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发展的总结及其概括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管理学的发展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管理学的发展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61944987f63418f7d67a1c7336c189d
管理学的发展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古典管理理论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定义了四项管理原则
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
工时利用的科学化,劳动方法的标准化。
挑选工人,按标准方法对工人进行训练。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组织改革,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
法国实业家亨利·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
管理是由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提出了十四项管理原则,具体包括:分工、权威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工作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马克斯·韦伯
因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而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
传统权力(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法定权力(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决策学派代表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与其他技术性工作一样,是一种专业性的工作,有自己专有的技能、方法、工具和技术;同时,管理也是一种文化。
普伦基特和阿特纳认为:管理是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或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定并实现目标的活动。
路易斯等人认为:管理是指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梅奥)
(1)工人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不是经济人。他们有必须加以满足的物质方面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要求。
(2)管理者应重视协调人际关系。领导的责任在于提高工人“士气”,增加工人“满意度”,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为此要改变传统领导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企业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是影响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4)发现了霍桑效应,即一切由“受注意了”引起的效应。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洛认为人生来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激励作用。高层次需要和主导需要具有更重要的激励意义。
激励——保健理论或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双因素”即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这类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引发对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得好可预防或消除这种不满,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如地位、人际关系、监督的质量、公司政策和行政管理、工作条件、职业安全、薪金。
激励因素是指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一类因素。如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成就、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晋升、赏识。
X—Y 理论(麦格雷戈)
x理论是假设消极的人性,人们基本上厌恶工作,来做出的决策。
y理论是假设人性本善,来做出的决策。
现代管理学派及其理论
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
(1)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组织的产生是人们协作愿望的结果。
(2)组织存在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即明确的目标、协作意愿和意见交流。
(3)提出了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实现目标的程度,是组织存在的必要前提;组织效率是指在实现目标贯彻中满足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是组织生存的能力。
(4)管理人员的权威来自于下级的认可。为了使组织的成员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和进行有效地协调,巴纳德认为应该采用“维持”的方法,包括“诱因”方案的维持和“威慑”方案的维持。“诱因”方案的维持是指采用各种报酬奖励的方式来鼓励组织成员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他们的贡献,“威慑”方案的维持是指采用监督、控制、检验、教育和训练的方法来促使组织成员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他们的贡献。
(5) 分析了经理人员的作用。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充当系统运转的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根据组织的要素,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有三个方面:①提供信息交流的体系;②促成必要的个人努力;③提出和制定目的。
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观点认为:
①整体是主要的,而其各个部分是次要的;
②系统中许多部分的结合是它们相互联系的条件;
③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④各个部分围绕着实现整个系统的目标而发挥作用;
⑤系统中各个部分的性质和职能由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所决定,其行为则受到整体的制约;
⑥整体是一种力的系统、结构或综合体,是作为一个单元来行事的;
⑦一切都应以整体作为前提条件,然后演变出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⑧整体通过新陈代谢而使自己不断地更新:
⑨整体保持不变和统一,而其组成部分则不断改变。
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五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的整体,这五个分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
②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
决策管理学派(西蒙)
(1)管理就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都需要决策;
(2)以“满意标准”代替传统的“最优标准”;
(3)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不是“拍板”的一瞬间。决策的过程至少应该分为四个阶段:
①提出制定决策的理由;
②尽可能找出所有的可能的行动方案;
③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选出最满意的方案;
④对该方案进行评价。
(4)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指反复出现和例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种从未出现过的,或者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还不很清楚或相当复杂的决策。
经验管理学派(德鲁克和戴尔)
(1)管理有三项基本任务:
第一是取得经济效果(利润)。
第二是使工作具有生产性,并使工作人员有成就。
第三是承担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因此,管理者必须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作出有效决策、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进行信息联系、学会目标管理等;
(2)提倡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管理机能和管理制度;
(3)对高层管理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对高层管理的任务、结构、战略等作了深入的研究。
管理科学学派或管理中的数量学派(伯法)
(1)为管理决策服务,运用数学模型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2)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如成本、总收入和投资利润率等
(3)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运算的速度,使数学模型运用于企业和组织成为可能。
权变管理学派(卢森斯和菲德勒)
(1)计划要有弹性
(2)组织结构要有弹性
(3)领导方式应权宜应变
战略管理理论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的基本逻辑是:
(1)产业结构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
(2)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和执行一种基本战略影响产业中的五种作用力量(即产业结构),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低成本或差异化);
(3)价值链活动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可以通过价值链活动和价值链关系(包括一条价值链内的活动之间及两条或多条价值链之间的关系)的调整来实施其基本战略。
战略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是适应环境。环境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只有适应环境变化,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2)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战略要适应环境变化,旨在满足市场需求,获得足够的市场占有率,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
(3)企业战略的实施要求组织结构变化要与之相适应。经典的企业战略实质是一个组织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变化的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中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例:开展了依靠职工“自我控制”的“无缺陷运动”、开展质量管理小组
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才能,通过建立愿景并能够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才是最成功的学习型组织。
五项修炼的内容包括:
(1)自我超越:能够不断理清个人的真实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实现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看待旧事物形成的特定的思维定势。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会影响对待新事物的观点;
(3)建立共同愿景:就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向或愿望,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
(4)团队学习:是发展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
(5)系统思考:要求人们用系统的观点对待组织的发展。
组织学习理论
目的是要营造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型组织。
这种组织应该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应该对新工艺、新产品有更多的前瞻,应该使员工产生出更多的协调与合作,应该能够适应复杂性和多变性的挑战。而能否形成这样的组织,又取决于员工与组织之间持续且公开的接触,取决于自由的互信和交流,取决于以互信为基础的组织凝聚力,取决于互助式的风险和责任承担方式。组织学习的最终效果,是要实现员工的个性发展、组织的协调一致、效益的内外平衡(组织内部效率和外部效应的平衡)。
组织再造理论
(1)对原有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功能障碍、重要性、可行性三个方面分析现行作业流程的问题;
(2)设计新的流程改进方案,并进行评估。为了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必须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鼓励创新。在设计新的流程改进方案时,可以考虑流程合并、自然顺序安排作业、给予职工参与决策的权力等;
(3)制定与流程改进方案相配套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和业务规范等方面的改进规划,形成系统的企业再造方案;
(4)组织实施与持续改善。
知识管理理论
我们正在进入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而应该是知识,在这个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将发挥主要作用。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数智技术在工程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数智技术在工程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f9a2de84ad9a9ceebc96385d71be9ebe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数字教育平台开发项目策划》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数字教育平台开发项目策划》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d6437326e3e07ecf1e5e178ba84d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