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图网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教师资格证,整理了通假字相关的知识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通假字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通假字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9e1467e7381987993f744490a3b9e29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通假字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本次全国树图网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教师资格证,特地整理了通假字这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
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
"通"
表示通假字,是指"写错或印错的字"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
例:在现在课本中出现的"a本来写作b",则a为通假字。
"同"
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
二是表示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