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七年级语文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七年级语文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d631b5417e678b02f0a9ec5d2c3a458
七年级语文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
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第一段
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
中间两个“不如”相连,表示了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重要。这样提出论点,更显得观点鲜明
第二段
论证“天时地利人和”。以设置占天时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为例,比较“天时”于“地利”的重要
第三段
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而终不能守为例,比较“地利”与“人和”的轻重
第四段
作者用“故曰”二字,将上文提出的观点承接下来,展开论说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主,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三里之城
方圆三里的内城
七里之郭
方圆七里的外城。郭:外城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委而去之
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固,使...巩固。(动词的使动用法)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七年级语文下册《简爱》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七年级语文下册《简爱》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cc21f44aea91189c1e368c895063e32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七年级语文下册《格列佛游记》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七年级语文下册《格列佛游记》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dd5c2f76d2d635df3bf32b3f627db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