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碎片化知识87:品德发展理论思维导图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碎片化知识87:品德发展理论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免费下载
免费使用文件
旧人不归 浏览量:02023-03-14 16:14:13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碎片化知识87:品德发展理论思维导图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碎片化知识87:品德发展理论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碎片化知识87:品德发展理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碎片化知识87:品德发展理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62db72625cb77d6d30c19c1a57638153

思维导图大纲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碎片化知识87:品德发展理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品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利用对偶故事法,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1.自我中心阶段/无律阶段(2-5岁)

规则或成人的要求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

2.权威阶段/他律阶段(6-7岁)

尊重权威和年长者的命令。

3.可逆阶段(8-10岁)

规则已经具有了一种保证互相行动和相互给予的可逆特征。规则面前、同伴之间是一种可逆关系,我要你遵守,我也得遵守。

4.公正阶段(11-12岁)

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的角度出发去判断。

(二)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了“道德两难故事法”,最典型的就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他以道德判断的发展代表道德认识的发展,进而代表品德发展的水平。

1.前习俗水平(9岁以前)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因为恐惧惩罚而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

2.习俗水平(10-20岁)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取向阶段: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做。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评判一个行为是否道德最重要的是看该行为是否遵守法律和社会习俗。

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法律被看做是一种社会契约,而非铁板一块。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良心公正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

【日积月累·单选】暑假结束后,小凡同学回到学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同学相处时变得更加礼貌温和,在日常班级生活中也变得更遵守班级规则,如果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小凡同学这种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发展阶段属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准习俗水平

【答案】B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低炭城市规划概述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低炭城市规划概述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低炭城市规划概述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41d58eff32fe0b9df0f96d0dc1f514f0

古典精神分析学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古典精神分析学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古典精神分析学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ff498b876caba3dd3134dc88fd549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