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行业/职业模板其他社会个案工作思维导图

社会个案工作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972911104 浏览量:12024-09-23 17:05:15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社会个案工作思维导图

社会个案,历史发展,过程与技巧等内容讲解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社会个案工作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社会个案工作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ed59228f66ca53753ab5f2d3891b01f

思维导图大纲

社会个案工作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O1: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历史发展

KR1: 社会个案工作的要素

方法要素:是一种助人的方法。

工作对象要素:个人和家庭。

过程要素:是一个面对面的工作过程。

科学与艺术要素:立基于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艺术化运用

双向性要素:调动资源为个人和家庭服务,以协助个人和家庭与其所处社会环境做好调适。

KR2: 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

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KR3: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

19世纪——20世纪初个案工作的起源

工业革命与贫民问题

针对不断增长的贫民问题,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济贫法。伊丽莎白43号法案。然后法案规定要分区分类对平民进行救济。这种对社会问题的社会管理为个案工作奠定了个人和家庭进行救助的基础。

宗教意识对社会工作产生也有影响。法国大革命所宣称的平民与正义思想也影响英国人的思想和情感。宗教的慈善和人道主义行为推动了社会中不幸者的救助。

查默斯的贡献

志愿救助穷人的实验性工作的主要贡献

一对一的个人化工作,把教区分成小区,每个区有一名友好访问员对贫困家庭做探访。直接影响日后个案工作的形成

注重对受助对象的精神品德的塑造。主张只有在极个别情况下才给予物质救助。

强调对服务对象给予足够的个别性关怀,注重理解服务对象的个人和家庭环境对个人特质的影响。

要尽力使用服务对象的自然资源。主张只有在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网络等自然资源不能为其提供帮助时才能进行公共救助。

主张挑选和训练工作者。

慈善组织会社对个案工作的贡献。

由于各地出现很多友好访问者协会,为了避免服务重复,他们成立了服务协调和统筹性组织演变成后来的慈善组织会社。

主要贡献

对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记录并跟踪。

认为对整个家庭的福利和再生产的调查是诊断问题、进行治疗的基础。

对工作人员进行训练,训练形式不仅有讲课和讨论,还有实务训练。

建立了社会工作图书馆,在慈善组织会社总部建立的社会工作图书馆,促进了社会工作知识的积累。

发展出了学徒式的督导方式,新进的友好访问员需跟跟随有一个有经验的资深工作者学习,以后才能独立工作。

20世纪初到20年代个案工作的专业化与学科化

先前的慈善组织会社和友好服务所进行的个案工作,使玛丽·苪奇蒙对个案工作的总结成为可能。

玛丽·苪奇蒙于1917年发表第一部对专业社会个案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的的《社会诊断》。

该书采用医疗模式,认为贫穷是一种社会疾病,而友好访问员就像内科医生一样的社会医师运用研究——诊断——治疗的框架,科学助人。

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个案工作专业化与学科化的开始,开启了社会工作作为“科学的慈善”专业的新时代,然后从20年代起个案工作也成为了有薪酬的职业。

20世纪30年代从精神医学的洪流到功能派个案工作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个案工作的理论和实务影响巨大。

然后个案工作注重专业关系中的移情。这种心理学的分析过程强调人格和个人因素对问题形成了影响,对于社会因素对个人家庭的影响分析贡献很少。

30年代有关诊断——功能的个案工作争论仍在继续,然后功能学派个案工作强调机构对社会工作服务与实践的影响,倡导机构为服务对象而服务,适应服务对象的需要。

40年代以后——社会个案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时期。

40年代以后干工作从心理学的分析转向了社会学的分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1940年汉密尔顿出版了《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一书,提出“人在情境中”的概念以及调查,诊断处理,解决问题的助人过程,形成了个案工作围绕个人与家庭的社会——心理分析和工作的框架。

20世纪50年代有很多理论出现,使得社会各项工作的知识基础多元化。

然后1957年,贝克提特在《个案工作专业关系》一书中讨论了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和基本原则。

