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学语文教案《水调歌头》思维导图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学语文教案《水调歌头》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色色熊 浏览量:32023-03-13 18:29:25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学语文教案《水调歌头》思维导图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学语文教案《水调歌头》在教师资格的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选取的《水调歌头》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学语文教案《水调歌头》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学语文教案《水调歌头》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7a2d7fba92802b3d887f74998204854e

思维导图大纲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学语文教案《水调歌头》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中学语文教案《水调歌头》

在教师资格的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选取的《水调歌头》这篇课文,这是宋代文豪苏轼的一首词,从情感到表达都堪称一篇佳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词大意,并能说出诗歌的情感变化阶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全文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增强对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全文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对本诗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增强对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明月几时有》音乐,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这首歌的歌词。

2.引导学生回顾词的先关知识:词是一种怎样的文体?词的构成部分有哪些?(词牌、标题、正文、序、后记等)本次中的各部分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1.正确认读并解释字词:阙、琼、胜、绮

2.请学生小声读或默读,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解释全词大意。

3.请学生跟着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深入研读

1.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这首词写于中秋,那么有哪个意象贯穿于全词中?(月)

2.学生自由朗读,自主思考并分小组讨论:本文是作者与月的对话,那么这首词中展现了几种与月的交流方式呢?结合文本找一找

明确:问月—望月—责月—叹月

3.继续保持小组讨论:本词中的写景和抒情与其它大部分的写景抒情词有什么区别?想想这种表达方式有何好处?

明确:本词上阙的写景都是基于作者的想象,是虚写,这与大部分词借景抒情的手法有很大不同。这样写的好处在于:画面感强,相当于作者用自己的想象给读者创设出情境,读者很容易产生代入感,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情感;通过联想虚设意象,作者写作中也有了更大的空间

(四)拓展延伸

教师补充本词的创作背景: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请学生小组讨论:本词被认为是一首怀人佳作,结合以上背景,谈谈你们有没有别的情感解读?

(五)小结与作业

小结: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作业:

写一段文字,描写月亮(注意月的特点,200字以上)。

六、教学反思

学习本词时,学生对苏轼已经不陌生了,可以不设计对作者进行专门学习,但应该引导学生回顾关于作者苏轼的知识。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实施方法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实施方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实施方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fdf4848c83a9fbc5148b12c35043ebe

中职面试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职面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职面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5575a2ac3814fd91cf5e91fdf4569a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