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其他学科柏林的公共艺术和城市纪念碑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柏林的公共艺术和城市纪念碑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850902537 浏览量:852024-01-17 15:23:05
已被使用11次
查看详情柏林的公共艺术和城市纪念碑思维导图

创意柏林,公共艺术概论,纪念馆等内容讲解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柏林的公共艺术和城市纪念碑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柏林的公共艺术和城市纪念碑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9b1d0e06e1d06432dc0ef5bf64bed1a

思维导图大纲

Public Art and Urban Memorials in Berlin(柏林的公共艺术和城市纪念碑)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Creative City Berlin(创意城市柏林)

本章节首先对20世纪90年代的柏林现状做了简要的介绍,列举额并介绍了这个时代的柏林的文化发展状况及简单分析其成因

Berlin Introduction(柏林简介)

本节对二十世纪初的柏林进行了简短介绍,作者提到“20世纪90年代的整个十年是城市更新时期”,柏林的“废墟景观”由此改头换面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in Berlin(柏林的创意产业)

本节先从欧洲城市发展出发,说明城市标签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及意义,由此引出“创意产业是柏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从缘起和发展两个层面对“创意城市”的概念进行介绍,最后对柏林创意文化的成功原因进行分析,作者认为低成本、高娱乐化、高包容度的城市状态是滋养创意产业的丰厚土壤

Berlin,UNESCO City of Design(柏林,联合国教课文组织设计之都)

本节对"UNESCO City of Design"进行了简要介绍,说明其在国际艺术设计领域的地位及重要性,并通过对Karl Stocker的访谈展示作为设计之都的柏林

Move of an Art Scene(艺术场景的移动)

本节首先谈及柏林墙后亚文化的另类艺术场景的出现,并解释其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造就的廉价空间吸引了大批艺术家搬迁至此,而后又提到由此引发的艺术家搬迁热潮推动了租金的上涨,从而引发了新的抗议热潮

Graffiti Art Berlin(柏林涂鸦艺术)

本节先是对涂鸦文化的发展历程及话题导向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以此说明涂鸦如何“成为公共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引出介绍作为柏林街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涂鸦是如何在柏林发展的,作者提到涂鸦博物馆已经成为了柏林又一个地标和文化机构

World Media City Berlin(柏林世界媒体城市)

本节阐述了柏林在电子音乐领域上的发展成就的原因及起源,由于“战前享乐主义与战后政治紧张局势的某种结合”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指向,他们的风格不断往“实验性、自制性和创新性”发展

Temporary Use of Vacant Sites(临时使用空地)

本节谈论了战后柏林的大量空置地区,这些地区先是被政策制定者们忽视,而从2000年开始,这些具有许多创造性潜力的空地被重新利用起来

Introductio to Public Art(公共艺术概论)

本章先从空间作用上对公共艺术的概念进行阐释,再聚焦到柏林公共艺术的缘起,从政策层面上去解释公共艺术在柏林是如何发展的,最后提到公共空间艺术办公室在其中如何作为平衡政策、艺术家和观众关系的角色

Introduction to Public Art(公共艺术概论)

本节首先从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问题出发,讨论公共艺术在城市空间中具有作用及意义,以及为了建立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一致性而奠定了一种非精英主义的新艺术形式。然后从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中不同层面的作用出发,以时间的顺序来阐述公共艺术

Public Art in Berlin Through the Twentieth Centrury(二十世纪柏林的公共艺术)

本节先提及了柏林成立艺术社区的缘由,并说明柏林的公共艺术的初次发展由此展开,而艺术组织在此的作用在于传播和引导。而后从法律政策的层面上去举例阐述公共艺术在柏林的发展脉络,首先公共艺术被用于国家宣传,作为人民艺术的表达,而后由于政治原因转向工匠式的劳作,再后来上层建筑的转移扩大了公共艺术的项目范畴,得以实现更大的项目(纪念碑),再到战后新时期部分个人艺术家自发进行艺术表达,其灵感多与柏林墙相关,然后独立艺术家们自发形成团体制作临时公共艺术,后来法律的重建促使公共艺术与建筑进行结合,并形成了一种“drop sculptures”的趋势

Public Art in Berlin as a Joint Task of Transparency and Democracy(柏林的公共艺术是透明度和民主的共同任务)

