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行业/职业模板教育外国教育史——古希腊教育思维导图

外国教育史——古希腊教育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636921597 浏览量:542023-12-03 22:12:43
已被使用5次
查看详情外国教育史——古希腊教育思维导图

古罗马与古希腊教育家人物介绍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外国教育史——古希腊教育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外国教育史——古希腊教育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91d9a6a3517b48ca93921c2317542bf

思维导图大纲

外国教育史——古希腊教育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古希腊教育

荷马时期教育

培养目标

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武士

教育内容

军事教育+演说能力

道德教育

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教育特点

非制度化

学校未形成,多通过生活和活动教育

古风教育

斯巴达教育

地理及经济条件:农业耕作,无港湾,外界交流少,较为封闭

典型特征:尚武,实用型国家导向——军事教育

教育目的

培养忠君爱国、骁勇善战的武士和服从的国民

教育制度

家庭教育阶段(0-7岁)

母亲抚养,生活技能

集中军事教育(7-18岁)

军事训练

五技

脚趾头跑跳(摔跤、铁饼、投标枪、赛跑、跳跃)

道德养成

(果敢见虫)勇敢、坚韧、顺从、爱国

通过方式:神话、传说,祭祀、竞技等仪式

埃弗比教育(18-20岁)

18-20岁:青年军事训练团——正规军事训练

20岁:前线驻扎——实战训练

30岁:公民资格,可当官,仍参战、军事训练

女子教育

严格军事训练

教育内容

五技

德育

教育评价

正向

国家导向、实用、专业性的军事教育在教育史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负向

过于强调军事训练,忽略文化知识传授,不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阻碍斯巴达人才能发展

雅典教育

地理及经济条件:多面临海,港湾较多,贸易往来频繁,交流密切,较为开放

典型特征

全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追求身心统一,反对专业化和职业化训练

教育目的

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身心统一、和谐发展

教育制度

家庭教育时期(0-7岁)

父母抚养

基础学校教育时期(7-15岁)

男子

第一阶段(7-12岁)

文法或弦琴学校

读写算、朗诵、音乐

第二阶段(13岁-15岁)

文法学校

体操学校(五技+骑马+游泳+击剑)

女子

家庭学习烹饪等

体育馆时期(15-18岁)

选择教育

多数公民子女从事各种职业

少量贵族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美育

埃弗比时期(预备公民阶段18-20岁)

青年军事团(军事训练+实习)

20岁之后,取得公民称号,参与国家政事

教育内容

军事五技+骑马+游泳+击剑

智育(读写算、朗诵)和美育(音乐)

德育:爱国、坚韧、善良

教育评价

正面:重视理性主义,反对职业化和专业化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雅典培养一批身心和谐的人才,对后世自由教育有积极影响;与斯巴达实用型国家导向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局限:女子教育较为缺失

古典时代教育

智者派教育

智者派内容

古希腊四处教学的智者,收费授徒的巡回老师,以教授三艺的专门教师,以传播知识收费,形成一个阶层

智者派代表人物:高尔吉亚、普罗塔哥拉

思想:相对主义、怀疑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

评价

教育对象扩大化,推动文化传播:四处教学,扩大教育对象,促进教育发展

拓宽学术研究,扩大教育内容: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论形成

提供新型教育——政治家和统治者的预备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

教师职业形成

希腊化时期教育(亚历山大大帝扩大疆域和重文)

国土扩大,教育传播范围更广

教育制度传播其他地区

教育中心从雅典迁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

各级教育发展变化

初级衰落

仅限于读写算等知识教育,体育、美育取消,注重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遭到破坏

中等式微

仅限于读写算等知识教育,强调文学教育,体育、美育被忽视

高等发展

柏拉图学园,亚里士多德吕克昂,雅典大学发展

古希腊教育家

苏格拉底(重视德育+苏格拉底法)

德育

实践的哲学——道德,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人

探究道德的一般规律

教育任务:教人学做人

知识即德行

守法即正义

自制是基础

身教重言传

德育逻辑从大到小——范围,规律,任务,方法

智育

后三艺(算数、几何、天文)学习,实用

体育

锻炼、饮食

教育目的论

培养治国人才,有才有德

苏格拉底法

内容:通过不停追问,启发学生思考,自己发现思维的谬误,教学过程是产婆把胎儿从母亲肚子里生出来一样,思想接生

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

评价

正向:引发人们思考,探寻问题本质,启发学生,对西方思辨影响较大

负向:受到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和教育制度局限;对于没有思考能力如儿童,不适用

苏格拉底整体评价

正向

①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到人,关注伦理学,成为古希腊系统化教育思想的开端

②继承和发展:总结智者学派的教育主张,研究人与社会,特别是伦理道德;又反对感觉论、怀疑论、相对主义,主张理性,

②重视道德教育,提出美德即知识,揭示道德与知识的同一性

③提出后三艺(算数、几何、天文)

④苏格拉底法引发人们思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源头

②对后续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影响较大,成为古希腊文化的推进者

负向

苏格拉底法儿童不适用

对比苏格拉底、孔子启发式教学

同:

学习目的

学习方法

学习动机

学习氛围

不同:

启发方式

教学顺序

教学侧重点

柏拉图(重视哲学王)

