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点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马原概论思维导图(一)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马原概论思维导图(一)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6beafd606a586b962f1329f84ee817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基本问题的提出:恩格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基本内容:
存在和思维(精神和物质)谁是世界的本源
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源是物质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源是精神
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世界是不可以被认知或者不能完全认知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唯物论物质观
物质范畴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如:金木水火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于原子,孤立静止的看待问题。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和运动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型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唯物论意识观
意识的起源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技能属性,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有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超前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反映本质,主观世界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根本特点:客观性(可重复性);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人们不能蔑视规律,创造和消灭规律(不能改变)
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规律的认知,指导实践和改造世界
自然规律: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
社会规律:涉及到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客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知和利用客观规律
最后,实践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辩证法
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定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合作用
二、辩证法两大总特征
1.普遍联系
(1)联系的内涵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征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具有条件性
2.永恒发展
(1)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伟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旧事物的区分与时间、力量、形式无关,只与规律有关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关系而言,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已经变化率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旧事物中孕育而生的,它及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败的东西,又保留了十五中合理的任然合适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内容。
第三,从历史领域看,从根本上形式上符合人民群众利益
三、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内涵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统一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性
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就没有斗争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及特殊性的内涵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
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3.矛盾的不平衡性
(1)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者事物的性质
主要矛盾是事物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使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唯物史观
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九.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