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医学《临床学》尿液检验思维导图

《临床学》尿液检验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G. 浏览量:292022-11-08 21:44:57
已被使用4次
查看详情《临床学》尿液检验思维导图

临床学内的尿液检验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临床学》尿液检验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临床学》尿液检验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3ed3e5361878685dca84e9fd8c4d0c3

思维导图大纲

临床学尿液检验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尿液理学检验

一、尿量

(一)参考值

成人:1000~2000ml/24h

儿童:按体重计算,约为成年人3~4倍。

正常人尿量昼夜之比为(3~4):1

(二)临床意义

1、多尿:24h尿量超过2500ml,儿童超过3L。

(1)生理性多尿

摄入多(饮水、静脉注射)

服用利尿食物或药物

精神性多尿:紧张

(2)病理性多尿

① 内分泌疾病:

尿崩症:尿比密常为1.005以下(下降),尿渗透压在50~200mmol/L之间。

中枢性尿崩症: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

肾源性尿崩症:肾脏对ADH不敏感

② 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DM):患者尿比密、尿渗透压均增高。

③ 肾脏性疾病:肾小管破坏致肾浓缩功能逐渐减退,可出现多尿。

昼夜尿量比例失调、夜尿增多,即昼夜尿量之比<2:1

2、少尿:24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小于17ml。

生理性少尿

摄入少:缺水

输出多:出汗

病理性少尿: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病

(1)肾前性少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肾血流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所致。

① 肾缺血:心衰等

② 血液浓缩:脱水等

③ 血容量减低:肝病、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水肿等

④ 应激状态:创伤、感染等

(2)肾后性少尿:尿路梗阻引起。

阻塞:结石、肿瘤、凝块或药物结晶、尿路先天畸形等

压迫:膀胱功能障碍、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等

(3)肾性少尿:因肾实质的病变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损坏。

急慢性肾病、血(肌)红蛋白尿、肾移植排斥反应

3、无尿:尿量<100ml/24h

二、尿颜色和透明度

(一)分级

清晰透明

轻度混浊(雾状)

混浊(云雾状)

明显混浊

(二)方法学评价

受主观因素影响临床应用仅做参考。

(三)质量控制

1、使用新鲜尿液:放置时间过长导致尿颜色加深,浑浊度增高。

盐类结晶析出、

尿胆原转变为尿胆素、

细菌增殖和腐败、

尿素分解

2、防止污染

3、标准统一

(四)参考值

新鲜尿液:淡黄色、清晰透明

(五)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1)代谢产物:生理性影响尿颜色主要是尿色素、尿胆素(URB)、尿胆原(URO)等。

(2)饮水及尿量

(3)药物的影响

(4)结晶及酸碱度等

尿酸盐结晶:淡红色

磷酸盐或碳酸盐结晶:灰白色

2、病理性变化

(1)无色:

伴有尿比密增高:糖尿病

伴有尿比密减低:尿崩症

(2)血尿

分类

① 肉眼血尿:每升尿量含血量超过1ml。

② 镜下血尿:尿液离心沉淀后镜检红细胞数>3/HP。

引起血尿疾病

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最常见原因

尿三杯:

第一杯血样:尿道出血

第三杯血样:膀胱出血

三杯都出血:肾脏或输尿管出血

② 全身性疾病

③ 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

④ 药物毒副作用

(3)血红蛋白(Hb)尿:尿游离血红蛋白超过(参考值<0.3mg/L)时引起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血红蛋白尿(棕黑色酱油样)。

血红蛋白尿与血尿鉴别:

① 离心沉淀上清液:血红蛋白尿仍为红色、血尿红色消退。

② 镜检沉淀物:血红蛋白尿无完整红细胞。

③ 隐血试验:用上清液,血红蛋白尿阳性,血尿阴性或弱阳。

④ 尿蛋白定性试验:用上清液,血红蛋白尿阳性,血尿阴性或弱阳。

血红蛋白尿与假性血尿鉴别:

卟啉尿:红葡萄酒色

(4)肌红蛋白(Mb)尿:正常尿中不能检出,当机体心肌或骨骼肌组织发生严重损伤时,检查呈阳性。

1) 病因

① 创伤

② 肌肉疾病

③ 心肌梗死(MI)

④ 代谢性疾病

⑤ 缺血性肌损伤

2) 肌红蛋白尿与血红蛋白尿鉴别:

