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2020教师资格考试:背的高频文化常识思维导图

2020教师资格考试:背的高频文化常识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清泪尽 浏览量:32023-03-13 17:41:27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2020教师资格考试:背的高频文化常识思维导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秦汉大一统时期之后的大分裂时期,也可引用三国中的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段时间政权更迭频繁,封建割据、战争连绵不断。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20教师资格考试:背的高频文化常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20教师资格考试:背的高频文化常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b80c788664023c120814552ff1343df

思维导图大纲

2020教师资格考试:背的高频文化常识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考点关键词:中国古代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秦汉大一统时期之后的大分裂时期,也可引用三国中的一句话“分久合,合久分”。这段时间政权更迭频繁,封建割据、战争连绵不断。

为很好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分为历史脉络、重点事件,帮助大家既理清历史脉络,又能掌握考试重点:

(一)三国时期

1.董卓之乱:黄巾起义后,东汉朝廷内乱,董卓入朝,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董卓暴虐,为讨伐董卓,组成联盟军,推举袁绍为盟主。后董卓被吕布、王允杀害,联军决裂,形成群雄割据局面。

2.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军在官渡决战,曹操以弱胜强,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3.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以弱胜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相关成语典故“草船借箭”,“火烧赤壁”。

4.三国鼎立: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孙权在南京称帝,国号吴。

5.九品中正制:曹丕时期,采纳陈群建议实施的官员选拔制度,也称“九品官人法”,直接推动了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

(二)两晋时期

1.三家归晋:三国末期,曹魏政权被司马氏掌控,司马昭发动魏灭蜀战争,其子司马炎,废魏帝自立,国号晋;后发动灭吴战争,魏蜀吴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史称西晋。

2.八王之乱:司马炎去世后,晋惠帝时期,有军权的皇族诸侯为争夺政权而引发的动乱,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300年的动乱。

3.五胡乱华:西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胡人部落趁西晋八王之乱,入侵西晋建立数十个政权,有代表的是16个,被称为五胡十六国。

4.东晋政权:受五胡乱华影响,西晋末年司马氏五位王爷为躲避战乱,南渡长江,后琅琊王司马睿于建邺 (南京 )建立东晋王朝。所以民间有“五马渡江去,一马变为龙”的说法。

5.祖逖北伐: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是北地大族。年轻时勤奋练剑,“闻鸡起舞”;东晋时期主张北伐,但因司马睿意在开发江南,无意于北伐,终功败垂成。

6.淝水之战:东晋时期,前秦苻坚统一了北方,出兵伐晋,在淝水展开决战。初期,苻坚认为自己实力强大,军队数量之多可以“投鞭断流”,东晋启用老将谢安(东山再起),两军决战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前秦军队“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三)南北朝时期

1.南朝:宋齐梁陈,定都南京

2.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3.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汉化改革,推广均田制,从平城迁都洛阳,促进了民族融合。

隋朝

(一)隋朝的政治

1.三省六部制

(1)三省:尚书省、中书省(内史省)、门下省

(2)六部:吏部—吏政;户部——户籍财经;礼部——礼仪、学政、外交;兵部——武官、军事;刑部——法律、刑狱;工部——工程

(二)隋朝的科举——科举制

1.科举制的历史

隋炀帝始设进士科

武则天开武举和殿试

宋明时期分三级考试

明朝开始八股取

戊戌变法提到废八股

清末新政时期,1905年张之洞奏请停科举

2.科举制易混概念:

(1)三试: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

(2) 三元:解元(乡试第一),会元(会试第一),状元(殿试第一

(3)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殿试前三名)

唐朝

唐朝继隋朝之后,开启了长达近三百年的统治时期,此时国力强盛,被认为是中国强盛的时代之一。但唐朝历史,以755年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唐朝前期,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武则天统治时经济继续发展,再到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出现了持续100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面。

安史之乱后,唐朝相继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唐朝统治从鼎盛走向衰落。875年,爆发唐末农民起义;907年,朱温篡唐,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疆域版图比现在版图要大,文化开放、包容、多元化,涌现了大量名家,吸引了各国民族进行学习交流。唐朝后海外多称国人为唐人。

下面主要梳理唐朝的政治和外交,文学和科技方面,以后会有文学素养和科技素养专门进行梳理。

唐—唐朝的政治

(一)大唐开国

隋末农民起义,李渊以尊隋之名起兵,618年称帝,国号“唐”,建都长安,史称李唐。

(二)唐太宗

1.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626年,秦王李世民设计在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后李渊禅让帝位,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

2.贞观之治

李世民以亡隋为戒,励精图治,善于纳谏,任用魏征、房玄龄等贤臣,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对待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尊为“天可汗”。

