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起源和主要特征的综合学习笔记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国法史综述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国法史综述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ca25f655cfe51e9fb000f75f55951ac
中国法史综述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法自君出,重权隆法。君主享有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法律的创制和变迁。法律以维护君权为要务,君主和统治集团重视制定和运用法律,巩固政权稳定,维护社会秩序。
诸法并存,民刑有分。中国古代法典编纂保持“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体例;但是在法律体系上,则是诸法并存,民刑有分的
家族本位,伦理法制。中国古代是沿着由家而国的途径进入文明时代的,因此宗法血缘关系对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诸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宗法与政治的高度结合,造成了家国一体、亲贵合一的特有体制。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融发展,成为传统法制的重要特征。
调处息争,无讼是求。无讼是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调处是实现息讼、无讼的重要手段。调处息争适应封闭的小农经济基础的深厚地缘关系,依赖的是宗族势力和基层国家权力,凭借的是礼与法相结合的多种法律渊源,维护的是三纲五常的伦理秩序,形成一整套完备制度。
德配王命,民贵君轻。民本主义是中国古代法制与法文化的基础。西周时期就确立了“以德配天”的观念,即天授王权取决于君王的德性,体现为“敬天保民”的统治政策。儒家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民为国本的思想。这一传统对于中国古代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传统法律的各个层面都表现出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如德主刑辅,注重教化;摆脱神判,重视证据;宽仁慎刑,爱惜人命等
礼法结合,综合为治。礼法结合是中国古代法律最主要的传统;礼法相互为用,实现社会综合治理是中华法系最鲜明的特征。礼法互补,以礼为主导,以法为准绳;以礼为内涵,以法为形式;以礼行法促进法律的实施,以法明礼增添礼的权威;以礼入法,使法律道德化,法由止恶而兼劝善;以法附礼,使道德法律化,出礼而入于刑。
体系完备,律例并行。中国古代法的渊源经力从先秦礼制与刑书,到《唐六典》与律令格式的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以政典为组织法,以律典为基本法律,令格式为管理制度,并以廷行事、决事比、判例等为必要补充的完备体系。较好地解决了法部门分类,法效力层级划分的机制问题,并兼顾了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以法治官,明职课责。以法治官是中国古代法制的悠久传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官吏的职、权、责;规定官吏的行为方式与自我约束的机制;实行考选、考课、监察等一系列制度,促其奉公守法,为君尽责。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职官法不断充实完善,使官吏职责明确,有法可依,是古代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尚公平,执法原情。先秦诸子在释法时,常以度量衡为比喻,强调法的公平。公平成为法律的基本价值追求。法尚公平不仅体现在立法的内容上,也讲求执法原情,达致天理、国法、人情的允协。
古代礼刑关系密切,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礼与刑的作用并不相同,礼要求自觉遵守积极规范,侧重预防;刑侧重事后惩罚
礼与刑的适用原则也不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古代法的起源和宗法等级制度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的宗法伦理性质,既适用于宗族内部,又适用于整个国家
古代法的起源主要以“刑始于兵”“礼始于祭”的形式完成,始终贯穿礼刑并用原则
古代法的起源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为基础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北京鲁迅博物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北京鲁迅博物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6dd5fb39ac0566fc4fa2033f0feb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