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争取AI产品经理offer总结概括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如何争取AI产品经理offer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如何争取AI产品经理offer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16d305c2b84a32d59d42f2f901a2a26
如何争取AI产品经理offer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任何宝箱都有匹配的钥匙。
用心网罗学习资源,一定会发现“AI产品经理大本营”这类社群,获得与从业者交流的机会。
深入交流后,你会有基本的觉悟:AI产品经理的能力维度很全面,转型最少需要学习3-6个月。
过去的互联网环境让很多PM以为:不用太懂技术,不用钻研心理学和设计,甚至不用成为业务专家,只要按日常工作套路随便搞搞就月薪一两万。过去是因为资本浮躁、企业浮躁,但想做AI,就必须先审视自己到底有哪些价值。
1. SWOT
以我为例:
优势:
科技知识储备、多次跨界经历、3年管理、落地几款盈利/明星产品。
劣势:
没有AI背景、5年工作经验(工作越久转型越难)。
优势劣势是相对的,要看面试什么样的公司。最近遇到几位面试者,没了解公司背景就谈优势,找不准契合点很尴尬。
2. 应对策略
转型是个长期过程,offer是力求一击必杀。
我的策略是:
集中学习加强AI认知,模拟AI场景做调研分析、产品设计、机器模型,输出文章给自己增加背书;
向心仪的JD临时抱佛脚,找到自己能为这家公司带来的3条差异化价值。
3. 斩断心锁
会有人想,为什么有这步多余的操作。我们往往面对重要抉择时才需要“斩”,其实很多转型的朋友都做了一定的牺牲,我也自切了几刀。这里讲究个“快”字,最忌拖泥带水。
一入AI深似海,面对庞杂的知识体系,如何推演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小步快跑,试错迭代。
先想清楚每一项输入对应的价值是什么,然后网罗书籍、社群、自媒体、会展和公开课,一定能找到合适的资源。
1. 资料分层分类
AI相关的场景案例、技术通识、产品通识、行业通识、学术论文、数据分析;还有其他增加深度的方向:认知科学、神经学、心理学、哲学宗教等。选择一个最希望从事的方向多备些资料,比如CV、NLP、智能家居。
2. 广度or深度
一些业内人士建议优先深度,我觉得两者都要,而且是先广后深,这样有利于全局视角。如果你真在近期面试过,就可能知道其中的无奈
3. 深入到什么程度
一定程度理解机器学习、NLP等技术原理,清楚特定方向的技术瓶颈,能够结合行业现状分析一个AI场景。
4. 如何验证学习效果?
给自己编30道面试题,对着镜子模拟面试,直到能得满分为止。再换下面的30道,这样一轮轮下来,遍历自己的认知边界。发现边界太窄,就继续扩张边界。
面试AI团队,最忌讳对AI认知过浅。假如你是面试官,遇到的求职者讲不清朴素贝叶斯、SVM、NLP瓶颈边界、神经网络类型和原理,不能深入分析某个AI场景。咱们公司又不是慈善机构,会给他工作机会么?
我输出的方向是场景分析、学习笔记、观点看法、工作习惯和未来畅享,目的是广泛覆盖PM的思考维度,以下是输出的部分:
《能否借助AI破译婴儿哭声?》
《两周搭建Demo理解机器学习》
《关于Google发布AutoML的几点看法》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留杀手锏。我压了3篇草稿一直没发布,命题是AI的居家癌筛场景、机器的灵商与意识、区块链与AI结合。实践证明,面试中掏出来可以让人眼前一亮,一些新鲜、有深度的观点往往能够超出面试官的预期。
输出不一定完美,我们会对自己粗劣的文章感到愤怒和羞耻,知耻而后勇,倒逼自己通过输入来完善它。零AI基础的输出水准,可以折射出此人在AI领域的发展潜力。
1. 调研公司
面试就像找对象,面试官会跟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结婚么?
