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心亭看雪》试讲1. 题目:湖心亭看雪2. 内容:湖心亭看雪张 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答辩: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答辩: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a800549c3d290814ec0b462bc1bc14d
2019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答辩: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湖心亭看雪》
试讲
题目: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分析白描手法;
(
)要有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试讲答案】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初中语文组的
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让我们先来温习一下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里主要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那就是——
师:对,就是
“蓑笠翁”。这个人真是与众不同啊,哪位同学来说说他独特在何处?
同学说他的独特在于他在冰天雪地里独自到寒江上垂钓。独特的行径里让我们看出他独特的性格,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性格。
同学说清高自傲,老师觉得这个词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这个老翁,我们不知他来自何方,也不知他有过什么特别的经历,我们只是从他那特立独行中感觉出他是一个清高孤傲之人。无独有偶,相隔八九百年后,那是明末清初之时,有一个人叫张岱,他的身上就有这个蓑笠翁的影子。张岱是何许人也?他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在隐居期间,张岱写了一篇游记叫《湖心亭看雪》,字里行间流露着别样的情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张岱的内心世界,领略其中的韵味。
二、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这是一篇小品文中的名篇,好文章是要多读的。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篇文章,看他读得是否正确。
同学读得真棒,看来课下已经预习过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节奏读正确,力争把文章读通顺。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这是一篇游记,游记一定会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这些要素,这篇文章里有吗?一起说,时间是什么时候?
师:对,是
“崇祯五年十二月”,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
师
“:是”什么意思?
同学说“是日更定矣”,翻译成白话就是“这天初更定后”,那“这”具体指的是哪一天呢?
师:对,就是
“大雪三日”。完整地说就是“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是日更定”。
师:那地点又是哪里呢?
师:我听到有同学说是西湖,是整个湖吗?
师:对,是湖心亭,大家是从哪一句话里看出来的?
师:没错,从
“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句话可以看出来,地点就是西湖上的湖心亭。那么人物又是谁呢?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就是作者张岱。
三、探幽索微,触摸张岱内心
师:文中有写景,有叙事。景里显情怀,事中见人性。张岱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浏览一遍课文,然后用一个字来评论张岱。
师:我听到有同学说
“痴”,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张岱的痴表现在什么地方。
同学说张岱在“大雪三日后,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去看雪体现出他的“痴”。张岱在天寒地冻时去看雪还罢了,他还偏偏挑在晚上,挑在晚上也还罢了,他还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就是“一痴”了。真是一个蓑笠翁啊!还有“二痴”吗?
同学说张岱描写的雪景也很独特。雪景如何?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来大声朗读一遍。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是张岱在湖心亭上看到的雪景,这几句让人感觉到前面是宏大的,后面是渺小的。一个人,身处这样混沌一体的白茫茫世界中,真的会产生“寄蜉蝣于大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叹呐!看来,文中的“余”已完全与天地融为一体了,天人合一,这是一种山水之痴啊!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句话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好不好?
师:对,这句话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这样写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写得这么好!
我们把它读一读,边读边记牢它。
师:还能找出
“三痴”吗?
师:找不到了是吗?那我们就先留一个问号吧,有问号是好事情,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啊!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以前的张岱是这样的性情吗?
师:张岱以前确实不是这样的性情,明朝灭亡,张岱家道中落,贫困不堪。自此以后,张岱就大彻大悟,远离红尘,有了雅情雅致。那他是不是把以前的繁华人生忘得一干二净了呢?
师:确如同学们所说,张岱并没有忘得一干二净。作者在写时间时,用的是
“崇祯五年”,这是明朝年号,而作者写此文时明朝早已灭亡,可见,作者还有故国之思。后面写到地名时用了“金陵”一词,“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是明朝旧都,在清朝时称“江宁”了,但作者还是用旧称,可见,他骨子里头认为自己是明朝的遗民,所以作者挑一个寒夜独自看雪,与其说是寻找山水之乐,倒不如说是来排遣故国之思,寻往日繁华遗梦的。
四、课堂小结
师:文学家梁衡说过,有两篇小品文就像两幅精美的画轴挂在中国文化历史的长廊里,一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篇就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今天我们学习了《湖心亭看雪》,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涵泳,领略了中国文化的魅力,相信我们会更加热爱语文,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五、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痴行:大雪独行
痴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痴情:故国之思、淡淡哀愁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
【答辩答案】
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调来映衬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文情荡漾,余味无穷。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画龙点睛,深化意境,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文笔简练,使用白描的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904名中国成年人第三磨牙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病史的横断面调查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10b9a8a2dd2fb4593f8130ef16c320fc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销售经理半年规划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销售经理半年规划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e614d6bcf03e9318109240a18697c5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