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U632287393 浏览量:972023-05-01 11:51:17
已被使用18次
查看详情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育与教育学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教育与教育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教育与教育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2a1834241c2c085d78a0913a704c162

思维导图大纲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教育学

概念

研究教育问题(内在动力)和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根本任务)

发展

萌芽阶段

中国

孔子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即不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

教育对象的描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入学条件的描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教育作用

社会功能

庶、富、教(立国三要素)最早论述教育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个体功能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培养目标

德才兼备的君子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

《诗》《书》《礼》《乐》《易》《春秋》

偏重社会文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教学原则与方法

启发诱导(基本方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因材施教

求也退,顾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过程平等

学、思、行结合

学思并重,学以致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

教育纲领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孟子

教育思想基础:性善论

仁、义、礼、智

社会属性

教育目的:明人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大丈夫人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教育及教授方法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之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循序渐进原则】

荀子

性恶论

教育作用:化性起伪

学习过程:闻-见-知-行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直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知行统一

强调尊师“天地君亲师”

最早提出“道德”一词

墨子

兼爱、非攻、节葬

教育作用:人性素丝说

染于苍则为苍,染于黄则为黄/环境决定论

强力教育:强力而行、艰苦实践、服从纪律

教育内容:培养兼士

教育目的: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强调主动教育:扣则鸣,不扣必鸣

人的知识来源:亲知、闻知、说知

重视“说知”,依靠类推和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道家

绝学、愚民(绝学无忧)/道法自然/培养“上士”和“隐君子”/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讲究辩证法

《学记》

收入《礼记》,是世界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在战国末期/“教育学的雏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

教育功能

社会功能/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个体功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谓之大成。

教育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启发诱导:“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尊师重道:”师尊然后道严“”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不躐等

豫时孙摩:预防、及时、循序、观摩

藏息相辅:课内课外相结合“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

朱子读书法

循序渐进

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

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

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熟读精思

熟读成诵,精于思考

虚心涵泳

读书时虚怀若谷,静心思考,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

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切己体察

实际行动,身体力行

着紧用力

抓紧时间,发愤忘食

抖擞精神,勇猛奋发

居敬持志

精神专注,注意力集中

长期坚持

韩愈

《师说》/倡导古文运动

“性情三品”说

尊师重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最显著特点】

王守仁/王明阳

《传习录》

“致良知”“知行合一”

自然主义

颜之推

《颜氏家训》:我国第一本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培养治国人才,士大夫

重视儿童教育/提出严慈相济的原则

王夫之

人性说:人性不是天生的,是后天习得的

王充

《论衡》

培养目标:鸿儒(人才分为“文吏、儒生、通人、文人、鸿儒”)

论学习: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问难与距师

董仲舒

《对贤良策》《春秋繁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德教育的核心“三纲五常”

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

西方

苏格拉底

教育方法

产婆术/问答法/助产术/苏格拉底法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

步骤: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

教育目的

培养治国人才

首要任务

培养道德

美育是否可教/美德即知识

道德教育:美德即知识、智慧即德行、守法即正义(培养“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大德)

认识你自己

自知其无知

柏拉图

《理想国》

公共教育思想源头/集体/国家主义思想渊源

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重视早期教育,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

女子教育,认为女子应同男子接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

教育目标:培养哲学王

最高目的: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

两个世界的划分: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

学习即回忆:“回忆说”,观念先天存在于人的灵魂中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著名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博学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代表作《政治学》《伦理学》

灵魂说:植物的、动物的、人的生命/营养的、感觉的、理性的

和谐发展的教育: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目的

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

教育遵循自然【首次提出】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普遍的公立的教育

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文雅教育/自由教育

无功利性,专供闲暇和享受用的

两个条件:闲暇时间/自由学科

昆体良

古罗马奴隶制帝国初期最负盛名、影响最大、最有成就的教育家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叙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第一本教学法论著,西方成就最大的著作

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雄辩家

重视早期教育

一个未来雄辩家的教育应从摇篮时期开始

早期教育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其内容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

第一次提出双语教育,先学希腊语,再学拉丁语

教学理论

班级授课制的思想萌芽

提倡因材施教,最早反对体罚,教育应当适度,量力性原则的萌芽

课程设置:反对单科独进,主张各个学科齐头并进

学习与休息相间:三阶段学习过程(模仿-理论指导-练习)