理想国

三大里程碑之一,探讨政治和教育的著作

回忆即知识

神秘主义,我们学习的知识早已存在我们头脑之中,只是被遗忘,学习是一个唤起记忆的过程;通过感性认识,重新回忆,通过理性认识,追求本质

教育目的

普遍目的

培养哲学王和军人,主张提升自由民和手艺人智力水平

终极目的

了解理念世界,形成善的观念

教育作用

国家集中管理。实行强迫教育,取消私人办学

通过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哲学王、军人、工农、商人

教育内容

七艺

前三艺智者(文法、修辞、辩证)+后三艺苏格拉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柏拉图

教育制度

学前教育阶段(0-6岁)

国家控制,创办幼儿教育机构,公育公养;

教育内容:游戏+宗教训练

首个寓学习于游戏提倡者

初等教育阶段(7-17岁)

全体公民受教——音体

军人教育阶段(18-20岁)

学习内容:军事技能+自然科学

哲学家预备阶段(20-30岁)

挑选少数精英学习算数、几何、天文,为哲学家做准备

哲学家教育阶段(30-35岁)

精英学习辩证法,承担公职,实践积累经验

哲学王阶段(50岁)

哲学王有智慧美德的,成为领导者

评价

正向

系统化梳理古希腊教育思想,发展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思想,建构西方哲学史上庞大的唯心主义,形成教育学著作,成为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的教育家,深远影响当时希腊教育和后世教育发展

提倡国家管理教育,公养公育;实施公民教育,义务教育,女子教育,儿童教育,提倡全面发展,具有先进性

重视教育的政治意义和作用,教育具有社会功利性

局限

遗传决定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亚里士多德

灵魂论

植物/营养

生理基础,营养、发育、成长、繁殖

体育

动物/感觉

本能、感觉、情感、欲望

德育、美育

人/理性

思维、理解、判断

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标志,发展理性,德育

智育、德育

教育作用论

人的三要素

天性、习惯和理性

通过教育发展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领导

后世遗传、环境和教育理论的雏形

与苏格拉底克制是基础一脉相承

教育不是万能的,必要时候制定法律,强制和惩罚

与苏格拉底守法即正义

德育

理论基础

伦理思想

美德

理性

伦理

中道、适度,恰如其分

途径:实践活动,达到三统一(动机、效果统一,主观、客观统一,知行统一)

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不同

和谐教育论(在苏格拉底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音乐教育)

体育

儿童体育应柔和

道德教育

形成善的观念

与柏拉图教育最终目的相似

智育、美育

提高思维、认知能力,使理性灵魂充分发挥,达到身心和谐,教育最终目的

音乐教育

和谐发展最重要部分,功能:教育、净化心灵、享受理智,松弛和修养

自然教育+儿童年龄分期论(顺应阶段性发展规律)

第一阶段家庭教育阶段0-5岁

顺应自然,适宜肢体发育的活动,不教授任何功课;

第一阶段家庭教育(5-7岁)

劳逸结合,体格训练,游戏和讲故事,不宜过重

第二阶段初等教育(7-14岁)

道德培养为主,教育内容(智育、美育和体育:阅读、书写、音乐、绘画、体育锻炼)

音乐最重要,自由教育,针对自由民,提高一般文化素养;

第三阶段:中高等教育阶段(14-21岁)

吕克昂,四艺+哲学+物理+文法+文学,教研结合,讲授+自由讨论结合。分年级和分班

与柏拉图阶段相比,淡化军事训练和哲学王理论,宗教训练,教育的时间不至于于拉得过长;儿童0-7岁的教育更细化,分为0-5岁和5-7岁教育,注重顺应自然;与苏格拉底比,理论更系统,更有逻辑性,如灵魂论:重视实践,如德育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不同

评价

提出灵魂论,为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提出教育作用论,为后续白板说外铄论和潜能发展说内发论找到理论依据

提出自然教育和儿童分期论,提出顺应自然,尊重人的发展规律,为后世遵循自然教育思想开先河

创办吕克昂,为后续雅典大学文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古希腊教育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继承和发扬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古罗马教育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严格控制,初级学校严格监督,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培养顺从的公民和官吏

与希腊化时期的特点结合起来(古罗马帝国疆域较大,加强教育控制)

教师地位提高,改教师的私人选聘为国家委派

随着罗马的长老院和市民大会,演说在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于是教育家对演说雄辩等进行研究并在高等教育中教授

古罗马教育家

西塞罗

修辞学校、雄辩术学校教授内容

著作:《论雄辩家》

是什么:培养雄辩政治家:能够就眼前任何问题进行得体、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演说的人