波尔蒙发展了社会问题解决学派结束了诊断派和功能派的讨论。

80年代以后纵容取向和后现代主义的个案工作视角。

80年代后社会个案工作提出生态主义的社会工作视角。

伴随整合社会工作的发展,发展出综融的工作方法及运用社会工作全方位观点看待问题,关注服务对象问题发生的社会系统。

后现代主义社会工作强调从服务对象的角度理解他们看问题的方法,增加文化敏感性。

O2: 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基本技巧

KR1: 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

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向社会工作求助的人的类型

自己主动求助的。

由邻居,熟人,朋友介绍来的。

其他机构转介。

有关机构要求下前来接受服务的

现有服务对象

当服务对象前来这个工作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服务。

潜在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并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个案工作者的协助,是或者是虽还没有求助,但妨碍他人或系统的社会功能正常发挥。

接案阶段主要工作

了解求助者的意愿并进行适当处理。

重澄清求助者的期望。

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

对那些非本机构或者个人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要经过必要的程序转接到其他机构。

对服务对象的需要与问题进行预估

服务服务对象个人性的资料。

个人资料

身体情况

心理方面

价值观:对人对事的看法。

处理问题的能力。

环境方面资料

家庭环境

延伸的环境系统。

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订立工作计划、介入干预与评估

制定帮助服务对象的目标和工作的遵循的基本原则。

工作目标要与工作者的专长与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致。

目标应与机构的功能一致。

目标应是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共同协商的结果,使服务对象有动力和动机积极参与改变的过程,最大限度的改动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工作目标分类

直接目标

针对服务对象提出了现实性问题进行探讨,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了解和自觉,并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眼下最紧迫的问题。

中间目标

协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适当的生活方式,并寻找能够帮助服务对象的资源,帮助服务对象建构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终极目标

使服务对象能够拥有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的自我力量,同时与外部他人有良好的和深入的人际关系,并拥有一个持续和支持的人际网络。

目标目标制定后要与服务对象建立工作契约。

工作契约的目的在于使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承诺合作,以实现双方所认可的目标和计划,促使双方承担各自的责任,以达到最终的目标。

评估直接服务的效果。

社会工作在对整个服务对象,服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需要设定目标时,考虑如何评估目标的达成程度和结果。

量化的基线测量,定性测量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评估服务对象的进步,确定服务对象的改变对其生活的影响。

个案工作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每一步骤都包含对服务对象和工作过程不断评估与总结,根据服务对象动态的发展进步和社会资源实际状况,不断调整公众可帮助的策略与和服务对象利益的最大化。

KR2: 社会个案工作的技巧

技巧的定义

西奥多森认为技巧是通过学习发展出来的复杂和有组织的行为系统指向一个特殊的目标,或一个特殊的活动为中心。

他是有组织的行为及他由不同行为要素自行组织而成。

他以一个特殊活动为中心有着一个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发展而来

社会个案工作者所需要的技巧

沟通技巧

是指人们之间传递关系发生在一方向另一方发送信息时。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无时不与服务对象的沟通,需要掌握熟练的沟通。

关系技巧

关系是社会个案工作助人的核心要义,如果工作者不能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就不可能帮助他。

与服务对象建立和保持好的关系技巧也需要技巧,包括真诚和同理心的回应技巧,表现温暖和关怀技巧,以及尊重服务对象技巧。

过程技巧

接案和约定技巧

同服务对象建立和保持工作关系的技巧,帮助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对各自角色的现实性理解的技巧,包括用于培养服务对象对助人过程初步承诺的技巧。

预估技巧

与服务对象,情境相关的技巧,以便能实际的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的技巧。

签订契约技巧

同服务对象订立现实的目标,并有能力说清服务对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责任的技巧

介入技巧

介入需要广泛的技巧,包括执行介入计划并协助服务对象达成目标的技巧。

检讨及终结技巧

包括定期进行回顾和修订介入计划,以便客观地检讨是否有效的技巧,以及有计划的结束关系,帮助服务对象独立的技巧。

增进社会工作技巧的方法(莫拉莱斯,谢弗)

做工作全程记录。

记录工作的过程中,工作者有机会重新思考自己的助人过程,反思与服务对象的相互关系和互动,详查使用的技巧和所作回应是否正确 .

