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医学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概论思维导图

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概论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无数 浏览量:672024-05-09 23:56:33
已被使用6次
查看详情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概论思维导图

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概论知识介绍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概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概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70bb9c44ae13bea98b02165c7bd4678

思维导图大纲

概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定义

职业医学

以职业从事者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通过临床检查和诊断方法,联系职业暴露的环境和条件的调查,综合研究职业从事者健康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损害的程度及其与职业性有害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发生的职业病与职业相关疾病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

职业卫生学

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对象),研究劳动条件(劳动过程、生产环境、工艺过程)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内容),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

劳动内容

生产工艺过程

指用特定的方法将各种原材料制成各种成品的全过程

劳动过程

指人类通过有目的地活动,使用劳动资料改变劳动对象,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生产环境

指劳动者操作、观察、管理生产活动所处的外环境,涉及作业场所建筑布局、卫生防护、安全条件和设施有关的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s

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

来源

生产工艺过程

①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等 ②物理因素:射线、噪声等 ③生物因素:微生物、寄生虫等

劳动过程

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完善,劳动作息时间不合理 ②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 ④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 ⑤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⑥不良的生活方式,缺乏体育锻炼等

生产环境

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 ②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③有不合理生产过程或不当管理所致环境污染

职业性病损

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职业性损害

工伤

又称职业性外伤(Occupation Injury),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的劳动者的健康损害

职业病 Occupation diseases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

《职业病防治法》中定义: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工作有关疾病 work-related diseases

指多因素相关的疾病,与工作有联系,但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中;并非每一病种和每一病例都必须具备该职业史或接触史。如行为(精神)和身心疾病、慢性非特异性呼吸道疾患、高血压、消化性溃疡、腰背痛等

特点

①与职业因素有关,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即职业因素不是唯一的病因。 ②职业因素可以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剧恶化,如一氧化碳可使动脉壁胆固醇沉积增加,可诱发和加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紧张作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③调离该职业或改善环境可使疾病缓解或停止发生。

早期健康损害

发生职业病的三个条件

有害因素的性质

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

接触机会或频率、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强度、管理和防护水平

接触时间和接触强度是决定机体接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用接触水平表示

个体的健康状况(个体特征)

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营养不良、其他疾病、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等

职业病的特点

病因具有特异性:控制相应的病因或限制了作用条件后没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

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疾病和病因常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不同接触人群的发病特征不同: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出现个别病人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如果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对控制人群发病的意义不大

大大多数职业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应加强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

职业病的诊断依据

※法定职业病的诊断是由 3 人及以上组成的诊断组严格按国家颁布的职业病标准集体诊断

1、职业史:职业史是职业病诊断的前提条件,包括工种和工龄;接触毒物种类、数量、时 间、方式;防护措施;同工种其他工人患病情况等。 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生产环境监测资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3、症状与体征 4、实验室检查:包括接触指标(测定生物材料中毒物或其代谢产物是否超过正常值范围)和效应指标(①反映毒作用的指标、②反映毒物所致组织器官病损的指标)。 5、排除非职业因素所致的类似疾病

职业病法对职业病的界定

1、患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职业性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职业病报告办法》规定

1、慢性职业病 15 天内上报; 2、急性职业病 24 小时内上报; 3、急性职业中毒同时 3 名死亡立即电话报告; 4、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赴现场调查。

三级预防原则

第一级预防 (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消除或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和损害的预防策略。 即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或消除工人接触的机会。

第二级预防 (secondary prevention)

通过早期监测和诊断人体受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所 致的健康损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危害 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还有长期病假或外伤后复工前的检查及退休前的检 查。

第三级预防 (tertiary prevention)

是指在患病后,给予积极治疗和促进康复的措施,防止 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职业禁忌症 (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

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 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 职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个体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又称接触控制,是指通过对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 定性和定量监测,评价劳动环境质量及工人的接触水平;并结合病因分析,从而控制接触。

我国职业卫生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1、职业性有害因素分布广、种类多、职业危害转嫁严重 2、“进城务工人员”和一些特殊人群职业卫生问题严重 3、职业紧张和心理障碍发生频率上升 4、职业伤害与职业卫生突发事件频发 5、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融合 6、新理论和新技术在职业卫生中的应用

职业暴露剂量评估时存在的困难

①易变性; ②复杂性; ③职业与工种名称的确切含义常不一致; ④剂量与监测资料不准确; ⑤个体特性。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金属半导体接触和异质结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金属半导体接触和异质结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金属半导体接触和异质结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a8a7156dd48e939ecadcaf218088e34

无机化学铜副族元素和锌副族元素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无机化学铜副族元素和锌副族元素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无机化学铜副族元素和锌副族元素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87067f88750a69381354986bc3728d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