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判断结构找主旨言语申论两不误思维导图

判断结构找主旨言语申论两不误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上古男污神 浏览量:32023-03-03 22:56:22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判断结构找主旨言语申论两不误思维导图

众所周知,公务员的公共笔试科目有两门:行测和申论。行测题都是选择题,属于客观题型。申论正好与之相反,需要考生通过问题的要求根据材料书写答案,是主观题型。许多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认为这两门课没有关联性,割裂的进行学习。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判断结构找主旨言语申论两不误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判断结构找主旨言语申论两不误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91623f60aaa3441424711d9b26480b8

思维导图大纲

判断结构找主旨言语申论两不误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众所周知,公务员的公共笔试科目有两门:行测和申论。行测题都是选择题,属于客观题型。申论正好与之相反,需要考生通过问题的要求根据材料书写答案,是主观题型。许多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认为这两门课没有关联性,割裂的进行学习。其实不然,做行测某些题的时候能用到申论的某些思维,练习申论题有时候也能采用行测的一些方法。

行测的类型题里有一类叫做言语理解与表达,国考的考试大纲表明"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再来看申论,虽然在考试大纲里并没有区分题的类型,但在规定要求考生具备的能力里,有些表述和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大纲要求类似。比如阅读理解能力鈥斺�斎姘盐崭ㄗ柿系南喙啬谌荩既防斫飧ㄗ柿系暮澹既诽崃妒率邓墓鄣悖⒔沂舅从车谋局饰侍狻J煜ど曷鄣目忌Ω弥溃曷劾镉幸恢只±嘈吞饨懈爬ü槟商猓涫蹈爬ü槟赡芰σ彩谴鸷蒙曷厶獾谋乇改芰ΑH绻忌茉诮隙痰氖奔淠诳焖倮斫飧ú牧系哪诤捅局剩湍苋〉貌淮淼某杉āD敲慈绾慰焖倮斫獠牧系哪诤�?可以通过判断材料的结构来确定主旨句,进而获得答案要点。

先来看一道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

理学重道德的修养固然不错,其对于中国社会日后发展贡献,也不容忽视,但不能否认,理学所倡导的偏重道轻视事功的倾向,还有它那过分的内省自律,正好为帝王起到了为渊驱鱼的效果。读书人的大丈夫气概日渐消亡,英雄豪杰只有在草莽中孕育,从梁山泊里诞生。宋、明两次亡于外族,无疑与宋代以来主流思想的自宫与内敛不无干系。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理学特有的价值取向遵循了古代统治者的统治需求

B.理学所倡导的精神导致古代读书人中很少出现英雄豪杰

C.读书人大丈夫气概的缺失和理学自身的特点有关

D.宋明两次亡于外族,理学理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理学所倡导的偏重道德轻视事功的倾向,还有它那过分的内省自律,正好为帝王起到了为渊驱鱼的效果"可知,文段意在表明理学"偏重道德轻视事功"是遵循了古代统治者的统治需求的。下文"读书人的大丈夫气概日渐消亡"和"宋、明两次亡于外族"都是举例说明这一事实,所以A项正确。

上面的例题是通过判断文段的结构来确定主旨进而找到答案,其实申论在做概括归纳题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找到答案要点。只不过申论的材料较长,不像上面的例题只有一段话。这就给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会把握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内涵。不过这也给各位考生一些提示,在练习某些行测题的时候其实也在锻炼申论需要具备的能力。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结题总报告内容结构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结题总报告内容结构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结题总报告内容结构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bbb6c13b951dcd995c9694145bd350c

组织结构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组织结构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组织结构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d777042f1355ad407119770bdab5d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