督导

督导涉及机构的行政程序,工作者的工作技巧,能够通过督导员所输入的教育元素而得到发展和改造。个案工作者应有意识的自觉运用和积极的看待督导,并在督导中发展技巧。

顾问与咨询

在某一领域有自身经验和资深知识专家与个案工作的薪酬之间有时间限制,有目标,有契约的一种工作关系,可以使工作者在资深专家帮助下,为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谋福利的助人过程中使用的技巧。

O3: 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KR1: 危机介入及其实务方法

危机的涵义

危机是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当人的生活被某些事件变故,打乱,人感觉自己陷于一种无助的状态时,就会出现危机。

危机可以是一种正常形态。人们惯常解决问题的方法失灵,在新情况和突发事件面前面束手无措,会应付失败。

危机是一个过程。卡普兰认为在开始阶段,人先是因为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紧张,这时候他会使用惯常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努力失败,紧张则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最后发展到最后阶段,寻找新的解决办法会让自己远离他。危机有一个顶点或转折点,达到最高点,紧张就会缓解下来,或产生另一种应付能力。

危机是问题与希望并存。将危机看作挑战,危机就不仅是危险,还包括成长的机会,特别是当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发现自己具有具备应付问题的能力时,人就成长了。

危机介入的技术

开始阶段

第一次会谈收集服务对象基本资料,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问发生了什么事”,将服务对象带入危机事件情境中,理清自己的感受,找出是什么原因引发的问题。

要注意考察服务对象自我的强度,了解服务对象的认识能力和自我强度,并了解服务对象的社会资源网络。

搞清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的问题。

达成口头协议,把问题集中在核心问题上。

危机介入的开始阶段,工作目标主要是与服务对象建立牢固的专业关系基础,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当服务对象的思想开始澄清时,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让他感到自己有了自主能力。

中间阶段

工作者要进一步收集资料,扩大对服务对象的认识,把现在发生的事情与过去发生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后的因果关系,帮助服务对象改正对问题的认识,让服务对象倾诉可以降低焦虑,然后帮助他们看什么样的办法对解决问题有效。

这使工作者要做服务对象的榜样,让服务对象学习怎样解决问题,会给服务对象布置作业啊,促使他改变思思考方式,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改变感觉和行动。

结束阶段

回顾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情,执行的如何达到什么目标,提醒服务对象工作关系到时候结束了,与服务对象回顾已取得的进步,征询服务对象对今后生活的看法。

如果服务对象说我行了,不用再见你了,就标志了服务对象已经可以重新自主生活,危机结束了。

与危机介入有关的理论与要注意的问题

有关理论

人格理论

人格是人的特点的一种组织化,有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也有未显露可以间接测量或验证的特点。

布罗克普的危机人格理论认为危机心理的发生除了客观性危机情境作用外,还涉及面临危机个体人格特征方面的问题。

布洛克普认为容易陷入危机状态的个体在人格特征上呈现出注意力明显缺乏,沉默寡言,过度懦弱,情绪化,情感不稳定,行为冲动等特点。

自我心理学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心理经过8个阶段,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存在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人生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

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的阻碍个人适应环境。

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或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消极解决则反之会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强调环境或境况决定人的行为,行为的产生则受到当时行为条件的制约,因此行为会因情景而改变。

学习理论重视观察学习的重要意义,包括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及其所受到的强化,这是由于他看到他人行为被强化而代替自己行为的强化,因而观察者也能学习到示范者的行为。

介入时要注意的问题。

危机介入时要引发引起危机的事件或原因具体化,清晰化。如果危机与过去事件有关,则要帮助服务对象分析这种影响,以防止以后再发生。

危机介入中工作者要承担专业角色,是工作者的角色,是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以积极主动直接并系统化的介入。

介入要限定时间,要鼓励服务对象面对未来在特定阶段要做服务对象的榜样,让服务对象知道怎样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KR2: 任务中心模式及其实务方法

“任务”的定义与任务中心模式的发展历史

任务的定义

指服务对象为缓和问题的严重性计划采取的行动,是服务对象计划达到特殊目标和要完成的具体事项。

历史背景

是20世纪20年代——60年代,社会工作者倾向于做深入的服务对象评估和与服务对象建立较深入的关系,而较少倾向于问题解决过程。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目标。

而任务中心模式认为,社会个案工作应该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和效果,既要考虑如何更有效的帮助服务对象,又要节省时间和金钱。

