资,强行将工资增长控制在一定水平

3.特别税收手段,工资超额增长收特别税

4.其他政策

1.控制价格

2.控制集团购买力

3.直接信用控制

2.通货紧缩:指社会物价总水平持续的疲软 乃至下跌的态势。原因1:货币供应量的减少2.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1.刺激需求、治理通货紧缩的宏观政策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1.减税

2.增加财政支出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目的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1.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2.降低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率或贷款利率,降低金融机构成本

3.降低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扩大货币的扩张乘数

3.国债政策:是联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纽带

3.开放经济中的消费政策

1.消费政策的目标

1.稳定经济、缓和经济波动

2.有助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3.有利于缩小社会各阶层生活状况的差距,提高家庭的消费水平

2发达国家的消费政策

1.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与生活质量提高的有关产业,即第三产业,刺激高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

2.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

3.针对供给过剩,大力推广消费知识和技术

4.加强对节约能源或某些原材料的消费品方式的开发和推广

5.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

3.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政策

1.抑制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的示范作用

2.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防止城乡消费差距过分悬殊

3.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理顺消费品价格机制,疏通商品流通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加速消费品流通

4.现阶段我国消费政策

1.发展消费信贷,刺激消费需求

2.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金制度

5.消费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与哪些宏观政策相协调

1.人口政策

2.产业政策

3.收入分配政府

第十章 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的含义: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资料(各种劳务)的比例关系

1.消费资料

1.生存资料

2.享受资料

3.发展资料

2.消费支出结构:指消费者通过货币支出反映的消费结构,消费支出中各项消费的支出比例

2.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1.微观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1.家庭的收入水平

2.家庭目标及家庭类型

3.家庭消费支出功能

4.家庭生命周期所处阶段

5.家庭规模

6.家庭的投资

2.家庭的三种功能.

1.繁殖功能

2.经济功能

3.社会功能

3.宏观消费结构的影响

1.消费水平

2.福利制度及价格体系

3.消费品市场状况

4.人口年龄结构

4.食品支出在消费中所占比重判断

1.60%以上 绝对贫困

2.50-60%勉强度日

3.40-50% 小康

4.20-40% 富裕

5. 20以下 非常富裕

3.消费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1.恩格尔定律的含义:食品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1.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额÷消费总支出额×100%

2.恩格尔的引申含义:随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有下降趋势

3.影响恩格尔定律的因素

1.城市化因素

2.商品化因素

3.食品构成变化

4.食品消费方式的变化

4.判断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

1.消费结构与当时社会经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否相适应

2.消费结构及其变动趋势与一国的资源条件是否符合

4.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

1.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1.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的同时,第三产业比重由缓慢上升变为迅速上升

2.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1.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制约。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生产对消费起着决定作用

1.消费结构中各种消费资料和消费劳务的构成比例,直接受消费资料和消费劳务的生产状况及其供给结构的制约

2.新的产业的兴起,会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消费结构

3.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会影响消费结构的变动

2.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制约。消费需求决定着再生产

1.与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结构特征规定着产业结构特征

2.消费结构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变动具有引导作用

3.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的特征

1.依靠科学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

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

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第十一章 消费方式

1.消费的方式的含义及其变化趋势

1.消费方式:指消费需求的满足方式,或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结合方式

2.消费方式的两层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1.消费的技术方式(自然方式)即某种消费需求的满足是通过什么样的消费工具与消费资料的结合实现的、(用钱买苹果)

2.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即消费需求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满足(在哪里买商场、集市?)和实现(商品的各项参数尺寸、颜色)主要是2方面,一是社会实现范围(个人消费、集体消费、公共消费)二是社会的实现途径(自给性消费、半自给性消费、商品性消费)

3.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是前提,消费的技术方式则是需求满足的具体过程

3.个人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变化趋势:以家庭为单位主导的个人消费都将是消费的主导方式。随社会发展,公共消费占比升高

1.家庭消费方式的长期必然性。

1.家庭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的基本消费单位,这是家庭存在的根本原因

2.家庭成员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某种需要,只能通过家庭内部消费满足

3.消费的需求因多种因素影响而表现出很大差异

2.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公共消费比重将呈现上升趋势,其存在的必要性在于

1.公共消费的存在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

2.规模经济

4.自给性消费与商品性消费的变化趋势: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自给性消费比重将逐渐降低,商品性消费的比重逐渐上升,其消费 品的商品和劳务的商品化是其两个关键阶段

1.消费品的商品化是实现商品性消费的初级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需要较长时间,其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专业话、社会化的发展

2.劳务的商品化是消费者的闲暇时间增加,闲暇消费相应增加,推动消费方式的第二次大转变。它的发展是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较高阶段为条件,以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为条件

2.消费服务社会化的含义及其意义

1.消费服务社会化:指个人消费领域的服务不是由消费者提供,而是由社会提供;消费者不是直接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来获得服务,而是通过付费的方式从市场上购买服务。其实质是消费过程中服务的商品化,或者说是家务劳动的商品化

2.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意义:

1.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效益

3.有利于产业结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

3.缩短家务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的意义

1.对消费者增加闲暇时间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2.提高劳动力质量,发展劳动力

3.发展假日经济对当前启动内需有着积极作用

4.我国消费者闲暇消费的状况

1.闲暇消费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2.闲暇消费的知识化程度低

3.闲暇消费产业待发展

5.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取决于

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2.时间的价值

3.社会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

第十二章 消费者保护

1.消费者权益的内涵

1.消费者权益: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劳务)的一系列生活消费活动过程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应的到的利益

2.在1993年10月31日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消费者主权:指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中,消费者是起支配的一方,生产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偏好来安排生产

2.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1.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由以下几个特点决定的

1.分散性

2.信息的缺乏

3.可诱导性

4.索赔的不经济

5.风险的存在

6.负外部性的存在

2.消费者运动的发展

1.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消费者运动兴起

2.在30年代到5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消费者运动持续发展

3.在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消费者运动成为世界潮流

4.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消费者运动已成为普遍社会运动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线上销售全链路布局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线上销售全链路布局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线上销售全链路布局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7d9de3c963dd0170f070d111b460b99

1107文家市玉萍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1107文家市玉萍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1107文家市玉萍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d943ef641f6dc874860eb6095857e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