最近发现有很多不重视调研的求职者,很难指望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好调研。如果这样的人简历很光鲜,那一定有水分,因为他们不尊重岗位,不具备同理心和职业习惯。
2. HR是怎样筛选简历的?
简历中突出优势、层次鲜明是必须的,招聘专员每天面对海量简历,往往10秒钟扫下简历中是否有AI、大厂、明星产品背景,统一的筛选标准有助于提升效率。而Boss直聘等个人渠道则不太一样,Boss往往更耐心,视角更专业。
3. 没有项目经验,担心简历跟JD不契合怎么办?
如果你做过场景分析,模拟策划过AI产品或Train过Model,这些就是最好的背书。简历中带上作品链接,放到显眼的位置,确保作品质量别太弱。
4. 简历写好了,找人内推还是自己投?
面试偶然性很多,内推的触达率确实高一点,但并不存在绝对优势。建议多管齐下,不过度依赖某个渠道。不要一股脑全投出去,为简历留些完善的机会。
5. 要用STAR原则优化简历么?
STAR原则就是针对各家JD定点狙击,拆分出N个版本的简历。一些HR朋友告诉我STAR原则的投递效果很有限,我还是熬了一周的夜制作30多个版本的简历分批投递,开通了查看竞争者的会员权限。目的是搞透深圳市各公司的招人标准,推测公司招聘的紧迫程度和人才竞争格局。
1. 调整状态,淡定警惕
面试前我会冥想几分钟,深呼吸,将状态调整到最佳。时刻留意面试官的眼神、动作、话语,每个细节变化都是一道面试题,冷漠不一定代表否定,微笑也不一定代表认同。
时刻揣测他的意图,守住心神。人在精神松懈的时候,潜意识的反馈最容易暴露缺点。即便是情商低的人,经过刻意训练后也可以与面试官轻松对话。
2. 避免浮夸
刚做PM那年,我遇到个8年PM经验的面试官,他对我说:“没做5年以上的PM,不要轻易谈战略” ,这句话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后来我刻意锻炼升维思考和领导视角,依然在3、4年后才参与到战略。所以如果自身不具备一些能力维度,尽量避免浮夸的字眼,别把面试官当傻子。
3. 聚合>发散
产品经理的范畴很广,一次面试只有半个多小时,尽量减少尬聊和跑题。发散思维很不值钱,没有企业会因为几个好点子而具备核心竞争力,胜负往往取决于奔跑速度和认知深度。发散后要快速聚合,抛出金字塔尖的观点,凝炼到位的表达最能体现PM职业素养。
4. 诚意比什么都重要
诚意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认同,诚意不仅要表现在面试中,并且要持续到入职之后。
5. 面试是最宝贵的学习机会
几家公司面试下来,对岗位的理解肯定会越来越清晰。每次面试都复盘一下,再针对短板集中突击,可以大大提高后续面试的成功率,不要把困惑留给明天。
6. 团队期望在我们身上看到什么?
面试官往往有这种心态:若A、B、C三名面试者给我的综合评分都是60,最终就是三位都不想要,期望能有一位70分的把他们PK掉。
当比分胶着的时候,我们需要给面试官一锤定音的理由,差异化价值非常重要!差异化可以体现在悟性灵性、行业认知、教育文化、职业技能、成功案例等,更要讲清楚逻辑来佐证你真的具备这些优势。
7. 什么样的团队重点考技术理解?
目前大部分转型者希望做偏场景应用、商业化的AIPM,岗位对技术理解有要求但不苛刻。
如果你的技术认知偏弱,建议避开这几类团队:
技术驱动而非产品、运营驱动的公司,企业基因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偏传统的公司往往考察技术,一些激进的产品经理可能不喜欢这种氛围。
项目还在探索阶段,很难复用现成的解决方案,需要AIPM常跟算法、科学家泡在一起,对模型效果负责。
选择团队远比选择岗位重要。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系统化思维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系统化思维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77c9c258e18be10afdd5822b0b4199e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AI产品经理入门知识AI技术之监督学习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AI产品经理入门知识AI技术之监督学习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cb771655e738bd75a1899be4e253d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