本节首先介绍了公共空间艺术办公室,并概述了其发展历史,她提到使公共艺术项目透明和民主化是其主要任务。接下来讨论艺术在柏林公共空间中的由与政治捆绑再到非政治化的演变,艺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项目化,并衍生出艺术竞赛、独立艺术项目等形式,以及公共艺术在柏林展现出的广泛多样性等,同时作者在此提及经由这些发展衍生出的城市自由空间缩水问题,艺术家在此越发的不自由,最终回归艺术办公室上,强调其在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调解作用。作者提出“公共空间应该为艺术和艺术家提供”,而“公共空间艺术办公室”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导。

Public Art in Berlin(柏林 的公共艺术)

本章节列举并介绍了一些柏林永久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先是对艺术家进行简要介绍,再提及该公共艺术的创作历程,并结合人物访谈以便读者更深入的了解作者及这件艺术品,最重要的是以此传达出来的艺术家眼中的柏林公共艺术状况。作者在其中指出这个时代部分公共艺术的不足之处,并就此提出她对于公共艺术的观念和看法

Selected Projects(选中的项目)

3.1.1~3.1.5

本五小节分别介绍了十五位艺术家及其在柏林所作的公共艺术创作,涵盖了装置、雕塑、建筑及建筑空间

Claes Oldenburg和Coosje Van Brüggen《Houseball》

作者认为两个作品的并置摆放造成了对观看者的侵略,狭窄的空间同样也使得审美的空间缩水,其次作品的“掉落感”使之失去了更多趣味性

Juan Garaizabal《Memoria Urbana Berlin》

Hubertus von der Goltz《Gate to Prenzlauer Berg》&《Encounters and Positions》

Ute Lindner《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作者认为作品在城市中能见度低,并且失去了与城市空间的联系

John Chamberllain《Turm Von Klythie》

作者认为艺术的绝对自主在公共艺术中是不适用的,而这件作品既不能将其视为建筑装饰,也不能充分解释城市文脉的意义

Richard Serra《Berlin Block for Charlie Chapin》

Otto Herbert Hajek《3 Mutiple Elemente》

Stephan Balkenhol《Grober Mann mit kleinem Mam》

作者提出公共艺术已经不再只是一场纯粹的身体体验,随着柏林将自己打造成文化目的地,作品有被视为旅游产品的风险

Sol LeWitt《Structure》

Berhard Heiliger《Echo I/II》

Hans Scharoun《Philharmonic Concert Hall》

Joachim Schmettau《Erdkugelbrunnen》

作者简单提到这件作品有被经城市发展的商业街区同化的趋势

Dan Graham《(Café Bravo》

Frank O. Gehry《DZ Bank Conference Room 》

Henry Moore《Large Divided Oval:Butterfly》

Hugh Stubbins《House of World Cultures》

Bundestag Public Art Collection(联邦议院公共艺术收藏)

本小节先介绍了德国国会大厦,阐释其历史性,将其视为建筑艺术作品去分析,接下来再举例介绍联邦议院的艺术收藏

Dani Karavan《Grundgesetz 49》

Franka Hörnschemeyer《Bündig Fluchtend Dicht》

Gerhard Richter《(Schwarz Rot Gold》

Gerhard Schröder /Eduardo Chillida 《Berlin》

Public Art in Potsdamer Platz(波茨坦广场的公共艺术)

本节先就波茨坦广场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介绍,以讲述其是如何发展成现代化和转型后柏林的重要组成的,作者在此提出波茨坦广场需要更多可用于创意内容开发的空间,接下来则以戴姆勒艺术收藏为中心展开对波茨坦艺术的介绍

Auke de Vries《Landed》

Keith Haring《The Boxers》

Mark Di Suvero《Galileo》

Frank Stella《(Prince Frederick Arthur of Homburg》

Robert Rauschenberg《Riding Bikes》

The City and The River—A Renewed Relationship(城市与河流——新的关系)

本节主要介绍了施普雷河畔的三个永久性公共艺术,这三个艺术都将场景设置在河岸边上,本节针对这一场域特性进行对艺术与城市河流联系的讨论

Ulrike Mohr《Signalkugel》

Jonathan Borofsky《The Molecule Man》

Susanne Lorenz《Badeschiff》

The Celeberation of Berlin's 750th Anniversary in 1987(1987年庆祝柏林建城750周年)