应用的八类问题。

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

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探索

运用行为治疗的方法探讨服务对象关心的问题,确定问题,清楚地定义问题,并排出问题的优先次序。

协议

确定问题属于哪一种后与服务对象协商出一个改变的目标。

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制定出具体的目标。

迈向目标,完成任务

结束

工作阶段中的步骤与方法

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阶段。

主动求助:鼓励服务对象表述自己的问题。

被转介:找出转介者的目标。

列出服务对象关心的问题,解释“任务中心”模式,定义问题与服务对象决定“目标问题”。

三个优先考虑的问题。

由服务对象排次序。

共同确定问题的种类。

与服务对象协商制定合同(口头的或书面的)。

阐述目标和要完成的任务。

如果目标问题是经慎重选出来的,就要缩短任务选择阶段。

要让服务对象自己思考任务及可能的效果,工作者要提供任务问题解决的手段,并支持服务对象履行任务。

结束阶段

工作结快要结束时,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讨论结束工作接触的可能效果。

要与服务对象一起回顾重要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并帮助服务对象确定进一步工作的领域。

如果服务对象觉得需要更多时间并表现出完成任务的意愿,可以延长时限。

在决定终结这项工作时要评估每个人的“投入与产出”,并小心地说再见。

任务中心模式的优点

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针对服务对象的,而且也是针对与服务对象有关系统的。

问题的来源不仅被看作是来自服务对象内部,同时也注意外部因素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影响。

工作的角色是一个资源顾问。

任务中心模式的工作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

强调服务对象的优点和优势以及他们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将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置于同等地位,而不是单向的由服务对象向工作者倾诉。

任务中心模式相关理论与其所要求的能力

倾听的能力,抓住服务对象问题核心的能力,与服务对象达成协议的能力,沟通与回应的能力。

工作者不仅要提供服务,还要作为增能的伙伴。

工作者要能清楚界定时间限制,在提醒服务对象要结束“合同”及工作关系时不会伤害服务对象。

KR3: 社会——心理模式

“社会——心理”模式:一种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方法

社会——心理模式是一种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

社会心理模式更多的是一种认识方法,而不是系统治疗,它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认识和理解人及其心理发展过程来认识服务对象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促进其个人成长。

“社会——心理”模式的框架

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本中心的“成长环”境对个人自我实现的助力理论,,即强调个人的自我适应,也注重提供资源以促进个人和家庭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模式还采用了埃里克森分析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理论,将社会因素与个人内部心理因素结合起来,提出了“生命循环论”及个人和家庭在生命各个阶段的生命任务。

针对问题。

既有个人和家庭的内部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有外部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与(爱、信任、依赖、疏离、自主)需要的满足有关。

目标

理解和改变人及其所处的环境,会对二者同时进行干预,及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并举

服务对象的角色。

如同一个病人,处于被动位置,在工作者带领下探索自己的思想感情,将他们带入到开放的意识层面,增强自我了解。

工作者角色

工作者是一个研、究诊断和服务提供者,把人看作是在“人在情境中”的整体中的一个部分。

治疗过程包括建立关系,给服务对象支持,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了解和增强自我强度。

行为治疗模式:斯金纳,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

四种学习形态

反应学习

人类行为的本质是人对环境刺激的本能反应。

无条件反射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是纯粹生物本能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条件反射则是一种学习形态及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成为受意识控制的行为。

操作学习

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改变行为。

操控或操作条件,相应的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

人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决定人的行为,通过这个过程,行为被塑造和改变。

观察学习

人通过他观察他人而学习,不需要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换句话说,学习是可以传递的,人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由这种间接学习获得的。