① 颜色:肌红蛋白尿呈粉红色、暗褐色。

② 溶解性:Mb能溶解80%饱和度硫酸铵溶液中,Hb不溶。

(5)胆红素尿:深黄色,振荡产生黄色泡沫。而正常尿和药物性深黄尿振荡为乳白色泡沫

见于阻塞性黄疸或肝细胞性黄疸。

(6)乳糜尿: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中,尿呈乳白色混浊称为乳糜尿,常见于丝虫病。

机制

泌尿系淋巴管破裂

深部淋巴管阻塞

鉴别

乳糜试验

乳糜尿以脂肪颗粒为主,少见血细胞、脓细胞、细菌。

(7)脓尿与菌尿

脓尿:常有脓丝状悬浮物

菌尿:大量细菌

常见于:泌尿系统炎症

鉴别

镜检:脓尿大量白细胞;菌尿有大量细菌

蛋白定性:脓尿、菌尿均为阳性,且加热加酸不消失(结晶类会消失)

(8)结晶尿

1) 常见类型

① 磷酸盐和碳酸盐:灰白色混浊

② 尿酸盐:淡粉红色混浊

鉴别

尿酸盐:加热浑浊消失

磷酸盐、碳酸盐:加酸产生气泡为碳酸盐。

与乳糜尿鉴别(乳糜试验):

① 有机溶剂抽提法,用乙醚抽提尿液。乳浊程度减轻确诊为乳糜尿。

② 将乙醚提取物经苏丹III染色,镜下观察可见脂橘红色脂肪球为乙醚试验阳性。

三、尿比密(SG)测定

主要与尿中溶质浓度呈正比。

(一)检测方法

1、化学试带法(干化学法)

2、尿比密计法

3、其他方法:折射计法、超声波、称量法。

(二)方法学评价

1、化学试纸带法(干化学法):不受高浓度葡萄糖、蛋白质或放射造影剂的影响,但精确度差,只用于过筛试验。

2、折射计法:易于标准化、用量少,NCCLS和CCCLS建议为参考方法。

(三)质量控制

1、化学试带法:

① 尿pH>7.0,测定值应增高0.005

② 试带法对过高或过低尿比密不敏感,应以折射计法为参考

③ 评价肾脏稀释、浓缩功能时,应连续多次测定

2、尿比密计法

矫正后使用

3、折射计法

进行温度补偿调校

(四)参考值

晨尿:1.015~1.025

随机尿:成人1.003~1.035

(五)临床意义:估计尿浓缩稀释功能的常用指标

1、高比密尿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肾前性少尿,如糖尿病等

2、低比密尿:尿比密常<1.015时,称为低比密尿或低张尿。

尿比密固定在1.010±0.003时,称为等渗尿,提示肾脏功能严重损害,如尿崩症(SG<1.003)

四、尿渗量测定:表示肾脏排泄到尿中所有溶质颗粒的总数量,主要与溶质颗粒数量、电荷有关,与颗粒大小无关。

评价肾脏浓缩稀释的较好指标。

(一)参考值

600~1000mOsm/(kg·H2O)

尿渗量:血浆渗量=(3.0~4.7):1

(二)临床意义

减低:肾小球肾炎

显著减低:慢性间质性肾病,尿渗量:血浆渗量可明显减低

五、尿气味

(一)正常尿

微弱芳香气味

(二)病理性尿

氨臭味:膀胱炎、尿潴留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腐臭味:泌尿系统感染、晚期膀胱癌

大蒜臭味:有机磷中毒

老鼠尿臭味:苯丙酮尿症

尿液化学检验

一、尿酸碱度测定

(一)定义

是反应肾脏调节机体内环境体液酸碱平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检测方法和评价

1、试带法

应用最广泛的筛查方法。

采用甲基红和修麝香草酚蓝调配制成试带片。

2、指示剂法

加入溴麝香草酚蓝,受黄疸尿、血尿干扰。

测定范围:6.0~7.6,偏离会影响结果

黄色:酸性尿

蓝色:碱性尿

绿色:中性尿

3、滴定法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

4、pH计法

精确,操作繁琐

(三)质量控制

尿液标本必须新鲜,陈旧标本可因尿二氧化碳挥发或细菌生长使ph增高,或因细菌和酵母菌作用,使尿中葡萄糖降解为酸和乙醇ph降低。

(四)参考值

正常饮食尿偏酸性pH:5.5~6.5,平均6.0

随机尿pH:4.6~8.0

(五)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1)饮食:肉类等高蛋白食物,pH减低;蔬菜水果等,pH升高。