本章介绍了西柏林第一个大型公共雕塑项目Skulpture Boulevard(雕塑大道),并分别介绍其中四个具有影响力的公共艺术作品

The Celebration of Berlin’s 750th Anniversary in 1987(1987年庆祝柏林建成750周年)

本节介绍了雕塑大道项目的缘起,首先介绍了东西德的历史背景,以及在这情况下促使西柏林为了彰显自己的文化地位而推出的庆祝活动计划,于是成立了相关组织发起的公共艺术活动

Bernar Venet《Arc 124.5°》

Wolf Vostell《Zwei Beton-Cadillacs in Form der Nackten Maja》

Olaf Metzel《13.04.1981 》

Martin和Brigitte Matschinsky-Denninghoff《Berlin》

Temporary Public Art(临时公共艺术)

本章重点介绍了《包裹的国会大厦》和《十字路口》两个公共艺术,以作为对临时公共艺术的介绍

Christo&Jeanne-Claude《The Reichstag wrapping》

本节针对《包裹国会大厦》进行介绍,其中包括对其形式、影响以及其背后的象征性做了非常清晰的解说,在这里作者提到其作品的政治作用远比最初认为的要强大,进一步揭示了公共艺术与地域政治历史文化的关系

Kalliopi Lemos《Crossing》

本节对《十字路口》包含了对这件作品的描述及其创作背景的介绍以及对创作者的访谈,作者认为创作者利用这件作品完成了她对某个事件话题的表态,同时也是作者对于公共艺术与时事的关联性以及艺术作为表达工具的意义的表态

Socialist Realism in Art(艺术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本章针对东德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来介绍这一时期东柏林的公共艺术,这一时期的创作形式以壁画为主,常被认为是政权的象征

Socialist Realism in Art(艺术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本节从背景谈起,先介绍了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斗争,再引出基于这场斗争产生的不同文化走向,而东德作为苏联据地如何随着政治局势发展出具有强烈东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

Max Lingner《Aufbau der Republik》

Ludwig Engelhardt Art Collective《Marx and Engels Statue》

Walter Womacka《Unser Leben》

Urban Memorials(城市纪念馆)

本章展示了与柏林历史息息相关的纪念馆及具有纪念性的作品,作者在开头提出公共纪念馆与公共艺术的关系问题,并在后两节对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纪念性作品的介绍中寻找答案

Introduction to Urban Memorials(城市纪念馆简介)

本节简单讲述了纪念馆之于柏林的意义,并对柏林的纪念馆做了简短的介绍,在此作者提出该如何定义纪念馆与公共艺术间的关系

Remembering the Divided City(缅怀分裂的城市)

本节所展示的案例主要围绕着分裂时期的柏林而进行创作,这些作品致力于以不同的视觉手段去唤起人们对于那段不自由的时期最深刻的感受,

Wolfgang Rüppel《17 June 1953》

Karla Sachse《Kaninchenfeld》

Frank Thiel《Ohne Titel at Checkpoint Charlie》

Bernhard Heiliger《Flamme》

Kohlhoff 《The Steel Wall》

Martin Rauch, Rudolf Reitermann, and Peter Sassenroth《The Chapel of Reconciliation》

Weisse Kreuze

Holocaust Memorials in Berlin(柏林大屠杀纪念馆)

本节的案例的主题是对屠杀犹太人历史事件的纪念,据作者描述,这些纪念馆无一不突破了传统纪念馆的文献模式,采用视觉手段去呈现一段历史和情绪,而作者在塞拉案例中强调作品本意并非为了纪念什么,而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附带了某种纪念意义

Karl Biedermann《The Deserted Room》

Christian Boltanski《The Missing House》

Micha Ullman《The Empty Library 》

Daniel Libeskind《The Jewish Museum》

Peter Eisenman《The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

Richard Serra《Berlin Junction》

Ursula Wilms、 Nikolaus Koliusis 和 Heinz Hallman《The Opposite (Gegenüber) Memorial》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9.战斗的基督教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战斗的基督教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战斗的基督教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3d168acd0cd9f767f809c7a5df86e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