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医学《中国文化要略》姓氏与名、字、号思维导图

《中国文化要略》姓氏与名、字、号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217001655 浏览量:72022-11-14 19:39:10
已被使用1次
查看详情《中国文化要略》姓氏与名、字、号思维导图

《中国文化要略》姓氏与名、字、号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国文化要略》姓氏与名、字、号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国文化要略》姓氏与名、字、号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37d322d7807fb7af1c785826dd4398f

思维导图大纲

读书笔记《中国文化要略》姓氏与名、字、号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〇、姓氏概述

姓氏:标志社会结构中血缘关系的一种符号

西方姓氏:宗教色彩

中国姓氏:宗法色彩

中国的姓氏制度:以汉族人为主体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所采用的姓氏制度

1. 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其历史渊源非常久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

2.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与封建礼教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称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大地主利益的有力工具。

魏晋时期盛行的“门阀制度”

3. 虽然以汉族原有姓氏为主体,但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已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

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

“姓”:母系氏族社会,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别的族号

“姓,人之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

商族祖先契是其母简狄吞鸟之卵有孕而生

周族祖先后稷是其母姜嫄踩了天帝的脚印感孕而生。

反应母系社会的婚姻状况“知母不知父”

远古帝王的姓都带有女字旁

炎帝姜姓、黄帝姬姓、少昊嬴姓、虞舜姚姓、夏禹姒姓等

“氏”:产生比“姓”晚,因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前往不同地方居住生活,各支族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

发展

初级阶段的根本区别

姓代表母系血统,是不变的,区别血统

氏代表氏族分支,是可变的,区别子孙

夏商周三代保留原有区别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

“男子称氏以别贵贱”

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族都是男子。

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公孙鞅”,也可称“卫鞅”,后被封于商,故称“商鞅”

“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女子在家按孟、仲、叔、季排行相称,并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

出嫁时,用姓标明血统,姓前冠以孟、仲、叔、季排行

孟姜女

出嫁后,可姓前冠以出嫁前本国国名

周幽王的宠妃褒姒

嫁国君,可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

卫庄公的妻子姓姜,来自齐国,可称“齐姜”,也可称“卫姜”

卫庄公死后还可因卫庄公谥号称“庄姜”或“卫庄姜”

周代的晋、鲁两国都姓姬,不能通婚,但秦、晋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

“秦晋之好”成为婚姻的代用词

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

二、姓氏的主要来源

研究著作

5种:“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

9种:“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氏于职”

32种

本书分类

1. 最早产生的姓,即原有意义上的姓,后人以姓为氏

多带有女字旁:姜、姬、姚、姒、嬴

2. 以国邑为氏

姬姓宗族:鲁、卫、晋、滕、虞

异姓功臣:齐、宋、陈、杞、焦

分封给卿大夫(“采邑”):韩、赵、魏

《赵氏孤儿》

3. 以官职为姓

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宗、帅

4. 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

是宗法制的明显特点

天子的儿子称“王子”,王子的儿子称“王孙”,王孙的儿子则以其祖父的名或字为氏

诸侯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也以其祖父的名或字为氏

牛、关、柯、丰、乐、仇、廖

5. 以排名次第为氏

周代:孟(伯)、仲、叔、季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孟氏其祖为鲁桓公次子庆父,善于制造内乱,以其有弑君之罪,后代深以为耻,因他在庶子排行第一而改称“孟孙”,以孟为氏,孟子即其后裔

6. 以爵号、谥号为氏

爵号以王、侯最为突出

谥号如文、武、穆、宣、闵、简

7. 以居住地为氏

傅(傅岩)、池(池边)、柳(柳下)、西门、东郭、南宫、东方、西闾

8. 以职业或技能为氏

屠、陶、甄、卜、巫

夏商周时代属于低级贵族,不得封土,但可称氏,当时称作“百工”

9. 以事为氏

李氏,其祖为少昊后裔皋陶,本姓嬴,在尧舜时期任理官,掌刑狱,后人以官为氏称“理氏”。商末理征因得罪纣王被杀,其子理利真逃往山中隐匿,以李子为食,因“李”谐音“理”,后人改称李氏

林氏,其祖为纣王叔父比干,比干被杀,其妻有孕,逃往林中,产下一子。周代寻封比干后,以此事赐以林氏。

车氏,汉武帝时有丞相田千秋,年老而未退休,皇帝特许他乘车入宫,时人称为“车丞相”,后人以车为氏

昃氏,明末山东一支朱氏王族栾中出逃,到了一地天色已晚,深感前途暗淡,改为昃氏

10. 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

避讳改氏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姬姓改为周姓

唐宪宗李纯即位,淳于姓改为于姓

赐“国姓”给功臣

唐代开国功臣徐世勣改为李勣,世字避讳李世民而不称

宋代西夏李继迁被赐姓赵

明末郑成功被赐姓朱

赐姓作镇压和惩罚

隋代杨玄感谋反被枭,其后人被赐枭氏

武则天即位,赐唐高宗的王皇后为蟒氏

11. 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成为汉姓的一个组成部分

宇文、鲜于、尉迟、慕容、长孙、贺兰

北魏孝文帝实行民族融合政策,命令鲜卑族改姓,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其他贵族改为穆、陆、贺、刘、楼、于、尉