具有特点:具体内容

广博知识

自由艺术知识

传统7艺——文法、修辞、辩证、天文、音乐、算数、几何等

重要知识

政治、法律、军事、哲学等

生活阅历

修辞学特殊修养

遣词造句及问题结构

主题相称

表达正确

通俗易懂

优美生动

优美举止和文雅风度

身体、手势、眼神、声音等

怎么成为:方法

模拟演说、练习写作

西塞罗:正向:雄辩家思想对拉丁文学产生影响,重视成为雄辩家的要求和方法,未强调道德和教育等

昆体良

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第一部专门以教育为题材的教育著作

注:理想国是教育和政治著作,非专门教育著作

教育目的

善良精于雄辩术的人,德行是首位宣扬正义和德行

与西塞罗不同,强调德行

教育作用

教育必要性

天生才能只是可能性,发展主要依赖于实践和教育

link:亚里士多德人三要素——天性、习惯和理性

教育非万能

阶段性:遵循儿童年龄阶段;

link:亚里士多德儿童年龄分期论

各个儿童不同,个体差异性:尊重个体差异,研究天赋、倾向和才能

论学校教育的优势(比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从儿童心理、品德习惯、道德正反面教育和知识传授四个方面延伸

一起学习不孤独,有助于克服唯我独尊的状态

加强社交能力锻炼,养成良好品德、习惯和能力

激励学生,通过日常学校对良好品德赞扬和错误行为的批评,正面和反面教育,鞭策和警戒学生,进行德育

学习各类知识

学前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为德行和知识教育打基础

第一次提出双语教学(希腊语+拉丁语)

寓教于乐

第一个提出柏拉图,第二个提出亚里士多德游戏说

教学理论(什么样的老师在什么样的班级用什么样的方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班级管理:班级授课制

亚里士多德,分年级,分班级

学生要求:雄辩家要有广博知识

西塞罗广博知识类似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

苏格拉底法最早,提问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为最终目的

教师观

教师品德

德才兼备

教学态度

严慈相济

沟通方式

耐心、多鼓励、少斥责,体罚注意分寸

教学原则

教学艺术:明白易懂,深入浅出

注意差异,因材施教

适度,劳逸结合,休息时游戏

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

文法教育

雄辩术学校

教育评价:现实和后世影响,为罗马帝国学校和教师重视,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产生深刻影响,夸美纽斯在构建教育理论有所借鉴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特征

古人是宗贵

课程内容

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

世俗性

宗教性

贵族性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

弗吉里奥

教育目的

通材教育、自由教育、博雅教育,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

与古希腊教育一脉相承

教育内容

人文主义精神

历史、伦理、雄辩

知识学科

文学、绘画、音乐、体育,数学、医学、自然科学

教育方法

适应学生年龄,兴趣和爱好

维多里诺

教育目的

倡导自由教育,培养身心发展协调的人

教育内容

人文主义课程:七艺、骑士技艺,古代教义,实现古典文学、基督教、骑士教育三者结合,成为欧洲中学智力训练的基础

教育方法

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尊重身心特征和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反对宗教灌输式教育,

调整教材,促进儿童才能发展

反对惩戒、体罚

反对修道院教育的体罚盛行

近代教育家

英国

洛克(白板+绅士)

著作《教育漫话》

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白板说

内容:人出生后,如一块白板,受经验的影响较大;心理活动是认识的另一个来源,感官了解事务的部分性质,内心反省可了解复杂的概念

经验主义认识论,受亚里士多德人的三要素(天性、习惯和理性)的影响,具有不彻底性

绅士教育

教育目的

培养绅士,既有封建贵族遗风,又有新兴资产阶级新式特点的新式人才,把贵族子弟培养成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实干才能的事业家

教育内容

体育

全部教育第一位,忍耐劳苦,强健体魄

与斯巴达教育类似

德育

德行>知识,听从理性指导,克制欲望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智育

知识需实用,态度要良好

实科教育

评价:

正向:世俗化、功利性,强调个人色彩

负向:贵族性,缺乏民主性

斯宾塞

人物及著作

19世纪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科学教育倡导者,代表作《教育论》

教育目的

生活准备说

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呼吁教育摆脱古典传统,适应生活生产需要,教授有价值的教育

知识价值论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学科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有无价值,而是比较价值,比较尺度就是知识价值论

重要程度与实用挂钩,生产、生活和个人发展相关

科学教育论

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视个人和社会生活

评价

正向

冲破古典教育传统,产生深刻影响

负向

时代局限:资产阶级利益,个人、功利主义色彩

课程论(冲击传统古典教育中装饰性的课程体系,代表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

生理、解剖学

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自我保全的活动

逻辑学、数学、力学、化学、天文学

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

生理、心理与教育学

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历史学

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情感的活动

文学、艺术

思想评价

正向

反对死记硬背、照本宣科,重视规律、兴趣、实验,体现进步性

反向

时代局限:资产阶级利益,个人、功利主义色彩

赫胥黎(自然科学教育)

人物及著作

自然科学家和教育家,近代科学教育的主要倡导者,著有《科学与教育》

教育目的

通过实科教育,培养有能力利用自然科学的人

批判传统教育

初等教育

传授内容不充分,忽视历史和政治知识、科学知识

中等教育

忽视历史、地理、语言及科学教育,难以表达所思所想

高等教育

仅教授语言基础教育,缺少科学教育和训练

科学教育(自由教育)注虽然重视自然科学,对人文学科也提出开设

中小学开设地理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人体生理学

开设道德、政治、伦理、历史等人文科学学科

自由教育

针对重科学轻人文,提出批评,应二者结合,实现自由教育

学科教育目标和手段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抽象概括,归纳总结,自由和主动的

德国

第斯多惠

人物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教育家,对德国主要是师范教育产生影响,德国教师的教师

