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 [1] ,虻的俗称,状似蝇而稍大,雌虫刺吸牛等牲畜的血液,危害家畜。为中型到大型的种类,强壮而有软毛,通常称为牛虻。概形灰黑,粗壮,呈长卵形。体长约19毫米,宽约6毫米。大型虻体长达40毫米,较少见。头阔、呈半球形,两侧复眼大,口器刺吸式,触角三节,短。胸部背板及小盾片灰色。体多被黑色软毛及灰白粉质物。一对前翅发达,透明膜质,翅脉棕色;后翅退化成平衡棒,黄色。腹横节状,端部弧形;具六足,粗壮。7—9月成虫,善远距飞翔,多见于郊野及牲畜聚集场所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牛虻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牛虻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a5a7fad936e4f4cd85a2d8f0a1a4f8f
牛虻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牛虻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双翅目
科
虻科
分布全国,主产广西、四川、浙江、江苏、湖北、山西、河南、辽宁
东北林区俗称“瞎碰”或“瞎虻”,头大,半球形,或略带三角形。复眼很大,某些雄虫接眼式或离眼式
棵出或常有毛,常有绿红及其它金属闪光;单眼有时消失。触角有长、有短,多向前伸出,基部二节分明,端部3-8节愈合成角状
口器适于刺螯及吸收。下颚阔叶状;下颚须2节,片状有毛;上颚强大;下唇或喙直而短或有细长者平衡棒,隐于前翅基部的翅瓣下
胸大有毛。翅大透明,或着色彩。亚缘室二个,后室五个,基室大形,臀室一般封闭,前缘脉围绕全翅缘,腋瓣大形
足强壮,胫节有时扁阔,中胫有二距,后胫有时缺距,有爪垫及爪间突。腹部宽有毛,扁形、7节,交尾器隐蔽
卵长针状,产叠成块并盖以胶质,易被黑卵蜂类所寄生,往往被误认为三化螟卵块。
在环境复杂多样的自然界中,虻类最喜欢集中的地方是近水而温度较高的地方,水田、沼泽地、苇坑、流水、静水附近是它们生儿育女的理想环境
将卵集中产在水中禾本科等植物的叶上,幼虫一孵化便掉入水中,在水下生活,待到化蛹时才游到岸边
幼虫稀有陆生的,一般为水生或半水生,纺锤形。除一小头外,11节。每节有一隆起环,以便移动,末端有一呼吸管。肉食性,捕食小动物
成虫白天活动,以午时为活动高峰。善飞翔。池边、水傍常见,飞行迅速
时吸取花蜜,但最普通为好血性。雌虫有强度螯刺能力、牛马等厚皮动物亦易受其侵袭,雌虻每次数分钟,即能充满血液于腹部。温血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受其害
东北林区,有时能飞快地,袭击颈部露出部分,啄取大块皮肉而逸去。
牛虻叮人时皮肤很痛,会出血。继而产生红斑丘疹和风团,又痒又痛。被虻伤害后,可以在受伤局部皮肤上涂抹清凉止痒剂、皮质激素制剂
如皮炎平、无极膏、肤轻松等。痒痛剧烈者,可口服抗组织胺药物;或强的松等。出现糜烂渗液者,可做局部冷湿敷,并涂抹一些氧化锌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