(2)进餐后尿pH短暂增高(碱潮)。

(3)剧烈运动、饥饿等pH减低(二氧化碳潴留)

2、病理性变化

(1)尿pH减低:见于酸中毒、发热、糖尿病、痛风、低血钾性碱中毒、白血病等。

(2)尿pH增高:呼吸性碱中毒、呕吐、尿路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利尿剂等。

二、尿蛋白质检查

(一)定义

尿液中蛋白质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为阳性,即为蛋白尿。

(二)检测方法及评价

1、尿蛋白定性试验为蛋白尿的过筛试验。

(1)试带法:利用pH指示剂的蛋白误差原理。对清蛋白较敏感,可漏检本周蛋白,尿液pH增高可产生假阳性,用于筛查。

(2)加热乙酸法:传统经典方法

步骤

加热: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加酸:使尿液pH接近蛋白质等电点

再加热:使蛋白质进一步沉淀

注意

① 在试管内加清晰尿液至管高2/3处。

② 用木夹夹持试管下1/3处。

③ 加热煮沸试管上1/3处内的尿液。

(3)磺基水杨酸法:与清蛋白、球蛋白、糖蛋白和本周蛋白等均能发生反应。NCCLS参考方法,检查尿蛋白的确诊试验。

根据反应的混浊程度作出尿蛋白的定性或半定量判断

2、尿蛋白定量试验:沉淀法、比色法、比浊法、染料结合法、免疫测定法和尿蛋白电泳法等。

比色法:双缩脲比色法为蛋白质定量试验经典方法。

(三)质量控制

磺基水杨酸法对某些药物及有机碘造影剂呈假阳性。

(四)参考值

(五)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不超过+)<0.5g/24h

(1)功能性蛋白尿:应激反应

(2)直立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长时间站立,多见于青少年

(3)摄入性蛋白尿:注入蛋白制品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前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血浆中蛋白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

(2)肾性蛋白尿

① 肾小球性蛋白尿

ⅰ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以清单白为主,定性3+~4+,定量3.5~10g/d。

ⅱ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ⅲ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② 肾小管性蛋白尿

(3)肾后性蛋白尿:见于泌尿生殖系炎症反应、结石、肿瘤等。

三、尿糖检查

(一)定义

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8.88mmol/L)或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时,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糖尿。

(二)检测方法和评价

1、试带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本法检测葡萄糖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适用于自动化分析。

2、薄层层析法:复杂费时,用于基础研究。

3、班氏法:传统尿糖定性试验,非特异性,易受其他还原物质干扰。

(三)质量控制

1、维C可使班氏法呈假阳性,使试带法呈假阴性。

(四)参考区间:阴性

(五)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性糖尿

① 代谢性糖尿:糖尿病

② 摄入性糖尿

③ 应激性糖尿

④ 内分泌性糖尿:甲亢

2、血糖正常性糖尿:肾小管对葡萄糖吸收能力下降

① 家族性肾性糖尿

② 新生儿糖尿

③ 后天获得性肾性糖尿

④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四、尿酮体检查(几乎都不与β-羟丁酸反应)

(一)定义

尿酮体是尿液中乙酰乙酸(20%)、β-羟丁酸(78%)、丙酮(2%)的总称。

(二)检测方法及评价

1、试带法:基于亚硝基铁氰化钠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尿酮体筛检方法,适用于床边检验。

2、湿化学法

(1)Rothera法:亚硝基铁氰化钠不与β-羟丁酸起反应。

(2)Gerhardt法:只对乙酰乙酸反应。

3、片剂法

(三)质量控制

新鲜尿

密闭冷藏

(四)参考值:阴性

(五)临床意义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诊断、治疗检测及新生儿遗传性疾病。

2、非糖尿病性酮症者:应激反应

3、中毒: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等,由于药物抑制细胞呼吸,可出现血糖减低而尿酮体阳性的现象。

五、尿液胆红素检查

(一)概述

75%来自衰老红细胞血红蛋白分解。

25%来自未成熟红细胞分解及其他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解产物。

血浆中有三种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UCB)

结合胆红素(CB)