认知学习

认知学习认为人会感受和思考,即人能够赋予事件以意义,人的思想和感受影响人的行为,如果人改变自己的态度,行动也会朝向积极的方向。

行为主义个案工作的主要技巧与过程

技巧

正强化

当一个期望型行为出现时给予奖赏,从而模塑良好行为,以增强此行为出现的频率。

负强化

当问题行为出现时给予惩罚,以消除不良行为。

角色扮演

在工作者指导下练习和不断重复期望行为,渐渐消除问题行为。

榜样

工作者作为一个榜样,让服务对象学习正确的行为。

工作过程与步骤

建立关系。

评估问题:让服务对象用具体的例子描述问题,注意其背后的假设及服务对象对这件事的感受,想法和行为,确定工作目标。

找出要学习的正确行为并示范这种行为,然后让服务对象进行角色扮演。

布置作业。反复练习期望行为并对之进行奖赏。

评估

行为主义个案工作的框架

理论基础:行为主义个案工作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

适应问题:恐惧症,焦虑,抑郁症,社交困难及问题行为。

目标:目标要小,而且具体可以进行测量,以便进行评估。

服务对象角色:测量行为的基础,频率,强度,周期和发生于其中的环境,写日记记录行为。

工作者角色:帮助服务对象进行行为评估,并运用所有资源和手段支持服务对象,工作者是一个直接的积极主动的教育者。

叙事治疗模式

叙事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后现代主义思想

叙事治疗的基本理论是颠覆传统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和知识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后现代主义家利奥塔认为叙事治疗是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的基本形态,在叙事理论中被称为隐喻,叙事知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谈论的知识,远远超出了科学的范围。

叙事知识不仅仅是人们用于日常表达或描述有关对象的知识,它包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人际沟通和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后现代主义带有强烈的价值取向,并直接影响人们的态度,指出权力透过对语言的控制,制造现实和真理,从而限制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佛理德曼和库姆斯:现实是社会建构出来的,现实是经由语言构成的,现实是借助叙述组成并得以维持,没有绝对的真理。

社会建构主义

叙事治疗以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哲学基础。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现实并不是存在于意识之外的世界,而是观察者的精神产品,是一种社会建构,这种建构的现实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产品,而是深受所处的语言系统影响。

人绝不是完全自主的,而是高度可塑的。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客观的现实并不存在,现实是人们借着语言建构出来的精神产物。

叙事治疗模式的特点

与传统个案工作模式相比,叙事治疗不仅是一套治疗工具或技术,更重要的是能令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以至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

麦尔克·怀特认为服务对象感到自己的经历充满困惑,是因为他在故事化或被他人故事化,亲身体验的重要方面是与主导故事相矛盾的。

治疗过程就是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一起辨识和编写另外的、对服务对象更有益的故事的过程。

叙事治疗的过程,比尔·奥汉隆

与服务对象或家庭一起对困扰问题做出彼此均同意的定义。

工作者在语言上促使服务对象从问题标签中解脱出来,使服务对象自己将问题看作是一种与自己分离的客体。

将问题拟人化,并找出压迫服务对象的意图和方式。

工作者会使用隐喻和想象的方式让服务对象和家庭假设问题是另一个人

这种方式会让服务对象轻松下来,不再将自己看成是问题本身。

探讨问题是怎样干扰、支配或使服务对象失去信心的

工作者会问服务对象问题对他产生的作用,怎样作用以及他的生活和关系受影响的程度,并进一步使问题外化。

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共同摧毁问题对服务对象生活的支配作用。

发掘有哪些时候服务对象并未受问题的支配或者生活并未受到干扰?

将问题本身与服务对象分开,并在治疗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

找出过去的证据,来证明服务对象和家庭有足够的能力站起来应付和解决面对的问题和困扰。

服务对象本人和他的生活开始被重写,工作者询问过去的故事和证据来表明服务对象确实是有能力坚强的,勇敢的,只是他没有意识到。

工作者还促使服务对象和家庭支持这种观点。

引导服务对象和家庭思考在上述能力之下未来将要过的生活。

目的是为了使服务对象进一步对自己和生活新观念具体化。

找出一群观众来听取服务对象表达新的认同感和故事,及安排一种社会环境来支持新的故事和认同感。

工作者运用书信询问其他相同或相似问题的人的意见,安排家庭成员和朋友聚餐来实现这个目的。

叙事治疗的技巧

问话

当我们提出一个问话,就可能产生一种生活爱普斯顿指出问话技巧在叙事治疗中的作用。

当工作者问化后,服务对象以我以前没有想到这一点来回应时,表明服务对象已经为自己创造了经验。

叙事治疗认为实际上不只是服务对象以前不知道这些经验,而是以前根本没有过这种经验,直到问话与服务对象相遇才组成了经验。

工作者要在互动的间歇提出询问,以引导出服务对象自己真正想要拥有的经验。

解构式问话

解构式问话可以帮助服务对象打开故事的包装,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并了解故事是如何被建构出来的。

