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关于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著作;同时也是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娱乐至死》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娱乐至死》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8512241359c942c059a5379c8b2b86f
《娱乐至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关于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著作;同时也是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
娱乐至死》一书解析了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得出了由此导致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以此来告诫公众要警惕技术的垄断。
在该书中,波兹曼深入剖析了以电视为主的新媒体对人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向的影响,令人深省,并认识到媒介危机。
该书的主要内容在于用事实论述: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娱乐得以达到至死的目的;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该书共分为两大板块
前言
“前言”部分旨在通过现实世界与两本书的对比,当1984年到来时,《1984》中的预言并没有得以实现,反而在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的预言正在逐步地成为现实。
正文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第五章 “躲猫猫的世界”。
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第七章 “好……现在”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第十章 “教育是一种娱乐活动”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电视引发的智力灾难
西方社会在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动荡后,在80年代终于再次安定了下来。但传统上重视节俭和勤奋、反对纵欲的新教伦理已被倡导感性的自由解放彻底击溃。在这场解放之后,人们找到了更多享乐的理由,于是一场宣扬娱乐的革命成了社会的广泛共识。
媒介即认识论
波兹曼进一步提出了“媒介即认识论”的观点。他认为,媒介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而“电视创造出来的认识论不仅劣于以铅字为基础的认识论,而且是危险和荒诞的”。
以电视为中心的认识论严重“污染”了大众交流,信息的传播不得不以模拟电视图像的形式进行
泛娱乐业时代
娱乐已经成为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成为表现一切经历的形式,从新闻到政治,甚至是宗教活动都在全心全意地娱乐观众。
是否会“娱乐至死”
波兹曼为人们留下一个沉重的话题:人们真的会“娱乐至死”吗?娱乐已是这个时代的传媒霸权,不管以何种方式,都只为博人一笑,艺术价值和伦理道德都可以弃置一旁,可谓“得娱乐者得天下”。
事实如此,如若人们一味追求娱乐,而不反思娱乐背后带给人们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评价,那只能是“娱乐至死”;如若人们能在适度娱乐中反思它所传递的认识,并不是一味苛求所有事物的呈现均以哗众取宠为价值,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还将取得长足的进步。“娱乐至死”是波兹曼对社会现象的概述,不是预言,今后的社会媒介如何发展,还要看人类怎样应对危机。
一本精彩、有力而重要的书,这是波兹曼抛出的严厉的控诉书。在这里,一切公众的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华盛顿邮报》评)
波兹曼在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他用学者的渊博与说书人的机智构筑他的见解。[2](《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评)
它是声讨电视文化的檄文: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声喝问绝非危言耸听,我深信它是我们必须认真听取的警告。(中国当代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周国平评)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个人设计风格: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个人设计风格: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76bbf3224c61343864da604b59c496f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三十年来学生娱乐活动的演变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三十年来学生娱乐活动的演变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a5f68ae8dbc1caccb289b96c2ebd1c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