隋唐时有西域九姓小国,归唐后以其国名改为康、曹、石、何、史、安等

安禄山、史思明属其中两姓

现在许多姓既是汉族的姓,也是少数民族的姓

张、王、李、赵

三、古代的望族和大姓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姓氏不但标志着血统,还标志着门第和地位

“门阀制度”

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东汉,除皇族刘姓为第一大姓外,还有所谓的“四姓小侯”,即外戚樊、郭、阴、马四姓。汉明帝曾为四姓子弟单独设立学校

东晋,原来中原地区的豪门家族,随晋元帝司马睿到了江南,称为当地的“侨姓”,这主要有王、谢、袁、萧等豪门,而当地还有朱、张、顾、陆等高门,称为“吴姓”

其中王、谢二姓,门第极高,权势极大,世代通婚不绝,先后除了许多名人

王敦、王导兄弟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谢安、谢玄叔侄

谢灵运、谢朓两大诗人

“景请娶於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於朱张以下访之。’”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北朝政权也以名门大姓为依托

在山东有“郡姓”,王、崔、卢、郑为大;

在关中有“郡姓”,韦、裴、柳、薛、杨、杜为首;

在代北有“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为首

宰相公卿大都出于这些姓氏

隋唐时代,科举盛行,寒门庶族大量进入统治阶层,但门第观念逸然盛行

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编的《大唐氏族志》,虽然把李姓列为第一,但郑、崔、卢、王仍有很高地位,五姓之外还有裴、薛二姓,与五姓并称为七家。

《西厢记》:崔小姐原本许配给郑公子,但却爱上张君瑞,因两姓门不当户不对而遭反对

《枕中记》:做黄粱梦的卢姓书生

现在见面问“您贵姓”是由封建社会姓氏有贵贱之别的情况演化而来的。

“郡望意识”

郡望:指某一姓氏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

唐代韩愈自称“昌黎人”,时人称韩昌黎,李白为韩愈支付仲卿作碑称其为“南阳人”,实际上韩愈父子为河阳人,这是因为当时韩姓以昌黎和南阳两地为郡望

“彭城刘”、“颍川陈”、“汝南周”、“太原王”、“京兆杜”

近现代影响

随着社会进步,门阀制度早已衰亡,郡望意识也早已淡化,但由于某些姓氏在社会经济文化进程中的特殊表现和作用,它们在近代直至现代仍有着令人瞩目的影响。

比如江浙一带的钱氏

祖先为五代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其三十多个儿子分赴各州任职

明末清初钱谦益

清代学者钱大昕、钱大昭兄弟

近代学者钱玄同

现当代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正英、钱其琛和台湾的钱复等

四、姓氏混杂与谱牒

姓氏混杂

1. 帝王分封子弟功臣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刘邦之孙,长沙定王刘发后代,但是南阳蔡阳人

三国刘备本涿州人,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代,刘胜与刘发为异母兄弟

2. 战乱

“建安初,关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

3. 官宦

白居易本秦将白起之后,祖上世居太原,直至二十八世因官移居陕西韩城,又四世因官移居渭南,又六世移居河南新郑,而后省白居易

苏轼远祖为唐代诗人苏味道,武则天时曾任宰相本赵州栾城,后贬至眉州,一子定居眉州至宋代除了三苏父子

4. 移民

封建国家为补充边远地区人口,或为了解决某些地区因战争、饥荒造成的人口短缺问题,采取强制性的移民措施

秦始皇曾往岭南谪遣50万人,成为广东客家人的一部分

三国魏时,因关中饥荒,曾从今河北一带移“农夫五千人”往陕甘一带

明代初年,因元末战争,河北、山东及江淮间人口大减,政府先后六次从山西移民外出,今北京大兴、通州、顺义还保留一些赵城营、蒲州营、长子营等以山西县名命名的村子,江淮还流传歌谣“问我的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姓氏谱牒

封建社会修谱的目的,是为了记录家族血统的承袭关系,但客观上却保留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些真实史料。

岳阳孔子后裔支系所藏《圣裔宗谱》

昆明岳飞后裔所藏《岳氏宗谱》

常州《岳氏宗谱》,证明当地岳姓为岳飞第三代子岳霖之后

江阴《赤岸李氏宗谱》,载明其始祖为元代色目人嘉那,其孙八撒因在江阴做官,子孙在此落户,完全汉化

上海《荣氏宗谱》,详载荣毅仁一族由山东迁入无锡,又由无锡进入上海的过程,可使人们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发展的某些情况

西安发现九部《西夏李氏世谱》,收藏着李培业,是西夏末代皇帝李睍第23代孙

南唐李后主家谱也在江西安福被发现,谱中记载,李后主亡国后,其叔父们避难逃往江西

五、全国姓氏数量

宋代初年,钱塘一读书人编过《百家姓》,内收伤食当时常见的单姓408个,复姓76个

“赵钱孙李”:宋朝皇帝姓赵,钱塘所在的吴越国皇帝姓钱,其后妃姓孙和李

明代陈士元《姓觿》,共录单复姓3,625个

近代臧励龢《中国人名大辞典》,已收入4,129个

《中国姓氏汇编》,收录5,730个

《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23,813个姓氏,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目前中国人仍在使用的姓氏超过7,000种,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大约各占一半,多字姓和一些比较少见的姓多数为少数民族所使用。