对教师的要求:德才兼备、对学生宽严相济、对学生要有耐心,多勉励、懂得教学艺术

独立阶段

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

近代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1632年,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教育目的

最终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

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

泛智教育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

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世界图解》儿童插图书的始祖/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

《母育学校》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

教育适应自然

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学制系统

全国统一的学制

婴儿期1~6岁:设立母育学校

儿童期6~12岁:设立国语学校

少年期12~18岁:设立拉丁语学校

青年期18~24岁:设立大学

班级授课制

首次提出并论证,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金科玉律】

系统性(循序渐进)

量力性

巩固性

自觉性(因材施教)

洛克

白板说,反对天赋观念。

重视教育“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教育万能论)

绅士教育论:培养绅士,只能通过家庭教育

《教育漫话》1693年

卢梭

性善论

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自然主义

《爱弥儿》【与柏拉图《理想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并称为世界三大教育著作】

自然教育思想

最终培养目标”自然人“

”旧教育“与”新教育“的分水岭

教育上的哥白尼/首次提出”发现儿童“的教育家/近代启蒙教育家

消极教育

观察活动中的儿童,了解儿童的自然倾向和特点

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

康德

《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人之所以成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

裴斯泰洛齐

自然主义代表/慈爱的儿童教育学之父/瑞士的平民教育家/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代表作

《林哈德与葛笃德》

《一个父亲的日记》最早采用日记描述研究儿童行为的记录

要素教育论

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普通教育学》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

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

旧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应用)

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根本目的:(五种道德)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

杜威

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

《民主(本)主义与教育》1916年

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育适应生活说】

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从做中学

最早提出探究式理论的教育家

思维五步说/五步探究教学法

创设疑难情境(创疑)

确定疑难所在(确疑)

提出假设(解疑)

推断(判疑)

验证假设(证疑)

中国近代教育家及其思想

蔡元培

被mzd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大学教育目的:养成健全人格

大学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教育内容: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提出美育代替宗教说

晏阳初

平民教育思想的代表/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平民教育概论》

四大教育【文艺教育(愚)、生计教育(穷)、卫生教育(弱)、公民教育(私)】

三大教育方式: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梁漱溟

乡村教育建设的代表/创造新主义

黄炎培

职业教育的先驱/大职业教育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敬业乐群”

陈鹤琴

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

“活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五指活动

创立南京鼓楼幼稚园,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幼儿园

陶行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生活教育论:生活即教育(理论核心)、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方法论,“做”是核心)

多元化阶段

实验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

拉伊《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实验教育学之父

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19世纪末,德国

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

实用主义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

19世纪末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凯洛夫《教育学》1939年,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我国杨贤江(化名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制度教育学

20世纪60年代,法国

瓦斯凯《走向制度教育学》/乌里《从合作班级到制度教育学》/洛布罗《制度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20世纪末70年代,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强调“意识解放”

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力》/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现代化阶段

三大流派

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

发展性教学理论

高难度

高速度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理解学习过程

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中心思想:“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布鲁纳

《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被西方教育学人士誉为有史以来教育方面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一本书/划时代的著作

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倡导发现法

瓦·根舍因

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其他学者的观点

皮亚杰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知识来源于动作)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最早揭示终身教育的涵义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思想泰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活的教育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

教育

词源

孟子最早提出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属性

本质属性/根本特点/质的规定性/本质/直接目标/特性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目的性/意识性

育人性

社会性

社会属性

永恒性

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人在,教育在

历史性

古今不同

民族性

国与国不同,民族与民族不同

生产性

物质生产/精神生产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

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相对独立性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超前、滞后、并行

教育不是政治经济的附庸,教育反作用于社会

阶级性

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学在官府”

继承性

古今相同:尊师重道

基本要素

教育者

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主导作用/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学习者

教的客体/学的主体

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措施

内容

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

形式

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目的、教育环境

中介、桥梁

三者关系

相互独立、密切联系、相互规定

三者矛盾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起源

神话起源说

宗教、朱熹

最古老的观点

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昄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说/本能起源说

利托尔诺(法) 沛西·能(英) 桑代克(美)