教育的必要性

天资、教育、自主自在,人的发展取决于天资和激发

天资:天资为人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教育:最大限度开发天资,是必要手段,把可能性变成现实

自主自在:个人自由学习,个人自主能力的发挥

教育目的

激发真善美,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实现身心和谐发展

教学论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实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统一

教学原则

自愿

贴合人性 和自然社会规律,掌握一般性和特殊性,因材施教

文化

生活在一定文化氛围之中,当地特有的文化

连续性与彻底性

教学为连续过程,教师有步骤引导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不断发展和学习;

彻底认识事务本质,应采取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训练的教学方式,把主要和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直观性

从直观到思维,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论教师

自我教育

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

责任感

评价

吸收人类历史的教育理念,反映教学规律,推动德国教育发展

俄国

乌申斯基

人物及著作

俄国教育家,被誉为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和俄国教师的教师,著作《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

教育本质

艺术,关注人的精神和人生问题

教育目的

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注重劳育,把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观

教育直接目的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

课程设置

实科教育:民族语言、历史、地理等

教学过程

适应学生心理

教育原则

直观、连贯、巩固、自觉和积极性

德育

培养爱国、人道精神

教学、说服。强制、表扬、警告等,要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教育学及师范教育

培养教育学学者,创办教育系

人类的所有知识是教育学的基础,师范教育:教师应掌握文学、心理、医学等知识

美国

贺拉斯曼(为了和洲政府沟通开办公立师范学校,强调教育对于国家、人民经济、社会的功能作用,以及教师在师范学校学习什么,毕业之后在学校教什么,培育怎样的人)

个人与著作

美国教育家,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教育作用(从国家、经济、社会稳定方面思考)社会机器的平衡轮

共和政府存在的可能性,国家由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各民族人民组成,培养 美国公民必须普及教育

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方便谋生,教育可以消除贫困

维护社会安定,减少犯罪等行为

教育目的

培养适应各种职业的人

教育内容

德育

提倡仁慈、节俭、克制、勤勉等美德

智育

学习语文、历史、地理、生理等

体育

生理、卫生健康知识

政治教育

学习美国宪法和各州法律知识

宗教教育

反对宗教中狭隘的教派教育,不排除宗教

师范教育

创设师范学校培养教师队伍,创办美国第一家公立师范学校

教师要学习各类知识,如生理学、卫生学、心理学、医学等

教育实践

初等教育公立学校运动

背景

贺拉斯曼领导的工人阶级争取免费初级教育普及的运动,要求由公共税收作为经费,国家公共教育机关管理,向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

措施

1.资金来源

建立地方税收制度,收取公共税收,兴办公立学校

2.颁布法律,义务教育法,强迫入学

保障儿童免费入学,接受义务教育,8-12岁,入学12周

3.以免费教育促进普及教育运动的开展

评价

奠定美国教育基本制度,促使公立学校教育普及

评价(正向)

创建洲教育管理体制,极大推动马省公立教育运动开展,形成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影响美国及全世界

捷克

夸美纽斯

个人及著作

捷克教育家,著作《大教育论》、《母校教育》、《世界图解 》;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育论》,第一本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母校教育》,欧洲第一部儿童看图识字课本《世界图解》

教育目的

宗教目的:为来世生活做准备,达到永生

现实 目的:培养知识、德行、虔诚的人,享受现世幸福,为永生做好准备

评价:宗教的外套下,洋溢人文主义精神

教育作用

国家:改造社会和国家,但是人类得救又夸大教育作用

宗教:培养人的学问、道德、虔诚的种子,从而步入天堂

个人:发展个人智力

教育适应自然

自然内涵

自然界及普遍法则:自然界和人的活动有一定规律性

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学生学习及身心发展有一定规律性

评价

正向:把教育经验转化为教育理论,从神学束缚中初步解放出来,走向科学,实现教育理论的突破进展

负向:把自然和社会现象类比论述教育,有一些理论有点牵强附会

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内容

一切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都可接受教育,普及全体儿童民众,普及教育的核心是泛智论

可能性

人自身有先天接受教育的条件

教育改进社会和塑造人

普及教育内容

对象普及化:普及对象为一切人

内容泛智化:普及内容为包罗万象的知识

普及教育措施

开设泛智学校

采用班级授课制

实行学年制

编写建材

评价

正向

为普及教育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论述普及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对象普及化,相较于新教为争夺教徒而提倡普及教育,有进步性

