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Mind树图在线AI思维导图
当前位置:树图思维导图模板高校与高等教育语言/文学读书笔记《古代文论》人大本科期末古代文论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古代文论》人大本科期末古代文论思维导图

  收藏
  分享
会员免费下载30积分
会员免费使用30积分
U217001655 浏览量:62022-11-10 22:30:32
已被使用0次
查看详情读书笔记《古代文论》人大本科期末古代文论思维导图

《古代文论》人大本科期末古代文论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读书笔记《古代文论》人大本科期末古代文论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读书笔记《古代文论》人大本科期末古代文论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0a90eed44362dc78ec970bca7c32ee98

思维导图大纲

读书笔记《古代文论》人大本科期末古代文论思维导图模板大纲

大题考了 孔子之前的四大学说、兴观群怨的解释、诗言志、知人论世、司马迁发愤著书说 一字褒贬 春秋笔法、主谲讽谏说之类的

名词解释

1、孔子之前的四大学说

(1)诗言志说:诗歌的本质表现在言志。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2)观治观风说

(3)美刺说

(4)三不朽说

 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2、兴观群怨说:

出自《论语·阳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虫鱼鸟兽之名。”

兴,就是感发意志,引譬连类,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观,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侧重诗歌所反应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状态。

群,群居相切磋,孔子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怨,指文学作品可以干预现实,批评社会,也可以表达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如意遭遇。

3、文质彬彬说:

出自《论语·雍也》篇。  子曰:“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指人的内在品格,文指人的外在仪表,文质彬彬是既要求人具备“仁”的品格,又有“礼”的文饰。孔子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以内容为主导,形式与内容并重。

以意逆志说:

出自《万章》上篇,孟子针对咸秋蒙对《诗·小雅·北山》的错误理解,指出要全面确切地理解诗的内容,必须善于“以意逆志”。“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意就是读诗人之意。

3、知人论世说:

出自《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要做到正确地“以意逆志”,孟子认为必须要能“知人论世”,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这是批评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则与方法。

4、知言养气说:

出自《公孙丑》上篇,“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休养达到很高水平时所有的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坐着具有内在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然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强调一个作家首先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然后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

5、得意忘言说:

出自《庄子·外物篇》“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他认为言的目的在得意,但言本身并非意,它是不能尽意的,但它可以帮助人们得意。鱼兔非筌蹄不能得,而筌蹄又绝非鱼兔。如果拘泥于言,认为意即在此,反而不能得意,故必须忘言而后方能得意。言只能起一种暗示象征作用。得意忘言是庄子解决言不尽意然而又要运用语言文字的矛盾之基本方法。

6、发愤著书说:

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1、愤与怨是一个意思,即怨愤之义,是理想与现实受到黑暗现实的压迫、排挤无法实现,因而加以抗争的强烈情感表现,而不是师心自用的随意爆发,在巨大的创作源动力的推动下创作出的作品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情感的真心流露。(2、“愤”并不是一己私怨,更不是违背国家民族利益的私愤,所以再伯夷列传中提出“非公义不发愤”,书写国家民族之公愤。(3、发愤之作都是批判现实之作,而多非歌功颂德之作。(4、发愤出于公心,而公心并不抹杀个性创作。(5、盖自怨生说和发奋著书说一方面是对孔子诗可以兴、怨的思想的继承,另一方面有时对道家愤世嫉俗、批判现实、激愤现实的体现,表现出一种儒道结合的特征。是时代思想特征的具体体现。

7、春秋笔法

又称微言大义,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如以下犯上为弑,上处下为杀。

8、大音希声论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最大/完美的声音/音乐是听不见的,白居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老子大音希声理论的艺术反映。大音是音乐本身的道,道是至善至美无为的,我们听到的演奏只是道的物化,所以说真正完美的音乐是听不见的。

简答/论述

一、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文学观

(一)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第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来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他的文学思想是和他的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1、主张“敬鬼神,畏天命”,注重具体实际问题的研究,

2、主张“克己复礼”,在“礼”中注入以“仁”为中心的重“人”重“民”思想,后来发展为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如他谴责“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

3、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要求人们以仁德修身,以仁义来约束自己,重义轻利;以礼来严格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异端思想存在。这种严格的伦理道德观念起到了以共性扼杀个性的作用。

4、思想上的中庸之道,既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两者都是不好的。

5、美学上强调美和善的结合。善指的是他的仁政德治以及以礼乐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念。“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

(二)论文学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说

孔子从“诗教”的观点出发,对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论语·阳货》记载道,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虫鱼鸟兽之名。”

