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司法考试行政处罚争议协商和解机制的解读与运用思维导图

行政处罚争议协商和解机制的解读与运用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饮尽岁月 浏览量:22023-03-05 08:52:38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行政处罚争议协商和解机制的解读与运用思维导图

行政处罚争议协商和解机制的解读与运用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行政处罚争议协商和解机制的解读与运用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行政处罚争议协商和解机制的解读与运用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3aed8abba9bc0c28720d623666617b2

思维导图大纲

行政处罚争议协商和解机制的解读与运用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方 华 朱卫平 彭根渭

2007年5月,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自愿达成和解的,应当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准许。”这表明,行政争议协商和解制度已进入我国法治轨道,多年来“于法无据”的阴影已不复存在,人们更多的是需要全面理解并依法运用好这一机制,以保障行政执法更加公平公正,增进社会和谐。

一、提升执法理念

长期以来,在“公权力不可侵犯”等传统理念影响和“行政诉讼不得调解”法律规定制约下,行政处罚争议协商和解只能成为雾中之花。行政工作界以至行政法学界都有种通说,就是行政案件争议不适用调解。理由是,行政执法主体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的是公权力,与行政相对人的私权利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公权与私权不存在协商的余地,也不允许行政机关自行处置公权,否则就会有执法不严之嫌。1989年颁布施行的《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依此法院在处理行政争议时,往往只能单纯以裁判方式作出“非黑即白”裁定,行政相对人有争议也往往只能走复议、诉讼途径,行政机关则被动应讼,同样也很难主动协商和解。在“公权力不可侵犯”等传统理念影响和“行政诉讼不得调解”法律规定制约下,行政处罚争议协商和解只能成为雾中之花。如今,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法治完善,我们认识行政处罚争议协商和解机制,从理念方面至少可有以下思考:

1、引入行政争议协商和解机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相吻合。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社会矛盾呈现多发状态。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从立法、行政、司法各方面提出了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的各项措施和要求。《意见》中强调要建立健全行政复议与调解有效结合的法律机制,争取调解处理行政争议,积极促成当事人和解,要求行政机关要注重运用调解手段化解行政争议,努力实现案结事了。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把调解和解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第三大内容,强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能从中领悟到和解解决行政争议的深厚社会根基。

2、引入行政争议协商和解机制,与现代行政法治理念的发展方向相符合。现代行政法治经历了从“法制”到“法治”的发展过程,如今人们已充分认同法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权利的社会,无论是公权还是私权,都为法律承认并保护,当事人意识自治的法律原则,为社会普遍接受。我国法治进程充分表明,法治越来越深入人心,法律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宪法写进“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内容。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大脑的理解与成长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c248038eedd533c6e475027c13ca59f

厌卷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厌卷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厌卷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e46f965fa2746a47737c4a14f0938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