δ-胆红素

(二)检测方法及评价

1、重氮法:在强酸介质中结合胆红素与二氯苯胺重氮盐起偶联反应,生成红色的复合物。维生素c浓度达1.42mmol/L和亚硝酸盐存在时,可抑制重氮反应而呈假阴性。

2、氧化法

① Smith碘环法:简单,灵敏度低

② Harrison法:繁琐但灵敏度高,临床确诊方法。

(三)质量控制

避光棕色容器:胆红素在阳光照射下易转变为胆绿素,维C、亚硝酸盐引起假阴性结果。

(四)参考值:阴性

(五)临床意义:用于黄疸类型诊断

1、阻塞性黄疸:尿胆红素阳性(产生结合性胆红素)

2、肝细胞性黄疸:尿胆红素阳性(产生结合性胆红素)

3、溶血性黄疸:尿胆红素阴性(产生非结合胆红素)

4、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阳性

六、尿胆原和尿胆素检查

(一)概述

尿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俗称尿三胆。

尿胆红素、尿胆原称尿二胆。

(二)检测方法

1、尿胆原

(1)湿化学Ehrlich法: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樱红色化合物(从管口向管底观察)

(2)试带法

2、尿胆素:采用湿化学Schleisinger法

(三)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1:20稀释后转为阴性)

(四)临床意义:黄疸诊断及鉴别

七、尿血红蛋白检查

(一)概述

超过1000mg/L时,随尿液排出。外观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隐血试验阳性。

(二)检测方法及评价

1、化学法:操作简单,但试剂稳定性差,特异性较低。

2、试带法:大量维C导致假阴性

3、胶体金单克隆抗体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单快速。

(三)参考值:阴性

(四)临床意义:辅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及血管内溶血。

八、尿液本周蛋白检查

(一)概述

本周蛋白(BJP)是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

40~60℃凝固,90~100℃再溶解,56℃重新凝固,故又称凝溶蛋白。

(二)检测方法及评价

1、热沉淀-溶解法:灵敏度不高

2、对-甲苯磺酸法:简单灵敏,特异性差。清蛋白、球蛋白不反应(若球蛋白大于5g/L可呈假阳性)

3、蛋白电泳法等

(三)参考值:阴性

(四)临床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等

九、尿液微量清蛋白测定

(一)概述

微量清蛋白尿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主要征象

(二)检测方法及评价

多采用免疫学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三)参考值

(四)临床意义

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十、尿液蛋白电泳

(一)检测方法及评价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分析蛋白质的最好方法。

(二)参考值:显示区带以清蛋白区带为主

(三)临床意义:用于蛋白尿的分型

1、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尿

2、中及高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尿

3、混合性蛋白尿

十一、尿液肌红蛋白检查

(一)概述

外观呈深红色、不透明的酱油色、深褐色等,隐血试验阳性。

肌肉组织损伤时产生

(二)检测方法及评价

1、隐血试验(OBT)法:Mb具有过氧化物酶样活性

2、80%饱和硫酸铵法:繁琐,灵敏度差

3、单克隆抗体免疫法:最灵敏、特异,确证实验。

(三)参考值:阴性

(四)临床意义

见于创伤、缺血等。

十二、尿液β2-微球蛋白测定

(一)概述

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膜上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轻链蛋白组分。

也是除成熟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外,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轻链蛋白组分。

不和血浆蛋白结合,可自由经过肾小球滤过原尿。其中99.9%被近端肾小管以胞饮形式重吸收。

(二)检测方法

试带法:阴性

加热乙酸法:阳性

定量试验:

特定蛋白检测仪法:速度快、灵敏

(三)质量控制

在pH5以下,极易分解破坏。应调节pH至6.5~7.0

(四)临床意义

评估肾脏早期损伤时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功能。

十三、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查

(一)概述

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促进性腺发育的糖蛋白激素。

存在于孕妇的血液、尿液、初乳、羊水和胎儿体内。

妊娠8~10周时血清浓度达到高峰。

唯一不随胎盘重量增加而分泌增多的胎盘激素。

可通过孕妇血液循环而排泄到尿液中。

hCGα亚基的氨基酸数量及其排列顺序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长激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亚基几乎相同,能发生交叉反应。

临床上均采用高效的抗hCGβ亚基单克隆抗体检查hCG。

(二)检测方法及评价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免疫学方法

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夹心)