1、兴,就是感发意志,引譬连类,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诗歌的这种美学作用,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诗歌所引起的联想内容,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这两句诗中联想到人的道德品质修养要在反复推敲中不断深入。孔子实际上已经接触到了文学的作用不只决定于作品本身的客观意义,也与读者本身有密切关系。文学的美学作用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

2、观,是就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而言的。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侧重诗歌所反应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状态,观诗的客观内容和诗人的主观意图。从“诗可以观”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对文艺与现实关系的理解。他要求文艺能比较具体、比较确切地反映现实的真实状况,体现了孔子文艺思想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3、群,群居相切磋,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的。孔子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孔子和弟子通过研究《淇奥》、《硕人》而统一了对人和礼的关系以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便是群最好的例子。孔子所说的群,是在仁者爱人和泛爱众的基础上的群,而不是少数人以某种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小宗派之群,如孔子所说的“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怨,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主要作用而言的。既可以“怨刺上政”,也可以“怨亦不必专指上政”,怨的主体是指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也有对社会不合理想象的牢骚和不满,还包括婚姻爱情方面的不如意遭遇。孔子对怨的肯定,与他提倡的“仁”相联系。他允许百姓对不仁的现象直接通过诗歌来加以揭发,这正是孔子思想中的进步和民主因素的集中体现。它也是孔子对古代献诗讽谏传统一个理论上的概括与总结,并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主要传统。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文学的社会作用作了相当全面的分析,他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孔子在封建社会中出于崇高的“圣人”地位,所以他有关文学理论批评的论述,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历代儒家虽然都以孔子为祖师,但是对他的思想的理解则都带有他们的时代与个人特点,并不与孔子完全相同,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也是如此。

二、孟子“与民同乐”的文学观及其文学批评方法论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曾受业于孔子孙子子思门人,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强调文艺与政治教化之间的关系。

1、“与民同乐”的美学思想

孟子诗论也是建立在乐论的基础上,他所处的时代,新兴的封建制已经在许多国家代替了奴隶制,孟子思想的主要方面是符合这一历史发展要求的。他在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上进一步提出了“仁政”问题,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以民为本,与民同乐,如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使国家得以兴旺发达。这里所说的与民同乐之“乐”是指快乐之乐,指一切美好事物之享受,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自然也包括诗乐。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作为衡量一切文艺作品的标准。

2、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

(1)出自《万章》上篇,孟子针对咸秋蒙对《诗·小雅·北山》的错误理解,指出要全面确切地理解诗的内容,必须善于“以意逆志”。孟子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是诗歌的一种夸张描写,并非人人皆是王臣,无一例外。就像“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旨在说明“旱甚”,而非真的“周无遗民”一样。所以“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意就是读者意。

如何才能正确地做到以意逆志呢?孟子认为必须要知人论世。

(2)知人论世说

出自《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即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要了解作品,就必须先了解作者;要了解作者,应当了解其时代问题,这是批评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则与方法。

(3)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都是针对春秋时“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的主观臆断解诗方法提出来的。

如《左传》中对《诗经·卷耳》的理解,“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是写女子思念丈夫,无心采摘卷耳,把筐搁到了大路上,但却被用于“能官人也”,即懂得怎样把合适的人安排到与其相适宜的岗位上。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因此孟子要求改变这种风气,提出救弊措施,无疑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4)然而孟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仍是有矛盾的,他解诗也常常免不了受“断章取义”的时代风气的影响。

如《梁惠王》下,孟子举例说“公刘好货”,“太王好色”。鉴于这一点,后代学者特别强调要把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道家的文学观

(一)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

先秦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学思想是与儒家可以并驾齐驱的大派别,在中国古代文艺史上,从对文艺的民族传统特点的形成与发展来看,其实际作用比儒家更为深刻而巨大。道家文艺思想的基本特点是着眼于文艺的审美特性以及文艺的创造过程,特别是对文艺创造的主体修养问题,从心理生理等角度作了多侧面、多角度的阐述,把理想的审美境界和道的境界统一了起来。和儒家注重文艺的外部规律不同,道家更多的是研究文艺的内部规律问题。

1、对“象”的论述

从审美的角度对艺术创造的客体所要达到的标准的论述。

2、对“虚静”的论述

从心理的角度对审美主体所提出的要求。

相关思维导图模板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与现代智慧物流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与现代智慧物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与现代智慧物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3e3a900c5eeff5c015d0719b874f7d2e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与现代智慧物流思维导图

树图思维导图提供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与现代智慧物流 在线思维导图免费制作,点击“编辑”按钮,可对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与现代智慧物流  进行在线思维导图编辑,本思维导图属于思维导图模板主题,文件编号是:b5300d5749a114125526a4cc0778477e