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公基考点不当得利之债要点思维导图

公基考点不当得利之债要点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原来是y 浏览量:02022-08-09 15:27:01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公基考点不当得利之债要点思维导图

本思维导图总结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点不当得利之债要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公基考点不当得利之债要点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公基考点不当得利之债要点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7293c59117b9fdd1b6c1ecb1951d929

思维导图大纲

公基考点不当得利之债要点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1.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不当得利既没有法律规定的依据,也没有合同约定的根据

比如甲乙俩人同时在山上放羊,傍晚时分甲回到家中突然发现自己家羊圈里多了两头羊,那么对这多余的两头羊并没有法律规定应当得到,也不是买卖合同中合法购买,甲应当将这两头羊返还给乙。

2.一方获得利益

获得利益最常见的是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增加,积极增加是指财产数额的直接增多。

比如超市收银人员因疏忽大意多找了顾客一笔钱,那么顾客的财产直接就增多了。

当然获得利益也有消极的财产增加,消极增加是指应减少的财产而没有减少。

比如你在商场购物使用信用卡消费后,本该划扣你200元,而实际上没有扣除,这种情形就属于财产的消极增加。

3.他方受到损失

他方财产受到损失,即自己能感觉到财产明显减少

比如张三给房东转租金的时候不小心转给了同租室友李四,张三的财产就会突然减少。

如果说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那就不成立不当得利。

比如政府投资兴建了地铁,附近甲的房屋突然价值剧增,甲获得利益但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那么对于甲而言不成立不当得利,这是常见的反射利益。

4.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

一方获得利益是建立在他方损失的基础上,这就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比如因银行ATM机故障多支出1万元给张三,张三获得利益来自银行的直接损失,因而存在实际意义的直接因果关系。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公基考点财产权制度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公基考点财产权制度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公基考点财产权制度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4b595364b3b5fce117fc320be37ab4e

公基考点法的特征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公基考点法的特征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公基考点法的特征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de5f0e8b0d56a639da9bb915f911f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