第一个正式提出/第一次转向科学解释/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心理起源说/模仿起源说

孟禄(美)

否认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米丁斯基、凯洛夫(苏联) 我国

唯一正确的学说

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金钥匙

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

个体功能/本体功能/基本功能

个体个性化、个体社会化

社会功能/派生功能/扩展功能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生态

按教育功能作用性质或方向

正向功能

正面、积极的

负向功能

负面、消极的

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

显性功能

计划内,与预期相同

隐形功能

计划外,非预期,未想到

学校照管儿童/校园文化、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班风/复制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社会的不平等

教育性质

保守功能

不随社会变化而变化,自我保存的功能,继承性

超越功能

自我更新和变革

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

非独立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

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末期出现“青年之家”,有可能是最早的儿童公共教育机构,是学校的萌芽

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

出现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

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

鲜明的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相对立/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封建社会

规模逐渐扩大,类型逐渐增多,内容日益丰富,具有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

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性与差异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等级性、刻板性、象征性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历史基础】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客观条件】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重要标志】

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根本原因】

追根溯源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和生活

阐述古代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教育

古代中国

原始

五帝

成均、虞庠

学校教育萌芽

奴隶

夏朝

庠、序、校

最早产生学校教育

商朝

大学、小学、庠、序、瞽宗(古代小学的开端)

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文物出土证明有学校

西周

国学(辟雍、泮宫)、乡学

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官学体系:学在官府,学术官守

最早出现学制,发展的较为完善

教育内容:六艺【礼、乐(中心)射、御(驾兵车)书、数(小艺)】

春秋战国

稷下学宫:养士的缩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学术自由,百家争鸣

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养士之风大盛/儒、墨两家成为当时的显学

封建

西汉

太学:最高学府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初年:文翁兴学

东汉

鸿都门学:最早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官宦当道,地方官学通常称为郡国学或郡县学

魏晋南北朝

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四馆(儒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

建立郡国学校制度

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推荐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

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崇文馆、弘文馆)

采取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并重的文教政策

选士制度:科举制(隋末建立,唐初推行)

宋、元

六大书院(白鹿洞、石鼓、岳麓、应天府、嵩阳、茅山)

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

科举考试:八股文,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衰落

清

1905年废除科举制,1906年正式停止

古代西方

奴隶

古印度

婆罗门教育

以家庭教育为主

记诵《吠陀》经

佛教教育

目的:让人们弃绝人间享乐,通过修行,追求虚幻的来世

教育活动: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种姓制度

婆罗门即僧侣

刹帝利即武士

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

首陀罗即奴隶或处于奴隶地位的穷人,主要为当地土著

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古埃及

宫廷教育

职官(书吏)教育

文士学校(私学)

开设数量最多的学校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和罗马

雅典教育

尚文

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教育内容比较丰富

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教育目的: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以私立教育为主

斯巴达教育

尚武: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教育目的: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教育史上,最重视女子教育

重视家庭教育形式,重视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

封建

中世纪西欧

教会教育

目的:培养教士和僧侣(为神培养人)

内容:神学和“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各科也都贯穿神学

骑士教育

目的:培养封建骑士

内容:骑士七技【骑马、游泳、下棋、吟诗、投枪、打猎、击剑】

家庭教育形式,培养文武双全的军人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近代社会

教育国家化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教育义务化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马丁·路德 倡导建立公立教育制度

德国 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教育世俗化

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

教育法制化

重视依法立教,依法治教

现代社会

特征

国际性、公共性、生产性、革命性、终身性、未来性、科学性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教育全民化

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

教育民主化

对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教育机会均等

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

教育结果均等

师生关系民主化

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

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教育多元化

对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终身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教育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

强调

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

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一体化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化

保罗·朗格朗(法国)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引论》

教育全球化

教育信息化

资源共享

教育具有科学性

两个维度的科学化【内容/方法】

发展趋势

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自然教育)携手并进

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教育观念现代化

重要前提

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教师素质现代化

核心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国家医疗质量与安全重点政策文件梳理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国家医疗质量与安全重点政策文件梳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国家医疗质量与安全重点政策文件梳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9ab16752de7ee496d6cb6e46bce91b72

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参与者图谱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参与者图谱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参与者图谱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add3058bc3abbf30a36f855972016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