在唐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出现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三)武则天

1.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大的皇帝(67岁继位)

2.权力上升:太宗-才人;高宗-皇后,二圣临朝;太后称制,废李显、李旦。

3.武周之治: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唐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史称“武周”。武则天重视选拔人才,改革吏治,大兴佛教,被称为“武周之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四)唐玄宗

1.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前期,国号开元,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使得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安史之乱:唐玄宗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爱杨贵妃,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重用胡人安禄山等担当节度使守卫边疆。结果安禄山、史思明联合发动了争夺统治政权的内战,安史之乱,又因年号为天宝,称为“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造成了后来的藩镇割据。

(五)黄巢起义

唐末民变中,历时久,遍及大,影响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领导者黄巢,首提平均思想,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唐朝外交

(一)突厥

1.突厥民族:是隋唐时期活跃于蒙古高原、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其后裔主要为维吾尔人、土克曼人、塔塔尔人、哈萨克人等。

2.东突厥:唐太宗时期,趁东突厥内乱,派大将李靖、李世勣进击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设置都督府。东突厥人融入回鹘或唐朝。

3.西突厥:唐太宗为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征服吐谷浑、龟兹、高昌等,并设置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进行管辖;唐高宗时期派苏定方灭西突厥,武周时期增设北庭都护府。

(二)吐蕃

1.吐蕃: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

2.与唐朝和亲: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名画阎立本的《步辇图》,以此为题材创作;之后还有金城公主嫁于吐蕃赞普。

(三)僧人出行

1.玄奘:贞观年间,西行到达天竺(今印度)取经,著作《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南亚诸国的重要史料。

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是日本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

(四)日本

遣唐使: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推动日本文化繁荣,中日友好交流。遣唐使学习中国唐朝律令制度后,回国进行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

宋—宋朝的经济

由于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在唐灭亡后,进入短暂的分裂时期,即五代十国时期。此时期,著名的人物,也是这段历史重要的考点——南唐后主李煜。李煜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名篇有《虞美人》等。

宋朝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此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达到高度繁荣。

下面会从宋朝政治事件、先进的经济、主流思想等方面梳理,让大家对宋朝历史和重要考点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一)宋朝经济

1.交子:曾作为官方法定的货币流通,称作“官交子”,是中国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早使用的纸币。

2.瓷器:宋朝五大名窑-官窑(河南开封)、钧窑(河南禹州)、汝窑(河南汝州)、定窑(河北曲阳)和哥窑(浙江龙泉)。(口诀:军官定乳鸽)

(二)宋朝主流思想

程朱理学:宋代的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以朱熹、程颐为代表。朱熹是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程朱理学在明清时期成为官学。

宋—宋朝的政治

(一)北宋开国

1.陈桥兵变:960年,后周诸将在陈桥发动兵变,为赵匡胤黄袍加身,拥立其为帝,即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2.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

3.赵光义继位:

976年,宋太祖突然去世,赵光义匆忙继位,给后世留下了“烛影斧声”的疑案。为确保政权的合法性,赵光义抛出其母杜太后遗命之说,即杜太后病重之时,劝说赵匡胤传位给其弟赵光义,并将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

(二)北宋中兴

1.宋真宗:勤政治国,但辽在边界骚扰不断,宋真宗亲征,双方在澶渊议和订立盟约,史称“澶渊之盟”。宋给辽岁币、绢,开放边境,之后百余年宋辽再无大规模战事。

2.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包拯等贤臣,并采纳范仲淹建议推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但因触犯贵族利益而失败,但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序幕。

3.宋神宗: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启用王安石进行朝政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等。新法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但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三)北南宋更迭

1.靖康之耻: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皇族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2.建炎南渡:靖康之耻的落网之鱼康王赵构,为躲避金国追击,南逃至江南,继位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升杭州为临安府,定都临安府。

3.岳飞抗金: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将领英勇抵抗。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在郾城打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史称郾城大捷。后多次北伐,直至开封附近的朱仙镇,却被宋高宗的十二度金牌召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风波亭。

(四)宋朝灭亡

1.崖山海战:金朝灭亡后,蒙古军多次南侵,南宋末年小朝廷迁往崖山,发生大规模海战,宋军全线溃败,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2.宋末三杰: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三人,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义无反顾,被称为“宋末三杰”。文天祥写有《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中级 第10课 主再临与末世的预兆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级 第10课 主再临与末世的预兆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级 第10课 主再临与末世的预兆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c09f757ed86ed6f708497e92e276013c

1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Research Paper Writing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1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Research Paper Writing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1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Research Paper Writing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262e446873b50fbcb9007c796474d9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