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基础教育数学2021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3教案思维导图

2021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3教案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饮尽岁月 浏览量:12023-04-04 18:03:37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2021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3教案思维导图

2021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3教案思维导图提供了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和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使学生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和“1厘米=10毫米”。教学方法包含直观教学法和练习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和操作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的能力,教学过程建议首先进行复习准备,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度,随后认识毫米并建立毫米的表象,了解厘米与毫米的关系,和分米与米的关系。整体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和认真的学习习惯和积极性。

思维导图大纲

2021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3教案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的教师,还要在备课前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针对性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备课成效。今天树图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3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3教案1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2021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3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用三角形、长方形等一些基本的图形拼出组合图形,并能通过想象给拼出的图形取名。

2.让学生经历拼图的活动过程,加深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

【教学准备】

师生都准备一些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学生可能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这里有一段录像,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有关情况,我们一起看一看。

把教科书第36页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播放完后,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

教师:看了刚才的录像,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可以拼成一些有趣的图形,想试一试吗?

板书:拼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

1、看一看,拼一拼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1中的树、鱼、帆船图。

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其实,它们可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图形的组合,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的吗?请用你们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的完全一样,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看起来又像就可以。

2、拼一拼,说一说

教师:生活中你喜欢哪些动物?

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闭眼自由想象。

教师: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拼出来吗?

请试一试吧。学生先独立拼,拼好后与同伴交流,说一说拼的组合图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全班交流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拼的图形像什么,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37页第1、2、3题。

(2)拼图比赛:我心中的航天飞机。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总结。

2021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3教案3

一、查字知道除字义。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除(chú)法的初步认识","除"字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多少?先讨论如何在字典上找到"除"字?

生:我们小组认为应在标有"c"的那几页中找,可以找到"除"字。

生:我们小组讨论也认为在标有"c"的那几页中找,不过我们不是直接找"除"字,而是先找到"chú",再找"除"字。

生:我认为--同学的方法方便一些,我刚才翻字典时发现每页的最上面都标有拼音,未找到拼音就不用看下面的字了,方便一些!

师:查查字典,"除"字有几种意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查字典)

生:我们小组查字典知道"除"有五种意思,一是"去掉",如除四害;二是不计算在内,如除此而外;三是把一个数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如2除6等于3;四是台阶,如庭除;五是任命,授职。刚才,我们讨论除与加、减、乘一样,是一种计算方法,所以我们认为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除"是第三种意思。

生:我查到"除"字在65页,有四种意思:一是去掉;二是不计算在内;三是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四是台阶:庭除。以前,曾称数学为算术,所以我认为是第三种意思。

师:用一个字概括"除"是什么意思?

(众生齐答:分。)

二、动手理解平均分。

师:请你拿出6――10个小圆片来分一分,要求分成两份,把结果填入表格。

圆片总数 个

第一份

第二份

师:通过操作,你有什么发现?

生:只要拿出一个便成两份,一份增加,另一份会减少。

生:我用8个小圆片来分的,只有分成4与4时,两份同样多,其它不行。

生:我也只有分成5与5时,两份同样多。

生:我的没有出现同样多的!

生:你用了几个?

生:7个。

生:我用了9个,也没有出现同样多的。

生:我用6个,3与3同样多。

师:噢!也就是说用7、9个小圆片时,不管你怎样分都不会出现每份同样多,用6、8、10个小圆片时,可以出现每份同样多的现象。这种每份同样多的分法显得比较(众生齐答:公平),它叫平均分。平均分时不管分几份,要求每份同样多。请你四人一小组,用12个小圆片平均分,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学生操作,反馈:2个6,3个4,4个3,6个2,12个1等几种情况)

三、动口表达小操作。

师:我们来用一用平均分好吗?老师在这里有一些梨和几个盘子,请一位小朋友来选用这些材料,用平均分来分一下,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其他同学看这位小朋友怎么分,注意动作、表情、神态等,来一个"看操作说话"如何?

(师指一位学生上台,望着9个梨子和5个盘犹豫不决。豁然回首,向朋友招招手,朋友在他耳边片语,他微笑着拿出8个梨子和4个盘子,开始操作)

四、动脑创造除符号。

师:同学发挥创造想象力,"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用符号表示出来。同时思考一下:为什么这样设计?如何使同学接受自己的设计。

生:我们学习过加、减、乘法,我发现加号"+"旋转一下成为乘号"×",于是我想把减号"-"旋转一下得到"/"来表示除号。写出的算式是8/4=2。

师(惊讶地)问:你们觉得………

(众生用掌声打断老师的话,为该同学的创意由衷地鼓掌!)

生:我爸爸告诉过我除号,"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可以写成算式8÷4=2。我认为除号能体现平均分的意思,你们看横线上一点,横线下一点,多公平!

生:刚才,我是画一把小刀来表示除法:8 4=2,不过我现在觉得他们的好一些!

师:你也很好!能在交流中欣赏他人优点,反思自己,作出明理的决择。也很了不起!

师:同学们,这两种表示方法都比较常见,你在哪里见过呢?

生:计算机上是用"/"来表示除的!

生:数学书上,用"÷"表示除!

……

师:会读吗?看看书上规定它怎么读?

师:它读作(众生接:"8除以4等于2" )。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写几个算式,让同桌读一读,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五、动手应用新知识

选取生活中平均分的场景图,让学生写算式、读算式、说算式的意义等

2021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3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教学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学情: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 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准备好了没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学坐正。下面听问题回答,准备好了没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拿的。然后老师问: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老师将准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比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为什么快?猜猜看?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部分藏起来,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说什么?师小结:看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行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活动三:猜一猜。

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师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这时的活动难度加大了,是让学生知道了部分,让学生猜整体是多少,在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练习反馈,发展能力。

1.画一画。

给出一个图形1/4小正方形,让学生画,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教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看书中小明、小林和小伟的画法,看来这样的图形的画法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涂一涂。(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第2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知识延伸,激发爱国。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对分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七、作业布置,课外学习。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

2021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3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能力训练点: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具学具:

投影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直接说得数。

15-6=17-8=5+4=8+4=5+6=11-4=

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 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 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 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 10-(2+3)=

④ 引导学生计算。

10-2-3= 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 )=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2021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信息窗3教案相关文章:

★ 2021最新一年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2021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模板

★ 2021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

★ 2021最新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2021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教案模板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21最新第一单元教案

★ 202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1文案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2021最新优秀教案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2021最新

★ 2021最新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202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2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21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3055bce31267e8d996017eade91bfbf

一年级下册用数学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一年级下册用数学教学设计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一年级下册用数学教学设计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394bb3fa2570997a1e6a4191cf92c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