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考语文诗歌的答题技巧有哪些的,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答题技巧有哪些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答题技巧有哪些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019fd2ffb251137d5b43d806bca2b9a
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答题技巧有哪些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三、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
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小编推荐: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万能公式大全
读诗歌要熟悉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人在创作诗歌时,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意象,它们在诗词中的寓意几乎是不变的。例如:
折柳、杨柳曲、灞桥、阳关、长亭、烟波等常常表达送别的离愁;
夕阳、西风、寒蝉、归雁、子规、浮云等常常表达羁旅的愁绪;
登高、凭栏、捣衣、寒砧、鸳鸯、鹧鸪等表达相思情怀;
烽火、金戈、战马、玉关、大漠、塞外、黑河等表达战乱戍边。
了解了这些常用意象的寓意,就能够十分快捷地掌握诗词的情感、主旨。
1.“起”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如:
杜甫《登高》诗首联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2.“承”“起”而续。“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杜甫《登高》为例: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萧萧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3.“转”开生面。“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转”,古人也称为“跳转”,就是要尽量使转折之笔荡开,造就波澜,给人“峰回路转”之感。这一“转”避免了诗歌的平直,让诗意一下子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所以理解和鉴赏诗歌,抓住“转”句是关键。
4.妙“合”主旨。“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登高》尾联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更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又似无可奈何沉重一叹。一个艰难时世中老病孤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痛惜!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
“妙合”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或议论明理,或直接揭示主旨;第二种收束方式是暗中寄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作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最常见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语作结。
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部分,又都关乎主旨,关乎作者的情感。掌握了这个规律,也就握住了一把打开古诗鉴赏之门的钥匙。
分析意象、意境型
如: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
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
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销售经理半年规划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销售经理半年规划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614d6bcf03e9318109240a18697c5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