ELISA法

电化学发光法

放射免疫试验

(三)质量控制

采集首次晨尿(中段尿)100ml

(四)参考值:阴性

(五)临床意义

1、早期妊娠诊断

单克隆抗体二点酶免疫法在受精卵着床后5~7天,即能检测出hcg 。60~70天(8~10周)出现高峰。

2、流产诊断和检察

200ng/L以下有流产或死胎的可能

3、异位妊娠的诊断

4、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与病情观察

5、其他:各种癌症肿瘤hCG增高

十四、尿液Tamm-Horsfall蛋白测定

是一种甚特异性蛋白质,可作为该段肾小管的标志,THP是管型的主要基质成分。

临床意义

1、作为远端肾小管病变定位标志物。

2、THP持续维持较高水平提示易于形成尿结石。

十五、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测定

主要由肝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

临床意义

增高反应和评价各种原因包括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所致早期近端肾小管功能损伤的特异、灵敏指标。

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

十六、尿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检查

DIC等增高

十七、其他化学检查

1、溶菌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增高

2、NAG:是肾小管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3、尿淀粉酶:急性胰腺炎12~24h后增高

4、含铁血黄素:血管内溶血。

尿有形成分检验

一、检测方法

(一)检查方法

离心沉淀后镜检

(二)质量控制

1、酸碱度和渗透压对有机沉淀物的影响

2、标本采集:新鲜中段尿

3、使用一次性清洁干燥容器

4、采用可靠尿沉渣质控物

5、我国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

操作:取10ml尿离心,相对离心力400g,离心5min,弃去上层保留沉渣0.2ml。

检查细胞:应观察10个高倍视野

检查管型:应观察20个低倍视野

报告:细胞(管型)XX/H(L)PF,数量多时可报告面积(如1/3视野)

二、尿细胞检查

(一)红细胞

1、红细胞形态

(1)正常红细胞:双凹圆盘状,浅黄色,直径约8um。

(2)异形红细胞:

① 大红细胞:直径>8um

② 小红细胞:直径<6um

③ 棘形红细胞:生芽状,不规则

④ 皱缩红细胞:不规则突起,见于高渗尿

⑤ 环形红细胞:因细胞内血红蛋白丢失

⑥ 新月形红细胞:半月状

⑦ 颗粒形红细胞:内有颗粒状间断沉积

⑧ 影细胞:低渗尿多见

⑨ 红细胞碎片

2、根据红细胞形态将血尿分为3种:

(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红细胞外形及大小多见正常,形态较一致。

(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可相差3~4倍。

肾性血尿:异形红细胞≥80%

非肾性血尿:异形红细胞≤50%

(3)混合性血尿:既有均一性细胞又有非均一性细胞。

3、血尿红细胞形态变化的机制

① 肾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学变化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的肾小球基底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尿酸碱度和渗透压的影响。

② 非肾性血尿:主要是肾小球以下部位和泌尿通路上,毛细血管破裂的出血,红细胞未经肾小球基底膜的挤压损伤,因而形态正常。

4、参考区间

5、临床意义

鉴别红细胞形态有助于判断血尿是肾源性还是非肾源性疾病。

(1)肾源性血尿

肾小球肾炎

(2)非肾源性血尿

暂时性:剧烈运动、月经等

泌尿系统疾病:炎症、肿瘤、先天畸形、肾排异反应等

(3)出血性疾病

(二)白细胞(尿液中主要是中性粒)

1、白细胞形态

(1)正常:圆形、清晰核

(2)闪光细胞:见于急性肾盂肾炎,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运动。

(3)脓细胞:破坏或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外形多变。

2、脓尿:尿白细胞>5/HPF

尿三杯区分脓尿部位

脓尿出现在第三杯:提示为膀胱颈炎、膀胱三角区炎症。

三杯皆脓:提示病变位于膀胱颈以上的尿路,见于膀胱炎、输尿管炎、肾盂肾炎、肾脓肿、肾积脓等。

3、临床意义(用于泌尿系统及临近组织器官的感染或炎症诊断)

(1)肾盂肾炎:由细菌感染所致,尿细菌培养为阳性。

(2)膀胱炎:尿白细胞增多,常伴有脓尿,可见小圆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闪光细胞等,但无管型。

(3)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伴有大量鳞状上皮细胞。

(4)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尿中可出现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

