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论(世界是什么)其一物质观(本源),物质范畴、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空等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论思维导图(一)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论思维导图(一)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e16e4d965f9ae65cda61d0e969f05ca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 唯物论(世界是什么) 其一物质观(本源)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的直观、消极的理解,强调要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
恩格斯的物质定义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综合,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物质这个名词只是一种简称,将许多不同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不要混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与哲学物质范畴,它们是个别与一般、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
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方式
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
物质并不属于谁,所以通过关系而不是属类来定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运动的概念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也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都是以运动方式存在的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
否定前者就是形而上学,否定后者就是唯心主义
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两种错误观点
脱离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
脱离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
静止的概念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的地位
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必要条件
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 @前提
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 @出发点
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 @尺度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对立统一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相互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性
相互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运动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批判两种错误观点
夸大静止,否定运动将导致形而上学
夸大运动,否定静止导致诡辩论
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和时空的 :@不可分割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存在形式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时空,物质运动是时空中的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空的五大特性
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绝对性(时空绝对存在)
相对性(速度突破极限,时空会发生变化)
有限性(具体事物的时空是有限的)
无限性(所有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