教育内容泛智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负向

内容不完整,宗教思想和科学思想,形式上平等和实质不平等的矛盾

对普及教育中需正视的经费问题,认识不够,也很难解决

统一学制

内容:主张全年统一,将人从出生后到成年分为4个时期,开设相应的学校

婴儿期(1-6岁)家庭教育——德智体、优秀

身体和四肢

儿童期(6-12岁)国语学校,读写算、自然历史等

想象力和记忆力

少年期(12-18岁)拉丁语学校,七艺、神学、物理、历史、地理

培养理解力和判断力

青年期(18-24岁)大学课程要广博

培养协调力和意志力

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学年制

目的

改变教学活动无序状态,制定教学活动的学年、学日制度

具体要求

每年进行一次招生,统一入学,学期末进行考试,合格后升级;②制定统一计划,细分到月度、周度、日度等

班级授课制

目的

为了普及教育和提高教学效率,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

具体措施

固定在一个教室

由专门的教师授课

分成许多小组

补充:对班级教学提出要求和方法,同时还制定一套考试制度

教学原则

直观性

第一次从感觉论出发论证直观性员额和实施办法

激发学生求知欲

巩固性

量力性

系统性

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

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地位

德育>智育

教育内容

谨慎、节制、刚毅、正义、劳动

教育方法

正面教育、行动、榜样、格言和行为规则、择友、严格的纪律

论健康教育

提高生命质量,辩证看待人生寿命

营养、锻炼、休息,劳逸结合

教学管理

国家作为教育管理的最高权力,应普遍设立学校

设立督学,检查教学工作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家校一致

国家教学体系的构建,统一学制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校长职责(指导教师教学方法和策略,监督规章制度执行,保存档案资料)

评价

正向

总结教育原则,包含民主主义。人文色彩

系统教育思想:教育作用,普及教育,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课程设置,系统阐述教学方法和原则

负向

宗教气息浓厚

对科学教育认识不够,时代局限

法国

卢梭

人物及著作:法国教育思想家,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自然主义教育代表人物,著《爱弥儿》

性善论和感觉论

性善论

生而为善,社会让人变坏,教育的职责是培养社会条件下的自然人

天性中有自爱和怜悯心,人应顺应天性

反对禁欲主义

感觉论

人生来就有学习能力,感觉是人知识材料,当感觉器官成熟,人才能理性认识事物,所以感官要通过实际训练加以完善

自然教育理论

含义

人的教育分为自然、事物、人为,自然不受人力控制,事物和人为趋同于自然,三者良好结合;因此教育应回归自然,以自然教育为基准,教育效果才良好且有效

性善论,回归自然,远离喧嚣社会的教育,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15岁之前的教育必须远离城市农村进行

消极教育:要求遵循自然天性,要求儿童取得主动地位,无需成人灌输、强迫,教师创造学习环境,防范不良影响;

培养目标

培养自然人,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

自然人的特征

自然人是独立自主的人,绝对的统一体,当时的公民是依赖于封建社会,失去自身价值的人

自然人是平等的人

自然人是自由的人,公民被各种职业束缚

自然人是自食其力的人

总结,自然人是自食其力,自由自在,平等的,独立自主,道德高尚、智力和品德高超的人

注:自然人≠原始人,是在社会中遵循自然情感,并视为第一位的人

方法原则(1看法+2方法)

正确看待儿童

尊重儿童的地位,反对将儿童看成大人或大人的玩物

消极教育

以儿童为中心,发挥儿童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

因材施教

尊重儿童差异,因材施教

具体实施(教育者应遵循儿童年龄来进行教育)参考亚里士多德儿童分龄说,夸美纽斯四个阶段

婴儿期(0-2岁)

任务:体育,母亲去乡村分娩,家庭教师在乡村对婴儿进行教育

儿童期(2-12岁)

理性睡眠时期

感官教育,重视体育

反对这一时期让儿童多读书,另外道德上行动多于口训,最好采用后果自然法

青年期(12-15岁)

智育和劳育

智力教育

学习内容:有用且增进人聪明才智的知识

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学生自觉自动学习

劳动教育

尊重劳动和劳动者

通过劳动锻炼思维能力,以及通过劳动帮助发展心灵

乌申斯基劳动教育

青春期(15-20岁)

道德教育+性教育

德育教育

自爱自利, 自然天性扩大化

宗教教育

没有信念就没有真正的道德,反对教会繁文缛节,反对对儿童过早灌输宗教观念

爱情教育和性教育

纯洁灵魂让爱情更加圆满,摒弃一切不良生活,防止懒散、孤独等

整体评价:提倡自然主义和儿童本位,现代教育的来源,提出一种崭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批评压迫和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旧教育,极大解放儿童,释放儿童天性

夸美纽斯是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提倡宗教,卢梭是反对过早宗教灌输,另外强调自然教育

公民教育理论(新社会制度下)

教育目标

忠诚的爱国者

教育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从出生开始实行,与德育、智育相结合

体育是教育中最重要部分

教育制度和管理

国家管理学校教育

教师应本国公民担任,拥有智慧和品德

在校内模拟政府机构,学校为未来政治家的培养场所

儿童受同等教育,对于有功于国家子女享受优先权利,如补贴

女子教育论

教育目标

培养贤妻良母

教育内容

健康身体,练习唱歌、跳舞,不赞成女子学习更深知识

评价

正向

教育心理学影响:批评旧教育的荒谬,教育适应自然是从教育心理学过度的重要环节

自然教育:高度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提倡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教育观,影响较大,教育实践为巴西多的泛爱学校

影响实践活动:泛爱教育运动,裴斯泰洛齐教育实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负向

过分强调儿童天性、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教育

过高估计儿童直接经验,忽视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

瑞士

裴斯泰洛齐

人物及著作

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将教育和劳动结合理念付诸实施,提出要素教育,推动初等学校教学法的程序化改革,主要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隐士的黄昏》、《天鹅之歌》

