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中有关汉代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包括汉代法律制度概述、汉朝的法律思想发展和演变、“汉律六十篇”、法律形式、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礼法结合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国法制史汉代法律制度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国法制史汉代法律制度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ef4488a7009a51229464ec688b95224
中国法制史汉代法律制度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时间
公元前206年-220年
背景
秦末农民起义建立了汉朝,刘邦集团的建立是中国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汉的统治是封建社会得以发展繁荣,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以《九章律》为代表的汉代法律制度的形成标志中国封建法制的确立
1,汉初-汉武帝前的70年间
老思想一直居于统治地位“无为而治”“清净无为”,而辅之以儒、法思想
讲求“与民休息”,“宽省刑法”,“约治省刑”,“轻徭薄赋”
2,从汉武帝起
转变为以儒为主,礼法并用,黄老思想已不适合汉武帝积极有为、加强专制皇权、严格控制臣下的要求
所以主张以“德主刑辅”、“礼法合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
1,《九章律》9篇
2,《傍章》18篇,即《汉仪》,制定的维护皇帝尊严和权威的礼制
3,《越宫律》27篇,有关宫廷警卫的法律
4,《朝律》6篇,有关朝贺制度的法律
1,律,汉代基本的法律形式,内容系统、完整、稳定的成文法典,也是对人们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强制性行为规范
2,令,皇帝于律之外发布的命令、文告(单行法规),可以补充、更改律(补律),也可以取消、代替律(破律),特点是数量多,灵活性强,是中国古代法制的一个重要特征
3,科,律之外关于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单行禁令,又称“科条”或“事条”,限于刑法
4,比,在律无正条的情况下,选择已经判决的典型案例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又称“决事比”,即早期判例法
1.背景
封建制法虽已取代奴隶制法,但时局动荡使刑制改革不明显,只增加了一些新刑罚种类
造成新旧刑罚混乱、层次体系不清、刑制杂乱无章的局面,肉刑的存在使整个法律制度都无法摆脱野蛮原始的特征,“缇萦上书”促进了改革
2.内容
废止肉刑,宽缓刑罚,向封建制王刑改革
汉文帝用徒刑、笞刑和死刑代替肉刑,使“罪人有期”
汉景帝减少笞的数量;制定《箠令》,对执行笞刑的刑具和执行方法作具体的规定
3.意义
文景二帝废除肉刑,有利于保护社会生产力
使我国古代的刑罚手段由野蛮残酷变成较为人道,为封建制五刑的形成奠定基础
由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过渡的重要标志
改革的必然因素
发展生产力,利于社会稳定,前朝的刑罚制度混乱
5.原因
汉代“刑轻于他事而犯法者寡”“断狱数百,几致刑措”,秦代“岁以千万数”
奴隶制五刑(汉前期五刑):黥、劓、非、宫、大辟
封建制五刑(汉后期五刑):笞、杖、徒、流、死
1,原则
a)上请制度
贵族官僚犯罪后,一般司法官员无权审理,必须奏请皇帝裁断,皇帝可以根据犯罪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减免其刑罚
隋唐完备,沿用至20世纪初
b)恤刑制度
对老人、小孩、妇女、残疾人等生理上孱弱者在定罪量刑时给予特别宽宥
c)亲亲得相首匿
亲属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左证
到隋唐改为同居相为隐,沿用至20世纪初
2,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3,维护封建婚姻家庭关系:董仲舒“三纲”思想。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如何从大历史观学习中国历史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如何从大历史观学习中国历史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a22832470b2860422e8670dd76372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