通过建构式问话鼓励服务对象从更大的系统或是不同的时间来定位故事,借揭示叙事的来历,背景和影响得以扩展服务对象的视野,描绘出支持问题存在的整个全景,揭示出有问题的信念,做法,感受和态度。

开启空间的问话

开启空间的问话可以是建构独特的结果,接下来的问话可以作为共同建构故事的开端,以便引出另一个可能不同的故事。

关于既有独特结果的问话,以假设经验的问话询问想象中的独特结果,询问不同观点的问话,未来导向的问话。

发展故事的问话。

一旦空间开启到足以显示独特的结果,就可以提出发展故事的问话,引导故事的重写。

借着这种重写使事件进入故事的部分,引导服务对象将经验的过程和细节与时间的架构和有关联,特殊的背景以及其他人串联起来,使事件得以在时空中扩展,填满,重新经历变成一个故事。

下列问话可帮助服务对象达到故事,发展故事产生自主故事的目的:你做这件事的时候采取过哪些步骤?首先做什么?然后呢?有没有特别的资源或理由支持你的新决定?如果你要实施这个计划,首先会做什么?

意义性的问话。

借着发展性故事的问话,引导服务对象进入一个新场景,采取一个新立场,由此考虑故事、自己和各种关系的不同观点,鼓励他们思索并体验独特结果、较佳方向和新故事的涵义。

除了询问一般的意义,披露出故事的涵义,还要询问服务对象从所形成的叙事而引申出的个人特质,关系特征,动机,期望,目标和信念。

故事的建构

上书发展性问话和意义性问话都是建构故事的问话,这些问话建立在独特的结果上,引导服务对象运用独特的结果和喜欢的体验,以此为基础发展不同的故事和意义。

回响与强化

回响是引导服务对象评估他们的经验和治疗,是鼓励服务对象决定事件是否有意义,怎样才能有意义,为什么有意义?并让服务对象决定治疗是否把他们带到有助益的方向。

这种做法反映出叙事治疗模式权力关系的特性,强化是引导服务对象发展自己的故事,从而探索和体会个人自主的力量,推动服务对象的情绪反应,使正面的情绪与服务对象的新计划联盟,让负面情绪与问题联盟,从而有助于对抗问题。

倾听与治疗文件

倾听强调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尊重服务对象的叙事权利,重视服务对象的感受和独特性,相信服务对象是自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治疗文件指社会工作者根据需要要求服务对象书写或写给服务对象自己的笔记、录音,录像和信件。接受治疗的人认为一一封信的价值等于4.5次好的治疗。

叙事治疗的发展

叙事治疗聚焦于服务对象的权利和能力,并重新建构生命叙事,是开放的,创造性的

目前叙事治疗方法除被广泛运用个人和家庭治疗中,也被应用于群体和社区工作的宏观社会工作实务中。

以群体叙事理论为基础的探索性研究发现通过在群体中找到同路人,使得服务对象更容易理解痛苦不是他们自身的问题,而是有其外在原因。

团体中的成员相互倾听,肯定以其提起寻求新故事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力量。

在社区工作层面,叙事治疗强调社会正义的价值取向,叙事治疗对社会正义的肯定和能动空间的存在推动了学术界对集体性叙事实践的研究,集体性叙事,集体性叙事治疗外化了群体的问题,也推动着群体性社会问题的解决。

其他

叙事治疗也称叙说治疗,后现代主义个案工作模式之一,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元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在工作关系和工作技巧上的一些变化,透过故事叙说外话结构,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怀特认为叙事治疗的理论脉络包括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

O4: 社会个案工作在中国的实践

KR1: 1949年之前的个案工作

中国专业的社会个案工作是20世纪20年代从外国引进的。

1921年,美国的浦爱德女士在北京协和医院创办了社会服务部宣传并传授社会个案工作

北京多个组织先后开展了个案工作,协和医院社会工作服务部还培养了数以百个的社会个案工作者。

同期北京的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南京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上海的沪江大学等院校也相继开设社会个案工作课程,为社会福利机构提供了开展个案工作的专业人员。

