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强行割让的一所乡村小学在上着告别自己母语的最后一堂课,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来展现整个沦陷区的屈辱和对自己故土的深切的思念。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最后一课》思维导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最后一课》思维导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b8d5749e19797473db35fcc1d6abf5a
《最后一课》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最后一课》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强行割让的一所乡村小学在上着告别自己母语的最后一堂课,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来展现整个沦陷区的屈辱和对自己故土的深切的思念。
普法战争后,战败的法国被迫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普鲁士。
普鲁士禁止这两地的学校再教授法语。这里的乡村小学迎来了最后一堂法语课。
小学生小弗郎士因为上学迟到了非常担心被老师韩麦尔先生惩罚,但是到了学校却看到这样一番景象:教室里不再乱糟糟一片,老师也不再那么严厉。
这一切让小弗郎士感到奇怪。但是当他得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他非常震惊!
他顿时对以前读书的不努力感到后悔。在最后一堂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尽可能大地写出了“法兰西万岁!
小弗郎士
普法战争后,小弗郎士生活、学习在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镇上,他是一个顽皮淘气的小学生,经常迟到逃学,祖国与普鲁士之间的战争对他来说似乎很遥远。
可是老师在课堂上宣布这是最后一堂法文课,小小的心灵立刻充满了对入侵者的憎恨和对过去荒废时光的追悔。
韩麦尔
《最后一课》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执教40年,把一生都献给了阿尔萨斯人民。
他热爱祖国,深信法兰西语言是世界上最美、最清楚、最严谨的语言。
40年来,他勤勤恳恳地为学校服务,就是在被迫离职前的最后一堂课上,还耐心地讲解,“想在他走以前把自己全部的知识都传授给我们,一下子把它们灌输到我们的脑子里”。
《最后一课》是阿尔丰斯·都德流传很广的一部短篇小说,曾被译成各种文字,选入许多国家的语文课本,为亿万个不同国籍的青年读者所传诵。
阿尔丰斯·都德(1840—1897年)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曾在小学里任监学。
17岁到巴黎,开始文艺创作。1866年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简》成名。
1870年普法战争时,他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爱国主义的短篇。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3689aa4bade106954c09e32d9a71ab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开学第一课手抄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开学第一课手抄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ec1891810f7d2205458ff5a95ce22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