教育实践

创办新庄,孤儿之家(一边学习知识,一边劳动教育),斯坦兹孤儿院,布格多夫学校(近代欧洲初等学校诞生的标志),伊佛东学校,天鹅之歌,死

论教育目的

人通过艺术,才能成为人,艺术即教学或教育艺术

乌申斯基

人具有动物性、社会性、道德性,教育措施要适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又要符合社会条件,同时将天性纳入社会秩序,促使他们提升到道德状态

人有心、脑、手三种天赋的基本能力

教育意味完整发展的人

通过教育提高全面素质

和谐教育论(广大民众或社会和谐、师生和谐、人的内部和谐)

教育机会公平

教育适应自然

教育培养完整的人

教育心理学化论(第一个)

教育目的心理学化

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心理学化

教学内容要遵循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

探索教育和教学内容中的基本要素,因此组织教学内容,为教育内容心理学化提供依据

要素教育论

教育原则和方法心理学化

根据人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遵循这一规律的前提下,形成直观性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

让学生自我教育(增强内驱力、自动化)

评价:和谐发展论、要素教育论、简化教学方法等,对后市产生积极影响

要素教育论

初等教育革新的重要论述

基本思想

普遍简化教育,初等教育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渐转向日益复杂的要素,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要素内容

学生学习的知识也包含最简单的要素,如德智体等,教师掌握这些,提高教育效果,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德育

基本要素

儿童对母亲的爱,引申到对周围人和全世界的爱

任务

遵循自我发展的原理,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德行

内容

道德情感、自我控制、正确的道德观念

要求

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结合,对儿童满怀爱心②重视道德说理和德行的练习

智育

基本要素

数、词、形

内容

初级教育的内容应计算教学,测量教学,语言教学

一切课程编制和教学内容要以各自的要素为核心来组织

要求

智力发展主要来自思考,教师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体育

基本要素

体育也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基本要素是关节活动

内容

从基本训练到复杂的动作训练

要求

家庭教育中,母亲必须熟悉体操原理,根据儿童年龄、体力设计选择适宜儿童的体操运动

学校教育,体育教育应多种多样,满足儿童教育活动的兴趣和需求

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裴斯泰洛齐根据教育心理学化和要素教育的理论,研究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为科学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开创基础,是现代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强调培养儿童基本的计算能力、测量能力和说话能力,对语言、算术和测量教学尤为重视

三种教学

语言教学

发音教学

学会发音

单词教学

学习职业和社会关系的单词

子主题 1

语言教学

教儿童把名词和事物联系起来,学会清晰表达,从而发展儿童语言和认识能力

算术教学

数字1是最简单要素,在个位数进行简单运算,进行整数四则运算,教学程序是先加法、乘法、除法,然后减法

测量教学(形状教学)

直线,多边形,再学习曲线、圆形和椭圆等,测量教学和图画教学,写字教学等内容联系起来,结合实地测量来学习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第一个将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教育实践

新庄贫儿之家

单纯、机械的将生产劳动和教育结合,帮助学生获得生产劳动技能

斯坦兹孤儿院

将教育劳动结合视为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安排学习为主,参与手工劳动为辅,强调二者联系和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对培养人的重大作用,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途径

评价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具有乌托邦色彩

评价

正向:探索教育革新时间和教育理论探索,汲取前人理论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

正向:具有民主性和革新性,反映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反映一定的教育自身规律

正向:教育实践和国民教育理论,对欧美国家有很大影响

负向:唯心主义色彩,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

德国

赫尔巴特(强调兴趣、细化道德内容)

人物及著作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提出建立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思想体系,被称为现代教育学支付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著有《普通教育学》

教育实践活动

参观和学习裴斯泰洛齐的布格多夫学校,接受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哥廷根大学任教,著作《普通教育学》,建立完整教育理论

柯尼斯堡大学任教哲学,形成系统的心理学理论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伦理学基础

教育指明目的

具体内容

内心自由

正确思想对真善美有明确的认识,能自觉遵循道德规范行事,行为符合社会和理性原则

完善

调节意志,做出判断的尺度

仁慈

绝对的善

为他人谋福利、与人为善,自己与他人意志协调一致

正义

守法

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按照人们自愿达成协议或法律解决冲突

公平或报偿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特征

认识和知识在德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上五种道德观念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前两种调节个人道德行为,后三种是调节社会道德行为

心理学基础

教育的途径、手段和障碍

特点: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加以研究,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创始人,对莱布尼兹、康德、洛克等人的观点,提出统觉理论,用于教学中

统觉理论

含义:新的刺激雏形,感官大门把感觉表象进入意识阈中,唤起相似观念的活动,与之联合,获得力量占统计地位的观念,成为意识的新中心,新的感觉表象和已有观念的结合,形成统觉团(认识活动的结果)

条件:兴趣是好奇心和智力活动的警觉,赋予统觉活动以主动性

它本身具备教育性质,研究哲学、心理学的动机和目的,与教育(教学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心理学是教育化的心理学

道德教育理论

教育目的

可能的目的

发展多方面兴趣,和谐发展,为未来从事职业做准备

必要的目的

培养人树立内心自由、完整、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

教育性教学原则

内容:提出智育和德育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教育性原则,知识和道德有内在联系,德育通过教学才能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和无教育的教学