现在常用的姓氏不过200个左右,其中最常用的单姓只有100个。

最新统计了显示

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尤以北方地区人口较多,约占汉族人口7.94%

其次为王姓和张姓,分别约占7.41%和7.07%

此外为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

这19个姓占了全国人口一半以上

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名”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这种“以口自名”的“名”,大概是人们常说的“小名”(乳名)

后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交往扩大,才产生了后世通行的“大名”(学名)

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商代社会迷信盛行,社会生活十分单纯,人们都以生日命名,最突出的就是30个商王几乎全以天干为名,其他人则以地支为名。

周朝建立,礼制规范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信”:以出生时的情况命名

“义”:以道德品行命名

“象”:以某一物的形象命名

“假”:借用某一物的名称

“类”:取婴儿与其父相同之处命名

孔子的儿子出生时,鲁昭公赠鲤鱼,孔子即为儿子命名为孔鲤,字伯鱼

春秋战国以后,社会礼制急剧变化,其命名现象更多反映了社会下层风貌,以贱、丑命名

晋惠公儿子叫“圉”,女儿叫“妾”;鲁文公儿子叫“恶”

这时人们还喜欢在姓和名之间加一毫无意义的助词

烛之武、介之推、申不害、吕不韦

汉代国力强盛,人们祈求长生不老

“安国”、“延年”、“延寿”、“千秋”、“去病”

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至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三国志》内几乎都是单名

魏晋南北朝,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

受士大夫清高风气影响,取名喜用“之”字

祖冲之、王羲之、王献之、顾恺之、裴松之、杨衒之、刘牢之、颜延之、寇谦之

因佛教盛行,命名多取佛语

王僧辩、王僧智、柳僧景、柳僧习、崔僧护、崔僧佑

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建国”、“援朝”、“跃进”

“文化大革命”:“卫东”、“向东”、“向红”、“卫红”、“立新”

“字”

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

人际交往中

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

字则用于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的尊称

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

“因名取字”

1. 名与字意义相同

“名之于字,义相比附”

楚国屈原,名平,字原

鲁国漆雕启,字开

汉代夏恭,字敬公

三国诸葛亮,字孔明

唐代柳公绰,字宽

元代周权,字权衡

清代方东树,字植之

2. 名与字的意义相关

鲁国孔丘,字仲尼,孔子出生在尼山,与丘(山)相关

鲁国曾参,字子舆,参即骖,一车驾三马之意,马与车(舆)相关

晋代山涛,字巨源

三国赵云,字子龙,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

宋代陆游,字务观

宋代秦观,字少游

南宋岳飞,字鹏举

清代潘耒,字次耕

3. 名与字意义相反

郑公孙黑,字子皙

晋国赵衰,字子余

汉代吴平,字君高

唐代罗隐,字昭谏

北宋晏殊,字同叔

4. 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

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壬为水,辛为金,水生于金之意

明代帝王以五行取名

明成祖朱棣(木),其子明仁宗朱高炽(火),其孙明宣宗朱瞻基(土)、其后明英宗朱祁镇(金)、明宪宗朱见深(水)

5. 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

鲁公子庆父,字仲

汉高祖刘邦,字季

汉代班固,字孟坚

晋代张翰,字季鹰

宋代欧阳修,字永叔

明代冯从吾,字仲好

清代薛福成,字叔耘

6. 取于古语和成语

“号”

号的起源很早,但其流行乃是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这与唐宋以来的文学发达不无关系,也与儒道文化对文人的性格影响直接相关,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

1. 社会对文人学士有一种推崇和敬佩的心理

2. 骚人墨客企图用一种委婉曲折的方式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理想和情趣

唐代大诗人杜甫,号“少陵野老”

南宋史学家郑樵,号“西溪遗民”

元代冯子镇,号“怪怪道人”

明末朱耷,号“八大山人”

唐代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因生长于青莲乡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因贬黄州居于东坡

宋代黄庭坚,号“山谷道人”

清代画家金农,号“二百砚田富翁”,因藏砚丰富

清代刘洋,号“十三经老人”,因其治经学

明代书法家祝允明,号“枝指生”,因其有十一指

清代诗人朱彝尊,号“夕阳芳草村落”

清代陈鸿寿,号“梦饲千百鹤斋”

明代画家唐寅,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明代徐渭,号“水田月老人”

清代画家郑板桥,号“青藤门下走狗”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网站页面设计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网站页面设计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网站页面设计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e54b1650765ad6fb828347fa0a21333

机车信号发生故障后的处置(发生机车信号故障第一行为停车)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机车信号发生故障后的处置(发生机车信号故障第一行为停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机车信号发生故障后的处置(发生机车信号故障第一行为停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61455a2cfe0d5e93fc298473a4c44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