(5)其他

(三)上皮细胞

1、上皮细胞形态

(1)肾小管上皮细胞:若见数量不等的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此时称复粒细胞。

(2)移行上皮细胞

① 大圆上皮细胞:表层移行上皮细胞,胞体体积反应器官是否充盈。

② 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中层移行上皮细胞。

③ 小圆上皮细胞:底层移行上皮细胞

(3)鳞状上皮细胞:又称复层扁平上皮细胞,胞体为尿上皮细胞中的最大,形状不规则。

2、参考值

肾小管上皮细胞:无

移行上皮细胞:偶见或无

鳞状上皮细胞:少见

3、临床意义

(1)肾小管上皮细胞:各种肾小管病变

(2)移行上皮细胞增多:肾盂肾炎时,尾形上皮细胞增多

(3)鳞状上皮细胞增多:多见于尿道炎

(四)吞噬细胞

1、种类

小吞噬细胞(N):来自于中性粒细胞

大吞噬细胞(M):来自组织中单核细胞

2、参考值:无

3、临床意义

尿液中出现吞噬细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症伴有白细胞、脓细胞

三、尿管型检查

(一)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

1、尿管型定义

是一些有机物或无机物,如蛋白、细胞或结晶等成分,在肾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物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

2、管型形成机制和条件

(1)尿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尿蛋白和T-H蛋白是管型基础物质

(2)尿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

(3)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使尿在肾单位中停留足够时间。

(二)管型种类、形态和临床意义

1、透明(玻璃)管型

(1)形态:呈规则圆柱体状,但大小、长短很不一致。两侧平行,两段钝圆。

(2)临床意义:参考值0~1/LPF,正常人剧烈运动偶见。

与肾实质病变有密切关系,如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等。

2、细胞管型

(1)红细胞管型

临床意义:提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出血,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2)白细胞管型

一般为中性粒细胞,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

(3)肾上皮细胞管型

常见于肾小管病变,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胞体较大。

3、颗粒管型

形态:颗粒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它物质,这些物质直接凝聚于T-H糖蛋白基质。按颗粒粗细分为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

临床意义:提示肾脏实质性病变,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早期,可大量出现宽幅的颗粒管型。

4、蜡样管型

形态:折光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粗,一般略有弯曲,两端常不整齐。

临床意义:肾小管严重病变

5、脂肪管型

形态: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产生,可见“马耳他十字”。

6、宽大管型

见于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表示预后不良,又称肾衰管型)。

7、细菌管型和真菌管型

8、结晶管型

9、混合管型

10、其他管型和管型类似物

(1)其他管型

血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血小板管型:见于DIC

肌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肌肉损伤

胆红素管型:见于阻塞性黄疸

圆柱体:见于急性肾炎

(2)类管型

粘液丝等

(三)尿管型口诀

管型基质蛋白T-H,尿液浓缩和酸化。

提供交替肾单位,透明偶见浓尿动。

管型肾脏实质变,红管早期小球变。

白管肾脏有感染,颗管细胞残蛋白。

粗粒可变细颗粒,蜡管提示肾小管。

脂肪尤见肾病综,宽大肾衰同管型。

四、尿结晶检查

(一)尿结晶形成和检查方法

1、形成

与pH、温度、结晶物质及其胶体物质浓度和溶解度有关。

2、常见生理性和病理性结晶

(二)生理性结晶

1、草酸钙结晶

新鲜尿中大量出现此结晶伴随红细胞,而又有肾或膀胱的刺激症状,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尿路结石约90%为草酸钙结晶。

2、尿酸结晶

黄色、暗棕色,大量出现见于急性痛风。

3、非晶形尿酸结晶

4、磷酸盐结晶

(1)磷酸钙结晶:常见于弱碱性尿、中性尿有非结晶形、粒状形、三棱形,排列成星状或束状。

(2)磷酸铵镁结晶:很强折光性

(3)非晶形磷酸盐

5、尿酸铵结晶

(三)病理性结晶

1、胆红素结晶

针状成束,见于黄疸、肝癌、肝硬化等

2、胱氨酸结晶

无色六边形、薄片状,见于肾和膀胱结石

3、亮氨酸(油滴状)与酪氨酸(头发状)结晶

见于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昏迷、白血病或伤寒等。

4、胆固醇结晶

缺角的长方形或方形

5、含铁血黄素

存在于细胞内的黄色颗粒

6、药物结晶

造影剂等

五、尿沉渣定量检查

分类

1h尿有形成分计数法

尿沉渣定量分析板计数法

临床意义

反映泌尿系统疾病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尿液的生成和排出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尿液的生成和排出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尿液的生成和排出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25920a790c7a657b1f82721636b7aa3

尿的生成和排出思维脑图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尿的生成和排出思维脑图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尿的生成和排出思维脑图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2f6849e03c01836ee7c11f70735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