要求

教学目的与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最高目的养成德行

直接目的,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兴趣是智力活动的特性,多方面的兴趣具有一种道德力量

评价

积极

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具备阐明教育与教学的内在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坚实的基础

局限

教学从属于教育,把教育教学等同,机械论倾向

道德教育

儿童教育

目的:造成守秩序的精神,①避免对别人和自己的伤害,②避免不调和斗争;③避免被迫或没有充分权力参与社会参与的冲突

意义:为教学创造必要条件,管理在于对于恶性的预防

训育

含义:有目的进行培养,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

阶段

道德判断

道德的基础和起点

道德热情

从道德判断转化为与勇气和智慧协调的热情,才能道德化为性格

道德决定

通过道德之眼对事物环境进行观察,理解并进行行动

道德自制

对自我的认识

课程理论

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儿童的经验、兴趣相一致

经验与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儿童的经验相一致

①儿童在日常经验生活中,获得经验和同情,这是教育活动进行的基础

②这类经验杂乱无章且分散,需要教育加以补充和整理

为使课程内容与儿童日常经验保持密切联系,需要运用直观教材,使儿童经验变得丰富、真实、确切

兴趣与课程

兴趣内容:使思维的形象保留在意识中的内在力量,是一种激起内心心理活动的手段

兴趣的分类

经验的兴趣

经验

自然、物理、化学、地理

思辨

数学、逻辑、文法

审美

文学、绘画

同情的兴趣

同情

外国语、本国语

社会

历史、政治、法律

宗教

神学

统觉与课程

新的知识是在原有知识背景中产生,以原有知识为基础,所以课程安排使儿童从熟悉的材料过度到密切相关但不熟悉的材料。课程设计提出集中和相关原则,保持课程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

集中

选择一门作为学习的中心,其余学科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如历史和数学是所有学科的中心

相关

不同课程的安排应相互影响和联系

儿童发展与课程(与夸美纽斯类似)

婴儿期

0-3岁

身体养护,发展感官训练

发展儿童的感受性

幼儿期

4-8岁

教授荷马史诗

培养想象力

童年和青年

8岁以后

教授数学和历史

发展理性

评价

积极

课程最为完善和系统的,继承前人思想,融合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赋予心理学基础,课程设计上有了依据,避免课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教学工作有效进行

局限

并未真正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理论

教学进程理论

感觉过程

感官的刺激

单纯的提示教学(直观教学)

通过感官运用,获得一些与观察过的事物类似并相关的的感觉表象

局限: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加以运用

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

分析教学

以单纯提示教学为基础,对感官前事物、物体加以分析,通过分析,使儿童对当前刺激的反应更为清楚

局限:只接受事实上呈现的材料,并不能获得普遍的知识,必须发展为抽象领域

统觉团的形成

综合教学

通过综合教学,由单纯提示教学提供的清晰表象和分析教学产生的对表象区分,产生观念的联合,获得新的知识和概念

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内容

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

兴趣的四个阶段

注意

期待

要求

从兴趣中产生欲望,通过向对象提要求显示出来

行动

儿童学习思维状态

专心

集中于任何主题和对象,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审思

追忆和调和意识内容,对由专心而得到的知识进行同化作用

专心活动与审思活动不断相互转化,在审思活动中结合起来

四大阶段

教学阶段

兴趣阶段

思维状态

教学方法

明了/清晰

注意

静止的专心

教师通过直观教具和讲解,明确提示学生获得清晰表象,做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联合、联想

期待

动态的专心

运用分析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

系统

要求

静止的审思

采用综合方法,使新旧观念联系系统化,获得新概念

方法

行动

动态的审思

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联系巩固新习得知识,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正确

评价

正向

赫尔巴特严格按照心理过程规律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高度抽象,建立明确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对世界师范教育,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局限

教学形式阶段有机械论倾向

评价

正向

近代教育学开拓者,近代教育心理学化最重要代表人物

强调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体现资本主义教育理论发展水平

对各国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局限

思辨意味极其浓厚和具有神秘色彩,不少理论带来机械性和片面性

德国

福禄贝尔

人物和著作:德国教育学家、幼儿园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提倡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撰写有关学前教育的作品,组织幼儿园教师培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

统一

认识自然、人性,最终认识GOD统一,教育的实质是使人自由自觉表现GOD精神,帮助人们认识自然、人性和god统一

顺应自然

克服不良教育的唯一方法是努力寻找和发现人固有的善良源泉(人的本质),并加以培养、保护,进行正确引导;若善良已被破坏,采取直接的强制性教育措施

发展

①第一次把自然哲学的概念运用于人的发展教育中,人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前进;②人的成长符合对立统一原则,是运动原因,是人发展的原因;

创造

从外部工作和生产活动的训练

幼儿园教育理论

意义

完善教育的首要条件,能够协助家庭更好地教育孩子,是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而非替代,是家庭生活的继续和扩展

任务

运用知识和实践,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做好准备

训练幼儿园教师,推广幼儿教育经验

教育方法

基本原理

自我活动和自动性是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自我活动是一切生命最基本的特性,也是人类生长的基本法则,激发兴趣和注意力,鼓励其自信自尊