KR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案工作实践

理念

个人与家庭工作介入的视角

传统上中国社会只是一家本为家庭有责任承担有关家庭成员福利的所有责任,而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义务为家庭做贡献。

直接帮助有需要的个人。

通过帮助家庭来帮助有需要的个人。

个人和家庭问题产生的原因尽可能是物质方面,也可能是人际关系方面,因为对个人和家庭进行干预和帮助,即通过提供物质援助以解决需要不能满足的问题,也通过对个人提供面对面的沟通疏导工作,解决个人思想,心理与认知方面的问题。

个人问题与环境关系的整体观。

无论是基层单位对个人的帮助,还是基层社区对个人和家庭的工作,都注重动员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资源,在与个人和家庭工作同时做他们环境的工作,从整体上介入服务对象的社会生活系统。

组织机构和工作者的身份

受薪的,具有职业化的特点,帮助人是一种职业性工作。隶属行政架构,没有受过工作专业训练,大部分人工作人员视为自己为单位行政人员。

伴随服务对象需要满足和问题解决的复杂化,这些政府部门感到传统工作方法的限制,开始对工作人员的功能工作技能提出新要求,促进工作志愿工作向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方法

直接疏导法

当个人或家庭出现问题,首先做思想工作即认识上澄清问题,其背后的假设是人的思想或认识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与社会功能的发挥,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影响人行为的指导思想问题,从而为资源运用和改变工作打下基础。

运用网络和改变环境

网络是指受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他的生活环境,包括同事,亲戚,邻里和朋友,这些网络技能提供精神帮助,也能在紧急时提供物质帮助。

行政——辅导方法

计划经济条件下,个人和家庭问题解决很多时候通过组织或行政机构来解决。近年来传统的行政角色开始向服务角色扩展,“实际社会工作者”开始发展出多种具有社会工作者性质的角色。

社会个案工作的领域与内容

工会,妇联,青年团,司法部门,社区居委会被政府的不同系统开展内容涉及需要的满足和问题的解决。

人民调解工作,人民调解工作是当个人与他人产生冲突时,由调解员给予帮助,解决纠纷,帮助服务对象避免陷入司法诉讼程序。

KR3: 社会转型与个案工作的探索与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个案工作提出新任务,社会个案工作不仅要帮助人们排忧解难,而且还要帮助人们发展,为人们提供咨询和辅导。

运用现代社会个案工作知识和技术,在一些新型组织和机构内发展

专业性的社会干工作,在青少年工作对人员的工作会有一些特殊需要群体和领域开始萌芽和发展。

个案工作还在各种非政府机构和新扩展的组织内发展起来。

KR4: 个案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2006年国家人事部和民政部颁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社会工作的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正式建立,专业个案工作得到新的发展空间。

为满足不同群体对个案工作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实行了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服务的政策,促进专业个案工作的开展。

社会工作还将探索非常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人与环境模式,运用到个人和家庭的个案工作中,将叙事治疗方法运用青少年个案工作中。

社区矫正中个案工作的机制探索及完善,学生管理中个案工作理论方法的运用以及脑瘫患者家庭的个案工作等都取得不俗成绩。

中国社会个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问题解决取向及着重问题的解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社会治安工作应该在总结已有经验基础上,学习借鉴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对实际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培训,促进专业身份认同。

总结以往本土的工作经验,特别注意中国人的文化和心理特点对个案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意义,加强个案工作研究。总结和发展出服务于国人的实践理论和方法技术。

工作者的任务不仅要与现实服务对象工作,而且还要从潜在服务对象建立关系,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辨别服务对象的类型是社会个案工作的第一步。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启示如何在行为治疗中割断“条件”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或在两者间建立一种有目的的联系,从而改变行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这一过程将人们从压抑的文化假设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一旦从充满问题的故事中解脱出来,个人便可以更有力,更乐观,更持久的方式以去处理他们的问题。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需要注意外化不能仅被当作技巧,工作者要在心灵深处相信问题是社会和个人建构起来的,最重要的是要使服务对象确信自己不是问题的本身。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小红书对接工作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小红书对接工作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小红书对接工作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15fba2f112393a2c6fe269856f7476b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525d7feeb35504880bb344d90099c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