要求

亲身观察,把游戏看做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游戏指儿童心理态度,建公共游乐场,培养儿童社会民族美德

社会交往:自我活动导致的个性自我实现,经历社会化才能达到,社会参与作为幼儿园教育方法,重视儿童社交

幼儿园课程

内容概率:恩物和作业最重要,第一次把手工训练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

游戏与歌谣

母亲和儿歌,提出母亲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活动和游戏教育

恩物

创制一套在幼儿园提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认为这是god给儿童的恩赐物,成为恩物

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和内在规律

运动游戏

模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观察到各种动作的基础上,如蜗牛小河旅行

基本特点:圆圈游戏、团体游戏,伴以诗歌的游戏

根本原则:部分和整体

自然研究

研究自然的旅行,园艺和饲养

从幼儿园到学校的过渡

中间学校帮助儿童实现从感觉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评价

正向

影响力最大的幼儿园教育家,立足幼儿园教育实践,推动幼儿社会教育的发展

理念:阐述幼儿园工作的体系、内容和方法,创造性发明了恩物,确定了游戏与作业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活动方式,推动学前教育学发展

负向

唯心主义,神秘主义色彩

游戏价值说的解说有些牵强

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

美国

杜威

人物及著作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哲学家,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与卢梭爱弥儿,柏拉图理想国共称为西方三大经典,教育史三大里程碑

解决三大问题

教育与社会脱离

教育与儿童脱离

理论与实践脱离

论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

背景

教育因循过去,脱离儿童生活,脱离社会变革

含义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形式

学校生活应与儿童生活相契合

不是牢笼和监狱

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乐趣

学校生活应与社会生活相契合

不是世外桃源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实质

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与生活,有利于儿童发展和社会改造

学校即社会

学校生活成为一个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社会,引入活动性课程到学校,将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对应课程:儿童本身社会活动:烹饪、缝纫

教育即生长

背景

针对教育无视儿童天性,不考虑兴趣需要,强调儿童记诵知识

含义

摒除压抑、阻碍儿童的自由发展之物,适应儿童的需要,实现机体和外部,内在和外部交互作用的结果,不断社会化

教育原则

儿童中心主义

教育即经验

背景

不顾及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

含义

克服经验与理性的对立

经验包含在结合组织的原理,无须一个外在所谓理性来提供

拓宽经验的外延

经验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构成身心的各要素,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和全面生长

经验过程中的人主动性

考虑受教育者的能力和要求

交互作用原则

机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要求教育过程中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儿童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价

反对抽象、成体系的知识当做教育中心,重视直接经验的价值,并置于教育中心,催生新的课程类型,课程理论和教育理论

局限

只要直接经验轻视间接经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论教育的目的

教育无目的

含义

反对外在固定的终极的目的,强调的是过程的内在目的,生长,教育没有目的,它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是一种过程

意义

非民主化社会,强加教育目的,包含权威和专制色彩;在民主主义社会,以生长为教育目的,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让儿童从教育、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

教育的社会性目的

含义

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民主,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完善服务

目的

培养良好公民素质,民主理想,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的人,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实践问题的人

论课程和教材

批评传统课程

传统课程超出儿童经验范围,机械性和强制性,儿童无兴趣

儿童的生活和经验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儿童在学校接受教育,实际认识流于片面

旧课程和教材中缺乏社会精神

教学原则:从做中学

从做中学

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如园艺、烹饪、阅读、书写等形式,使儿童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

教材心理化

把各门学科教材、知识恢复到原有经验,恢复到抽象出来的原有经验,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化

杜威课程理论的不足

具体通过直接经验去理解系统知识,实际上忽视了理解直接经验需要一定系统知识为条件

并非所有的系统知识都可以还原为直接经验

过高估计了儿童本人组织知识的能力和教师指导的能力

导致美国教育质量的落后

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思维方法:反省思维,对经验情境中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

反省思维五步说

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

真实的问题

提出真实问题的假设

想出问题的方法

检验观念,看是否奏效

评价

积极

重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发现式教学法奠定基础

局限

降低知识地位,儿童充分发展不能仅等同于解决问题

论道德教育

道德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道德教育的任务

协调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相互合作

德育的目的

时代新人,不会追逐个利不顾公利,不会墨守成规对社会发展熟视无睹

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

要求学校生活、教材、教法应渗透社会精神,视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等为学校道德之三位一体

方法

抓德育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感情反应,分为社会和心理

社会

社会性情境、社会性内容、社会性目的

心理

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

评价

新个人主义作为理论依据,把道德、儿童生活、社会联系,强调儿童在道德吸收过程中的主动性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积极

对学习者、学校和社会进行整体性思考,对传统教育理论有着根本性的突破

美国教育由赫尔巴特主义转向杜威主义,进一步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

局限

杜威解决方案有点不切实际

理论过于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从而使教育实践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引发自由、纪律师生关系等诸多矛盾

轻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校教育中教育质量下降,其理论因此受到批评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农村初中美育实施的途径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农村初中美育实施的途径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农村初中美育实施的途径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f73c6f90d126802ee919aceaa074bd8

中国古代教育(秦--宋)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国古代教育(秦--宋)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国古代教育(秦--宋)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9a0fc2f4d08299ef8c887f1a8acb1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